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源头的词语

形容源头的词语:1. 源泉;2. 源流;3. 根源;4. 渊源;5. 来源;6. 起源;7. 始源;8. 源头;9. 源起;10. 源自;11. 发源;12. 策源;13. 源远流长;14. 源头活水;15. 源远流长;16. 原始;17. 初生;18. 萌芽;19. 萌发;20. 萌动

形容源头的词语 相关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正本清源 正本清源【解释】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清源:从源头上清理。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出处】《汉书·刑法志》:“岂宜惟思所以清原正本之论,删定律令。”《晋书·武帝纪》:“思与天下式明王度,正本清源。”【示例】~的工作是艰巨复杂的,必须下大力气抓好。【近义词】端本正源、正本澄源【反义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源远流长 源远流长【解释】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出处】唐·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示例】剥削阶级的幸福观,是~,影响仍然是相当深广的。 ◎秦牧《一个黑人战士的豪迈声音》【近义词】源源不绝、源源不断、源源而来【反义词】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源遠流長 【解释】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出处】唐·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示例】剥削阶级的幸福观,是~,影响仍然是相当深广的。 ◎秦牧《一个黑人战士的豪迈声音》【近义词】源源不绝、源源不断、源源而来【反义词】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泉源 泉源 (词汇)1.泉源,水的源头。比喻事物产生的原因或来源。 2.网络小说作者,主要作品有《剩女很疯狂》(完结),《魅影狂刀》(连载中……)等。
源源本本 源源本本【解释】源头和根本。多用以指事情的始末。【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自从这立宪二字发见了,就有人从西书上译出一部宪法新论,讲的源源本本,有条有理。”【示例】我已经查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茅盾《子夜》十五
本源 本源 本源:汉语词汇 本源:美国畅销书作家丹·布朗新书 本源 (汉语词汇)本源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是běn yuán,英文是origin,一般指源头,借指事物的根源,起源。也指根本。指事物的最重要方面。
淵源 渊源 渊源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yuān yuán,指源流,深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本源。出自《三国志·管宁传》“测其渊源,览其清浊,未有厉俗独行若宁者也。”
渊源 渊源 渊源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yuān yuán,指源流,深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本源。出自《三国志·管宁传》“测其渊源,览其清浊,未有厉俗独行若宁者也。”
源清流清 源清流清【解释】源头的水清,下游的水自然就清。比喻因果相连,事物的本原好,其发展和结局也就好;或领导贤明,其下属也廉洁。源,也作原。亦作“源清流洁”、“源清流净”。
探源 探源 探源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tàn yuán,意思是寻求源头;探求本源。
源头活水 源头活水【解释】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出处】宋·朱熹《观书有感》诗:“问渠哪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无源 无源 无源,词语,意为没有源头;没有缘由。在电子方面,无需能(电)源的器件称为无源器件。
祖源 祖源 祖源,读音zǔ yuán,汉语词汇,释义为1.水流的源头;2.泛指事物的本源。
無源 无源 无源,词语,意为没有源头;没有缘由。在电子方面,无需能(电)源的器件称为无源器件。
追本溯源 追本溯源【解释】本:根本;溯:探求。追究根本,探索源头,比喻追寻根源。【出处】石三友《金陵野史·圆明园与基泰工程司》:“说到这八座模型,追本溯源,不能不提到北洋政府时的总长朱启钤。”
寻源使 寻源使 出处 汉武帝 派遣 张骞 等出使 西域 ,寻 黄河 源头,后人称之为寻源使。事见《汉书·张骞传》。 杜甫 《秦州杂诗》之八:“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
神源 神源 神源,读音是shén yuán,是汉语词语,意思为神理的源头。指最高最深的理论。还指神灵的源本。
尋源使 寻源使 出处 汉武帝 派遣 张骞 等出使 西域 ,寻 黄河 源头,后人称之为寻源使。事见《汉书·张骞传》。 杜甫 《秦州杂诗》之八:“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
宣源 宣源 宣源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xuān yuán,是指宣示源头。
遠源 远源 远源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uǎn yuán ,是指遥远的源头。
通源 通源 通源,读音tōng yuán,汉语词语,谓源头相通。
远源 远源 远源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uǎn yuán ,是指遥远的源头。
别源 别源 别源,读音为bié yuán ㄅㄧㄝ ˊ ㄧㄨㄢˊ,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另一源头。
別源 别源 别源,读音为bié yuán ㄅㄧㄝ ˊ ㄧㄨㄢˊ,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另一源头。
活水 活水 (一般常用词汇)活水,是指有水源而常流不断的水,也指新鲜而没有被污染的天然水是益于健康的,自动清洁的水,与我们身体细胞内或者周围的水分子团相配。在古文中指静流之水或有源头常流动的水。
同源共流 同源共流【解释】有同一源头、流向。比喻同一,统一。
清原正本 清原正本 清原正本,是汉语词汇,拼音是qīng yuán zhèng běn,是指清理水的源头,扶正树的根。比喻从根本解决问题。
倒贴 倒贴 1、特指女子以财物贴补所恋男子,供其使用。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三折:“我走将来自上门,家业家私待你六亲,肥马轻裘待你一身,倒贴了奁房和你为眷姻。” 《官场现形记》第五一回:“利钱摺子,又抵不了罚款,怎么会被底下人骗去?不要是倒贴了底下了罢?” 老舍 《骆驼祥子》十四:“把我气死,你好去倒贴儿?甭打算,我还得活些年呢!” 2、指该收的一方反向该付的一方提供财物,就是本应得到钱物的人反过来拿出(钱、物等)给人。泛指该收的一方反向该付的一方提供财物或费用等。 (1)不但没赚,结果还倒贴了几个。 (2)这东西别说卖钱,就是~些钱送人都没人要。 (3)《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二回:“既然是倒贴了他膏火教出来的,也要念念这个学出本事的源头。” (4)郭沫若 《归去来·痈》:“倒贴邮票二分奉送。” (5)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四章:“踫到缺吃没烧的病人,就连倒贴药费车费也高兴。” 【含有“倒贴”这个词的短语】倒贴“福”字的传说。
始端 始端 shǐduān [top] 最接近于源头或起始点的部分
倒貼 倒贴 1、特指女子以财物贴补所恋男子,供其使用。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三折:“我走将来自上门,家业家私待你六亲,肥马轻裘待你一身,倒贴了奁房和你为眷姻。” 《官场现形记》第五一回:“利钱折子,又抵不了罚款,怎么会被底下人骗去?不要是倒贴了底下了罢?” 老舍 《骆驼祥子》十四:“把我气死,你好去倒贴儿?甭打算,我还得活些年呢!” 2、指该收的一方反向该付的一方提供财物,就是本应得到钱物的人反过来拿出(钱、物等)给人。泛指该收的一方反向该付的一方提供财物或费用等。 (1)不但没赚,结果还倒贴了几个。 (2)这东西别说卖钱,就是~些钱送人都没人要。 (3)《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二回:“既然是倒贴了他膏火教出来的,也要念念这个学出本事的源头。” (4)郭沫若 《归去来·痈》:“倒贴邮票二分奉送。” (5)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四章:“踫到缺吃没烧的病人,就连倒贴药费车费也高兴。” 【含有“倒贴”这个词的短语】倒贴“福”字的传说。
沿波讨源 沿波讨源【解释】沿波:顺着水流;讨源:探索源头。循着水流寻找源头。原比喻作文时由次要的写到主要的,最后点出主题。后比喻探讨事物的本末。【出处】晋·陆机《文赋》:“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近义词】顺藤摸瓜、追本溯源【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
沿流溯源 沿流溯源 【释义】沿流:顺着水流;溯源:探索源头。循着水流寻找源头。原比喻作文时由次要的写到主要的,最后点出主题。后比喻探讨事物的本末。 【出处】晋·陆机《文赋》:“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 【示例】《清史稿·舆服志》:“庶考因革者,得以沿流溯源,详稽一代之制焉。”
沿波討源 【解释】沿波:顺着水流;讨源:探索源头。循着水流寻找源头。原比喻作文时由次要的写到主要的,最后点出主题。后比喻探讨事物的本末。【出处】晋·陆机《文赋》:“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近义词】顺藤摸瓜、追本溯源【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
通天河 通天河 (长江的河源段(青海玉树))通天河,长江源头干流河段。位于青海省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自长江源当曲、沱沱河汇合点的治多县西部的囊极巴陇起,流经青海省治多县、曲麻莱县、称多县、玉树市4县市,至青海省玉树州的玉树市区结古镇西巴塘河口为止,以下始称金沙江。 通天河自囊极巴陇算起,河长828公里;自源头算起,干流河长为1174公里,流域面积总计约14万平方公里。天然落差940米,平均流量每秒400立方米,年总径流量约130亿立方米,含沙量每立方米0.74克,河水清澈,水质优良,干流水力理论蕴藏量近300万千瓦。 传说,《西游记》中著名的过渡晒经的章节就发生在这里。 通天河水系呈树枝状分布,南岸支流水量较北岸支流为丰。通天河流域属高寒气候区,除高原东部边缘外,大部地区风大,气温低,空气稀薄,垂直差异很大,多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下段河谷地区,气候比较温和湿润。通天河两岸,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相当复杂,形成了多种类型的草原牧场,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畜牧区之一。新中国成立前,除放牧外,只能在小块土地上种植青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业区面积扩大,作物品种也有增加,先后试种小麦、蔬菜和各类瓜果都获得成功,产量也不断提高。通天河沿岸盛产沙金,河湖中鱼类资源丰富。 名片图:通天河下段江秦段
木本水源 木本水源【解释】树的根本,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出处】《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水木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语法】联合式;作宾语;比喻事物的根源
青海 青海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青海,简称青,省会西宁,位于中国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中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青海省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面积为69.66万平方千米。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昆仑山横贯中部,唐古拉山峙立于南,祁连山矗立于北,茫茫草原起伏绵延,柴达木盆地浩瀚无限。长江、黄河之源头在青海,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也在青海,因此而得名“青海”。 青海与甘肃、四川、西藏、新疆接壤,辖西宁市、海东市两个地级市和玉树藏族自治州、海西州、海北州、海南州、黄南州、果洛州等6个民族自治州,共48县级行政单位。青海省有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等43个少数民族,2017年常住人口598.38万。青海有着“世界屋脊”的美称。青海东部素有“天河锁钥”、“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冲”和“玉塞咽喉”等称谓,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三江源”、“江河源头”、“中华水塔”。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的地形大势是盆地、高山和河谷相间分布的高原。 2014年11月,青海省区被列入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2017年,青海省地区生产总值2642.80亿元。2018年度《中国国家旅游》最佳旅游创新营销目的地。
白化症 白化症 白化症(Albinism) 白化病是一种较常见的皮肤及其附属器官黑色素缺乏所引起的疾病。这类病人通常是全身皮肤、毛发、眼睛缺乏黑色素,因此表现为眼睛视网膜五色素,虹膜和瞳孔呈现淡粉色,怕光,看东西时总是眯着眼睛。皮肤、眉毛、头发及其他体毛都呈白色或白里带黄。人们将这类病人俗称为“羊白头”。 事实上,人体表现出不同的肤色是由于人体皮肤中含有的黑色素多少不一的缘故。黑种人皮肤的黑色素最多,而黄种人皮肤中的黑色素较少,而白种人皮肤中的黑色素最少,因此皮肤的颜色表现出很大的差异。而患白化病的患者则是由于机体中缺少一种酶——酪氨酸酶,患者体内的黑色素细胞不能将酪氨酸酶的最终变成黑色素。机体中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位于第11号常染色体上。因此在遗传的方式上白化病是属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只有当个体为隐性纯合子(aa)时,才表现为白化病,通常白化病患者的父母为表型正常的杂合子,其因型为(Aa)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患者同胞中也有1/4的发病风险。白化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约为1/10 000~1/2 0000。 是由於体内色素缺乏,导致眼、毛发、皮肤颜色较淡。有白化症的生物个体又称为白子。由於缺乏黑色素,白子通常容易受到阳光的灼伤和天敌的补食,因此在野外白子是极少见的。在爬虫类的白子如蛇或龟往往呈偏淡黄的体色。白子可见於鱼类、两栖类、爬虫类及鸟类。 先天性遗传导致白化症的个体,与产生酪胺酸酶的基因有关,是一种上位现象的遗传特性。以免子为例,假设控制其毛色黑色的基因为B,棕色为b,控制酪胺酸酶产生的基因是位在另一个基因座上的C,当子代的基因型皆为为隐性(cc)时,此生物体无法产生酪胺酸酶来形成黑色素,不论其毛色的基因型为何,此生物体为白子。 1.避免强烈的日光照射。可以戴遮阳帽,即使夏季外出也尽量穿长袖长裤,也可以涂沫防阳剂以防止皮肤过早老化,减少强光下的户外活动,由此降低发生日光性皮炎甚至皮肤癌的可能性。如基底细胞癌等,涂抹润肤剂滋润干燥的皮肤。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及时发现癌症迹象。 2.注意保护眼睛。可以佩戴太阳镜,减轻畏光的不适感,避免长时间用眼并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应到正规医院的眼科咨询,采用科学正确的方法纠正斜视等问题,尽可能改善视力或防止视力下降过快。 3.提高心理素质。绝大多数白化病病人虽然外表特殊、视力低下,但智力正常,需要社会的理解与帮助,同时也应自我培养开朗乐观的性格。 4.避免近亲结婚。 目前药物治疗无效,仅能通过物理方法,如遮光等以减轻患者不适症状。还可以通过使用光敏性药物、激素等治疗后使白斑减弱甚至消失。基因诊断白化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眼部的症状与体征。 各类亚型的鉴别诊断很关键。酪氨酸酶活性测定有助于其分类诊断。基因诊断是目前鉴别诊断和产前诊断中最可靠的方法。某些白化病亚型可能因为其致病机理未阐明,其基因诊断尚难进行。研究进展白化病除对症治疗外,目前尚无根治办法,因此应以预防为主,即通过遗传咨询禁止近亲结婚是重要的预防措施之一,同时产前基因诊断也是预防此病患儿出生的重要保障措施。预防上应尽量减少紫外辐射对眼睛和皮肤的损害。 第一:传统疗法治标不治本。传统治疗办法仅作表面文章,没有解决黑色素的来源和凋亡这个实质性问题,可以说是无源之水,没有从源头解决问题,就无法从根本上有效治疗斑驳病。 第二:普通药物药性弱。由于受落后的制药工艺的限制,药物分子很大,不能有效通过人体的血脑屏障到达大脑的垂体和中枢神经系统松果体,这样就不能有效调节垂体分泌来促生黑色素。 第三:治疗方法不科学。没有经过严格的科学检验和分型。目前对斑驳病的治疗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便到药店买些外用的药,或者在地方门诊开些激素类药物,有的甚至用一些土方法应付一下,直到白斑大面积扩散后,再大量服用西药以求尽快治好,结果病没治好还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逐渐也就失去了治疗的信心。 第四:粗心大意造后患。很多患者在发病之初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及时治疗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病情加重,用药无效,再用药加重,形成这样周而复始的怪圈,给患者造成心理、经济双重损失。 白化病预防的三点注意 (1).首先要:禁止近亲结婚。因为,近亲结婚生白化病儿比一般人要高33倍。 (2).有的学者认为,如果夫妇只有一方面携带一个致病基因,所生第二代的1/2为本病的携带者(表现有黑色素),另1/2为正常儿;如夫妇双方均为携带者,则其第二代1/4为病儿,1/4为正常儿,1/2为携带者。所以,对有白化病家族史的人在选择配偶准备结婚时,应做好婚前检查。 (3).对双方的亲属中都有白化病人的夫妇想生育时,应做好产前诊断。 白化病与白斑均属于色素障碍性皮肤病。二者都是以皮肤出现白斑为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痒痛感觉。但白化病与白斑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疾病。临床多从如下几方面来区分: (1)发病年龄 白化病自出生时就有明显的"变白"表现;而白斑为后天发生,可开始于任何年龄,但以20岁以前发病人数最多。 (2)家簇史 白化病有典型的家族遗传史;白斑的发病与遗传有一定关系,但无大量的统计资料来证实,我国学者报告白斑与遗传有关联者仅占3.9%~10.7%。 (3)好发部位 泛发性白化病是全身的皮肤、毛发及眼睛均变白;白斑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好发于暴露及皱褶部位。 (4)白斑特点 白化病的皮肤全部变白,毛发呈白色或淡黄色,眼睛缺乏色素,畏光,白天视物不清;白斑的白斑仅限于局部,边缘清楚,周边色素稍深,白斑中有的散在岛屿状色素区,白斑大小、形态不一,物理刺激可诱发新的白斑或使原有白斑扩大。白斑上的毛发可以变白或者不白。 (5)病理检查 取患者皮肤组织制成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白化病患者表皮黑色素完全消失;而白斑患者白斑区黑色素减少或完全消失,而边缘则黑色素相对增加。 (6)治疗 白化病药物治疗无效,仅能通过物理方法遮光以减轻患者不适症状;白斑通过使用光敏性药物、激素及中药等治疗后白斑会减弱甚至消失。
沱江 沱江 (长江上游四川段支流)沱江,长江上游支流。位于中国四川省中部。发源于川西北九顶山南麓,绵竹市断岩头大黑湾。南流到金堂县赵镇接纳沱江支流——毗河、清白江、湔江及石亭江等四条上游支流后,穿龙泉山金堂峡,经简阳市、资阳市、资中县、内江市、自贡市、富顺县等至泸州市汇入长江。全长712公里。流域面积3.29万平方公里。从源头至金堂赵镇为上游,长127公里,称绵远河。从赵镇起至河口称沱江,长522公里。 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年径流量351亿立方米,其中岷江补给约占33.4%。水力资源蕴藏量约186.7万千瓦。干流长年可通木船、机动船,中下游支流多已渠化。沱江流域森林覆被率仅6.1%,为四川各河中最低者,沱江流域内有成都、重庆、德阳、内江、自贡、资阳、绵阳、遂宁、泸州等大中城市,大、中型工厂多达千余座,是四川省工业集中之地,人口密度之高冠于其他各河。沱江流域又是四川最大棉、蔗产地。 名片图:沱江泸州市区段
弊源 弊源 弊病产生的根源。分开解释就是 弊 : 弊 bì 欺蒙人的坏事:作弊。营私舞弊。 害处,与“利”相对:弊病。弊端。弊害。弊政。利弊。兴利除 源 : 源 yuán 水流所从出的地方:河源。泉源。发源。源远流长。源头。 事物的根由:来源。资源。渊源。
湘江 湘江 (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主要河流)湘江,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是湖南省最大河流。湘江,其源头有4种说法:一是传统的正源(俗称东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白石乡的石梯,河源为海洋河,北流至兴安县分水塘与灵渠汇合称湘江;二是南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海洋乡龙门界;三是广西兴安县南部白石乡境内海洋山脉的近峰岭,河源称上桂河(白石河),往东流至西波江口称湘江;四是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紫良瑶族乡蓝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野狗岭,河源为潇水,在永州市的萍岛汇合广西来水称湘江。学界较流行的说法是白石河源。流经湖南省永州市、衡阳市、株洲市、湘潭市、长沙市,至岳阳市的湘阴县注入长江水系的洞庭湖。如海洋河为源,湘江干流全长844公里, 流域面积94660平方公里
穷源溯流 穷源溯流【解释】源:河流发源的地方;溯:逆流而上。原指逆流而上探寻河流的源头。现比喻探究和追溯事物的原由。【出处】清·王十禛《然灯记闻》:“为诗要穷源溯流,先辨诸家之派。”
钱塘江 钱塘江 钱塘江,古称浙,全名“浙江”,又名“折江”、“之江”、“罗刹江”,一般浙江富阳段称为富春江,浙江下游杭州段称为钱塘江。钱塘江最早见名于《山海经》,因流经古钱塘县(今杭州)而得名,是吴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河流,是宋代两浙路的命名来源,也是明初浙江省成立时的省名来源。以北源新安江起算,河长588.73千米;以南源衢江上游马金溪起算,河长522.22千米。自源头起,流经今安徽省南部和浙江省,流域面积55058平方公里,经杭州湾注入东海。 钱塘江潮被誉为“天下第一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它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穷源竟委 穷源竟委【解释】穷、竟:彻底推求;源:水流的源头;委:水的下流。比喻彻底搞清楚事情的始末。【出处】《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源清流洁 源清流洁【解释】源头的水清,下游的水也清。原比喻身居高位的人好,在下面的人也好。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出处】《荀子·君道》:“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示例】~,本盛末荣。 ◎汉·班固《泗水亭碑铭》【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比喻因果相关
源清流潔 【解释】源头的水清,下游的水也清。原比喻身居高位的人好,在下面的人也好。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出处】《荀子·君道》:“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示例】~,本盛末荣。 ◎汉·班固《泗水亭碑铭》【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比喻因果相关
窮源竟委 【解释】穷、竟:彻底推求;源:水流的源头;委:水的下流。比喻彻底搞清楚事情的始末。【出处】《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錢塘江 钱塘江 钱塘江,古称浙,全名“浙江”,又名“折江”、“之江”、“罗刹江”,一般浙江富阳段称为富春江,浙江下游杭州段称为钱塘江。钱塘江最早见名于《山海经》,因流经古钱塘县(今杭州)而得名,是吴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河流,是宋代两浙路的命名来源,也是明初浙江省成立时的省名来源。以北源新安江起算,河长588.73千米;以南源衢江上游马金溪起算,河长522.22千米。自源头起,流经今安徽省南部和浙江省,流域面积55058平方公里,经杭州湾注入东海。 钱塘江潮被誉为“天下第一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它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窮源溯流 【解释】源:河流发源的地方;溯:逆流而上。原指逆流而上探寻河流的源头。现比喻探究和追溯事物的原由。【出处】清·王十禛《然灯记闻》:“为诗要穷源溯流,先辨诸家之派。”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 (亚洲内陆高原)青藏高原(Qinghai-Tibet Plateau)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缘,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东及东北部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接,介于北纬26°00′~39°47′,东经73°19′~104°47′之间。 青藏高原东西长约2800千米,南北宽约300~1500千米,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地形上可分为藏北高原、藏南谷地、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地、青海高原和川藏高山峡谷区等6个部分,包括中国西藏全部和青海、新疆、甘肃、四川、云南的部分以及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 青藏高原的自然历史发育极其年轻,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形成了全世界最高、最年轻而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紧密结合的自然地理单元。高原腹地年平均温度在0℃以下,大片地区最暖月平均温度也不足10℃。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3000-5000米之间,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为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许多大河流发源地;高原上湖泊众多,有纳木措、青海湖等。 青藏高原光照和地热资源充足,矿产资源主要有铬、铜、铅、锌、水晶等等。高原上冻土广布,植被多为天然草原。青藏高原也是中华民族的源头地之一和中华文明的发详地之一,在华夏文明史上流传的伏羲、炎帝、烈山氏、共工氏、四岳氏、金田氏和夏禹等都是高原古羌人。青藏高原上的居民以藏族为主,形成了以藏族文化为主的高原文化体系。
华胥 华胥 华胥,也称华胥氏,风姓,故里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华胥是中国上古时期华胥国的女首领,她是伏羲和女娲的母亲,炎帝和黄帝的直系远祖,誉称为“人祖”,是中华文明的本源和母体,被中华民族尊奉为“始祖母”。伏羲、炎帝、黄帝功勋卓著,在华夏文明史中位列“三皇五帝”,中华民族由此兴盛。关于华胥的记载最早见于《列子·黄帝》,其后上百种典籍均有记载。 华胥是中国上古时期母系氏族社会杰出的部落女首领,相传她踩雷神脚印,感应受孕,生伏羲和女娲,传嗣炎帝黄帝,从而成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在八千多年前,华胥为了部族生存,带领远古先民们不断游徒,足迹遍布黄河流域,创造了中国的渔猎、农耕文化,开创了中华文明史。“华夏”和“中华”中的“华”字皆源于华胥(一说是源于华山,也位于陕西)。学界普遍认为,处于黄河流域上中游的华山方圆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而华山的得名,除了其山形像“花”(古代“花”与“华”同)之外,还因为华胥氏族就生息、繁衍在华山之阳。因此,中华民族之“华”源于华胥之“华”。 华胥逝世后,卜葬故里孟岩,即今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孟岩村。历代文献典籍的记述表明,华胥是华夏之根、民族之母。从华胥到华夏,从华夏到中华,形成了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文化,她彰显出了中华民族的同根、同源和血脉亲情。因此,华胥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
華胥 华胥 华胥,也称华胥氏,风姓,故里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华胥是中国上古时期华胥国的女首领,她是伏羲和女娲的母亲,炎帝和黄帝的直系远祖,誉称为“人祖”,是中华文明的本源和母体,被中华民族尊奉为“始祖母”。伏羲、炎帝、黄帝功勋卓著,在华夏文明史中位列“三皇五帝”,中华民族由此兴盛。关于华胥的记载最早见于《列子·黄帝》,其后上百种典籍均有记载。 华胥是中国上古时期母系氏族社会杰出的部落女首领,相传她踩雷神脚印,感应受孕,生伏羲和女娲,传嗣炎帝黄帝,从而成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在八千多年前,华胥为了部族生存,带领远古先民们不断游徒,足迹遍布黄河流域,创造了中国的渔猎、农耕文化,开创了中华文明史。“华夏”和“中华”中的“华”字皆源于华胥(一说是源于华山,也位于陕西)。学界普遍认为,处于黄河流域上中游的华山方圆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而华山的得名,除了其山形像“花”(古代“花”与“华”同)之外,还因为华胥氏族就生息、繁衍在华山之阳。因此,中华民族之“华”源于华胥之“华”。 华胥逝世后,卜葬故里孟岩,即今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孟岩村。历代文献典籍的记述表明,华胥是华夏之根、民族之母。从华胥到华夏,从华夏到中华,形成了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文化,她彰显出了中华民族的同根、同源和血脉亲情。因此,华胥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
探本溯源 探本溯源 探本溯源是一个成语,读音是tàn běn sù yuán,比喻探求、追溯事物的根本、源头,追本穷源。出自《刘叶秋《中国字典史略》。
灵渠 灵渠 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2018年8月13日,灵渠等4个项目入选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枯本竭源 枯本竭源【解释】枯:使枯死;本:根本;竭:竭尽;源:源头。指损害事物的根基。【出处】《人民日报》1959.10.12:“必须保护野生植物的生机,使之能够继续繁殖,不要枯本竭源。”【近义词】斩尽杀绝【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源深流長 辞典解释源深流长  yuán shēn liú cháng     水的源头很远,流经的路程很长。比喻历史悠久,根柢深厚。《宣和书谱.卷一八.草书六.唐.贺知章》:「人谓其机会与造化争衡,非人工可到。盖胸中所养不凡,源深流长,自然之道。」也作「源远流长」。
靈渠 灵渠 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2018年8月13日,灵渠等4个项目入选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宏博 宏博 湖北宏博食品有限公司,中国最大的蛋产品加工企业,年生产、销售各类蛋品数千万元,是中国目前品种最全、销售最广的禽蛋研发加工基地。湖北宏博食品有限公司以“服务三农,健康生活”为宗旨,以推动中国健康绿色食品发展为己任,率先在中国引入发达国家“无铅蛋”概念,并予以全面实施。陆逊湖无铅蛋五大标准:家禽生长环境无污染、绿色饲料喂养、无铅工艺制作、蛋品安全可追溯、含更多生物营养素。“湖广熟,天下足”。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湖北,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水产资源和优质的蛋禽资源,具有悠久的家禽养殖历史。陆逊湖依托“千湖之省”的资源优势,自建有陆逊湖生态养殖园,在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建有1000多万只蛋鸭养殖基地;养殖场获良好农业示范GAP一级认证。并专门配套建立了农腾饲料生产基地,使蛋品安全从源头上得到保证
西江 西江 (珠江干流)西江,珠江水系干流之一。全长2214千米,集水面积约353120平方千米。 西江源远流长,干流各段在历史上有过不同的名称。源头至贵州省望谟县蔗香村称南盘江,以下至广西来宾市象州县石龙镇称红水河,石龙镇至桂平市区称黔江,桂平市区至梧州市称浔江,梧州市至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思贤滘始称西江。南盘江、红水河两段共为西江上游,黔江、浔江两段共为中游,西江段为下游,以下至磨刀门为河口段。西江与东江、北江及珠江三角洲诸河合称珠江。西江是华南地区最长的河流,为中国第四大河流,珠江水系中最长的河流,长度仅次于长江、黄河、黑龙江。航运量居中国第二位,仅次于长江。西江水利、水力资源丰富,为沿岸地区的农业灌溉、河运、发电等做出了巨大贡献。
东夷 东夷 东夷,是先秦时代中原王朝对中原以东各部落的称呼。古代以中原(即黄河中下游一带)为天下中心,称周边四方为"夷、蛮、戎、狄"。"夷"的称谓最早文字记载来自于周代的《礼记·王制》:"中国(方位概念,居天下之中)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这种说法被现代权威学者证明是错误的),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东夷在考古上是指距今8300年前的后李文化起,历经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的承载者。称呼上是对黄河流域下游居民的总称或是对东方各部落的泛称,也是汉族的族源之一。 考古上,东夷文化发源于鲁中泰沂山区(今山东省中南部),是华夏文明重要源头之一,自新石器时代开始一直到西周中期结束,东夷及其古文化在亚洲古文化的发源与交流中都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 称呼上,夏商周时期,东夷作为对黄河流域下游居民的总称。秦汉以后多指居住于中国以东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及琉球群岛等地的外族。
東夷 东夷 东夷,是先秦时代中原王朝对中原以东各部落的称呼。古代以中原(即黄河中下游一带)为天下中心,称周边四方为"夷、蛮、戎、狄"。"夷"的称谓最早文字记载来自于周代的《礼记·王制》:"中国(方位概念,居天下之中)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这种说法被现代权威学者证明是错误的),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东夷在考古上是指距今8300年前的后李文化起,历经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的承载者。称呼上是对黄河流域下游居民的总称或是对东方各部落的泛称,也是汉族的族源之一。 考古上,东夷文化发源于鲁中泰沂山区(今山东省中南部),是华夏文明重要源头之一,自新石器时代开始一直到西周中期结束,东夷及其古文化在亚洲古文化的发源与交流中都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 称呼上,夏商周时期,东夷作为对黄河流域下游居民的总称。秦汉以后多指居住于中国以东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及琉球群岛等地的外族。

其它词语热搜

* 形容源头的词语:1. 源泉;2. 源流;3. 根源;4. 渊源;5. 来源;6. 起源;7. 始源;8. 源头;9. 源起;10. 源自;11. 发源;12. 策源;13. 源远流长;14. 源头活水;15. 源远流长;16. 原始;17. 初生;18. 萌芽;19. 萌发;20. 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