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人正直的词语
形容人正直的词语:1. 老实;2. 诚实;3. 正直;4. 坦诚;5. 真诚;6. 实在;7. 朴实;8. 毫不矫揉造作;9. 不假思索;10. 说到做到;11. 忠诚;12. 坚定;13. 勇敢;14. 刚正不阿;15. 毅然决然;16. 坦率;17. 直爽;18. 真实;19. 清白;20. 光明磊落
形容人正直的词语 相关词语和解释
词语 | 拼音/解释 |
---|---|
心地正直 | 心地正直 [right-mindedness] 指为人正直,不存邪念 |
亢直 | 亢直 亢直是汉语词汇,拼音为kàng zhí,意思是为人正直刚强。 |
直谅多闻 | 直谅多闻【解释】直:正直;谅:信实;多闻:学识渊博。为人正直信实,学识广博。【出处】《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也。”【示例】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世有~,引绳墨经纠余不逮者,祷祀求之矣。 ◎清·黎庶昌《续古文辞类篡序》 |
直諒多聞 | 【解释】直:正直;谅:信实;多闻:学识渊博。为人正直信实,学识广博。【出处】《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也。”【示例】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世有~,引绳墨经纠余不逮者,祷祀求之矣。 ◎清·黎庶昌《续古文辞类篡序》 |
不吐不茹 | 不吐不茹【解释】形容人正直不阿,不欺软怕硬。【出处】《诗·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近义词】刚正不阿【反义词】欺软怕硬【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刚正不阿 |
李下無蹊 | 李下无蹊 古谚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语,谓桃李成熟,人不期而至,树下自然踏成蹊径。唐时借李(李树)﹑李(李姓)同字,反用此古谚以称颂李至远﹑李乂为人正直,秉公选举,无人敢走私门。 |
李下无蹊 | 李下无蹊 古谚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语,谓桃李成熟,人不期而至,树下自然踏成蹊径。唐时借李(李树)﹑李(李姓)同字,反用此古谚以称颂李至远﹑李乂为人正直,秉公选举,无人敢走私门。 |
义胆忠肝 | 义胆忠肝【解释】指为人正直忠贞。【出处】《水浒传》第七二回:“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示例】安得~兮,同享宇宙太平! ◎太平天国·洪秀全《因冯云山有难感慨作歌》 |
義膽忠肝 | 【解释】指为人正直忠贞。【出处】《水浒传》第七二回:“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示例】安得~兮,同享宇宙太平! ◎太平天国·洪秀全《因冯云山有难感慨作歌》 |
正直无私 | 正直无私【解释】为人做事很正直,没有任何私心。【出处】《左传·庄公三十二年》:“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孔颖达疏:“襄七年传曰:‘正直为正,正曲为直。’言正者能自正,直者能正人曲,而壹者言其一心不二也。”【示例】朝内官员皆惧秦桧,无处与岳元帅伸冤,那阴间神道,~,必有报应。”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十九回 |
正直無私 | 【解释】为人做事很正直,没有任何私心。【出处】《左传·庄公三十二年》:“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孔颖达疏:“襄七年传曰:‘正直为正,正曲为直。’言正者能自正,直者能正人曲,而壹者言其一心不二也。”【示例】朝内官员皆惧秦桧,无处与岳元帅伸冤,那阴间神道,~,必有报应。”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十九回 |
方正不阿 | 方正不阿【解释】方正:品行正直;阿:阿谀,诌媚。指为人品行正直,不逢迎诌媚。【出处】《明史·王徽传》:“有方正不阿者,即以为不肖,而朝夕谗谤之,日加浸润,来免改疑。” |
直如弦 | 直如弦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出自后汉书,大意是说,性格如弓弦般正直的人,最后不免沦落天涯,曝尸路旁;而不正直的谄佞奸徒,趋炎附势,阿世盗名,反倒封侯拜相,极尽荣华。 |
端人正士 | 端人正士【解释】指端庄正直的人。【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80卷:“他好放肆,见端人正士以礼自持,却恐他来检点。”【示例】盖亦替‘天朝’扫除~,使更易于长驱而入者。 ◎鲁迅《书信集·指杨霁云》【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含褒义 |
耿介 | 耿介 (汉语词语)耿介,汉语词汇。拼音为:gěng jiè耿介有多重含义,包括光大圣明,正直不阿,廉洁自持,高耸突兀貌,心中不安等。在《楚辞·离骚》、《文心雕龙·辨骚》、《魏武帝颂》等文书中均有出现。 在现代多用来形容一个人正直,不轻易与人同流合污,是一个褒义词。 |
正直清廉 | 辞典解释正直清廉 zhèng zhí qīng lián 公正刚直,清白廉洁。 如:「他为人正直清廉,绝对不做贪赃枉法的事。」反义词营私舞弊 |
清廉正直 | 清廉正直【解释】清白廉洁,为人正直不阿。【出处】《韩非子·奸劫弑臣》:“我不以清廉方正奉法,乃以贪污之心枉法以取私利,是犹上高陵之颠,堕峻溪之下以求生,凶不几矣。”【示例】亲自问杀人贼,全不论~,倒不如懵懵遇痴。 ◎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三折 |
方正不苟 | 方正不苟 方正不苟,读音fāng zhèng bù gǒu,汉语成语,指为人品行正直,不逢迎诌媚。出自《履园丛话·者者居》。 |
直言正谏 | 直言正谏【解释】指以正直的言论谏诤。古时多用于臣下对君主。【出处】《战国策·齐策四》:“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示例】其有~之士,敢决徇义之夫,二十五日,悉集华林东门,人别引见,共论得失。 ◎《北史·魏纪四·肃宗孝明帝》 |
举直错枉 | 举直错枉【解释】举:选拔。直:正直,指正直之人。错:通“措”,废弃,放弃。枉:弯曲,比喻邪恶之人。起用正直贤良,罢黜奸邪佞人。亦作“举直厝枉”、“举直措枉”。 |
举枉措直 | 举枉措直【解释】举:选拔,任用;枉:弯曲,比喻邪恶的人;错:废置,罢黜;直:笔直,比喻正直的人。起用奸邪者而罢黜正直者。【出处】《论语·为政》:“举枉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示例】可不道~民不服。 ◎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语法】连动式;作谓语;指起用奸邪者而罢黜正直者 |
舉枉措直 | 【解释】举:选拔,任用;枉:弯曲,比喻邪恶的人;错:废置,罢黜;直:笔直,比喻正直的人。起用奸邪者而罢黜正直者。【出处】《论语·为政》:“举枉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示例】可不道~民不服。 ◎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语法】连动式;作谓语;指起用奸邪者而罢黜正直者 |
谠言直声 | 谠言直声【解释】谠言:公正的言论;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气壮的言论。【出处】唐·白居易《唐河南元府君夫人墓志铭序》:“(元稹)由校书郎拜左拾遗,不数月,谠言直声动于朝廷。”【近义词】谠言嘉论【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
盗憎主人 | 盗憎主人【解释】主人:物主。盗贼憎恨被他所盗窃的物主。比喻邪恶的人憎恨正直的人。【出处】《左传·成公十五年》:“盗憎主人,民恶其上。子好直言,必及于难。”【近义词】盗怨主人【语法】主谓式;作谓语;比喻奸恶者憎恨正直者 |
盜憎主人 | 【解释】主人:物主。盗贼憎恨被他所盗窃的物主。比喻邪恶的人憎恨正直的人。【出处】《左传·成公十五年》:“盗憎主人,民恶其上。子好直言,必及于难。”【近义词】盗怨主人【语法】主谓式;作谓语;比喻奸恶者憎恨正直者 |
舉直錯枉 | 【解释】举:选拔。直:正直,指正直之人。错:通“措”,废弃,放弃。枉:弯曲,比喻邪恶之人。起用正直贤良,罢黜奸邪佞人。亦作“举直厝枉”、“举直措枉”。 |
讜言直聲 | 【解释】谠言:公正的言论;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气壮的言论。【出处】唐·白居易《唐河南元府君夫人墓志铭序》:“(元稹)由校书郎拜左拾遗,不数月,谠言直声动于朝廷。”【近义词】谠言嘉论【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
恶直丑正 | 恶直丑正【解释】使奸邪者改恶从善。亦指嫉害正直的人。【出处】汉·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迁徐州刺吏,百司震肃,饕餮风靡,恶直丑正。” |
忠正 | 忠正 忠正,汉语词汇。 拼音:zhōng zhèng 释义:1、指古官名;2、忠诚正直;3、忠诚正直的人。 见《汉书·刘向传》:“窃闻故前将军萧望之等,皆忠正无私,欲致大治,忤於贵戚尚书。” |
立正 | 立正 立正:汉语词汇 立正:2009年高峰执导的军旅剧情片 立正 立正,汉语词汇,指两脚跟靠拢并齐,两脚尖向外分开约60度;两腿挺直;小腹微收,自然挺胸;上体正直,微向前倾;两肩要平,稍向后张;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自然微屈,拇指尖贴于食指的第二节,中指贴于裤缝;头要正,颈要直,口要闭,下颌微收,两眼向前平视。同名电影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对爱和责任的漠视、误解、迷惘及对价值定位的重新思索。剧中突出体现了当代女大学生们与军营教官在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个人理想及爱情观等方面的分歧、碰撞和最终的相互理解。 |
亮直 | 亮直 亮直,汉语词汇。 拼音:liàng zhí 释义:1、诚实正直。2.诚实正直的人。 外文名为Light straight。 |
直言正諫 | 【解释】指以正直的言论谏诤。古时多用于臣下对君主。【出处】《战国策·齐策四》:“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示例】其有~之士,敢决徇义之夫,二十五日,悉集华林东门,人别引见,共论得失。 ◎《北史·魏纪四·肃宗孝明帝》 |
以直报怨 | 以直报怨【解释】直:公正、正直。以公道对待自己怨恨的人。【出处】《论语·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示例】这叫做~,以德报德。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一 |
正人 | 正人 正人,汉语词汇。 拼音:zhèng rén 释义:1、正直的人;正派的人。2、指嫡系亲属。3、做官长的人。 另:人名 |
正辞 | 正辞 词语解释 (1).端正言辞。《易·系辞下》:“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汉 蔡邕 《郭泰碑》:“若乃砥节砺行,直道正辞。贞固足以干事,隐括足以矫时。”《明史·左良玉传》:“ 良玉 疾已剧,至 九江 ,邀总督 袁 继咸 入舟中,袖中出密谕,云自皇太子,劫诸将盟, 继咸 正辞拒之。” (2).正式文辞。《孔丛子·公仪》:“ 子思 曰:‘臣所记臣祖之言,或亲闻之者,有闻之於人者,虽非其正辞,然犹不失其意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郊祀必洞於礼,戎事必练於兵,田谷先晓於农,断讼务精於律。然后标以显义,约以正辞。” (3).正直、严正的言辞。《鹖冠子·能天》:“圣人知其所极,正辞者惠物者也。” 陆佃 注:“不詖、不淫、不邪、不遁,谓之正辞。” 汉 蔡邕 《上封事陈政要七事》:“顷者,立朝之士,曾不以忠信见赏,恒被谤讪之诛。遂使羣下结口,莫图正辞。” |
直言极谏 | 直言极谏【解释】①谓以正直的言论谏诤。古时多用于臣下对君主。②直言极谏科的省称。【出处】汉·晁错《举贤良对策》:“救主之失,补主之过,扬主之美,明主之功,使主内无邪辟之行,外无骞污之名。事君若此,可谓直言极谏之士矣。”【示例】直说遭怨,直言遭忌,就为刺了别人的心——小之被人骂为‘臭嘴’,大之可以杀身。所以不折不扣的‘~’之臣,到底是寥寥可数的。 ◎朱自清《论老实话》 |
以直報怨 | 【解释】直:公正、正直。以公道对待自己怨恨的人。【出处】《论语·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示例】这叫做~,以德报德。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一 |
惡直醜正 | 【解释】使奸邪者改恶从善。亦指嫉害正直的人。【出处】汉·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迁徐州刺吏,百司震肃,饕餮风靡,恶直丑正。” |
正辭 | 正辞 词语解释 (1).端正言辞。《易·系辞下》:“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汉 蔡邕 《郭泰碑》:“若乃砥节砺行,直道正辞。贞固足以干事,隐括足以矫时。”《明史·左良玉传》:“ 良玉 疾已剧,至 九江 ,邀总督 袁 继咸 入舟中,袖中出密谕,云自皇太子,劫诸将盟, 继咸 正辞拒之。” (2).正式文辞。《孔丛子·公仪》:“ 子思 曰:‘臣所记臣祖之言,或亲闻之者,有闻之于人者,虽非其正辞,然犹不失其意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郊祀必洞于礼,戎事必练于兵,田谷先晓于农,断讼务精于律。然后标以显义,约以正辞。” (3).正直、严正的言辞。《鹖冠子·能天》:“圣人知其所极,正辞者惠物者也。” 陆佃 注:“不诐、不淫、不邪、不遁,谓之正辞。” 汉 蔡邕 《上封事陈政要七事》:“顷者,立朝之士,曾不以忠信见赏,恒被谤讪之诛。遂使群下结口,莫图正辞。” |
谠直 | 谠直 正直。亦指正直的人。,出自《魏书·肃宗纪》:“贤良谠直,以时升进。” |
理直 | 理直 理直,指忠恕正直;理由正大、正确。语出《逸周书·谥法》:“刚强理直曰武。” 孔晁注:“理,忠恕;直,无曲。” |
直绳 | 直绳 直绳,汉语词汇。 拼音:zhí shéng 注音:ㄓㄧˊ ㄕㄥˊ 释义:1、正直如绳墨。2. 指正直的人。3. 以法制裁。4. 喻法制。 |
直声 | 直声 直声,汉语词汇,意思是正直之言,出自《汉书·张敞传》。 |
质直 | 质直 质直,汉语词汇。 拼音:zhì zhí 释义:1、朴实正直。2、形容言词质朴平实。 |
纵曲枉直 | 纵曲枉直【解释】指纵容有错误的人却冤枉正直的人。形容不主持正义。【出处】《抱朴子·内篇·微旨》:“纵曲枉直,废公为私,刑加无辜。” |
直繩 | 直绳 直绳,汉语词汇。 拼音:zhí shéng 注音:ㄓㄧˊ ㄕㄥˊ 释义:1、正直如绳墨。2. 指正直的人。3. 以法制裁。4. 喻法制。 |
讜直 | 谠直 正直。亦指正直的人。,出自《魏书·肃宗纪》:“贤良谠直,以时升进。” |
質直 | 质直 质直,汉语词汇。 拼音:zhì zhí 释义:1、朴实正直。2、形容言词质朴平实。 |
直聲 | 直声 直声,汉语词汇,意思是正直之言,出自《汉书·张敞传》。 |
直言極諫 | 【解释】①谓以正直的言论谏诤。古时多用于臣下对君主。②直言极谏科的省称。【出处】汉·晁错《举贤良对策》:“救主之失,补主之过,扬主之美,明主之功,使主内无邪辟之行,外无骞污之名。事君若此,可谓直言极谏之士矣。”【示例】直说遭怨,直言遭忌,就为刺了别人的心——小之被人骂为‘臭嘴’,大之可以杀身。所以不折不扣的‘~’之臣,到底是寥寥可数的。 ◎朱自清《论老实话》 |
方直 | 方直 方直,汉语词汇。 拼音:fānɡ zhí 释义:1.指人品端方正直。2.指形状方正。 |
挠直为曲 | 挠直为曲【解释】将直的拗成弯的。比喻变刚强正直为阿世取容。【出处】汉荀悦《汉纪·成帝纪二》:“挠直为曲,斫方为圆;秽素丝之洁,推亮直之心。”【示例】遂使世人削方为圆,~。 ◎晋熊远《因灾异上疏》 |
公正 | 公正 (汉语词语)公正: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意为公平正直,没有偏私。没有偏私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而言没有偏私,因而,公正是一种价值判断,内含有一定的价值标准,在常规情况下,这一标准便是当时的法律。公正在英文中为justice,英语中的jus本身就有法的意思,公正以jus为词根演变而来,也说明了这一点,任何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的公正标准。所以,公正并不必然意味着“同样的”“平等的”。 |
举直措枉 | 举直措枉【解释】举:选拔,任用;枉:弯曲,比喻邪恶的人;错:废置,罢黜;直:笔直,比喻正直的人。选用贤者,罢黜奸邪。【出处】《论语·为政》:“举枉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示例】读孔圣之微言,思举直而措枉;观王珪之确论,欲激浊以扬清。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三回【语法】联合式;作谓语;选用贤者,罢黜奸邪 |
撓直為曲 | 【解释】将直的拗成弯的。比喻变刚强正直为阿世取容。【出处】汉荀悦《汉纪·成帝纪二》:“挠直为曲,斫方为圆;秽素丝之洁,推亮直之心。”【示例】遂使世人削方为圆,~。 ◎晋熊远《因灾异上疏》 |
縱曲枉直 | 【解释】指纵容有错误的人却冤枉正直的人。形容不主持正义。【出处】《抱朴子·内篇·微旨》:“纵曲枉直,废公为私,刑加无辜。” |
撓直爲曲 | 【解释】将直的拗成弯的。比喻变刚强正直为阿世取容。【出处】汉荀悦《汉纪·成帝纪二》:“挠直为曲,斫方为圆;秽素丝之洁,推亮直之心。”【示例】遂使世人削方为圆,~。 ◎晋熊远《因灾异上疏》 |
舉直措枉 | 【解释】举:选拔,任用;枉:弯曲,比喻邪恶的人;错:废置,罢黜;直:笔直,比喻正直的人。选用贤者,罢黜奸邪。【出处】《论语·为政》:“举枉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示例】读孔圣之微言,思举直而措枉;观王珪之确论,欲激浊以扬清。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三回【语法】联合式;作谓语;选用贤者,罢黜奸邪 |
正气 | 正气 (汉语词汇)正气,是指正直、传播正能量的风气。网络又称正能量。 正气算是正能量的一种类型,体现在人的浩然正气。 正气就是要走正道,就是充满积极向上、正义公平的阳刚之气象。 例:养天地正气,浩然正气,君子董道不豫就是一种正气。 |
正臣 | 正臣 (词语)正直之臣。 《楚辞·东方朔<七谏·沉江>》:“正臣端其操行兮,反离谤而见攘。” 王逸 注:“言正直之臣,端其心志欲以辅君,反为谗人所谤讪。”《汉书·刘向传》:“正臣进者,治之表也;正臣陷者,乱之机也。” 唐 杜甫 《别蔡十四著作》诗:“天地则疮痍,朝廷多正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