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京剧的词语

关于京剧的词语:1. 京剧;2. 传统艺术;3. 脸谱;4. 唱腔;5. 表演技巧;6. 武打;7. 道具服饰;8. 角色分工;9. 剧情发展;10. 传承创新;11. 京剧音乐;12. 京剧唱词;13. 京剧表演;14. 京剧演员;15. 京剧票价;16. 京剧历史;17. 京剧名家;18. 京剧精品;19. 京剧文化;20. 京剧赏析

关于京剧的词语 相关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京剧 京剧 (中国戏剧艺术(国粹的典型代表))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1]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戏曲学院、南开大学为京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京劇 京剧 (中国戏剧艺术(国粹的典型代表))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1]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戏曲学院、南开大学为京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尚小云 尚小云 尚小云(1900年1月7日-1976年4月19日),名德泉,字绮霞。出生于河北邢台市南宫市。1900年1月7日出生。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著名京剧旦角,著名京剧演员,是中国具有深远影响的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中国现代京剧代表人物之一,尚派艺术的创始人。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 尚小云在近六十年的舞台实践中创造出了“文武并重,歌舞兼长,清新英爽,洒脱大方”的京剧尚派艺术,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
关肃霜 关肃霜 关肃霜(1928年-1992年3月6日),女,原名关鹔鹴,满族,湖北荆州人,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旦角,京剧演员,专攻武旦。她出身艺人家庭,父亲关永斋是京剧鼓师。 关肃霜生前任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云南省剧协主席、省京剧院院长。
京白 京白 京白是北京白话的简称,与之类似的还有韵白、苏白、广白等,京剧念白有京白、韵白两种。京白是京剧中比较常见的念白方式,花旦、丑角用的较多,其他行当搀杂着有一些。“京白”,不是京剧念白的简称。
程砚秋 程砚秋 (京剧艺术大师)程砚秋(1904年1月1日-1958年3月9日),男,原名承麟,满族索绰罗氏,满洲正黄旗人。北京人,后改为汉姓程,初名程菊侬,后改艳秋,字玉霜。1932年起更名砚秋,改字御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著名京剧旦角,著名京剧艺术大师,著名京剧演员,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艺术的创始人。
程硯秋 程砚秋 (京剧艺术大师)程砚秋(1904年1月1日-1958年3月9日),男,原名承麟,满族索绰罗氏,满洲正黄旗人。北京人,后改为汉姓程,初名程菊侬,后改艳秋,字玉霜。1932年起更名砚秋,改字御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著名京剧旦角,著名京剧艺术大师,著名京剧演员,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艺术的创始人。
汉剧 汉剧 汉剧,旧称楚调、汉调(楚腔、楚曲),民国时期定名汉剧,俗称“二黄”。汉剧是湖北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也是陕西省的第二大剧种,主要流行于湖北省境地内长江/汉水流域,以及湖南、陕西南部、四川和广东部分地区。 汉剧角色共分为十行: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腔调除了西皮、二黄外,罗罗腔也用得较多。伴奏乐器有胡琴、月琴、三弦、鼓板等。 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汉剧中的二黄唱调,是现代京剧唱腔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汉剧又有“京剧唱腔之祖山”的美誉。
漢劇 汉剧 汉剧,旧称楚调、汉调(楚腔、楚曲),民国时期定名汉剧,俗称“二黄”。汉剧是湖北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也是陕西省的第二大剧种,主要流行于湖北省境地内长江/汉水流域,以及湖南、陕西南部、四川和广东部分地区。 汉剧角色共分为十行: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腔调除了西皮、二黄外,罗罗腔也用得较多。伴奏乐器有胡琴、月琴、三弦、鼓板等。 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汉剧中的二黄唱调,是现代京剧唱腔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汉剧又有“京剧唱腔之祖山”的美誉。
京二胡 京二胡 京二胡,拉弦乐器。京二胡是中国的传统拉弦乐器,18世纪末,随着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形成,在拉弦乐器胡琴的基础上改制而成,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京二胡和民乐的二胡区别在于:琴筒比较小,音色和民乐二胡颇有差异,演奏技术和手法比较接近京剧胡琴(京胡),而和民乐二胡有所区别。
譚鑫培 谭鑫培 谭鑫培(1847年4月23日-1917年5月10日),本名金福,字望重,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京剧谭派艺术的创立者,被尊为京剧界鼻祖,亦有伶界大王之赞。其对京剧艺术的革新,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行内有“无腔不学谭”之说。 清道光二十七年三月初九出生于武汉市江夏区(原武昌县)大东门外谭左湾九夫村,籍贯湖北黄陂(今武汉市黄陂区)。主攻老生,曾演武生。因堂号英秀,人又以英秀称之。其父谭志道,主工老旦兼老生,谭鑫培为其独子。 1905年,谭鑫培在丰泰照相馆拍摄了黑白无声影片《定军山》,该片成为了中国第一部电影。
谭鑫培 谭鑫培 谭鑫培(1847年4月23日-1917年5月10日),本名金福,字望重,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京剧谭派艺术的创立者,被尊为京剧界鼻祖,亦有伶界大王之赞。其对京剧艺术的革新,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行内有“无腔不学谭”之说。 清道光二十七年三月初九出生于武汉市江夏区(原武昌县)大东门外谭左湾九夫村,籍贯湖北黄陂(今武汉市黄陂区)。主攻老生,曾演武生。因堂号英秀,人又以英秀称之。其父谭志道,主工老旦兼老生,谭鑫培为其独子。 1905年,谭鑫培在丰泰照相馆拍摄了黑白无声影片《定军山》,该片成为了中国第一部电影。
高庆奎 高庆奎 高庆奎(1890—1942),原名振山(镇山),号子君。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京剧高派老生艺术创始人,京剧“四大须生”之一。高庆奎原籍山西榆次,生于北京。其父高四保(士杰)为清末京剧著名丑角演员。20世纪30年代,高庆奎与余叔岩、马连良被誉为老生“三大贤”。
剧种 剧种 剧种,即戏剧的种类。中国的民族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种类繁多,尚有据可考的有275个剧种,如昆曲、京剧、豫剧、评剧、越剧、黄梅戏、粤剧等。其中“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依次为五大戏曲剧种。
劇種 剧种 剧种,即戏剧的种类。中国的民族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种类繁多,尚有据可考的有275个剧种,如昆曲、京剧、豫剧、评剧、越剧、黄梅戏、粤剧等。其中“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依次为五大戏曲剧种。
穆桂英挂帅 穆桂英挂帅 (京剧剧目)京剧《穆桂英挂帅》,是梅兰芳等艺术家于1959年由同名豫剧移植而来。其主要剧情为:杨家将屡次率兵击溃辽军,保住了大宋江山,天下太平;佘太君离朝带领全家转回河东,然而忠心耿耿的佘氏太君却心系国家安危,遂派文广、金花进京打探。此时安王造反,宋王校场选帅。少年气盛的文广、金花在校场刀劈王伦夺得帅印。宋王得知杨门之子遂封穆桂英为帅出征。为了国家安危,老年的穆桂英披上旧日的铠甲,满怀豪情又擂响了出征的战鼓。
京胡 京胡 京胡,又称胡琴。是中国的传统拉弦乐器,18世纪时末期,随着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形成,在拉弦乐器胡琴的基础上改制而成,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
陈墨香 陈墨香 陈墨香,中国著名京剧作家,曾与荀慧生等多位京剧大家合作,一生改编创作剧本100多部。
髦儿戏 髦儿戏 髦儿戏,旧时全部由青年女演员组成之戏班或演出的戏。清同治﹑光绪年间出现于京沪等地,多演唱京剧。清裕德菱《梨园佳话.馀论.女伶》:"女剧沪上谓之髦儿戏。髦﹐盖髻也。昔时妇人拖长髻而作男子冠服,致足笑人﹐故有此称﹐非时彦之谓也。"一说﹐原称"毛儿戏"。因创始班主名李毛儿﹐故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雅琴﹞又预备叫一班髦儿戏来﹐当日演唱。"张友鹤校注:"一种由女演员组成的戏班﹐据前人考证﹐髦儿本作毛儿﹐因创始的班主为李毛儿而得名。
梅派 梅派 梅兰芳创立的“梅派”艺术,是京剧旦行中首先形成的,影响极其深远的京剧流派。“梅派”主要是综合了青衣、花旦和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在唱、念、做、舞、音乐、服装、扮相等各个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将京剧旦行的唱腔、表演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髦兒戲 髦儿戏 髦儿戏,旧时全部由青年女演员组成之戏班或演出的戏。清同治﹑光绪年间出现于京沪等地,多演唱京剧。清裕德菱《梨园佳话.馀论.女伶》:"女剧沪上谓之髦儿戏。髦﹐盖髻也。昔时妇人拖长髻而作男子冠服,致足笑人﹐故有此称﹐非时彦之谓也。"一说﹐原称"毛儿戏"。因创始班主名李毛儿﹐故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雅琴﹞又预备叫一班髦儿戏来﹐当日演唱。"张友鹤校注:"一种由女演员组成的戏班﹐据前人考证﹐髦儿本作毛儿﹐因创始的班主为李毛儿而得名。
水旗 水旗 水旗是一个词语,拼音是shuǐ qí,传统京剧使用的道具。白色,布质,方形,上绘水纹,表示水浪。京剧《白蛇传·水斗》中水族所持的旗即是。
冲末 冲末 冲末,亦作"冲末"。元杂剧角色名。又称二末。末,剧中男角,犹京剧中的"生"。
急三枪 急三枪 (1)曲牌名。属南曲仙吕入双调。如昆剧《琵琶记·扫松》 张广才 所唱“他公婆的亲看见”一曲即是。京剧常用为剧中写信、看信、寒暄或复述已有明场交代的事件时的伴奏乐曲。 (2)对急性子的人的戏称。
南梆子 南梆子 南梆子,又名卜鱼、广东板。是一种乐器。《清朝续文献通考》:“卜鱼之用等于点鼓或代拍板,南方之节乐器也。”是长方形木制中空体,长23—24.5、宽9、厚6厘米,中间为一长方形音孔,系双面开长条形窄缝,内腔渐大。以用花梨木制作为佳。演奏时,左手持梆、右手执一竹签或木棰敲击。发音短促、圆润、流行于中国南方,原用于粤剧伴奏和广东音乐演奏,后也用于京剧乐队。横悬在板鼓的支架上,用鼓箭敲击,伴奏高拨子唱腔。除在戏曲伴奏和器乐合奏中击奏强拍外,也可用于表现马蹄声效果。
武场 武场 与“文场”相对。 传统武场乐器大致有鼓板(单皮鼓与檀板),大锣,铙钹,小锣以及大小堂鼓,水钹,大铙,小镲锅,齐钹,梆子,星子(碰钟),小汤锣,大筛锣等。 现有的还增加了吊钹,大钹,定音鼓等。过去也指打击乐的乐师。目前剧团中有时也沿用这一名词。 戏曲名词。“场面”之一部分。同“文场”相对。指乐器中的打击乐,如京剧的大锣、小锣、铙钹、堂鼓等。
摇旦 摇旦 yáo dàn 摇旦 川剧旦行脚色名。相当于京剧中的彩旦。 夏衍 《<香罗帕>是一出好喜剧》:“剧中主要人物 赵夫人 是由正旦应工的,只有姨妈是摇旦。”
急三槍 急三枪 (1)曲牌名。属南曲仙吕入双调。如昆剧《琵琶记·扫松》 张广才 所唱“他公婆的亲看见”一曲即是。京剧常用为剧中写信、看信、寒暄或复述已有明场交代的事件时的伴奏乐曲。 (2)对急性子的人的戏称。
搖旦 摇旦 yáo dàn ㄧㄠˊ ㄉㄢˋ 摇旦 川剧旦行脚色名。相当于京剧中的彩旦。 夏衍 《<香罗帕>是一出好喜剧》:“剧中主要人物 赵夫人 是由正旦应工的,只有姨妈是摇旦。”
沖末 冲末 冲末,亦作"冲末"。元杂剧角色名。又称二末。末,剧中男角,犹京剧中的"生"。
上口字 上口字 上口字,读音shàng kǒu zì ,汉语词语,京剧中指按照传统念法念的字,某些字跟北京音略有区别,如‘尖、千、先’念ziān、ciān、siān,不念jiān、qiān、xiān。
黑满 黑满 1.也称黑满髯。传统剧戏装中假须满髯的一种,系将嘴遮满的胡须。有黑﹑苍﹑白三色。多为老生﹑花脸戴之,用以表示富贵或威武。例如京剧《霸王别姬》之项羽﹑《群英会》之曹操﹐所戴髯口皆为黑满。
剧通科 剧通科 京剧班社的舞台工作人员。
行当 行当 行当:戏剧术语 行当:汉语词语 行当 (汉语词语)(1) (名)〈口〉(行当儿)行业。他是做理发行当的。(作宾语) (2) (名)戏曲演员专业分工的类别;主要根据角色类型来划分;如京剧的生、旦、净、丑。
汾阳帽 汾阳帽 汾阳帽(fén yánɡ mào) 戏曲盔帽。俗称"文阳"。外形金地龙纹缀有绒球和珠子两旁为金色如意翅。剧中权势显赫的宰辅所戴如京剧《逍遥津》中的曹操等。
黑滿 黑满 1.也称黑满髯。传统剧戏装中假须满髯的一种,系将嘴遮满的胡须。有黑﹑苍﹑白三色。多为老生﹑花脸戴之,用以表示富贵或威武。例如京剧《霸王别姬》之项羽﹑《群英会》之曹操﹐所戴髯口皆为黑满。
行當 行当 行当:戏剧术语 行当:汉语词语 行当 (汉语词语)(1) (名)〈口〉(行当儿)行业。他是做理发行当的。(作宾语) (2) (名)戏曲演员专业分工的类别;主要根据角色类型来划分;如京剧的生、旦、净、丑。
汾陽帽 汾阳帽 汾阳帽(fén yánɡ mào) 戏曲盔帽。俗称"文阳"。外形金地龙纹缀有绒球和珠子两旁为金色如意翅。剧中权势显赫的宰辅所戴如京剧《逍遥津》中的曹操等。
袍带丑 袍带丑 袍带丑也称“官丑”。传统戏曲脚色行当之一。 京剧文丑的一种。扮演做官的人物,文官、武官,正面人物、反面人物都有。如《棋盘山》中的程咬金、《昭君出塞》中的王龙、《失印救火》中的王祥瑞、《斩黄袍》中的韩龙等。大都说京白,有的也说韵白。
袍帶丑 袍带丑 袍带丑也称“官丑”。传统戏曲脚色行当之一。 京剧文丑的一种。扮演做官的人物,文官、武官,正面人物、反面人物都有。如《棋盘山》中的程咬金、《昭君出塞》中的王龙、《失印救火》中的王祥瑞、《斩黄袍》中的韩龙等。大都说京白,有的也说韵白。
扫边 扫边 扫边,指京剧班社中扮演三四路角色的演员。
劇通科 剧通科 京剧班社的舞台工作人员。
掃邊 扫边 扫边,指京剧班社中扮演三四路角色的演员。
海派 海派 海派有多种含义,第一种指发生于十九世纪中叶至廿世纪初期时,活跃于上海地区的一群画家,所从事绘画创作的结果与风尚。第二种指以上海为代表的京剧表演风格,第三种指主要体现都市文化和商业色彩的文学流派,第四种指那些由海外跨国公司或海外机构派遣回国,担任驻华机构代表或中高层管理人员。
嘎調 嘎调 嘎调是指京剧唱腔里,用特别拔高的音唱某个字所唱出的音叫嘎调。也指乐队名。
嘎调 嘎调 嘎调是指京剧唱腔里,用特别拔高的音唱某个字所唱出的音叫嘎调。也指乐队名。
方巾丑 方巾丑 戏曲角色名。京剧文丑之一。因其主要扮演头戴方巾的文人﹐故称。
假嗓 假嗓 假嗓亦名小嗓、二本嗓。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系与真嗓、大嗓、本嗓相对而言。用假嗓发出的声音称假声。
梅家艺 梅家艺 梅家艺 : méi jiā yì 指京剧梅派艺术。
托斗 托斗 托斗 京剧中双手捧物的一种动作。 姜妙香 《追怀往事》:“ 桂枝 接过 赵宠 手里的状纸,顺手来一个‘托斗’,扭头一笑。”
颐养天年 颐养天年【解释】指保养年寿。【出处】京剧《杨门女将》:“老太君年过百年,就该颐养天年,何必身履险地?”【示例】他对佛教已经一往情深,肯定会抱守着这些陈旧的信条去~的。 ◎《十月》1981年第1期
二六 二六 二六,汉语词语,即十二的意思。还是京剧西皮调名。
贾桂 贾桂 【词语】:贾桂 【注音】:jiǎ guì【释义】:1.京剧《法门寺》中写到明武宗时宦官刘瑾专权,他让侍从小太监贾桂坐下伴同他说话,贾桂不肯坐,还奴颜婢膝地说:"奴才站惯了,不想坐。"后用贾桂这一形象代表那种缺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奴性十足的人。【小说人物】无名氏所续《红楼梦》中人物,为贾宝玉和薛宝钗所生的儿子。是从无名氏续《红楼梦》中最后一回贾雨村和甄士隐谈话时,从甄士隐口中得知:“现今荣宁两府,善者修缘,恶者悔祸,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也是自然的道理。”,贾雨村已知兰是指贾兰,而欲追问贾宝玉是否遗腹子,隐士不愿明说。也有人说薛宝钗是因为生贾桂难产而死的。但笔者认为,无名氏(高鹗所续之说后被推翻)所续之后四十回与曹雪芹先生的原意大相径庭,背道而驰,再加上书末隐喻贾宝玉有一子贾桂,明显不符合与贾兰同一辈的草字辈,所以参考之意义不大。
短打武生 短打武生 传统戏曲中角色行当。武生的一种。同长靠武生相对。着短装,穿薄底靴,兼用长兵器和短兵器,大都表现步战。表演上重矫捷﹑灵活。如京剧《大破铜网阵》中的白玉堂﹑《十字坡》中的武松。
出师有名 出师有名【解释】有正当理由进行征伐。【出处】京剧《将相和》第一场:“赵若献璧,乃惧怕我邦,不难臣服;若是不献,再去征讨,方算出师有名。”
二六板 二六板 二六板(èr liù bǎn ),是京剧西皮中的调名。
賈桂 贾桂 【词语】:贾桂 【注音】:jiǎ guì【释义】:1.京剧《法门寺》中写到明武宗时宦官刘瑾专权,他让侍从小太监贾桂坐下伴同他说话,贾桂不肯坐,还奴颜婢膝地说:"奴才站惯了,不想坐。"后用贾桂这一形象代表那种缺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奴性十足的人。【小说人物】无名氏所续《红楼梦》中人物,为贾宝玉和薛宝钗所生的儿子。是从无名氏续《红楼梦》中最后一回贾雨村和甄士隐谈话时,从甄士隐口中得知:“现今荣宁两府,善者修缘,恶者悔祸,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也是自然的道理。”,贾雨村已知兰是指贾兰,而欲追问贾宝玉是否遗腹子,隐士不愿明说。也有人说薛宝钗是因为生贾桂难产而死的。但笔者认为,无名氏(高鹗所续之说后被推翻)所续之后四十回与曹雪芹先生的原意大相径庭,背道而驰,再加上书末隐喻贾宝玉有一子贾桂,明显不符合与贾兰同一辈的草字辈,所以参考之意义不大。
頤養天年 【解释】指保养年寿。【出处】京剧《杨门女将》:“老太君年过百年,就该颐养天年,何必身履险地?”【示例】他对佛教已经一往情深,肯定会抱守着这些陈旧的信条去~的。 ◎《十月》1981年第1期
出師有名 【解释】有正当理由进行征伐。【出处】京剧《将相和》第一场:“赵若献璧,乃惧怕我邦,不难臣服;若是不献,再去征讨,方算出师有名。”
梅家藝 梅家艺 梅家艺 : méi jiā yì 指京剧梅派艺术。

其它词语热搜

* 关于京剧的词语:1. 京剧;2. 传统艺术;3. 脸谱;4. 唱腔;5. 表演技巧;6. 武打;7. 道具服饰;8. 角色分工;9. 剧情发展;10. 传承创新;11. 京剧音乐;12. 京剧唱词;13. 京剧表演;14. 京剧演员;15. 京剧票价;16. 京剧历史;17. 京剧名家;18. 京剧精品;19. 京剧文化;20. 京剧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