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大理的词语
形容大理的词语:1. 神秘;2. 古老;3. 壮丽;4. 绚烂;5. 优美;6. 宁静;7. 美丽;8. 雄伟;9. 浪漫;10. 奇特;11. 悠久;12. 纯净;13. 幽静;14. 独特;15. 神奇;16. 迷人;17. 奇妙;18. 风光旖旎;19. 灵动;20. 梦幻
形容大理的词语 相关词语和解释
词语 | 拼音/解释 |
---|---|
大理 | 大理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大理市,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首府。大理市地处云贵高原上的洱海平原,苍山之麓,洱海之滨,是古代南诏国和大理国的都城,作为古代云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时间长达五百余年。 1982年,大理被中国政府列为第一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大理市为中国首批十大魅力城市之首,是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幅员面积1468平方千米,全市人口61万人,其中白族占65%。下辖10个镇,1个民族乡,共有20个居委会、109个行政村。大理市人民政府驻下关镇。名胜古迹有巍山风景区、太和城遗址等。 大理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2018年11月,荣登“2018中国幸福百县榜”。2018年10月22日,入选2018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名单。 |
大理石 | 大理石 大理岩(英文:Marble)原指产于云南省大理的白色带有黑色花纹的石灰岩,剖面可以形成一幅天然的水墨山水画,古代常选取具有成型的花纹的大理石用来制作画屏或镶嵌画。 后来大理石这个名称逐渐发展成称呼一切有各种颜色花纹的,用来做建筑装饰材料的石灰岩。白色大理石一般称为汉白玉,但对翻译西方制作雕像的白色大理石也称为大理石。关于大理石的名称,有一种说法——以前我国大理的大理石质量最好。故得名。 |
大理寺 | 大理寺 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清末新政改称为大理院,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政府亦袭此名,为当时的最高审判机关。 |
大理岩 | 大理岩 大理岩(marble) 沉积岩中碳酸盐类岩石经变质而成的岩石。因产于中国云南大理而得名。主要矿物为重结晶的方解石、白云石,肉眼可辨认,遇稀盐酸产生气泡。纯大理岩为白色,含杂质时带有各种杂色,具美丽条纹,为主要的装饰建筑石料及雕刻石料。岩块抗压强度随颗粒胶结和大小而异,一般为49.0~1 17.7 MPa,可作为建筑物地基。因易溶解于水,故有各种喀斯特现象,会引起水库渗漏、崩塌等,需加以注意和工程处理。 |
大理院 | 大理院 大理院,官署名。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大理寺为大理院。置正卿、少卿为主官,下有刑科、民科推丞各一人,推事二十五人,余有典簿厅都典簿、典簿、主簿及录事。 附设总检察厅,有厅丞一人,检察官六人,以及主簿、录事、看守所所长等。仿西方司法独立,规定其职权为解释法律,监督各级审判,并为最高级的审判机关,与旧大理寺仅有审核权者不同。 |
大理菊 | 大理菊 大理菊:大理菊 大理菊:中药 |
大理花 | 大理花 大理花是菊科大丽花属,为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多分枝。叶大,羽状分裂,上部叶有时不分裂。小叶边缘有锯齿。花序位于枝顶,花直径6—12厘米。外围的舌状花通常卵形,有白、粉、黄、橙、红、紫等色,也有两种颜色夹杂的。中央的管状花黄色。 园艺品种多达3000多种,植株高矮、花色、花型、花的大小都有很多变化。是世界名花之一。因花大,沉重,故开花后常下垂。有的品种整个花序都是舌状花,形成一个大花球,富丽堂皇。 |
大理市 | 在云南省西部、洱海沿岸,滇藏公路起点,滇缅公路经此。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唐代为南诏国都,宋代为大理国都。1951年设下关市,1960年改大理市。人口468万(1995年)。为云南省西部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特产大理石、茶花、大理雪梨。名胜古迹有洱海、苍山、崇圣寺三塔、蝴蝶泉、蛇骨塔及南诏、大理古城遗址。 |
洱海 | 洱海 (洱海风景区)洱海,古代文献中曾称为叶榆泽、昆弥川、西洱河、西二河等,位于云南大理郊区,为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洱海北起洱源,长约42.58公里,东西最大宽度9.0公里,湖面面积256.5平方公里,平均湖深10米,最大湖深达20米。洱海有两个出水口:1.在下关镇附近,经西洱河流出;2.“引洱入宾”。洱海是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一“洱海月”之所在。据说因形状像一个耳朵而取名为“洱海”。洱海水质优良,水产资源丰富,同时也是一个有着迤逦风光的风景区。洱海,虽然称之为海,但其实是一个湖泊,据说是因为云南深居内陆,白族人民为表示对海的向往,所以称之为洱海。 2014年,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环境保护局为加强人们对洱海的环保意识,邀请音乐家为大理的母亲湖“洱海”,创(制)作了洱海形象歌曲《洱海情》。 |
三法司 | 三法司 三法司是中国古代三个中央司法机关的合称。《商君书·定分》:“天子置三法官,殿中置一法官,御史置一法官及吏,丞相置一法官。”后世“三法司”之称即源于此。汉代以廷尉、御史中丞和司隶校尉三个司法机关的会议,称三法司。《新唐书·百官志一》:“凡鞫大狱,以尚书侍郎(指刑部)与御史中丞、大理卿为三司使。”重大案件皆由三个机关共同审理,明清两代以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为三法司,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也称“三司会审。” |
廷尉 | 廷尉 廷尉,官名,秦置,为九卿之一。掌刑狱。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名大理,武帝建元四年(前137)恢复旧称﹐哀帝元寿二年(前1)又改为大理。新莽时改名作士﹐东汉时复称廷尉。汉末复为大理。魏黄初元年(221)改称廷尉﹐后代沿袭未改。北齐以大理寺为官署名,大理寺卿为官名,历代遵行。颜师古云:“廷,平也。治狱贵平,故以为号。”说见《汉书·百官公卿表》注。师古又引应劭说,则谓“听狱必质诸朝廷,与众共之。” |
大理國 | 辞典解释大理国 dà lǐ guó 国名。位于今云南省大理县南边。唐玄宗时南诏因平土蛮有功,封为云南王。五代石晋时,段思平改国号为大理,其后国号又改过许多次,直到元宪宗遣忽必烈灭大理,置云南行省,大理国不复存在。 |
蝴蝶泉 | 蝴蝶泉 (中国云南省大理市蝴蝶泉)蝴蝶泉,泉水清澈如镜。每年到蝴蝶会时,成千上万的蝴蝶从四面八方飞来,在泉边漫天飞舞。蝶大如巴掌,小如铜钱。无数蝴蝶还钩足连须,首尾相衔,一串串地从大合欢树上垂挂至水面。五彩斑斓,蔚为奇观。 蝴蝶泉,是有名的游览胜地之一,风光秀丽,泉水清澈,独具天下罕见的奇观(蝴蝶会)。随着反映白族生活的影片《五朵金花》的传播,蝴蝶泉这一奇异的景观更是蜚声遐迩,驰名中外,比较著名的有大理蝴蝶泉、枣庄蝴蝶泉、阳朔蝴蝶泉等。 2018.06.09,云南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下发《关于批准大理蝴蝶泉景区等4家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决定》,正式批准大理蝴蝶泉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
民家 | 民家 民家,清代少数民族之一,即现今之白族。明清时称为民家,在部分地区被称为那马、勒墨、七姓民, 其族自称白子、白尼。源于古氐、羌族,历代融入了汉及其他民族成分,至宋形成为稳定的民族共同体。在唐代、五代时曾先后由郑氏、赵氏、杨氏建立过三个短暂的政权及段氏“大理国”。在元代,段氏后人被封为大理总管。入明,其族居住地区大部分被改土归流,设府、州、县。清沿明制,对民家人的主要聚居区如云南大理等地仍设州县治理之。在少数聚居区,也有实行土司制者,如云南泸水东南老窝地区,在乾隆时,为云龙州阿家土官段氏之地。民家操其本民族语(现称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但大都通晓汉语。主要从事农业,兼事渔牧工商。在云南碧江、福贡的部分地区及洱源县的部分高山区则仍为原始公社及奴隶制残余的社会发展阶段。民家人普遍信仰佛教,崇拜 “本主”(村社神)。传统节日有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等。在晚清中法战争中,民家人曾有力地打击入侵法军。 |
崇圣寺 | 崇圣寺 (云南省大理寺庙)崇圣寺,东对洱海,西靠苍山,位于云南省大理古城北约一公里处,点苍山麓,洱海之滨。历史上有9位大理皇帝在崇圣寺出家,在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称为“天龙寺”。崇圣寺曾以五大重器(三塔、南诏建极大钟、雨铜观音像、三圣金像、“佛都”匾)闻名于世,但崇圣寺与另外的四大重器均毁于历代的战火及自然灾害。1990年代,重建崇圣寺被提上日程。2003年8月8日,重建工程动工。2005年4月22日,总投资1.82亿元人民币的崇圣寺重建工程全部竣工。其所属的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
详刑寺 | 详刑寺 高宗龙朔二年(六六二)二月,大理寺为详刑寺。 《唐会要》卷66载“大理寺”:“龙朔中改为详刑寺,卿为正卿,咸亨中复为大理寺,光宅元年改为司刑寺,至神龙元年复为大理寺,少卿自本一员。 |
崇聖寺 | 崇圣寺 (云南省大理寺庙)崇圣寺,东对洱海,西靠苍山,位于云南省大理古城北约一公里处,点苍山麓,洱海之滨。历史上有9位大理皇帝在崇圣寺出家,在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称为“天龙寺”。崇圣寺曾以五大重器(三塔、南诏建极大钟、雨铜观音像、三圣金像、“佛都”匾)闻名于世,但崇圣寺与另外的四大重器均毁于历代的战火及自然灾害。1990年代,重建崇圣寺被提上日程。2003年8月8日,重建工程动工。2005年4月22日,总投资1.82亿元人民币的崇圣寺重建工程全部竣工。其所属的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
詳刑寺 | 详刑寺 高宗龙朔二年(六六二)二月,大理寺为详刑寺。 《唐会要》卷66载“大理寺”:“龙朔中改为详刑寺,卿为正卿,咸亨中复为大理寺,光宅元年改为司刑寺,至神龙元年复为大理寺,少卿自本一员。 |
云石 | 云石 所谓云石引,顾其名就系产于云浮之意,和端州砚石、信宜玉石、英德英石并成为广东四大名石。云石的化学成分为碳酸灰质结晶体。由石灰岩经过千百年地质变化而成,其瑰丽多姿的象形花纹,较之意大利的大理石尤胜百倍。云石系云浮特产之一,亦系广东四大名石之一。云石是大自然馈赠人类的艺术精品,它那天然的纹理,或云彩,或山水,或花鸟,千姿百态,令人赞叹不已。 |
寺棘 | 寺棘 大理寺的别称。古代听讼于棘木之下,大理寺为掌刑法的最高机关,故名。 宋 王禹偁 《谪居感事》诗:“县花聊主管,寺棘且羁縻。”自注:“予九年授大理评事,知 苏州 长洲县 。” |
雲石 | 云石 所谓云石引,顾其名就系产于云浮之意,和端州砚石、信宜玉石、英德英石并成为广东四大名石。云石的化学成分为碳酸灰质结晶体。由石灰岩经过千百年地质变化而成,其瑰丽多姿的象形花纹,较之意大利的大理石尤胜百倍。云石系云浮特产之一,亦系广东四大名石之一。云石是大自然馈赠人类的艺术精品,它那天然的纹理,或云彩,或山水,或花鸟,千姿百态,令人赞叹不已。 |
大丽花 | 大丽花 (植物)大丽花(Dahlia pinnata Cav.),别名大理花、天竺牡丹、东洋菊、大丽菊、地瓜花,菊科、大丽花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有巨大棒状块根。茎直立,多分枝,高1.5-2米,粗壮。原产于墨西哥,墨西哥人把它视为大方、富丽的象征,因此将它尊为国花。 目前,世界多数国家均有栽植,选育新品种时有问世,据统计,大丽花品种已超过3万个,是世界上花卉品种最多的物种之一。大丽花花色花形誉名繁多,丰富多彩,是世界名花之一;另可活血散瘀,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
棘署 | 棘署 指太常寺,大理寺的别称 【词目】棘署 【拼音】jí shǔ 【注音】 【释义】 (1).指太常寺。 唐 李商隐 《为濮阳公祭太常崔丞文》:“棘署选丞,仍见 谯元 之入;章台辟掾,方喜 赵嘉 之来。” (2).大理寺的别称。明 孔贞运《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袁可立)墓志铭》:“鸾捷棘署,凤鸣柏府。肺石无寃,衮衣有补。”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宫室·贡院》:“历代沿革,大理寺曰棘署,又曰北寺。” |
三月街 | 三月街 三月街亦称“观音市”、“观音街”;“祭观音街”,白族传统盛大节日,也是白族传统的民间物资交流和文娱活动的盛会,流行于云南大理等地。 三月街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在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下举行。最初它带有宗教活动色彩,后来逐渐变为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明清时期,四川、西藏、江南各省都有商人到此贸易。它不仅是个交换场所,还是表演各种舞蹈和赛马、竞技的园地。 |
大麗花 | 大丽花 (植物)大丽花(Dahlia pinnata Cav.),别名大理花、天竺牡丹、东洋菊、大丽菊、地瓜花,菊科、大丽花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有巨大棒状块根。茎直立,多分枝,高1.5-2米,粗壮。原产于墨西哥,墨西哥人把它视为大方、富丽的象征,因此将它尊为国花。 目前,世界多数国家均有栽植,选育新品种时有问世,据统计,大丽花品种已超过3万个,是世界上花卉品种最多的物种之一。大丽花花色花形誉名繁多,丰富多彩,是世界名花之一;另可活血散瘀,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
大理縣 | 辞典解释大理县 dà lǐ xiàn 县名。位于云南点苍山、洱海之间,为滇西名胜区,并为云南西部军事及政治上的中枢。汉置叶榆县,东汉称「楪榆」。唐时南诏都此,宋、元时为大理国,明称「太和县」,民国初年改称「大理县」。 |
推事 | 推事 推事是指清末大理院、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各级法院的审判人员。旧时通称‘‘法官”或“审判官”。由司法官考试及格的,大学或专门学校毕业有专门著作或讲授主要法律科目两年以上的,或执行律师三年以上或曾任推事、检察官一年以上的人充任。按照推事在审判中所起的作用,分为受命推事(即受审判长命令实施审判事务)和受托推事(受其他法院的嘱托&施审判事务);按照其地位分为首席推事(即审判长)和陪席推事。单独一人审理简易案件的推事,称为“独任推事”。审理案件。《疑狱集》:“行岌曰:臣推事不若俊臣,陛下委臣必须实状,若顺旨妄陷平人,岂法官所守,臣以为陛下试臣耳。” |
点苍 | 点苍 山名,大理苍山,又名点苍山。古时称为熊苍山、玷苍山,是云岭山脉南端的主峰,由十九座山峰由北而南组成,东临洱海,西望黑惠江,北起洱源邓川,南至下关天生桥,如一道绿色屏障,雄峙于洱海西岸。《元史·地理志四》:“有点苍山在大理城西,周广四百里。” 清 赵翼 《瓯北诗抄·龙尾关》:”点苍千仞高, 洱海万顷沛。” |
汉白玉 | 汉白玉 汉白玉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是一种化合物,化学式是CaCO3,主要由CaCO3、MgCO3和SiO2组成,也包含少量Al2O3、Fe2O3等成分。 1988年国家建材局石材质量检测中心、中国石材协会评选出83种新特石材,房山高庄汉白玉被评为M1101号,人称"中国1号“。 颜色洁白的细粒大理岩,质坚硬,是上等的建筑和雕刻材料。基本上它并不溶于水。它可存在于以下形态:霰石、方解石、白垩、石灰岩、大理石、石灰华。可于岩石内找到。动物背壳和蜗牛壳的主要成份。同时,它还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
佐棘 | 佐棘 古代最高刑狱机关大理寺别称棘寺,因称佐治大理寺刑狱为佐棘。 |
白族 | 白族 白族是中国第15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其中以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此外四川省、重庆市等地也有分布。 白族有本民族语言,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汉文自古以来一直为白族群众通用。白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建筑、雕刻、绘画艺术名扬古今中外。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与周边的各民族相互往来,创建了灿烂的经济文化。 白族是一个聚居程度较高的民族,有民家、勒墨、那马三大支系,受汉文化影响较深。 |
漢白玉 | 汉白玉 汉白玉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是一种化合物,化学式是CaCO3,主要由CaCO3、MgCO3和SiO2组成,也包含少量Al2O3、Fe2O3等成分。 1988年国家建材局石材质量检测中心、中国石材协会评选出83种新特石材,房山高庄汉白玉被评为M1101号,人称"中国1号“。 颜色洁白的细粒大理岩,质坚硬,是上等的建筑和雕刻材料。基本上它并不溶于水。它可存在于以下形态:霰石、方解石、白垩、石灰岩、大理石、石灰华。可于岩石内找到。动物背壳和蜗牛壳的主要成份。同时,它还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
断覆 | 断覆 对刑事案件的断罪及复核。语本《宋史·刑法志一》:“ 建隆 三年,令诸州奏大辟案,须刑部详覆。寻如旧制,大理寺详断,而后覆于刑部。”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 宋太祖 时,刑部复核各地大辟罪案……各地上奏案件,先由审刑院交付大理寺,刑部断覆,再交审刑院详议裁决。” |
斷覆 | 断覆 对刑事案件的断罪及复核。语本《宋史·刑法志一》:“ 建隆 三年,令诸州奏大辟案,须刑部详覆。寻如旧制,大理寺详断,而后覆于刑部。”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 宋太祖 时,刑部复核各地大辟罪案……各地上奏案件,先由审刑院交付大理寺,刑部断覆,再交审刑院详议裁决。” |
點蒼 | 点苍 山名,大理苍山,又名点苍山。古时称为熊苍山、玷苍山,是云岭山脉南端的主峰,由十九座山峰由北而南组成,东临洱海,西望黑惠江,北起洱源邓川,南至下关天生桥,如一道绿色屏障,雄峙于洱海西岸。《元史·地理志四》:“有点苍山在大理城西,周广四百里。” 清 赵翼 《瓯北诗抄·龙尾关》:”点苍千仞高, 洱海万顷沛。” |
审刑院 | 审刑院 审刑院为宋官署名。宋太宗淳化二年(991)置。掌复查大理寺所断案件,由知院官与详议官提出意见后(设详议官6人),报告中书,奏请皇帝决断。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并归刑部。即1080年终止。存在期间,其权势高于大理寺和刑部。 |
審刑院 | 审刑院 审刑院为宋官署名。宋太宗淳化二年(991)置。掌复查大理寺所断案件,由知院官与详议官提出意见后(设详议官6人),报告中书,奏请皇帝决断。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并归刑部。即1080年终止。存在期间,其权势高于大理寺和刑部。 |
石雕 | 石雕 石雕,指用各种可雕、可刻的石头,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常用的石材有花岗石、大理石、青石、砂石等。石材质量坚硬耐风化,是大型纪念性雕塑的主要材料。 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汉白玉石 | 汉白玉石 汉白玉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是一种化合物,化学式是CaCO3,主要由CaCO3、MgCO3和SiO2组成,也包含少量Al2O3、Fe2O3等成分。颜色洁白的细粒大理岩,质坚硬,是上等的建筑和雕刻材料。基本上它并不溶于水。它可存在于以下形态:霰石、方解石、白垩、石灰岩、大理石、石灰华。可于岩石内找到。动物背壳和蜗牛壳的主要成份。同时,它还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汉白玉质地坚硬洁白。 |
栉垢爬痒 | 栉垢爬痒【解释】去脏抓痒。比喻清除邪恶。【出处】唐·韩愈《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君随往改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观察判官,栉垢爬痒,民获苏醒。” |
漢白玉石 | 汉白玉石 汉白玉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是一种化合物,化学式是CaCO3,主要由CaCO3、MgCO3和SiO2组成,也包含少量Al2O3、Fe2O3等成分。颜色洁白的细粒大理岩,质坚硬,是上等的建筑和雕刻材料。基本上它并不溶于水。它可存在于以下形态:霰石、方解石、白垩、石灰岩、大理石、石灰华。可于岩石内找到。动物背壳和蜗牛壳的主要成份。同时,它还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汉白玉质地坚硬洁白。 |
櫛垢爬癢 | 【解释】去脏抓痒。比喻清除邪恶。【出处】唐·韩愈《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君随往改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观察判官,栉垢爬痒,民获苏醒。” |
乃可 | 乃可 nǎi kě乃可(1).竟可。《列子·汤问》:“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2).才可。《百喻经·倒灌喻》:“昔有一人患下部病,医言当须倒灌乃可瘥耳。”(3).岂可,那可。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 张季鹰 纵任不拘,时人号为 江东 步兵。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南齐书·张敬儿传》:“足下乃可不通大理,要听君子之言,岂可罔灭天理,一何若兹?”(4).宁可;宁使。《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将来今日目前,见这箇弱事,乃可不要富贵,亦不藉你官职。” |
三狱 | 三狱 (2).由大理寺(廷尉)、都官(刑部)、御史台共同审理的狱案。《陈书·宣帝纪》:“其军国兴造、徵发、选序、三狱等事,前须详断,然后启闻。” |
三獄 | 三狱 (2).由大理寺(廷尉)、都官(刑部)、御史台共同审理的狱案。《陈书·宣帝纪》:“其军国兴造、征发、选序、三狱等事,前须详断,然后启闻。” |
墙裙 | 墙裙 墙裙又名台度、护壁。系位于室内墙面或柱面的下部、借以保护墙面、柱面免受污损,并起装饰作用的装修部分。它常用水泥砂浆、水磨石、瓷砖、大理石、木材、塑料贴纸或油漆等材料做成,一般高度为1.0~1.8m。 |
胸有丘壑 | 胸有丘壑【解释】丘:山丘;壑:山沟。指绘画、作文时,心中已把握到了深远的意境。也比喻对事物的判断处置自有高下。【出处】唐·厉霆《大有诗堂》:“胸中元自有丘壑,盏里何妨对圣贤。”【示例】毕竟戴大理~,听了此言,恍然大悟。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一回 |
牆裙 | 墙裙 墙裙又名台度、护壁。系位于室内墙面或柱面的下部、借以保护墙面、柱面免受污损,并起装饰作用的装修部分。它常用水泥砂浆、水磨石、瓷砖、大理石、木材、塑料贴纸或油漆等材料做成,一般高度为1.0~1.8m。 |
移会 | 移会 旧制官府文书的一种。明《东江疏揭塘报节抄》:“除一而移会登莱巡抚(袁可立)外,既经委臣查勘前来,合行覆请,伏乞皇上亟赐册号封典敕于该部,速遣使臣航海前来,不致风高浪阻,误敕封大典,并误疆场大事也。”《清会典·礼部四·清吏司四》“凡官文书,上行下行平行各别其制”原注:“通政司大理寺行文,除各部院用咨外,馀皆用移会。” 清 蒋士铨 《桂林霜·叛噬》:“一切公文移会,不得赉发,俱送本帅拆看。” |
移會 | 移会 旧制官府文书的一种。明《东江疏揭塘报节抄》:“除一而移会登莱巡抚(袁可立)外,既经委臣查勘前来,合行覆请,伏乞皇上亟赐册号封典敕于该部,速遣使臣航海前来,不致风高浪阻,误敕封大典,并误疆场大事也。”《清会典·礼部四·清吏司四》“凡官文书,上行下行平行各别其制”原注:“通政司大理寺行文,除各部院用咨外,馀皆用移会。” 清 蒋士铨 《桂林霜·叛噬》:“一切公文移会,不得赉发,俱送本帅拆看。” |
犷悍 | 犷悍 guǎnghàn [uncouth] 粗野强悍。 尨茸之下,直道有立;犷悍之内,义威必行。——唐·柳宗元《唐故邕管招讨副使试大理寺直兼贵州刺史邓君墓志铭》。 |
风波亭 | 风波亭 风波亭,原是南宋时杭州大理寺(最高审判机关)狱中的亭名。公元1142年1月27日 ,在这里留下震惊世人的大阴谋:宋高宗赵构暗旨秦桧和其夫人合谋,诬陷岳飞谋反,因无确切证据,故以著名的“莫须有”的罪名将一代名将岳飞及其儿子岳云、部将张宪在风波亭内杀害。 |
風波亭 | 风波亭 风波亭,原是南宋时杭州大理寺(最高审判机关)狱中的亭名。公元1142年1月27日 ,在这里留下震惊世人的大阴谋:宋高宗赵构暗旨秦桧和其夫人合谋,诬陷岳飞谋反,因无确切证据,故以著名的“莫须有”的罪名将一代名将岳飞及其儿子岳云、部将张宪在风波亭内杀害。 |
獷悍 | 犷悍 guǎnghàn [uncouth] 粗野强悍。 尨茸之下,直道有立;犷悍之内,义威必行。——唐·柳宗元《唐故邕管招讨副使试大理寺直兼贵州刺史邓君墓志铭》。 |
采石 | 采石 采石 cǎishí quarrying 从石场开采石料头、大理石或石板等的事务、职业或行动 1.有彩色花纹的石头;宝石。《山海经·西山经》:“ 騩山 , 凄水 出焉,西流注於海,其中多采石。” 郭璞 注:“采石,石有采色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一·宝石》:“采石,即宝石也。” |
垂欲 | 垂欲 chuí yù ㄔㄨㄟˊ ㄧㄩˋ 垂欲 将要。 唐 杜甫 有《送大理封主簿五郎亲事不合,却赴通州。主簿前阆州贤子,余与主簿平章郑氏女子,垂欲纳采。郑氏伯父京书至,女子已许他族,亲事遂停》诗。 宋 叶适 《送喻太丞知处州》诗:“ 喻公 策名自先朝,奉常冬官始见招。何因敛退为泉石?可惜垂欲排云霄。” |
光溜 | 光溜 光溜 [] [口]∶,尤指手摸上去没有粗糙、点、隆起或皱褶 大理石墙壁挺光溜 [slippery]∶易滑倒的 光溜的地面不便行走 |
棘丞 | 棘丞 棘丞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í chéng,是指旧时掌管刑狱的大理寺丞的别称。 |
冥鸿 | 冥鸿 冥鸿是指高飞的鸿雁。喻避世隐居之士。比喻高才之士或有远大理想的人。暂时不得志,却在等待有朝一日一飞冲天。上青云。 |
包融 | 包融 包融(约695-约764),汉族,润州延陵(今江苏省丹阳市)人,唐朝著名诗人。与于休烈、贺朝、万齐融为"文词之友"。 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皆有名,号吴中四士。张九龄引为怀州司马,迁集贤直学士、大理司直。其子包何、包佶,世称二包,各有集。包融之诗,今存八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