第三个字是可的成语 (189个)

81

乐不

成语拼音:
lè bù kě yán
成语解释:
快乐得无法用言语形容
成语出处: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大招》:“魂兮归徕!乐不言只。”
82

乐不

成语拼音:
lè bù kě zhī
成语解释:
支:支持、支撑。快乐到了不能自我控制的地步。形容快乐到极点。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张堪传》:“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公为政,乐不支。”
83

历历

成语拼音:
lì lì kě biàn
成语解释:
历历:分明,清楚。以清晰地辨别清楚。
成语出处:
唐·张读《宣室志·韩生》:“圉人因寻马踪,以天雨新霁,历历辨。”
84

历历

成语拼音:
lì lì kě shǔ
成语解释:
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清清楚楚;以数得出来。
成语出处:
《旧五代史 明宗纪十》:“濮州进重修河堤图,沿河地名,历历数。”
85

来者

成语拼音:
lái zhě kě zhuī
成语解释:
过去的事已无法挽回,但是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赶上。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往者不谏,来者犹追。”
86

密不

成语拼音:
mì bù kě fēn
成语解释:
密:紧密;分:分割。形容十分紧密,不分割
成语出处:
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他们俩在我的印象中是密不分地处于同一个场面之中。”
87

面目

成语拼音:
miàn mù kě zēng
成语解释:
面目:面貌;憎:令人厌恶。相貌丑陋;令人厌恶。
成语出处:
唐 韩愈《送穷文》:“凡所以使吾面目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88

难能

成语拼音:
nán néng kě guì
成语解释:
难能:很难做到;贵:值得宝贵。本来难做到的事竟然做到了;这是很贵的。
成语出处:
宋 苏轼《荀卿论》:“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智,此三子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贵者也。”
89

怒容

成语拼音:
nù róng kě jū
成语解释:
掬:两手捧取。形容一脸怒气,让人觉得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0卷:“方欲启问,只见那义士怒容掬,飕地掣出匕首。”
90

南山

成语拼音:
nán shān kě yí
成语解释:
南山:终南山。比喻已经定案,不更改。
成语出处:
《旧唐书·李元纮传》:“南山或改移,此判终无摇动。”
91

南山移,此案不动

成语拼音:
nán shān kě yí,cǐ àn bù dòng
成语解释:
南山:终南山;动:动摇。终南山以移动,但已定下的案子决不能更改
成语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终以为南山移,此案不动。”
92

南山移,判不

成语拼音:
nán shān kě yí,pàn bù kě yáo
成语解释:
南山:终南山;判:裁决;摇:动摇。终南山以移动,但已定下的案子决不能更改
成语出处:
《旧唐书·李元纮传》:“南山移,判不摇也。”
93

怒蛙

成语拼音:
nù wā kě shì
成语解释:
怒蛙:鼓足气的青蛙;式:通“轼”,车上伏手板。向鼓足气的青蛙致敬。比喻敬重勇士
成语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上》:“越王勾践见怒蛙而式之,御者曰:‘何为式?’王曰:‘蛙有气如此,无为式乎?’”
94

迫不

成语拼音:
pò bù kě dài
成语解释:
见“迫不及待”。
成语出处: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29回:“迫不待者,即令官吏带银子,按户稽查,量其家大小人口若干,先与银若干,使其度命。”
95

巧不

成语拼音:
qiǎo bù kě jiē
成语解释:
阶:台阶,引伸为赶上。指巧妙得别人无法赶上。
成语出处:
南朝 梁 简文帝《与湘东王书》:“谢故巧不阶,裴亦质不宜慕。”
96

巧不

成语拼音:
qiǎo bù kě jiē
成语解释:
指巧妙得别人无法赶上。
成语出处:
97

情不

成语拼音:
qíng bù kě què
成语解释:
情面上不能推却。
成语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回:“闺臣、红蕖众姊妹也再再相留,紫菱情不却,只得应允。”
98

前车

成语拼音:
qián chē kě jiàn
成语解释:
以用前人的失败作为教训。鉴:引申为教训。
成语出处:
《清史稿 刘韵珂传》:“洋人在粤,曾经就抚,迨给银后,滋扰不休,反复性成,前车鉴。”
99

情有

成语拼音:
qíng yǒu kě yuán
成语解释:
原:原谅。从情理上说;有以原谅的地方。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霍谞传》:“光之所至,情既原,守阙连年而终不见理。”
100

企踵

成语拼音:
qǐ zhǒng kě dài
成语解释:
比喻很快就以等到。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符传》:“则萧、曹、周、韩之伦,何足不致,吴、邓、梁、窦之属,企踵待。”
* 第三个字是可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