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孔子的词语

形容孔子的词语:1.圣人;2.伟人;3.先哲;4.智者;5.大师;6.教父;7.思想家;8.文化巨匠;9.人类灵魂导师;10.古代智慧之源;11.文化传承者;12.道德楷模;13.历史名人;14.千古风流人物;15.学术泰斗;16.文化宝库;17.古代教育家;18.心灵导师;19.智慧之神;20.文化偶像

形容孔子的词语 相关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孔子 孔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孔子庙 孔子庙 孔庙,即孔子庙,又称作文庙,是纪念中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在中国各地都有,在历代王朝更迭中又被称作文庙、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庙,尤以文庙之名更为普遍。其中南京夫子庙、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和吉林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在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分布着2000多座孔庙,中国国内1600多座,而目前国内保存较好的孔庙只有300余座,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1座。
孔子廟 孔子庙 孔庙,即孔子庙,又称作文庙,是纪念中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在中国各地都有,在历代王朝更迭中又被称作文庙、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庙,尤以文庙之名更为普遍。其中南京夫子庙、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和吉林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在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分布着2000多座孔庙,中国国内1600多座,而目前国内保存较好的孔庙只有300余座,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1座。
孔子庙堂碑 孔子庙堂碑 《孔子庙堂碑》,有数种,以唐虞世南所书最有名,故单称《孔子庙堂碑》或《夫子庙堂碑》,多指此碑。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刻。虞世南撰书。为初唐碑刻中杰出之作,亦为历代金石学家和书法家公认之虞书妙品。此碑是为记述高祖武德九年(626)封孔丘三十三世孙孔德伦为褒圣侯及重修孔庙事而立。贞观七年(633)刻成,无撰写年月。
孔子廟堂碑 孔子庙堂碑 《孔子庙堂碑》,有数种,以唐虞世南所书最有名,故单称《孔子庙堂碑》或《夫子庙堂碑》,多指此碑。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刻。虞世南撰书。为初唐碑刻中杰出之作,亦为历代金石学家和书法家公认之虞书妙品。此碑是为记述高祖武德九年(626)封孔丘三十三世孙孔德伦为褒圣侯及重修孔庙事而立。贞观七年(633)刻成,无撰写年月。
关西孔子 关西孔子 关西孔子 ,指汉杨震。《后汉书.杨震传》﹕"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后以"关西孔子"借指大儒。
東家孔子 东家孔子 东家孔子 (dōng jiā kǒng zǐ) 【英译】:(one of the titles of)the religious(belief)master-- confucius 【解释】:对孔子的一种称呼。 【出处】:唐·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东家孔子,至德生于上天。”
东家孔子 东家孔子 东家孔子 (dōng jiā kǒng zǐ) 【英译】:(one of the titles of)the religious(belief)master-- confucius 【解释】:对孔子的一种称呼。 【出处】:唐·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东家孔子,至德生于上天。”
關西孔子 关西孔子 关西孔子 ,指汉杨震。《后汉书.杨震传》﹕"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后以"关西孔子"借指大儒。
子思 子思 孔伋,字子思,孔子的嫡孙、孔子之子孔鲤的儿子。大约生于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享年82岁。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参,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参传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参,下启孟子,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有重要地位。《史记·孔子世家》记子思年六十二(当为八十二之误),而生卒年则不详。按子思之父孔鲤,死于孔子之前,子思的年代当跟孔子的年代相当。子思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因此,北宋徽宗年间,子思被追封为“沂水侯”;元文宗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又被追封为“述圣公”,后人由此而尊他为“述圣”,受儒教祭祀。
尼山 尼山 (孔子诞生地)尼山原名尼丘山,孔子父母“祷于尼丘得孔子”,所以孔子名丘字仲尼,后人避孔子讳称为尼山。 一代圣人孔子诞生在这里。位于曲阜市城东南30公里,建国前属于邹县(现山东省邹城市)。海拔340余米,山顶五峰连峙,惟中峰为尼丘。据《史记》记载:孔子父母“祷于尼丘而得孔子”,故尼山名扬遐迩。这里,中峰东麓有孔子庙、邹县县令刻石碑和尼山书院等建筑物;另有五老峰、鲁源林、智源溪、坤灵洞、观川亭、中和壑、文德林、白云洞等所谓“尼山八景”。 尼山为孔子出生地,东临沂河,山上有孔子庙、尼山神庙、尼山书院,三级建筑组成一个群体,看起来很有气势。孔子庙内东南角有一座高高的观川亭,传说是孔子临川慨叹的地点,那一叹,声闻千古:"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山东麓有孔子出生的山洞──夫子洞。为纪念孔子,北魏时建庙奉祀,历代重修,现存尼山书院占地25亩,周围数百亩古柏,景色幽美。古有文德林、坤灵洞、中和壑等八景,现又添尼山水库,碧波荡漾,与日俱增增秀色。
尼丘 尼丘 (山东曲阜东南的尼山)尼丘位于曲阜城东南30公里处,本名尼丘山。孔子父母“祷于尼丘得孔子”,所以孔子名丘字仲尼,后人避孔子讳称为尼山。尼山为孔子出生地,对于了解孔子也很重要,山上有孔子庙、尼山神庙、尼山书院,三级建筑组成一个群体,看起来很有气势。 孔子庙内东南角有一座高高的观川亭,传说是孔子临川慨叹的地点,那一叹,声闻千古:"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山东麓有孔子出生的山洞──夫子洞。为纪念孔子,北魏时建庙奉祀,历代重修,现存尼山书院占地25亩,周围数百亩古柏,景色幽美。古有文德林、坤灵洞、中和壑等八景,现又添尼山水库,碧波荡漾,与日俱增增秀色。
衍圣公 衍圣公 衍圣公,为孔子嫡长子孙的世袭封号,始于1055年[宋至和二年],历经宋、金、元、明、清、民国,直至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国民政府改封衍圣公孔德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为止。 册封孔子后裔始于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封孔子的第8世孙孔腾为奉祀君,自此孔子嫡系长孙便有世袭的爵位,之后的千年时间里,封号屡经变化,直至1055年[宋至和二年]改封为衍圣公,曾一度改为奉圣公,后又改回衍圣公,后世从此一直沿袭封号。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民国政府取消衍圣公称号,改封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子第77代孙,袭封31代衍圣公孔德成,成为末代衍圣公,首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衍圣公是中国封建社会享有特权的大贵族,宋代时相当于八品官,元代提升为三品,明初是一品文官,后又“班列文官之首”,清代还特许在紫禁城骑马,在御道上行走。其居住的衍圣公府(今孔府),是全国仅次于明清皇宫的最大府第。曲阜孔氏家族受历代帝王追封赐礼,谱系井然,世受封爵。 衍圣公因得益于先祖孔子荣耀,成为中国历史上经久不衰、世代腾黄、地位显赫的特殊公爵,与朝廷互相依偎,成就孔府的天下第一家,在中国乃至世界上也是叹为观止。
衍聖公 衍圣公 衍圣公,为孔子嫡长子孙的世袭封号,始于1055年[宋至和二年],历经宋、金、元、明、清、民国,直至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国民政府改封衍圣公孔德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为止。 册封孔子后裔始于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封孔子的第8世孙孔腾为奉祀君,自此孔子嫡系长孙便有世袭的爵位,之后的千年时间里,封号屡经变化,直至1055年[宋至和二年]改封为衍圣公,曾一度改为奉圣公,后又改回衍圣公,后世从此一直沿袭封号。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民国政府取消衍圣公称号,改封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子第77代孙,袭封31代衍圣公孔德成,成为末代衍圣公,首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衍圣公是中国封建社会享有特权的大贵族,宋代时相当于八品官,元代提升为三品,明初是一品文官,后又“班列文官之首”,清代还特许在紫禁城骑马,在御道上行走。其居住的衍圣公府(今孔府),是全国仅次于明清皇宫的最大府第。曲阜孔氏家族受历代帝王追封赐礼,谱系井然,世受封爵。 衍圣公因得益于先祖孔子荣耀,成为中国历史上经久不衰、世代腾黄、地位显赫的特殊公爵,与朝廷互相依偎,成就孔府的天下第一家,在中国乃至世界上也是叹为观止。
孔孟 孔孟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既有《论语》,则有《孟子》。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史记》说: “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 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李学勤先生指出:郭店楚简中儒家著作是孔孟之间缺失的重要链环。 孔孟之间的传承应是:孔子--曾子--子思--子思门人--孟子。
言偃 言偃 言偃 (前506--前443),字子游,又称叔氏。汉族,春秋时吴地常熟人。孔门72贤弟子中唯一南方弟子。擅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宰,阐扬孔子学说,用礼乐教育士民,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为孔子所称赞。孔子曾云:"吾门有偃,吾道其南。"意即我门下有了言偃,我的学说才得以在南方传播。故言偃被誉为“南方夫子”。后人配祀孔庙,称“十哲人第九人”,受儒教祭祀。唐以后多次追封。明嘉靖时改称“先贤言子”。清康熙时设置五经博士一员,由言偃后裔世袭。今虞山镇言子巷有言子故宅,虞山东岭有言子墓,学前街有言子专祠,州塘畔有言子故里亭。 言偃出生于吴地,成年后到鲁国就学于孔子,从言偃比孔子年轻四十五岁来看,他当是孔子晚年的学生。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言偃即为七十二贤人之一。
孔融 孔融 (东汉名士、建安七子之一)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为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孔融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汉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后兼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而被杀。 孔融能诗善文,曹丕称其文“扬(扬雄)、班(班固)俦也。”其散文锋利简洁,六言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孔北海集》。 (概述内图片来源:)
孔林 孔林 (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孔林,本称至圣林,位于山东曲阜城北1.5公里处,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 孔子死后,其弟子们把他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那时还是“墓而不坟”(无高土隆起)。到了秦汉时期,虽将坟高筑,但仍只有少量的墓地和几家守林人,后来随着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规模越来越大。 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孔府 孔府 孔府,又称衍圣公府,位于中国山东省曲阜市,是孔子的世袭衍圣公的后代居住的府第。孔府与曲阜孔庙、孔林合称“三孔”,是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孔府位于曲阜城内,孔庙东侧,是孔子嫡长子孙的府第,即衍圣公府。1377年始建,1503年重修拓广,1838年扩修。1885年重建遭火焚的内宅七座楼房。建国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重修,现保存良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府仿照封建王朝的六部而设六厅,在二门以内两侧,分别为管勾厅、百户厅、典籍厅、司乐厅、知印厅、掌书厅、公共管理孔府事务。明代建筑,共五间深三间,宽敞大方,为当年宣读圣旨、接见官员、审理重大案件之处。 孔府占地240亩,共有厅、堂、楼、房463间。九进庭院,三路布局:东路 即东学,建一贯堂、慕恩堂、孔氏家庙及作坊等;西路即西学,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及花厅等;孔府的主体部分在中路,前为官 衙,有三堂六厅,后为内宅,有前上房、前后堂楼、配楼、后六间等,最后为花园。
删诗 删诗 指孔子删《诗》之说。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谓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者凡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象尼 象尼 xiàng ní 注音 《左传·桓公六年》:“以类命为象” 晋 杜预 注:“若 孔子 首象 尼丘 。” 孔颖达 疏:“《孔子世家》: 叔梁纥 与 颜氏 祷於 尼丘 ,得 孔子 , 孔子 生而首上污(圩)顶,故因名曰 丘 ,字 仲尼 ,是其象 尼丘 也。”后因以“象尼”称 孔子 。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豺遘哀登 楚 ,麟伤泣 象尼 。”参见“ 尼首 ”。
瞰亡 瞰亡 春秋时期,鲁人阳货(《史记》作阳虎),为季孙氏的家臣,据有阳关(今山东泰安南),权势很大。《论语·阳货》篇说他要面见孔子,遭到孔子的拒绝。他趁孔子不在,便送去一头蒸豚。孔子也趁他外出,前去回拜。《孟子·膝文公下》:“阳货瞰(看,窥看)孔子亡(外出)也,而馈孔子蒸豚。孔子亦瞰其止也,而往拜之。” 现以人窥视主人不在而去拜访为“瞰亡”。
刪詩 删诗 指孔子删《诗》之说。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谓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者凡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获麟 获麟 (汉语词语)麒麟的首似龙,形如马,状比鹿,尾若牛尾,背上有五彩毛纹,腹部有黄色毛。麒有独角,麟无角,口能吐火,声音如雷。中国古代用麒麟象征祥瑞。相传只在太平盛世,或世有圣人时此兽才会出现,。孔子与麒麟密切相关,相传孔子出生之前和去世之前都出现了麒麟,据传孔子出生前,有麒麟在他家的院子里“口吐玉书”,书上写道“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孔子在《春秋》哀公十四年春天,提到“西狩获麟”,对此孔子为此落泪,并表示“吾道穷矣”。孔子曾写歌:“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不久孔子去世,所以麒麟亦被视为儒家的象征。参见《春秋》
集大成 集大成 集中某类事物的各个方面,达到相当完备的程度。集:聚在一起。大成:原是孟子专对孔子的赞誉,出自《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也”。孟子称赞孔子,才德兼备,学识渊博,正如奏乐,以钟发声,以磬收乐,集众音之大成, 用以赞誉孔子思想集古圣贤之大。后世君主皆以“大成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命名孔子尊号。孔庙主殿称“大成殿”。在当时除孔子外,其他人物不宜冠以“大成”之号。后来常用该词形容在某方面精通渊博超出一般的人或事物。
三千弟子 三千弟子 词语注音 三千弟子 :sān qiān dì zǐ ㄙㄢ ㄑㄧㄢ ㄉㄧˋ ㄗㄧˇ 词语解释 《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后因以“三千弟子”指 孔 门弟子。 唐 杜甫 《又示宗武》诗:“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
论语 论语 (中国儒家经典)《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包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卜商 卜商 卜(bǔ)商(前507年—?):字子夏,尊称“卜子”或“卜子夏”。春秋末年晋国温地(今河南温县)人,一说卫国人,“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一。 山东省巨野县有其嫡系后裔。性格阴郁,勇武,为人“好与贤己者处”。以“文学”著称,曾为莒父宰。提出过“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还主张做官要先取信于民,然后才能使其效劳。后来孔子丧,孔门乱,子夏到魏国西河教学。李悝、吴起都是他的弟子,魏文侯尊以为师。宋人疑之,《诗》、《春秋》等书,均是由他所授。 在孔门弟子中,子夏并不像颜回、曾参辈那样恪守孔子之道。他是一位具有独创性因而颇具有异端倾向的思想家。他关注的问题已不是“克己复礼”(复兴周礼),而是与时俱进的当世之政。因此,子夏发展出一套偏离儒家正统政治观点的政治及历史理论。
公西赤 公西赤 公西华(前509年-?,一说前519年出生),汉族,字子华,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人。东周时期鲁国学者、孔门弟子。 唐玄宗尊之为「邵伯」,宋真宗加封为「巨野侯」。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公西子」。 公西赤有非常优秀的外交才能。孟武伯曾经向孔子问起公西赤,孔子回答说:「赤也,束带立於朝,可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从孔子的言谈中,我们可以知道孔子多 了解自己的学生,也表现孔子对于「仁」的完美要求。公西赤曾经为孔子出使於齐国。
宰予 宰予 宰予(前522-前458),字子我,亦称宰我,春秋末鲁国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言语”科之首(排名在子贡前),“孔门十三贤”之一。 《大成通志》记载宰予小孔子二十九岁,能言善辩,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楚国。 唐开元二十七年,宰予被追封为“齐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加封“临淄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再进封为“齐公”,明嘉靖九年改称为“先贤宰予”。
冉求 冉求 冉求(前522年-?年),字子有,通称“冉有”,尊称“冉子”,鲁国(今山东省菏泽市冉贤集)人。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载的嫡裔。春秋末年著名学者、孔子门徒。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教祭祀。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 前484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冉求是孔子的最得意的门生之一,在孔子的教导下逐渐向仁德靠拢,其性情也因此而逐渐完善。
孔父嘉 孔父嘉 孔父嘉(?—公元前710年),春秋时宋国(今河南商丘)人。宋国始祖微子启的弟弟微仲的八世孙,宋国第五任国君宋闵公的五世孙。子姓,名嘉,字孔父。孔子六世祖,官为大司马。宋宣公将死,让位于其弟穆公。穆公在位九年将死,嘱他以君位还给宣公太子与夷,并使其子冯出居于郑。他受嘱拥立与夷,是为殇公。殇公立十年而十一战,民不堪命。太宰华督见他妻“美而艳”,谋夺其妻,遂借安宁人民为名,将他杀死,而取其妻。殇公怒,华督又杀殇公,迎公子冯于郑,是为宋庄公。孔子是孔父嘉的六世孙。
孔伋 孔伋 孔伋(前483-前402),鲁国人,姓子,氏孔,名伋,字子思,尊称“子思子”、“述圣”。孔子之孙、孔鲤之子。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獲麟 获麟 (汉语词语)麒麟的首似龙,形如马,状比鹿,尾若牛尾,背上有五彩毛纹,腹部有黄色毛。麒有独角,麟无角,口能吐火,声音如雷。中国古代用麒麟象征祥瑞。相传只在太平盛世,或世有圣人时此兽才会出现,。孔子与麒麟密切相关,相传孔子出生之前和去世之前都出现了麒麟,据传孔子出生前,有麒麟在他家的院子里“口吐玉书”,书上写道“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孔子在《春秋》哀公十四年春天,提到“西狩获麟”,对此孔子为此落泪,并表示“吾道穷矣”。孔子曾写歌:“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不久孔子去世,所以麒麟亦被视为儒家的象征。参见《春秋》
論語 论语 (中国儒家经典)《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包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防墓 防墓 fánɡ mù 1. 防 地之墓。 孔子 父母合葬处。《礼记·檀弓上》:“ 孔子 既得合葬於 防 ,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 丘 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於是封之,崇四尺。 孔子 先反,门人后,雨甚至。 孔子 问焉,曰:‘尔来何迟也?’曰:‘ 防 墓崩。’ 孔子 不应,三, 孔子 泫然流涕曰:‘吾闻之,古不脩墓。’” 郑玄 注:“言所以迟者,脩之而来。” 2.泛指父母之墓。 唐 刘禹锡 《送僧元暠南游》诗引:“始悲 浚 泉之有冽,今痛 防 墓之未迁。”
孔孟之道 孔孟之道【解释】孔:孔子;孟:孟子。指儒家学说。【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松闻曹丞相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达孙吴之机,专务强霸而居大位,安能有所教诲,以开发明公耶?”【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儒家思想
杏坛 杏坛 杏坛是为纪念孔子讲学而建,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将正殿后移,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杏坛是孔子教育光辉的象征。
傫如丧狗 傫如丧狗【解释】形容人失意而精神颓丧。傫,古同“累”。【出处】语本《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累累若丧家之狗。”裴骃集解引王肃曰:“丧家之狗,主人哀荒,不见饮食,故累然而不得意。孔子生于乱世,道不得行,故累累然不得志之貌也。”
傫如喪狗 【解释】形容人失意而精神颓丧。傫,古同“累”。【出处】语本《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累累若丧家之狗。”裴骃集解引王肃曰:“丧家之狗,主人哀荒,不见饮食,故累然而不得意。孔子生于乱世,道不得行,故累累然不得志之貌也。”
蒲邑三善 蒲邑三善 蒲邑:蒲县,在河南长垣。孔子的弟子子路治理蒲邑,孔子称赞他有三善:恭敬、忠信、明察。【出处】:《孔子家语·辨政》:“子路治蒲三年,孔子过之。入其境曰:‘善哉由也,恭敬以信矣。’至廷曰:‘善哉由也,明察以断矣。’”
杏壇 杏坛 杏坛是为纪念孔子讲学而建,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将正殿后移,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杏坛是孔子教育光辉的象征。
孔宣父 孔宣父 拼音:kǒng xuān fù 注音:ㄎㄨㄙˇ ㄒㄨㄢ ㄈㄨˋ 孔宣父 旧时对 孔子 的尊称。 《曲阜县志》卷二二:“﹝ 唐 贞观 十一年﹞秋七月,尊 孔子 为 宣父 ,诏 兖州 作 阙里 孔子庙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开柙出虎, 孔宣父 不责他人;当路斩蛇, 孙叔敖 盖非利己。”
孔门 孔门 孔子的门下,借指儒家。含义孔子的门生,即为儒家。
儒家 儒家 (信奉孔子学说的哲学学派)儒家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后延绵不断,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 儒家原先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其创始人是孔子。儒家在先秦时期和诸子百家地位平等,秦始皇"焚书坑儒"后,使儒家遭受重创。而后汉武帝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听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思想实施钳制,使儒家重新兴起。 “儒学”、“儒家”、“儒教”这些概念要分清。儒学作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三者需要区分开来。
史晨碑 史晨碑 《史晨碑》 两面刻,碑通高二百零七点五厘米,碑身高一百七十三点五厘米,宽八十五厘米,厚二十二点五厘米,无碑额。前碑全称《鲁相史晨奏祀孔子庙碑》,刻于东汉建宁二年(169)三月。十七行,行三十六字。末行字原掩于石座中,旧拓多为三十五字,新拓恢复原貌三十六字,字径三点五厘米。碑文记载当时鲁相史晨及长史李谦奏祭祀孔子的奏章。后碑全称《鲁相史晨飨孔子庙碑》,刻于建宁元年(168)四月。十四行,行三十六至三十五字不等。此碑为东汉后期汉隶走向规范、成熟的典型。现存山东曲阜孔庙。
杨虎围匡 杨虎围匡【解释】杨,通“阳”。指因貌似而产生误会。【出处】《史记·孔子世家》:“扞孔子呴将适陈,过匡……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
周孔 周孔 中国古代两位圣人周公和孔子的合称。 周公,西周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先驱,被后世尊为“元圣”。 孔子,春秋时期卓越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至圣”。 “周孔之教”在唐代以后成为儒学教育的别称,周公与孔子被合称为“周孔”。
孔宙碑 孔宙碑 《孔宙碑》全称《汉泰山都尉孔宙碑》,碑主孔宙,是孔子的第18世孙,是大名鼎鼎的“建安七子”之一的北海太守孔融的父亲。碑文称颂孔宙,价值不是很大,但其书法精美,是汉隶中的精品。
拾尘 拾尘 拾尘的拼音是shí chén,意为孔子困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得食
孔門 孔门 孔子的门下,借指儒家。含义孔子的门生,即为儒家。
楊虎圍匡 【解释】杨,通“阳”。指因貌似而产生误会。【出处】《史记·孔子世家》:“扞孔子呴将适陈,过匡……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
東家丘 东家丘 东家丘即孔丘。孔子的西邻不知孔子的学问,称孔子为“东家丘”。指对人缺乏认识,缺乏了解。
东家丘 东家丘 东家丘即孔丘。孔子的西邻不知孔子的学问,称孔子为“东家丘”。指对人缺乏认识,缺乏了解。
拾塵 拾尘 拾尘的拼音是shí chén,意为孔子困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得食
笔削 笔削 "笔削"出自于《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30岁就广收门徒,50岁时出任鲁国的司寇,治理政事非常严明,从不偏袒私情,所有的公文案卷都由他自己亲手草拟,如果遇到有些不太明白的地方,总是千方百计地找人商量,听取别人的意见,从来不独断专行,可是他的志向却得不到当政者的理解,不久贵族季孙氏执政后,辞掉了孔子。他只好带着自己的学生到处周游,传经讲学、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可是当权者只顾互相厮杀,没有一个人接受他的建议。最后孔子回到鲁国专心从事教育和写作。
壁中字 壁中字 《汉书》卷三十〈艺文志〉~706~《古文尚书》者,出孔子壁中。武帝末,鲁共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唐·颜师古:「《家语》云孔腾字子襄,畏秦法峻急,藏《尚书》、《孝经》、《论语注疏》于夫子旧堂壁中,而《汉记》〈尹敏传〉云孔鲋所藏。二说不同,未知孰是。」
孔道 孔道 孔道,科技名词。在昆虫体壁上表皮,外表皮和内表皮中都有极细微的管道,呈直线形或螺旋形贯穿上下,它们是皮细胞的细胞质向外伸出的细丝,在分泌活动结束缩入皮细胞后留下的细管道。孔道对上表皮和外表皮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孔道运送形成修补蜡层的脂类和鞣化所需要的物质;在表皮层形成之后,孔道中即充塞着硬化物质,作为表皮层的支柱。另,在古文中表示道路通道或者孔子之道的意思。
孔颜 孔颜 孔颜(kǒng yán)为孔子与其弟子颜回的并称。颜回(前521~前481年)曹姓,颜氏,名回。春秋末鲁国都城人(今山东宁阳鹤山人)。字子渊,亦颜渊,孔子最得意弟子,极富学问。
素王 素王 孔子的别称。 后来儒家称誉孔子为“素王”,这是真正的王。所谓“素王”,是没有土地、没有人民,只要人类历史文化存在,他的王位的权势就永远存在。称孔子为“素王”,等于佛教中称释迦牟尼为“空王”是同样的道理。不需要人民,不需要权力,而他的声望、权威和宇宙并存。

其它词语热搜

* 形容孔子的词语:1.圣人;2.伟人;3.先哲;4.智者;5.大师;6.教父;7.思想家;8.文化巨匠;9.人类灵魂导师;10.古代智慧之源;11.文化传承者;12.道德楷模;13.历史名人;14.千古风流人物;15.学术泰斗;16.文化宝库;17.古代教育家;18.心灵导师;19.智慧之神;20.文化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