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土壤的词语

形容土壤的词语:肥沃、贫瘠、松软、黏性、粘土质、石灰性、酸性、碱性、沙质、壤土、黄壤、红壤、黑土、盐碱地、荒漠化、固体、腐殖质、微生物、氮肥、磷肥。

形容土壤的词语 相关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土壤学 土壤学 土壤学是以地球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为对象,研究其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土壤组成;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土壤的发生和演变;土壤的分类和分布;土壤的肥力特征以及土壤的开发利用改良和保护等。其目的在于为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消除土壤低产因素、防止土壤退化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等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 辞源,英语pedology源于希腊语的pedon(土地)。
土壤學 土壤学 土壤学是以地球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为对象,研究其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土壤组成;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土壤的发生和演变;土壤的分类和分布;土壤的肥力特征以及土壤的开发利用改良和保护等。其目的在于为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消除土壤低产因素、防止土壤退化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等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 辞源,英语pedology源于希腊语的pedon(土地)。
土壤水 土壤水 土壤学中的土壤水是指在一个大气压下,在105℃条件下能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的水分。土壤水是植物生长和生存的物质基础,它不仅影响林木、大田作物、蔬菜、果树的产量,还影响陆地表面植物的分布。在土壤学中,根据对土壤水的研究方法的不同有两种土壤水分分类,一种是从能量的点来研究土壤水,从而形成水的能量分类,它主要研究水的能量状态和水的运动,主要用于研究分层土壤中水分运动、不同介质中水分的转化(蒸发、蒸腾),水分在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中的运移和土壤水对植物的有效性。
土壤 土壤 (地表物质层)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通过光照抑菌灭菌后得到的养料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土壤中这三类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3, 4-苯并芘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 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土壤汙染 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3, 4-苯并芘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 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土壤空气 土壤空气 土壤空气是指存在于土壤中气体的总称。分别以自由态存在于土壤孔隙中,以溶解态存在于土壤水中,以吸附态存在于土粒中。
土壤地带性 土壤地带性 土壤地带性指土壤在空间上与大生物气候条件的变化相适应而呈带状分布的规律性。土壤地带性现象是由俄国学者B·B·道库恰耶夫(B·B·докучaев,1846~1903)首先发现和确定的,并因此建立了土壤地带性学说。
土壤胶体 土壤胶体 胶体是指直径在1—100nm之间的颗粒,但是实际上土壤中直径<1000 nm的粘性颗粒都具有胶体的性质,所以通常所说的土壤胶体实际上是指直径在1—1000 nm之间的土壤颗粒,它是土壤中最细微的部分,表现出强烈的胶体的特征。
土壤母质 土壤母质 土壤母质 指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疏松碎屑物。是土壤矿物质的来源,其矿物组成、化学组成及机械组成(颗粒大小),影响了土壤的形成和性质。
土壤细流 土壤细流【解释】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示例】窃比附~之说,为略呈之。 ◎《辛亥革命·民国各团体之组织》
土壤細流 【解释】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示例】窃比附~之说,为略呈之。 ◎《辛亥革命·民国各团体之组织》
壤土 壤土 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颗粒大小在0.2mm至0.02mm之间。质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耐旱耐涝,抗逆性强,适种性广,适耕期长,易培育成高产稳产土壤,也是较理想的农业土壤。 砂土、壤土和粘土是根据土壤质地而划分的。
息壤 息壤 息壤是鲧治水在荆州古城留下的一处遗迹,位于南门外西侧城墙脚边,系一长约40米,宽约10米的土丘,其上有石柱四根,以示标志。据郭璞注《海内经》:“息壤者 言土自长息无限,故可以塞洪水也。” 也就 是说,息壤是一种可以自己生长、膨胀的土壤。所以也有现代汉语里面的一个解释:“息”为生长之意;息壤,就是指能自己生长的土壤。
黄壤 黄壤 黄壤(yellow soil) 土类名。是指亚热带常年湿润的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地带性土壤。广泛分布于四川、云南、湖南、福建等省的山地或高原。主要成土过程是脱硅富铝化作用及铁、铝氧化物水化,在特殊条件下,还可伴生表潜和灰化。黏土矿物以蛭石为主,高岭石、水云母其次,表明富铝化强度较砖红壤及红壤弱,由于常湿润引起的强度淋溶,交换性盐基量仅20%,呈盐基极不饱和状态,pH4. 5—5.5。黏粒硅铝率2.0~2.3,有机质可达5%以上。表层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养分高于红壤,质地也较轻。经施石灰改土后,适宜种水稻、果树、茶及多种旱作物。
黃壤 黄壤 黄壤(yellow soil) 土类名。是指亚热带常年湿润的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地带性土壤。广泛分布于四川、云南、湖南、福建等省的山地或高原。主要成土过程是脱硅富铝化作用及铁、铝氧化物水化,在特殊条件下,还可伴生表潜和灰化。黏土矿物以蛭石为主,高岭石、水云母其次,表明富铝化强度较砖红壤及红壤弱,由于常湿润引起的强度淋溶,交换性盐基量仅20%,呈盐基极不饱和状态,pH4. 5—5.5。黏粒硅铝率2.0~2.3,有机质可达5%以上。表层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养分高于红壤,质地也较轻。经施石灰改土后,适宜种水稻、果树、茶及多种旱作物。
土层 土层 土层是土壤剖面中与地面大致平行的一层土壤。每一个土层,与其上下的土层,在颜色、结构、质地、结持力、有机体的类型和数量以及酸碱度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反映出各土层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的不同。但在同一个土壤剖面中,各土层在发生上都是相互紧密联系、有连续性的。 土层产生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原因形成的土层,另一种是耕种原因形成的土层。
土温 土温 土温“土壤温度’的简称。土壤内部的温度。其变幅(最高温与最低温的变化范围)不但依季节和昼夜而异,且依土层深度、时间、位置、土壤质地、颜色、结构和含水量等而不同。表土变幅大,底土变幅小。在深度80一100厘米处,昼夜温度变幅即不显著。砂土比粘土变化快而变幅大;含有机质多而结构好的土壤,变化慢而变幅小。通常一年中地表土温,以7—8月最高,1—2月最低。土温对种子发芽、植物生长发育、微生物活动、土壤中的各种变化都有一定的影响。灌排、培土、覆盖等措施可调节表土温度。
土層 土层 土层是土壤剖面中与地面大致平行的一层土壤。每一个土层,与其上下的土层,在颜色、结构、质地、结持力、有机体的类型和数量以及酸碱度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反映出各土层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的不同。但在同一个土壤剖面中,各土层在发生上都是相互紧密联系、有连续性的。 土层产生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原因形成的土层,另一种是耕种原因形成的土层。
土溫 土温 土温“土壤温度’的简称。土壤内部的温度。其变幅(最高温与最低温的变化范围)不但依季节和昼夜而异,且依土层深度、时间、位置、土壤质地、颜色、结构和含水量等而不同。表土变幅大,底土变幅小。在深度80一100厘米处,昼夜温度变幅即不显著。砂土比粘土变化快而变幅大;含有机质多而结构好的土壤,变化慢而变幅小。通常一年中地表土温,以7—8月最高,1—2月最低。土温对种子发芽、植物生长发育、微生物活动、土壤中的各种变化都有一定的影响。灌排、培土、覆盖等措施可调节表土温度。
中耕 中耕 定义:是指对土壤进行浅层翻倒、疏松表层土壤。 目的:主要是松动表层土壤,一般结合除草,在降雨、灌溉后以及土壤板结时进行。在北美苗圃业,田间栽培大苗多采用中耕锄草,即起到松土结合除草作用,又避免使用除草剂对环境的污染。 作用:是作物生育期中在株行间进行的表土耕作。可采用手锄、中耕犁、齿耙和各种耕耘器等工具。中耕可疏松表土、增加土壤通气性、提高地温,促进好气微生物活动和养分有效化、去除杂草、促使根系伸展、调节土壤水分状况。
地下灌溉 地下灌溉 将灌溉水引入田面以下一定深度,通过土壤毛细管作用,湿润根区土壤,以供作物生长需要。这种灌溉方式亦称渗灌,适用于上层土壤具有良好毛细管特性,而下层土壤透水性弱的地区,但不适用于土壤盐碱化的地区。
碱土 碱土 碱土(solonetz)是指土壤胶体中含交换性钠较多(碱化度达15%或20%)的土壤。呈强碱性反应(pH8.5~11);胶体高度分散,干时收缩坚硬板结,湿时膨胀泥泞;结构性差,通透性不良;含盐量不高。主要分布于世界各大洲的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常与盐土相伴存在。中国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多以斑块状零星分布于盐土中间。碱土因土壤胶体在吸附土壤溶液中钠离子的同时不断交换出钙、镁离子,从而使胶体中交换性钠的百分率增大。
深耕 深耕 深耕是指当一块田地要播种、插秧之前,先须犁田,把田地深层的土壤翻上来,浅层的土壤覆下去。深耕是土壤耕作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耕作措施,它不仅在耕作措施中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最大,同时作用的范围也广,持续的时间也远比其他各项措施长,而且其他耕作措施如耙地、耢地等都是在这一措施基础上进行的。深耕具有翻土、松土、混土、碎土的作用,通过合理深耕能显著增产。因此,深耕是农民必须重视的农事活动。
鹼土 碱土 碱土(solonetz)是指土壤胶体中含交换性钠较多(碱化度达15%或20%)的土壤。呈强碱性反应(pH8.5~11);胶体高度分散,干时收缩坚硬板结,湿时膨胀泥泞;结构性差,通透性不良;含盐量不高。主要分布于世界各大洲的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常与盐土相伴存在。中国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多以斑块状零星分布于盐土中间。碱土因土壤胶体在吸附土壤溶液中钠离子的同时不断交换出钙、镁离子,从而使胶体中交换性钠的百分率增大。
砂土 砂土 砂土是指土壤颗粒组成中砂粒含量较高的土壤,土壤质地的基本类别之一。根据国际制的规定,砂土含砂粒可达85-100%,而细土粒仅占0-15%。中国规定,砂粒(粒径1-0.05毫米)含量大于50%为砂土。砂土保水保肥能力较差,养分含量少,土温变化较快,但通气透水性较好,并易于耕种。在利用管理上,要注意选择耐旱品种,保证水源,及时灌溉,注意保墒,施肥时,应薄施勤施。 建筑工程分类: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应定名为砂土。
沼泽土 沼泽土 沼泽土(bog soil) 地表长期积水、生长喜湿性植被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分布在排水不畅的平原洼地,湖沼边缘、江河滞洪洼地以及山间沟谷,以中国东北的三江平原、川西北高原的若尔盖地区分布面积较大。土体上部含大量有机质或泥炭,下部为潜育层,中间有的具锈色过渡层,是有机质积累及还原作用强烈的土壤。母质主要为河湖沉积物,质地较黏,温暖季节植被生长繁茂,冬季寒冷,有机质分解程度低,表层为黑色的腐泥层或泥炭,有机质含量高达10%-25%,C/N比14- 20;潜育层呈青灰色或蓝色,还原性物质总量为10 cmol/kg,Eh在250 mV以下。土壤多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干旱区为碱性。重点改良措施是排除积水,加速土壤有机质分解。
棕壤 棕壤 棕壤(brown soil)是指曾称棕色森林土。暖温带湿润气候区落叶阔叶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下发育的,处于硅铝化阶段并具粘化特征的土壤。主要分布于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河北、河南、山西、皖北及鄂西的山地垂直带中也有分布,其成土母质主要为中、酸性基岩风化物及其他无石灰性沉积物。具有明显的淋溶过程,碳酸盐及可溶盐被淋失,烈粒向B层聚积;原生矿物进一步风化分解,形成以水云母、蛭石为主的次生黜土矿物,佯有蒙脱石和高岭石。B层硅铝率3.2左右。全剖面颜色分异不明显,表层呈灰棕色,下部以棕色或浅褐色为主。在自然植被下表层粗有机质含量6%左右。全剖面不含游离碳酸钙,土壤pH 5.0-6.5。适宜种植果树和柞树,多种旱作,是北方较好的农业土壤;山坡为林业基地。
沼澤土 沼泽土 沼泽土(bog soil) 地表长期积水、生长喜湿性植被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分布在排水不畅的平原洼地,湖沼边缘、江河滞洪洼地以及山间沟谷,以中国东北的三江平原、川西北高原的若尔盖地区分布面积较大。土体上部含大量有机质或泥炭,下部为潜育层,中间有的具锈色过渡层,是有机质积累及还原作用强烈的土壤。母质主要为河湖沉积物,质地较黏,温暖季节植被生长繁茂,冬季寒冷,有机质分解程度低,表层为黑色的腐泥层或泥炭,有机质含量高达10%-25%,C/N比14- 20;潜育层呈青灰色或蓝色,还原性物质总量为10 cmol/kg,Eh在250 mV以下。土壤多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干旱区为碱性。重点改良措施是排除积水,加速土壤有机质分解。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 (自然灾害)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势下流、冲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当、地面植被遭破坏、耕作技术不合理、土质松散、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等。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土壤耕作层被侵蚀、破坏,使土地肥力日趋衰竭;淤塞河流、渠道、水库,降低水利工程效益,甚至导致水旱灾害发生,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水土流失对山区农业生产及下游河道带来严重威胁。
五壤 五壤 汉语词语, (1).润泽的上等土壤。《管子·地员》:“蘟土之次曰五壤。五壤之状,芬然若泽若屯土。”参见“ 五粟 ”。 (2).五种不同颜色的土地。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地葆》:“五壤之胜:青胜黄,黄胜黑,黑胜赤,赤胜白,白胜青。”
底土 底土 底土指耕作土壤终位于心土层下面的一层质地紧密的土壤。表土层和心土层下面的第三层土壤,因所处部位较深,受耕作、施肥等措施的影响很小,土质紧密,物质的转化缓慢而平稳,一般将其称为生土或死土。
盐碱地 盐碱地 盐碱地是盐类集积的一个种类,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的面积为9.5438亿公顷,其中我国为9913万公顷。我国碱土和碱化土壤的形成,大部分与土壤中碳酸盐的累计有关,因而碱化度普遍较高,严重的盐碱土壤地区植物几乎不能生存。
鹽鹼地 盐碱地 盐碱地是盐类集积的一个种类,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的面积为9.5438亿公顷,其中我国为9913万公顷。我国碱土和碱化土壤的形成,大部分与土壤中碳酸盐的累计有关,因而碱化度普遍较高,严重的盐碱土壤地区植物几乎不能生存。
緑肥 绿肥 绿肥(green manure)是用绿色植物体制成的肥料。绿肥是一种养分完全的生物肥源。种绿肥不仅是增辟肥源的有效方法,对改良土壤也有很大作用。但要充分发挥绿肥的增产作用,必须做到合理施用。 绿肥能为土壤提供丰富的养分。各种绿肥的幼嫩茎叶,含有丰富的养分,一旦在土壤中腐解,能大量地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氮、磷、钾、钙、镁和各种微量元素。每千公斤绿肥鲜草,一般可供出氮素6.3公斤,磷素1.3公斤,钾素5公斤,相当于13.7公斤尿素,6公斤过磷酸钙和10公斤硫酸钾。
泥土 泥土 (鲁藜创作新诗)《泥土》是当代诗人鲁藜于1942年创作的一首哲理小诗。此诗赞美了泥土的无私奉献精神,宣扬了一种勇于牺牲个人利益的集体主义精神,一种富于社会责任感的人生态度。全诗语言朴素清丽,既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又摒弃了华丽的装饰,给人以哲理性的深思。 泥土 (词语解释)一指尘土、土壤。泥土即土壤,是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也借指草野、民间。
墒情 墒情 墒情是指作物耕层土壤中含水量多寡的情况。墒指土壤的湿度;墒情指土壤湿度的情况,土壤湿度受大气、土质、植被等条件的影响,在灌溉上有参考价值。
绿肥 绿肥 绿肥(green manure)是用绿色植物体制成的肥料。绿肥是一种养分完全的生物肥源。种绿肥不仅是增辟肥源的有效方法,对改良土壤也有很大作用。但要充分发挥绿肥的增产作用,必须做到合理施用。 绿肥能为土壤提供丰富的养分。各种绿肥的幼嫩茎叶,含有丰富的养分,一旦在土壤中腐解,能大量地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氮、磷、钾、钙、镁和各种微量元素。每千公斤绿肥鲜草,一般可供出氮素6.3公斤,磷素1.3公斤,钾素5公斤,相当于13.7公斤尿素,6公斤过磷酸钙和10公斤硫酸钾。
基肥 基肥 基肥,系指作物播种或定植前、多年生作物在生长季末或生长季初,结合土壤耕作所施用的肥料。其目的在于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满足作物对营养的基本要求。用作基施的肥料主要是有机肥和在土壤中移动性小或发挥肥效较慢的化肥,如磷肥、钾肥和一些微量元素肥料。
綠肥 绿肥 绿肥(green manure)是用绿色植物体制成的肥料。绿肥是一种养分完全的生物肥源。种绿肥不仅是增辟肥源的有效方法,对改良土壤也有很大作用。但要充分发挥绿肥的增产作用,必须做到合理施用。 绿肥能为土壤提供丰富的养分。各种绿肥的幼嫩茎叶,含有丰富的养分,一旦在土壤中腐解,能大量地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氮、磷、钾、钙、镁和各种微量元素。每千公斤绿肥鲜草,一般可供出氮素6.3公斤,磷素1.3公斤,钾素5公斤,相当于13.7公斤尿素,6公斤过磷酸钙和10公斤硫酸钾。
壅土 壅土 壅土yōnɡ tǔ,包括以下几个解释:堆积的泥土,在植物根部培土,指用农具耙地或播种时土聚集起来妨碍耕作的现象,多由草根或作物根茬阻挡﹑耙齿过密﹑土壤较湿等原因引起。
土系 土系 是发育在相同的母质上,由一群土壤剖面形态和理化特性相似的土壤个体组成的实体分类单元。土系的中心概念是以典型土壤个体的分异特征为代表,并与特定存在的微域地理景观条件相一致。
土化 土化 词语解释 (1).指施肥使土壤熟化,以改良土壤。《周礼·地官·草人》:“草人掌土化之法,以物地,相其宜而为之种。” 郑玄 注:“土化之法,化之使美。” 贾公彦 疏:“云化之使美者,谓若騂刚,用牛粪种,化騂刚之地使美也。” (2).化为泥土;埋在土中腐烂。 宋 梅尧臣 《题嘉兴永乐院檇李亭》诗:“土化 吴王 甲,骨朽 越王 矣。”
褐土 褐土 褐土(cinnamon soil),半湿润暖温带地区碳酸盐弱度淋溶与聚积,有次生黏化现象的带棕色土壤,又称褐色森林土。在中国,分布于关中、晋东南、豫西以及燕山、太行山、吕梁山、秦岭等山地低丘、洪积扇和高阶地,水平带位处棕壤之西,垂直带则位于棕壤之下,常呈复域分布。
輪作 轮作 轮作是用地养地相结合的一种措施,不仅有利于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和防治病、虫、草害,还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最终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轮作 轮作 轮作是用地养地相结合的一种措施,不仅有利于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和防治病、虫、草害,还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最终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有机肥料 有机肥料 有机肥料亦称“农家肥料”。凡以有机物质(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作为肥料的均称为有机肥料。包括人粪尿、厩肥、堆肥、绿肥、饼肥、沼气肥等。具有种类多、来源广、肥效较长等特点。有机肥料所含的营养元素多呈有机状态,作物难以直接利用,经微生物作用,缓慢释放出多种营养元素,源源不断地将养分供给作物。施用有机肥料能改善土壤结构,有效地协调土壤中的水、肥、气、热,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地生产力。
风蚀 风蚀 风蚀,即风的侵蚀作用,指在风力作用下地表物质被侵蚀、磨蚀并被带走的过程。干燥的土壤和地表上空相对稳定的风力是发生严重风蚀的主要条件。 风蚀的主要形态为吹扬、跳跃、滚动、磨蚀和擦蚀。全球遭受风蚀危害的地区分布范围非常广,囊括了全世界2/3的国家和地区、1/4的陆地面积和9亿多人口。全球风蚀沙化造成的土壤风蚀面积达3600万平方千米,约等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我国国土面积的综合,并且仍在不断扩展。风蚀也是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土壤质量退化和沙漠化的主要过程之一。
土壤保持 辞典解释土壤保持  tǔ rǎng bǎo chí     应用土地利用及管理方法,防止土壤受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冲蚀,以维持土壤的天然功能。
有機肥料 有机肥料 有机肥料亦称“农家肥料”。凡以有机物质(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作为肥料的均称为有机肥料。包括人粪尿、厩肥、堆肥、绿肥、饼肥、沼气肥等。具有种类多、来源广、肥效较长等特点。有机肥料所含的营养元素多呈有机状态,作物难以直接利用,经微生物作用,缓慢释放出多种营养元素,源源不断地将养分供给作物。施用有机肥料能改善土壤结构,有效地协调土壤中的水、肥、气、热,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地生产力。
風蝕 风蚀 风蚀,即风的侵蚀作用,指在风力作用下地表物质被侵蚀、磨蚀并被带走的过程。干燥的土壤和地表上空相对稳定的风力是发生严重风蚀的主要条件。 风蚀的主要形态为吹扬、跳跃、滚动、磨蚀和擦蚀。全球遭受风蚀危害的地区分布范围非常广,囊括了全世界2/3的国家和地区、1/4的陆地面积和9亿多人口。全球风蚀沙化造成的土壤风蚀面积达3600万平方千米,约等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我国国土面积的综合,并且仍在不断扩展。风蚀也是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土壤质量退化和沙漠化的主要过程之一。
盐碱土 盐碱土 盐碱土是民间对盐土和碱土的统称。盐土(solonchak)和碱土(solonetz)是指土壤含有可溶性盐类,而且盐分浓度较高,对植物生长直接造成抑制作用或危害的土壤。
土质 土质 土质,指土壤的构造和性质。也指土壤性质的好坏和结构。
息土 息土 息土,汉语词汇,可以自己生长不息的土壤。
土質 土质 土质,指土壤的构造和性质。也指土壤性质的好坏和结构。
粉沙 粉沙 fěn shā 土壤中介于沙与黏土之间的细颗粒,捏在手中像面粉,细腻而不粘手。含粉沙的土壤保水能力好,适于种植马铃薯、花生等。
翻耕 翻耕 使用犁等农具将土垡铲起、松碎并翻转的一种土壤耕作方法。通称耕地、耕田或犁地。在世界农业中的应用历史悠久,应用范围广泛。中国约在2000多年前就已开始使用带犁壁的犁翻耕土地。翻耕是指把土地进行铲起、打散、疏通等把土地变得平整松散,是农民耕种最初步的一个过程,翻耕可以让种子在土壤中得到呼吸和容易生长,翻耕也是中国南北方惯用了几千年的耕种方法,也是南北方唯一统一的耕种方法。
施肥 施肥 施肥,是指将肥料施于土壤中或喷洒在植物上,提供植物所需养分,并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农业技术措施。施肥的主要目的是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培肥地力以及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合理和科学施肥是保障粮食安全和维护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施肥的主要依据是土壤肥力水平、作物类型、目标产量、气候环境以及肥料特点,从而选择合适的肥料,估算所需要肥料用量,并确定施肥时间和施肥模式。依据施肥时间的不同,可分为基肥和追肥,依据施肥模式的不同可分为撒施、冲施、穴施、条施等;撒施和冲施有利于养分的扩散,施用方便,但养分损失大,利用率较低;穴施和条施养分损失少,利用率高,但要消耗一定的机械能;随着现代精准农业的发展,精确施肥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施肥模式。
重力水 重力水 指在重力作用下,自由向下渗透入土壤中的水。可分为渗透重力水和支持重力水。它只能从上向下移动,或沿斜坡移动,也是地下水的来源。植物能利用,但由于流动速度一般相当快,所以很少被植物直接吸收。易变为毛管水,被植物利用。土壤中如长期存在大量重力水,会影响土壤通气性,故要及时排除。
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是指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脉、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地理环境是能量的交错带,位于地球表层,即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交错带上,其厚度约10—30千米。自然环境是由岩石、地貌、土壤、水、气候、生物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其它词语热搜

* 形容土壤的词语:肥沃、贫瘠、松软、黏性、粘土质、石灰性、酸性、碱性、沙质、壤土、黄壤、红壤、黑土、盐碱地、荒漠化、固体、腐殖质、微生物、氮肥、磷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