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怪石的词语
形容怪石的词语:1. 奇石;2. 神奇石头;3. 奇形怪状的石头;4. 鬼斧神工的石头;5. 惊异石;6. 奇妙石头;7. 奇特石头;8. 奇幻石头;9. 奇异石头;10. 奇怪石头;11. 奇峰怪石;12. 奇形异状的石头;13. 奇景石;14. 奇妙景观石;15. 奇石群;16. 奇形怪状的岩石;17. 奇形怪状的山石;18. 奇石海洋;19. 奇石森林;20. 奇石之谷
形容怪石的词语 相关词语和解释
词语 | 拼音/解释 |
---|---|
奇峰怪石 | 奇峰怪石 奇峰怪石释义:奇怪的山和石头。(也指有艺术的石头和山体)形容非常奇怪。 |
怪石 | 怪石 (汉语词汇)怪石,汉语词汇。 拼音:guài shí 释义:1、似玉的美石。2、奇形怪状之石。 出处《尚书·禹贡》, |
怪石嶙峋 | 怪石嶙峋 怪石嶙峋(guài shí lín xún),形容石头的形状很奇怪。 |
怪石供 | 怪石供 怪石供,出自《怪石供》,以似玉美石作成的案头摆设。 |
醒酒石 | 醒酒石 所谓醒酒石,即喝醉酒后,衔在嘴里可以醒酒解渴的石头。石名。唐李德裕于平泉别墅采天下珍木怪石为园池之玩有醒酒石德裕尤所宝惜醉即踞之。 |
虎踞 | 虎踞 虎踞,汉语词汇。 拼音:hǔ jù 释义:1、.如虎之蹲踞。比喻人物威武。2、喻指地形的雄壮险要。3、形容怪石雄伟之状。 |
醢石 | 醢石 醢石,汉语词汇,拼音hǎi shí,意思是怪石名。 |
黄山 | 黄山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黄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中华十大名山,天下第一奇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有72峰,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黄山是安徽旅游的标志,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唯一的山岳风光。 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黄山代表景观有“四绝三瀑”,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黄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热情友好的象征,承载着拥抱世界的东方礼仪文化。 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时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被后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
黃山 | 黄山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黄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中华十大名山,天下第一奇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有72峰,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黄山是安徽旅游的标志,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唯一的山岳风光。 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黄山代表景观有“四绝三瀑”,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黄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热情友好的象征,承载着拥抱世界的东方礼仪文化。 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时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被后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
荦确 | 荦确 荦确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指怪石嶙峋貌,或者坚硬貌。 |
没羽之虎 | 没羽之虎 没羽之虎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méi yǔ zhī hǔ,意思指怪石。出自《韩诗外传》。 |
犖确 | 荦确 荦确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指怪石嶙峋貌,或者坚硬貌。 |
沒羽之虎 | 没羽之虎 没羽之虎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méi yǔ zhī hǔ,意思指怪石。出自《韩诗外传》。 |
犖確 | 荦确 荦确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指怪石嶙峋貌,或者坚硬貌。 |
天目山 | 天目山 (临安天目山)素有“大树华盖闻九州”之誉的天目山,地处浙江省杭州市西北部临安区境内,浙皖两省交界处,距杭州84公里,在杭州至黄山黄金旅游线中段。主峰仙人顶海拔1506米。古名浮玉山,“天目”之名始于汉,有东西两峰,顶上各有一池,长年不枯,故名。是韦陀菩萨的道场。 动植物种类繁多,珍稀物种荟萃,为国家教学科研重要基地。被国家授予"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天目山峰峦叠翠,古木葱茏,有奇岩怪石之险,有流泉飞瀑之胜,素负"大树王国""清凉世界"盛名,为古今揽胜颐神胜地。天目千重秀,灵山十里深,她赋予人类享之不竭的璀璨文化与独特的大自然风韵。 |
虎豹 | 虎豹 虎豹,汉语词汇。 拼音:hǔ bào 释义:1、虎或豹。2、喻指残暴之人。3、比喻勇猛的战士。 4、比喻富有文采。 5、形容怪石。6、长有双翅的老虎,同“飞熊”。 |
磊落不羁 | 磊落不羁【解释】形容胸怀坦荡,举止不受约束。【出处】宋·苏轼《及第后谢秋赋试官启》:“不泥于古,不牵于今,非有苛碎难知之文,将观磊落不羁之士,使天下知文章诚可以致治。”【示例】今夫天下~之人,雅量高致之士,于世间之嗜好一切不以屑意,而其性情必有所寄托,未有泊然颓然绝无所寓意者也。 ◎清·戴名世《曹氏怪石记》 |
狮子林 | 狮子林 (苏州古典园林)狮子林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属于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狮子林同时又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狮子林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区东北角的园林路3号。平面成东西稍宽的长方形,占地1.1公顷,开放面积0.88公顷。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惟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狮子林”。 由于林园几经兴衰变化,寺、园、宅分而又合,传统造园手法与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以及近代贝氏家族把西洋造园手法和家祠引入园中,使其成为融禅宗之理、园林之乐于一体的寺庙园林。 |
獅子林 | 狮子林 (苏州古典园林)狮子林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属于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狮子林同时又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狮子林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区东北角的园林路3号。平面成东西稍宽的长方形,占地1.1公顷,开放面积0.88公顷。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惟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狮子林”。 由于林园几经兴衰变化,寺、园、宅分而又合,传统造园手法与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以及近代贝氏家族把西洋造园手法和家祠引入园中,使其成为融禅宗之理、园林之乐于一体的寺庙园林。 |
磊落不羈 | 【解释】形容胸怀坦荡,举止不受约束。【出处】宋·苏轼《及第后谢秋赋试官启》:“不泥于古,不牵于今,非有苛碎难知之文,将观磊落不羁之士,使天下知文章诚可以致治。”【示例】今夫天下~之人,雅量高致之士,于世间之嗜好一切不以屑意,而其性情必有所寄托,未有泊然颓然绝无所寓意者也。 ◎清·戴名世《曹氏怪石记》 |
耀焜 | 耀焜 yào kūn 耀焜(燿焜) 光辉照耀。常用以比喻显扬威信、业绩等。 唐 白居易 《裴通除检校左散骑常侍》:“况驰輶轩,奉玺书,称天子之使,以耀焜绝域者,岂容易其选哉!” 燿焜:辉耀。《后汉书·马融传》:“怪石浮磬,燿焜于其陂。” 李贤 注:“怪石,怪异好石似玉者……燿焜,光也。” |
潮音洞 | 潮音洞 潮音洞位于普陀山岛东南紫竹林庵前,龙湾之麓,不肯去观音院下人海处。洞半浸海中,纵深30米左右,崖至洞底深约10余米,洞内怪石交错,犬齿森然,不可容足。此处海岸曲折往复,巉岩峭壁,怪石层层叠叠。洞底通海,顶有两处缝隙,称为天窗。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御书“潮音洞”刻于洞壁。 |
质状 | 质状 (质状) 形状;体态。《晋书·张华传》:“园中茅积下得一白鱼,质状殊常,以作鮓,过美。”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节操》:“ 裴晋公 质状眇小,相不入贵。” 宋 文同 《怪石铭序》:“当时不知何所得巨石,置讲堂之后,质状怪伟,势若飞动。” |
質狀 | 质状 (质状) 形状;体态。《晋书·张华传》:“园中茅积下得一白鱼,质状殊常,以作鲊,过美。”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节操》:“ 裴晋公 质状眇小,相不入贵。” 宋 文同 《怪石铭序》:“当时不知何所得巨石,置讲堂之后,质状怪伟,势若飞动。” |
霹雳尖 | 霹雳尖 霹雳尖位于莱城东北36.25公里处,茶业口镇政府驻地东偏北9公里处,海拔833米,山下有一村名为卧铺村。因村庄地势高,常被云雾覆盖,由此得名卧云铺,后简称卧铺。卧铺村民居房舍大都以石头垒砌,颇有特色,而且不少还是两层,走进村里俨然走进一座石头城堡。此村东、北两面与淄博市博山区接壤,西北与章丘市毗连。卧铺村北峰峦叠障,主峰霹雳尖海拔833米。址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阴雨天常与高空雷电相接,故称霹雳尖。霹雳尖是章丘、莱芜、博山三地界线的会合点,峰顶之处立有三界碑。 |
瑕壁 | 瑕壁 瑕壁 苔藓斑剥的石壁。 南朝 宋 鲍照 《从庾中郎游园山石室》诗:“怪石似龙章,瑕壁丽锦质。” 钱仲联 集注:“瑕壁,言石壁苔藓斑剥,如有瑕也。” |
霹靂尖 | 霹雳尖 霹雳尖位于莱城东北36.25公里处,茶业口镇政府驻地东偏北9公里处,海拔833米,山下有一村名为卧铺村。因村庄地势高,常被云雾覆盖,由此得名卧云铺,后简称卧铺。卧铺村民居房舍大都以石头垒砌,颇有特色,而且不少还是两层,走进村里俨然走进一座石头城堡。此村东、北两面与淄博市博山区接壤,西北与章丘市毗连。卧铺村北峰峦叠障,主峰霹雳尖海拔833米。址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阴雨天常与高空雷电相接,故称霹雳尖。霹雳尖是章丘、莱芜、博山三地界线的会合点,峰顶之处立有三界碑。 |
飛來峰 | 飞来峰 (杭州飞来峰)飞来峰,又名灵鹫峰,飞来峰山高168米,山体由石灰岩构成。飞来峰由于长期受地下水溶蚀作用,飞来峰形成了许多奇幻多变的洞壑,如龙泓洞、玉乳洞、射旭洞、呼猿洞等,洞洞有来历,极富传奇色彩。 飞来峰的厅岩怪石,如蛟龙,如奔象,如卧虎,如惊猿,仿佛是一座石质动物园。山上老树古藤,盘根错节;岩骨暴露,峰棱如削。明人袁道曾盛道:“湖上诸峰,当以飞来为第一。”据前人记载,飞来峰过去有72洞,但因年代久远,多数已湮没。仅存的几个洞,大都集中在飞来峰东南一侧。 飞来峰 (地质名词)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地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外来岩块被大片剥蚀,只在大片被剥露出来的原地岩块上残留小片孤零零的外来岩体,称为飞来峰。与构造窗相对应。 |
飞来峰 | 飞来峰 (杭州飞来峰)飞来峰,又名灵鹫峰,飞来峰山高168米,山体由石灰岩构成。飞来峰由于长期受地下水溶蚀作用,飞来峰形成了许多奇幻多变的洞壑,如龙泓洞、玉乳洞、射旭洞、呼猿洞等,洞洞有来历,极富传奇色彩。 飞来峰的厅岩怪石,如蛟龙,如奔象,如卧虎,如惊猿,仿佛是一座石质动物园。山上老树古藤,盘根错节;岩骨暴露,峰棱如削。明人袁道曾盛道:“湖上诸峰,当以飞来为第一。”据前人记载,飞来峰过去有72洞,但因年代久远,多数已湮没。仅存的几个洞,大都集中在飞来峰东南一侧。 飞来峰 (地质名词)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地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外来岩块被大片剥蚀,只在大片被剥露出来的原地岩块上残留小片孤零零的外来岩体,称为飞来峰。与构造窗相对应。 |
豁閜 | 豁閜 huō xiǎ 豁閜 亦作“ 豁閕 ”。 犹虚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谽呀豁閜。” 司马贞 索隐引 司马彪 曰:“豁閜,空虚也。”《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作“豁閕”。 清 魏源 《嵩麓诸谷诗·太室南溪逍遥谷》:“牝谷夏空濛,雄峯冬豁閕。” 林纾 《记超山梅花》:“至 乾元观 观所谓水洞者,潭水清洌,怪石怒起水上,水附壁而上,石状豁閜,阴绿惨淡,石脉直接旱洞。” |
崚崚 | 崚崚 (1).重迭貌;突兀貌。 南朝 梁 江淹 《赤虹赋》:“水学金波,石似琼岸。错龟鳞之崚崚,绕蛟色之漫漫。” 明 袁宗道 《信阳道中即事》诗:“桥上山崚崚,桥边石齿齿。” 明 许潮 《武陵春》:“只见碧崚崚怪石撑空,翠阴阴古林蔽日。” |
锋棱 | 锋棱 亦作“ 锋稜 ”。 1.指物体的锋芒、棱角。 宋 司马光 《怪石》诗:“圭角老龙脊,锋稜秋剑铗。” 清 曹寅 《砚山歌》:“按图绝似小 岱岳 ,背腹浑厚无锋稜。” 叶圣陶 《登雁塔》:“那石碑经历了一千四百多年,文字还很完整,笔画还有锋棱,可见石质之坚致。” |
鋒棱 | 锋棱 亦作“ 锋棱 ”。 1.指物体的锋芒、棱角。 宋 司马光 《怪石》诗:“圭角老龙脊,锋棱秋剑铗。” 清 曹寅 《砚山歌》:“按图绝似小 岱岳 ,背腹浑厚无锋棱。” 叶圣陶 《登雁塔》:“那石碑经历了一千四百多年,文字还很完整,笔画还有锋棱,可见石质之坚致。” |
鋒稜 | 锋棱 亦作“ 锋棱 ”。 1.指物体的锋芒、棱角。 宋 司马光 《怪石》诗:“圭角老龙脊,锋棱秋剑铗。” 清 曹寅 《砚山歌》:“按图绝似小 岱岳 ,背腹浑厚无锋棱。” 叶圣陶 《登雁塔》:“那石碑经历了一千四百多年,文字还很完整,笔画还有锋棱,可见石质之坚致。” |
崟崎 | 崟崎 yín qí 崟崎 高峻奇特。亦指高峻奇特的山石。 明 徐渭 《发严州舍舟登陆远眺江中怪石》诗:“仰睇崟崎侧,惟见苍翠矫。” 郭沫若 《游黄山》诗:“森罗万象绝崟崎,纵欲形容徒费辞。” |
藂翳 | 藂翳 cóng yì 藂翳 亦作“ 藂蘙 ”。 草木繁盛貌。 唐 柳宗元 《永州崔中丞万石亭记》:“临于荒野藂翳之隙,见怪石突出,度其下必有殊胜。”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泖茆字异》:“今观所谓 三泖 ,皆漫水巨浸,春夏则荷蒲演迤,水风生凉,秋冬则葭苇藂蘙,鱼屿相望。” |
花台 | 花台 (九华山风景区景点)花台景区由大花台、小花台组成,是九华山高山景区之一。花台景区位于“天然睡佛”所在地,因盛产山花而得名,为九华山风景区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游览区,目前正在新建一条高空游步道,将于2017年5月开放。 花台峰高独秀,山花繁盛,嘉木葱茏,灵石乖巧,像人拟物,惟妙惟肖。景区周边沟壑环绕,群峰林立。区内峰岭突兀,怪石嶙峋,谷洞幽深,蟠龙虬松,山花浪漫,争奇斗异,气象万千。经典景点“花台春色”是九华新十景之一。 |
灵鹫 | 灵鹫 在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之东北,梵名耆闍崛。山中多鹫,故名。或云山形像鹫头而得名。如来曾在此讲《法华》等经,故佛教以为圣地。又简称灵山或鹫峰 。《古诗类苑》卷一○二引晋·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 灵鷲 邈矣,荒途日隔。” 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钦鹿野之华苑,羡灵鷲之名山。”自注:“ 灵鷲山,说《般若法华》处。” 唐·刘禹锡《送义舟师却还黔南》诗:“常说摩围似灵鷲,却将山屐上丹梯。” 清·谭嗣同《怪石歌》:“不然天竺亡灵鷲,月黑深林歗猨狖。” |
澎浪矶 | 澎浪矶 澎浪矶位于江西九江彭泽县城下游约0.5公里处的长江南岸,与“长江绝岛”小孤山(小姑山)隔江相望。澎浪矶(彭郎矶)以怪石屹立江中,顶风遏浪,惊涛澎湃而得名。石矶依山傍水,地势险要,为长江流域三大名矶之一,与小孤山合称为“江南第一景”。 |
峞巍 | 峞巍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冈东录》:“美石如惊鸿游龙,怪石如山魈木客,偃蹇峞巍,匿于松杉间。” |
花臺 | 花台 (九华山风景区景点)花台景区由大花台、小花台组成,是九华山高山景区之一。花台景区位于“天然睡佛”所在地,因盛产山花而得名,为九华山风景区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游览区,目前正在新建一条高空游步道,将于2017年5月开放。 花台峰高独秀,山花繁盛,嘉木葱茏,灵石乖巧,像人拟物,惟妙惟肖。景区周边沟壑环绕,群峰林立。区内峰岭突兀,怪石嶙峋,谷洞幽深,蟠龙虬松,山花浪漫,争奇斗异,气象万千。经典景点“花台春色”是九华新十景之一。 |
澎浪磯 | 澎浪矶 澎浪矶位于江西九江彭泽县城下游约0.5公里处的长江南岸,与“长江绝岛”小孤山(小姑山)隔江相望。澎浪矶(彭郎矶)以怪石屹立江中,顶风遏浪,惊涛澎湃而得名。石矶依山傍水,地势险要,为长江流域三大名矶之一,与小孤山合称为“江南第一景”。 |
靈鷲 | 灵鹫 在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之东北,梵名耆阇崛。山中多鹫,故名。或云山形像鹫头而得名。如来曾在此讲《法华》等经,故佛教以为圣地。又简称灵山或鹫峰 。《古诗类苑》卷一○二引晋·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 灵鹫 邈矣,荒途日隔。” 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钦鹿野之华苑,羡灵鹫之名山。”自注:“ 灵鹫山,说《般若法华》处。” 唐·刘禹锡《送义舟师却还黔南》诗:“常说摩围似灵鹫,却将山屐上丹梯。” 清·谭嗣同《怪石歌》:“不然天竺亡灵鹫,月黑深林歗猨狖。” |
层朋 | 层朋 céng péng 重叠并立。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其中怪石层朋,采艳夺眺。” |
得辛 | 得辛 1、犹得岁。 宋 王禹偁 《仲咸因春游商山下得三怪石题六十韵见示依韵和之》:“草拥才抽甲,烟封几得辛?”自注:“阴阳家流谓一岁为一度得辛。” 2、犹成熟。 金 元好问 《追录旧诗》之二:“悠悠世事休相问,牟麦今年晚得辛。 |
钩娄 | 钩娄 钩娄(钩娄) 亦作“钩娄”。 犹伛偻。弯曲。 元 乔吉 《折桂令·风雨登虎丘》曲:“怪石於菟,老树钩娄。” |
衡从 | 衡从 héng cóng ㄏㄥˊ ㄘㄨㄙˊ 衡从(衡从) 纵横。《诗·齐风·南山》:“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 宋 范成大 《灵山口》诗:“陵高类登天,斗下剧窥井。衡从十里近,底用许多岭?” 明 高攀龙 《武林游记》:“峰高不逾数十寻,而怪石壁削,若骇豹蹲狮,衡从偃仰,益玩益奇。” |
黄溪 | 黄溪 黄溪,湘江二级支流。源头位于湖南省永州市邮亭圩庙门口村。这里距古城永州七十里,是柳宗元谪居永州十年中到过最远的地方。黄溪水出阳明山后龙洞,蜿蜒西流七十里至黄江口,穿越福田乡,过李家桥,再折而北至邮亭圩,转梅溪洲入祁阳县;经大忠桥、白水镇,入湘江,全长百余公里,域及双牌、零陵、祁阳三县区,是湘江上游仅次于潇水的一条支流。据《永州府志》载:“黄溪东屯之上,两山对峙,怪石林立,为黄神山。山中泉壑为异,林木幽茜,猿鹤吟啸之声,时出空谷;山上有祠祀黄神。” |
鲸骞 | 鲸骞 jīng qiān 鲸骞(鲸骞) 像鲸鱼举头那样耸起。形容形势奇伟。 明 文徵明 《玉女潭山居记》:“亭下怪石林立,鲸骞兽伏,竞为奇状。” |
庐山 | 庐山 (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庐山,又名匡山、匡庐,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介于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之间。东偎婺源、鄱阳湖,南靠滕王阁,西邻京九铁路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长约25千米,宽约10千米,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块段山。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华十大名山、中国最美十大名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四大避暑胜地、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最为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美句。 |
茅山 | 茅山 (江苏句容茅山)茅山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南北约长10公里,东西约宽5公里,面积50多平方公里。 茅山是中国的一座道教名山,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被道家称为“上清宗坛”。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誉。也是中国六大山区抗日根据地之一。山上景点多,有九峰、十九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之胜景,峰峦叠嶂,云雾缭绕,气候宜人,山上奇岩怪石林立密集,大小溶洞深幽迂回,灵泉圣池星罗棋布,曲涧溪流纵横交织,绿树蔽山,青竹繁茂,物华天宝。 茅山主峰大茅峰似绿色苍龙之首,也是茅山的最高峰,海拔372.5米。茅山风景区于1986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森林公园,批准为省甲级风景名胜区。同时,这里既是道教圣地,又是抗日根据地,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森林景观、革命历史观融为一体,胜似仙境。 茅山总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九霄万福宫雄居其上,二茅峰、三茅峰蜿蜒而下,与主峰高低起伏,相映成辉。 |
屑意 | 屑意 xiè yì 屑意 犹介意。《晋书·谢安传》:“世颇以此讥焉,而 安 殊不以屑意。” 唐 刘禹锡 《王公神道碑》:“天和内充,不以时尚屑意。” 清 戴名世 《曹氏怪石记》:“於世间之嗜好,一切不以屑意。” |
形语 | 形语 xíng yǔ ㄒㄧㄥˊ ㄧㄩˇ 形语(形语) 用表情手势代替言语来达意。 宋 苏轼 《怪石供》:“海外有形语之国,口不能言,而相喻以形。其以形语也捷於口。” |
屹嶝嶝 | 屹嶝嶝 拼音:yì dèng dèng 注音: 条目:屹嶝嶝 引证解释:峻峭耸立貌。《西游记》第二十回:“山前面,有骨都都白云,屹嶝嶝怪石。” |
西陵峡 | 西陵峡 西陵峡西起湖北省秭归县西的香溪口,因在宜昌市的西陵山而得名,西起巴东官渡口,东止宜昌南津关,全长120千米,历史上以其航道曲折、怪石林立、滩多水急、行舟惊险而闻名,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自上而下,共分4段:香溪宽谷,西陵峡上段宽谷,庙南宽谷,西陵峡下段峡谷。 沿江为恩施州巴东县、宜昌市秭归县和西陵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为此留下了“西陵山水天下佳”的千古名句。 |
风篁岭 | 风篁岭 亦名龙泓。位于浙江杭州西南。相传晋葛洪曾在此炼丹。岭下即为名茶产地龙井。宋 苏轼 《介亭饯杨杰次公》诗:“丹青明灭 风篁岭 ,环佩空响 桃花源 。”《明一统志》卷三八:“ 风篁岭 ,在 杭州府 城西一十二里。修篁怪石,风韵萧爽,因名。” |
九曲洞 | 九曲洞 九曲洞,为中横公路的一大奇观,常常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公路在此穿山凿洞而建,奇岩怪石,尖峰绝壁,道路曲折穿行于坚硬的岩壁中,为人力开凿与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结合。 |
殊状 | 殊状 shū zhuàng 殊状(殊状) (1).谓形状不同。 汉 王充 《论衡·讲瑞》:“骨法不同,姓名不等,身形殊状,生出异土。” 南朝 梁 丘迟 《旦发渔浦潭》诗:“诡怪石异象,崭绝峯殊状。” 唐 杜甫 《封西岳赋》:“忽风翻而景倒,澹殊状而异色。” (2).谓情况不同。 宋 楼钥 《送张定叟镇襄阳》诗:“今虽居上游,事与古殊状。” |
形語 | 形语 xíng yǔ ㄒㄧㄥˊ ㄧㄩˇ 形语(形语) 用表情手势代替言语来达意。 宋 苏轼 《怪石供》:“海外有形语之国,口不能言,而相喻以形。其以形语也捷于口。” |
玉女峰 | 玉女峰 (福建武夷山山峰)玉女峰,有兔耳岭的怪石奇观,泰山之雄伟壮观,是武夷山典型的柱状山之一,峰壁有两条垂直节理将柱状体分成高度递增的的三块削岩,宛如比肩俏立的玉女三姐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