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恭敬的词语
表示恭敬的词语:1. 敬礼;2. 恭敬;3. 顶礼膜拜;4. 望尘莫及;5. 恭恭敬敬;6. 谦逊有礼;7. 恭谨;8. 恭维;9. 崇敬;10. 敬重;11. 瞻仰;12. 拜见;13. 鞠躬;14. 手合十;15. 叩首;16. 顶礼;17. 奉承;18. 恭敬不如从命;19. 恭顺;20. 恭候大驾
表示恭敬的词语 相关词语和解释
词语 | 拼音/解释 |
---|---|
恭恭敬敬 | 恭恭敬敬 恭恭敬敬,汉语成语。 拼音:gōng gōng jìng jìng, 释义:(1)对长辈贵宾谦恭而有礼貌。(2)对别人很有礼貌、尊重 |
恭敬 | 恭敬 恭敬,汉语词汇。 注音:gōng jìng 指严肃、端庄有礼貌。语出《孟子·告子上》:“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
恭敬不如从命 | 恭敬不如从命【解释】客套话。多用在对方对自己客气,虽不敢当,但不好违命。【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姑奶奶,既老爷这等吩咐,恭敬不如从命,毕竟侍候坐下好说话。”【语法】复句式;作分句;作客套话 |
恭敬不如從命 | 【解释】客套话。多用在对方对自己客气,虽不敢当,但不好违命。【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姑奶奶,既老爷这等吩咐,恭敬不如从命,毕竟侍候坐下好说话。”【语法】复句式;作分句;作客套话 |
必恭必敬 | 必恭必敬【解释】恭、敬:端庄而有礼貌。形容态度十分恭敬。【出处】《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示例】如父亲冥寿之用度,妹甚不赞成,但须一桌菜祭之,~,即尽人子之孺慕。 ◎清·秋谨《致秋誉章书》其五【近义词】肃然起敬、彬彬有礼、毕恭毕敬【反义词】出言不逊【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伪善的态度和谄媚的丑态 |
毕恭毕敬 | 毕恭毕敬【解释】形容态度十分恭敬。【出处】《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五:“军长为李玉堂,一山东大汉,抵军部时,在门外相迎,毕恭毕敬。”【示例】[韩老六]对于穷人的~的招呼从不理睬,而对于有钱的人,有说有笑。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二 |
畢恭畢敬 | 【解释】形容态度十分恭敬。【出处】《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五:“军长为李玉堂,一山东大汉,抵军部时,在门外相迎,毕恭毕敬。”【示例】[韩老六]对于穷人的~的招呼从不理睬,而对于有钱的人,有说有笑。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二 |
洗耳恭听 | 洗耳恭听【解释】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请大王试说一遍,容小官洗耳恭听。”【示例】如此甚妙,我们~。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八回【近义词】倾耳细听【反义词】充耳不闻【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讽刺或诙谐语 |
象恭 | 象恭 象恭 [引证解释] 犹言貌似恭敬。后多以喻巨奸大恶。《书·尧典》:“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孔 传:“言 共工 貌象恭敬,而心傲很若漫天。” 南朝 陈 徐陵 《陈公九锡文》:“象恭无赦,干纪必诛。”《旧唐书·宪宗纪上》:“而 承宗 象恭怀奸,肖貌稔恶。” |
恭候 | 恭候 恭候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gōng hòu, 指敬辞,恭敬地等候。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裕州刀匪》等均有相关记载。 |
恭顺 | 恭顺 恭顺,汉语词汇。 释义:gōng shùn 指恭敬并服从(父母或长辈)。语出《礼记·乐记》:“庄敬恭顺,礼之制也。” |
敬恭桑梓 | 敬恭桑梓【解释】敬恭:尊敬,热爱;桑梓:桑树和梓树,古时家宅旁边常栽的树木,比喻故乡。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出处】《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之。”【示例】富贵还乡,格外要~,,也是雯青一点厚道。 ◎清·曾朴《孽海花》第七回【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指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 |
恭順 | 恭顺 恭顺,汉语词汇。 释义:gōng shùn 指恭敬并服从(父母或长辈)。语出《礼记·乐记》:“庄敬恭顺,礼之制也。” |
前倨后恭 | 前倨后恭【解释】倨:傲慢;恭:恭敬。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曰:‘嫂何前俾而后卑也。’”《史记·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示例】帝有葛仙翁笑诞:“猴子是何~?”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一回【近义词】前倨后卑【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定语;含贬义 |
洗耳恭聽 | 【解释】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请大王试说一遍,容小官洗耳恭听。”【示例】如此甚妙,我们~。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八回【近义词】倾耳细听【反义词】充耳不闻【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讽刺或诙谐语 |
敬恭 | 敬恭 敬恭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ing gong,指恭敬奉事;敬慎处事。 |
前倨後恭 | 【解释】倨:傲慢;恭:恭敬。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曰:‘嫂何前俾而后卑也。’”《史记·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示例】帝有葛仙翁笑诞:“猴子是何~?”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一回【近义词】前倨后卑【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定语;含贬义 |
爱敬 | 爱敬 爱敬:汉语词汇 爱敬:韩国日化品牌 爱敬 (汉语词汇)爱敬,汉语词汇。 拼音:ài jìng 释义:1、亲爱恭敬。2.指亲爱恭敬之心。3.喜爱敬重。 |
打恭 | 打恭 打恭 弯下身子作揖。表示恭敬。打恭时,上身弯曲,至九十度为最恭敬,同时两手相抱拱手,自下而上移动。打恭主要使用在近代 打拱 轻于跪拜的一种礼节。女子行礼时,两手抱拳,臂的前部上举,略微摆动。打拱与作揖不同,没有推手的动作。尽管拱手在古代已出现,但打拱在近代才较多地出现在见面时的礼节中。 |
敬奉 | 敬奉 敬奉,拼音:jìngfèng, 汉语词语, 释义:1、真诚地奉行。2、恭敬地奉事。3、指恭敬地进献。 |
愛敬 | 爱敬 爱敬:汉语词汇 爱敬:韩国日化品牌 爱敬 (汉语词汇)爱敬,汉语词汇。 拼音:ài jìng 释义:1、亲爱恭敬。2.指亲爱恭敬之心。3.喜爱敬重。 |
打躬作揖 | 打躬作揖【解释】拱、揖:两手合抱致敬。弯身报拳行礼。表示恭敬顺从或恳求的样子。【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宝玉见他这样,还认作是昨日晌午的事,那知晚间的这件公案,还打躬作揖的。”【近义词】以礼待人【反义词】横行霸道【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恭敬谦让的样子 |
恭儉 | 恭俭 恭俭,汉语词汇。 拼音:gōng jiǎn 解释:恭敬俭约。俭,俭约,不放纵。 1,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分别有让,恭俭下人。” 2,《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王身端行治,温仁恭俭,笃敬爱下,明知深察。” |
恭俭 | 恭俭 恭俭,汉语词汇。 拼音:gōng jiǎn 解释:恭敬俭约。俭,俭约,不放纵。 1,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分别有让,恭俭下人。” 2,《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王身端行治,温仁恭俭,笃敬爱下,明知深察。” |
恭敬桑梓 | 恭敬桑梓【解释】恭敬:尊敬,热爱;桑梓:桑树和梓树,古时家宅旁边常栽的树木,比喻故乡。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出处】《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之。”【示例】岂孩儿未曾~? ◎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二十九出 |
钦钦敬敬 | 钦钦敬敬 qīn qīn jìng jìng 1.犹言恭恭敬敬。 钦钦 : 1.忧思难忘貌。 2.谨慎戒惧貌。 3.乐于进取貌。 4.张口呵气貌。 5.钟声。 |
敬辞 | 敬辞 中国是礼仪之邦,来往称呼接洽往往使用敬辞。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在人们日常交际,特别是书信往来中往往要运用到。敬辞经常与谦辞联系在一起。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一般对己。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一般对人。 |
敬重 | 敬重 敬重是一个汉语词汇, 拼音是:jìng zhòng, 释义:恭敬尊重, 语出《韩非子·林下》:“今君少主也,而务名,不如令荆贺君之孝也,则君不夺公位而大敬重公,则公常用 宋 矣。” |
敬共 | 敬共 敬共是一个汉语词汇,jìng gòng ㄐㄧㄥˋ ㄍㄨㄙˋ,恭敬。共,通“ 恭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
欽欽敬敬 | 钦钦敬敬 qīn qīn jìng jìng 1.犹言恭恭敬敬。 钦钦 : 1.忧思难忘貌。 2.谨慎戒惧貌。 3.乐于进取貌。 4.张口呵气貌。 5.钟声。 |
敬辭 | 敬辞 中国是礼仪之邦,来往称呼接洽往往使用敬辞。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在人们日常交际,特别是书信往来中往往要运用到。敬辞经常与谦辞联系在一起。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一般对己。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一般对人。 |
敬诎 | 敬诎 jìng qū 敬诎(敬诎) 恭敬顺从。《荀子·君道》:“请问为人弟,曰:敬诎而不悖。”《韩诗外传》卷四:“父宽惠而有礼,子敬爱而致恭。兄慈爱而见友,弟敬诎而不慢。” |
敬詘 | 敬诎 jìng qū 敬诎(敬诎) 恭敬顺从。《荀子·君道》:“请问为人弟,曰:敬诎而不悖。”《韩诗外传》卷四:“父宽惠而有礼,子敬爱而致恭。兄慈爱而见友,弟敬诎而不慢。” |
敦敬 | 敦敬 dūn jìng 敦敬 敦厚恭敬。《管子·形势》:“治之以义,终而复始,敦敬忠信,臣下之常也。”《荀子·强国》:“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 南朝 宋 鲍照 《与伍侍郎别》诗:“贫游不可忘,久交念敦敬。” |
却之不恭 | 却之不恭【解释】却:推却。指对别人的邀请、赠与等,如果拒绝接受,就显得不恭敬。【出处】《孟子·万章下》:“却之却之为不恭。”【示例】我们觉得~,只好让他劳驾。 ◎邹韬奋《经历·惨淡经营之后》【近义词】盛情难却、受之有愧【反义词】置之不理【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常与“受之有愧”连用 |
恭谨 | 恭谨 恭谨,汉语词汇。 拼音:gōng jǐn 指恭敬谨慎。 《汉书》石奋传载:汉万石君石奋,无文学,恭谨,举无与比。其长子建,次甲,次乙,次庆,皆以驯行孝谨,官至二千石,故号奋为万石君。 |
恭謹 | 恭谨 恭谨,汉语词汇。 拼音:gōng jǐn 指恭敬谨慎。 《汉书》石奋传载:汉万石君石奋,无文学,恭谨,举无与比。其长子建,次甲,次乙,次庆,皆以驯行孝谨,官至二千石,故号奋为万石君。 |
奉献 | 奉献 (汉语词语)奉献,汉语词汇。 拼音:fèng xiàn 释义:“奉”,即“捧”,意思是“给、献给”;“献”,原意为“献祭”,指“把实物或意见等恭敬庄严地送给集体或尊敬的人”。两个字合起来,奉献,就是“恭敬的交付,呈献”。 |
鹄恭 | 鹄恭 肃立恭敬。用作敬词 清 蒲松龄 《代孙树百贺钞关周礼部郎庄启》:“禀启何胜鹄恭雀跃之至!” |
鵠恭 | 鹄恭 肃立恭敬。用作敬词 清 蒲松龄 《代孙树百贺钞关周礼部郎庄启》:“禀启何胜鹄恭雀跃之至!” |
卻之不恭 | 【解释】却:推却。指对别人的邀请、赠与等,如果拒绝接受,就显得不恭敬。【出处】《孟子·万章下》:“却之却之为不恭。”【示例】我们觉得~,只好让他劳驾。 ◎邹韬奋《经历·惨淡经营之后》【近义词】盛情难却、受之有愧【反义词】置之不理【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常与“受之有愧”连用 |
奉獻 | 奉献 (汉语词语)奉献,汉语词汇。 拼音:fèng xiàn 释义:“奉”,即“捧”,意思是“给、献给”;“献”,原意为“献祭”,指“把实物或意见等恭敬庄严地送给集体或尊敬的人”。两个字合起来,奉献,就是“恭敬的交付,呈献”。 |
敬事不暇 | 敬事不暇【解释】敬:恭敬。事:侍奉,为他人效劳。暇:空闲。恭敬地为他人奔走效劳,忙得没有闲暇之时。 |
肃然起敬 | 肃然起敬【解释】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原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暢,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示例】衍举眼观看仲连,神清骨爽,飘飘乎有神仙之度,不觉~。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百回【近义词】奉若神明、肃然生敬【反义词】漠然置之【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肃恭 | 肃恭 肃恭,读音为sù gōng,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端严恭敬。 |
忠敬 | 忠敬 忠敬 忠诚恭敬。:“致其诚信,与其忠敬,奉之以物……明荐之而已矣。” 晋 潘岳 《杨荆州诔》:“伊君临终,不忘忠敬,寝休牀蓐,念在朝廷。” 唐 韩愈 《明水赋》:“古者圣人之制,祭祀也必主忠敬,崇吉蠲,不贵其丰。” |
敬慎 | 敬慎 敬慎,读音jìng shèn,注音,意思是恭敬谨慎。出自《诗·大雅·抑》:“敬慎威仪,维民之则。” 南朝·梁·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原夫颂惟典雅,辞必清铄,敷写似赋,而不入华侈之区;敬慎如铭,而异乎规戒之域。” 唐·元稹 《镇圭赋》:“尽举凡而得一,故相传而莫二。义存敬慎,道在底绥。” 明·方孝孺 《送伴读朱君之庆府序》:“由义则安,蹈利则危。敬慎则获福,恣肆则致凶。” |
肅然起敬 | 【解释】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原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畅,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示例】衍举眼观看仲连,神清骨爽,飘飘乎有神仙之度,不觉~。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百回【近义词】奉若神明、肃然生敬【反义词】漠然置之【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恭迎 | 恭迎 恭迎,读音为gōng yíng,汉语词语,意思是指恭敬地迎接(一般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 |
肅恭 | 肃恭 肃恭,读音为sù gōng,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端严恭敬。 |
脩敬 | 脩敬 脩敬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xiū jìng,表示恭敬,致敬。 |
纠虔 | 纠虔 《国语·鲁语下》:“少采夕月,与大史、司载纠虔天刑。” 韦昭 注:“纠,恭也;虔,敬也;刑,法也……因夕月而恭敬观天法、考行度以知妖祥也。”后谓察举其罪而慎行天子之法。 晋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君纠虔天刑,章厥有罪,犯关干纪,莫不诛殛。”《晋书·景帝纪》:“奸臣李丰等靖谮庸回,阴构凶慝。大将军纠虔天刑,致之诛辟。” |
肃此 | 肃此 1.敬此。对尊长书札用语,表示恭敬地修此书信,放在颂祝语的前面。 肃 : 肃 (肃) sù 恭敬:肃立。肃坐。肃然。 严正,认真:严肃。肃静。肃穆。整肃。 躬身作揖,迎揖引进。此 : 此 cǐ 这,这个,与“彼”相对:此间。此后。此生。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从此。因此。 |
东拼西凑 | 东拼西凑【解释】比喻零乱地加以拼凑。【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因是儿子的终身大事所关,说不得东拼西凑,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带了秦钟到代儒家来拜见。”【示例】当他在半路上,早已~,凑得三千银子,专为监中打点之用。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八回【近义词】七拼八凑、东挪西借【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 |
東拼西湊 | 【解释】比喻零乱地加以拼凑。【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因是儿子的终身大事所关,说不得东拼西凑,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带了秦钟到代儒家来拜见。”【示例】当他在半路上,早已~,凑得三千银子,专为监中打点之用。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八回【近义词】七拼八凑、东挪西借【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 |
敬祝 | 敬祝 敬祝,读音为jìng zhù,汉语词语,意思是指恭敬地祝愿(多用于书信)。 |
肅此 | 肃此 1.敬此。对尊长书札用语,表示恭敬地修此书信,放在颂祝语的前面。 肃 : 肃 (肃) sù 恭敬:肃立。肃坐。肃然。 严正,认真:严肃。肃静。肃穆。整肃。 躬身作揖,迎揖引进。此 : 此 cǐ 这,这个,与“彼”相对:此间。此后。此生。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从此。因此。 |
蒲邑三善 | 蒲邑三善 蒲邑:蒲县,在河南长垣。孔子的弟子子路治理蒲邑,孔子称赞他有三善:恭敬、忠信、明察。【出处】:《孔子家语·辨政》:“子路治蒲三年,孔子过之。入其境曰:‘善哉由也,恭敬以信矣。’至廷曰:‘善哉由也,明察以断矣。’” |
糾虔 | 纠虔 《国语·鲁语下》:“少采夕月,与大史、司载纠虔天刑。” 韦昭 注:“纠,恭也;虔,敬也;刑,法也……因夕月而恭敬观天法、考行度以知妖祥也。”后谓察举其罪而慎行天子之法。 晋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君纠虔天刑,章厥有罪,犯关干纪,莫不诛殛。”《晋书·景帝纪》:“奸臣李丰等靖谮庸回,阴构凶慝。大将军纠虔天刑,致之诛辟。” |
五体投地 | 五体投地【解释】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出处】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三国》:“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示例】屡闻至论,本极佩服,今日之说,则更~。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近义词】心悦诚服、甘拜下风【反义词】嗤之以鼻【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