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清冷的词语

形容清冷的词语:1. 冰冷;2. 寒冷;3. 清寒;4. 凉爽;5. 冷酷;6. 清冷;7. 冷清;8. 冷淡;9. 冷漠;10. 冷静;11. 冷清清;12. 冷眼旁观;13. 冷峻;14. 冷凝;15. 冷落;16. 冷冰冰;17. 冷艳;18. 冷清如水;19. 冷若冰霜;20. 冷冽

形容清冷的词语 相关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清冷 清冷 (词语释义)清冷是汉语词汇,拼音qīng lěng,指清爽而微寒;清凉寒冷。指人的风神俊秀或心地清洁。冷清;冷落。形容声音清越。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於寒。”;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七回:“梦见萧史与弄玉,控一凤来迎,同游广寒之宫,清冷彻骨。”。
阴冷 阴冷 词目:阴冷 拼音:yīn lěng 基本解释 1. [be gloomy and cold; raw]∶光线险暗,气温清冷 山洞里阴冷 2. [sombre looks]∶阴沉冷漠 眼光阴冷 详细解释 1. 阴暗而清冷。 周立波 《李大贵观礼》:“这片园林,古柏参天,浓荫匝地,原是阴冷,森严,宏大而又神秘的封建皇朝的禁地。” 2. 冷漠状。 《人民文学》1979年第9期:“我刚一回来,当上车间副主任,周围几乎全是笑脸和媚眼,我被一踩到底,笑脸随即变成阴冷、蔑视、嘲笑的毒脸。” 3. 凄清冷寂。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二:“ 白石 词,以清虚为体,而时有阴冷处,格调较高。”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而且《药》的收束,也分明的留着 安特莱夫 式的阴冷。”《诗刊》1978年第3期:“诚然, 李贺 在诗中好言‘鬼’、‘魅’、‘哭’、‘泣’、‘老’、‘死’等事,常作‘不经人道语’,在很多诗篇的意境中笼罩着一种孤寂、阴冷的气氛。” “阴冷”《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谓之“阴寒”。指妇人自觉阴部寒冷,甚则冷及小腹,尻股间者,本病每可导致性欲低下,甚至不孕。《易宗金鉴·妇科心法要决》云:“妇人阴冷,皆由风寒乘虚客于子脏,久之血凝气滞,多变他证,且艰于受孕。”又《景岳全书·妇人规》云:“妇人阴冷,有寒证,有热证,寒由阳虚真寒证也。”因此,本病病因有虚、实二类,虚者为肾阳虚衰,实者为风寒湿痰外袭或肝经湿热郁阻气机所致。治疗时应辨别虚实,分清寒热,虚寒宜温阳补肾,实寒宜温经散寒,湿痰宜燥湿化痰,湿热宜清热利湿,肝郁则宜舒肝解郁。并结合精神疗法,可获满意疗效。
陰冷 阴冷 词目:阴冷 拼音:yīn lěng 基本解释 1. [be gloomy and cold; raw]∶光线险暗,气温清冷 山洞里阴冷 2. [sombre looks]∶阴沉冷漠 眼光阴冷 详细解释 1. 阴暗而清冷。 周立波 《李大贵观礼》:“这片园林,古柏参天,浓荫匝地,原是阴冷,森严,宏大而又神秘的封建皇朝的禁地。” 2. 冷漠状。 《人民文学》1979年第9期:“我刚一回来,当上车间副主任,周围几乎全是笑脸和媚眼,我被一踩到底,笑脸随即变成阴冷、蔑视、嘲笑的毒脸。” 3. 凄清冷寂。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二:“ 白石 词,以清虚为体,而时有阴冷处,格调较高。”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而且《药》的收束,也分明的留着 安特莱夫 式的阴冷。”《诗刊》1978年第3期:“诚然, 李贺 在诗中好言‘鬼’、‘魅’、‘哭’、‘泣’、‘老’、‘死’等事,常作‘不经人道语’,在很多诗篇的意境中笼罩着一种孤寂、阴冷的气氛。” “阴冷”《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谓之“阴寒”。指妇人自觉阴部寒冷,甚则冷及小腹,尻股间者,本病每可导致性欲低下,甚至不孕。《易宗金鉴·妇科心法要决》云:“妇人阴冷,皆由风寒乘虚客于子脏,久之血凝气滞,多变他证,且艰于受孕。”又《景岳全书·妇人规》云:“妇人阴冷,有寒证,有热证,寒由阳虚真寒证也。”因此,本病病因有虚、实二类,虚者为肾阳虚衰,实者为风寒湿痰外袭或肝经湿热郁阻气机所致。治疗时应辨别虚实,分清寒热,虚寒宜温阳补肾,实寒宜温经散寒,湿痰宜燥湿化痰,湿热宜清热利湿,肝郁则宜舒肝解郁。并结合精神疗法,可获满意疗效。
冷月 冷月 (电视剧《铁血使命》中角色)冷月,电视剧《铁血使命》中演员陈蓉饰演的角色。一名出色的狙击手,与日本鬼子有不共戴天之仇。平日冷静,沉默,但内心懂得感恩,重情义。 冷月,生死狙击游戏做视频者代号也 冷月 (汉语词汇)汉语词目 【拼音】lěng yuè 【释义】月亮。月光给人以清冷之感,故称。 【出处】宋 苏轼《次韵刘景文路分上元》:“华灯閟艰岁,冷月挂空府。” 【示例】刘白羽《从富拉尔基到齐齐哈尔》:“这春夜是如此宁静,一轮淡淡的冷月悬挂在天上,几星灯火在远方闪烁,只偶尔有一辆汽车闪着雪亮的灯光飞了过去。” 【相关诗句】 百万控弦嗟往事,一鞭冷月踏居庸 - 康有为《登万里长城》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红楼梦》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 姜夔《扬州慢》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李商隐《无题》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出塞》 同样是展示了一副冷月照边关的苍凉画面!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晏殊《中秋月》 诗中无月字 但处处皆月!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寒玉 寒玉 寒玉,玉石的种类,也称硬玉。也比喻清冷雅洁的东西或人的容貌清俊。描写寒玉的诗词的很多,而且很多都是脍炙人口的。
寒房 寒房 (1).寒冷的房屋。 唐 杜甫 《夜》诗:“绝岸风威动,寒房烛影微。” 唐 无可 《题青龙寺纵公房》诗:“夕磬城霜下,寒房竹月圆。” (2).指凄清冷落的房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薰风拂柳控寒房,肠断 萧娘 ,梦断 萧娘 。”
寒月 寒月 寒月:职业歌手、录音师 寒月:汉语词语 寒月:左有顺演唱的歌曲 寒月 (汉语词语)寒月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清冷的月亮,亦指清寒的月光。
霜溪 霜溪 【拼音】shuānɡ xī 【释义】亦作“ 霜溪 ”。寒溪,清冷的溪流。 【出处】唐 杜甫 《严氏溪放歌》:“秋宿霜溪素月高,喜得与子长夜语。” 【示例】宋 苏轼 《行香子·过七里滩》词:“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芒寒色正 芒寒色正【解释】指星光清冷色纯正。也借以称颂人的品行高洁正直。【出处】唐·刘禹锡《柳河东集序》:“粲焉如繁星丽天,而芒寒色正。”宋·张孝祥《代季父上陈枢密书》:“此数公者,声称德望,炳然较著,真与芒寒色正者比。”
肃肃 肃肃 肃肃 sù sù (1).恭敬貌。 (2).严正貌。 (3).疾速貌。 (4).形容网目细密。 (5).阴沉;萧瑟;清冷。 (6).清幽;静谧。 (7).象声词。鸟羽、虫翅的振动声。 (8).象声词。风声。 (9).象声词。泛指其它声音。
肅肅 肃肃 肃肃 sù sù (1).恭敬貌。 (2).严正貌。 (3).疾速貌。 (4).形容网目细密。 (5).阴沉;萧瑟;清冷。 (6).清幽;静谧。 (7).象声词。鸟羽、虫翅的振动声。 (8).象声词。风声。 (9).象声词。泛指其它声音。
寒影 寒影 (词语)释义:给人以清冷感觉的物影。 ” 元 程钜夫 《送尹生归江西》诗:“野岸晓光千棹急,平湖寒影数峯欹。” 清 张鉴 《夕阳》诗:“记得红衫高骨马, 九嵕 寒影绕 潼关 。”
寒晖 寒晖 hán huī 寒晖 (1).冬日微弱的阳光。 唐 卢象 《送祖咏》诗:“东原多烟火,北涧隐寒晖。” 清 黄鷟来 《咏怀》诗:“一别归重泉,冬日翳寒晖。” (2).指清冷的月光。 潘漠华 《秋末之夜》诗:“寂寞凄凉的心底,经不住月光的寒晖。”
寒暉 寒晖 hán huī 寒晖 (1).冬日微弱的阳光。 唐 卢象 《送祖咏》诗:“东原多烟火,北涧隐寒晖。” 清 黄鷟来 《咏怀》诗:“一别归重泉,冬日翳寒晖。” (2).指清冷的月光。 潘漠华 《秋末之夜》诗:“寂寞凄凉的心底,经不住月光的寒晖。”
露华 露华 露华:词牌名 露华:汉语词语 露华 (汉语词语)露华是一个汉语词语, 拼音是lù huá, 释义:1、是指露水、露气。2、清冷的月光。
露華 露华 露华:词牌名 露华:汉语词语 露华 (汉语词语)露华是一个汉语词语, 拼音是lù huá, 释义:1、是指露水、露气。2、清冷的月光。
冰辉 冰辉 冰辉,是汉语词汇,解释为清冷的光辉。
寒吟 寒吟 寒吟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hán yín ,是谓凄厉鸣叫;谓于清冷环境中长吟。
寒水 寒水 寒水:《新仙剑奇侠传online》的主线配角 寒水:汉语词汇 寒水 (汉语词汇)寒水,汉语词汇。 拼音:hán shuǐ 释义:1、凉水。2、常指清冷的河水。
冰輝 冰辉 冰辉,是汉语词汇,解释为清冷的光辉。
功德水 功德水 功德水即八定水。佛教谓西方极乐世界中,处处皆有七妙宝池,八定水弥满其中。其水澄净﹑清冷﹑甘美﹑轻软﹑润泽﹑安和,饮时除饥渴,能增益种种殊胜善根。
贞虚 贞虚 贞虚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hēn xū,是指清冷柔弱。
貞虛 贞虚 贞虚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hēn xū,是指清冷柔弱。
冷冷清清 冷冷清清 冷冷清清出自宋·李清照《声声慢》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是李清照漂泊江南,晚年独居时的作品。内里抒发了满怀家国愁思。北国沦丧,家园难寻,又是一人漂?白江南,独处一身,从早到晚,只是一个“愁”字笼罩,所以一开头就用了那著名的极具凄凉感情色彩的七对叠字倾诉愁肠。作者还写了早春寒冷天气的难耐,大雁南来悲鸣带来的是故国不幸消息。看眼前,又是黄花满地,谁人还有心思摘花赏花!那梧桐树上滴落的点点细雨,更增愁绪,诗人便发愁,这种境况下,如何一人熬到天黑入梦?所以,这光景,光一个“愁”字也概括不了满怀忧思和身处的凄凉之境。历代词话家对本篇评价甚高,不但开头的七对叠字是“创意出奇”,而且其中的“最难将息”、“怎一个愁字了得”,也是“深妙稳雅”,不落俗套。将息,休息。怎生得黑,怎样熬到天黑。这次第,这光景。
冷清 冷清 冷清,汉语词汇。 拼音:lěngqīng 释义:冷落寂寞;冷静而凄凉。
冷清清 冷清清 冷清清,汉语词汇。 拼音:lěng qīng qīng 释义:形容寂寞、幽静、凄凉
八功德水 八功德水 (佛教词语)八定水:指具有八种殊胜功德之水。又作八支德水、八味水、八功德水。佛之净土有八功德池,八定水充满其中。所谓八种殊胜,即:澄净、清冷、甘美、轻软、润泽、安和、除饥渴、长养诸根。同时,包围须弥山之七内海,亦有八定水充满其中,彼具有:甘、冷、软、轻、清净、无臭、沐浴清香、用之不伤体等八特质。
净土 净土 (佛学术语)净土,诸佛佛国清净国土。一般专指阿弥陀佛国土。其国众生皆行十善,身口意三业清净,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又称极乐国土。其他诸佛佛国也有净土,不过其土中菩萨最终都将生往极乐净土。 如有饿鬼畜生人天四道众生得闻阿弥陀佛名号,心中无疑,并向往之愿生彼国,当修十善业以为根本,勤饮八功德水,命终即可脱离四道,于彼国七宝池莲花中分别化生。 何为八功德水。《称赞净土佛摄受经》里说:“何等名为八功德水?一者澄净,二者清冷,三者甘美,四者轻软,五者润泽,六者安和,七者饮时除饥渴等无量过患,八者饮已定能长养诸根四大;增益种种殊胜善根,多福众生常乐受用。” 何谓澄净,能洗一切垢染无余。 何谓清冷,能去热恼令众清凉。 何谓甘美,法果殊胜如甘美食。 何谓轻软,移欲贪山断诸欲索。 何谓润泽,住念清净诸尘不起。 何谓安和,无有妄想身心安和。 此水饮时四道苦果一时不现;饮毕善根增长,福德多者长乐受用。福德少不得长乐受用者,当无所求而行财布施,自得福德增长。
枪杆子 枪杆子 作  者: 张正隆 著 出 版 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 字  数: 508000 页  数: 505 开  本: 16开 I S B N : 9787010072944 包  装: 平装 定价:¥59.80  还原战争血腥,还原战争雄性,还原战争人性,还原战争真相。 一本关于“四野”历史的正本清源之作,血性作家封笔巨献。 辽沈战役后,东北野战军进关、南下,一直打到海南岛。 这部长篇报告文学,记述了主要发生在共和国元年的这样一个全过程。枪打炮轰中,是鲜为人知的历史中的新闻,是用枪杆子打江山的亲历者的刻骨铭心的记忆,和只有他们才能一触摸到的那种惟此一次的感觉,也是因此改变了命运的人类中有着共同历史文化的最大的一群人的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 目录 第一篇 红了黑土地 第一章 太阳是从东边升起来的 一、胜利来得太快 二、毛泽东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三、蒋介石步步不跟趟 第二章 “狗皮帽子,进关了!” 一、“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二、四野够荣耀的 三、“东北大军进了关,就像猛虎下了山”——“东北虎”之一 第二篇 黄土地 第三章 各打各的算盘 一、“布衣将军”——“战犯录”之一 二、蒋介石缺乏统帅气度 三、毛泽东用兵真如神 第四章 傅作义的命根子——35军 一、郭景云一错再错——“战犯录”之二 二、机断专行——“四野名将录”之一 三、虎扑羊群——“东北虎”之二 四、忠肝义胆——续“战犯录”之二 五、如虎添翼——“东北虎”之三 第五章 瑞雪 一、统帅 二、血战丰台——“东北虎”之四 三、张家口决口 四、傅作义没出一招好棋——续“战犯录”之一 第六章 虎啸津门 一、实话实说——“四野名将录”之二 二、都希望另人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三、天津已是囊中物 四、前线总指挥——“四野名将录”之三 五、虎气——“四野名将录”之四 六、将军原是放牛娃——“四野名将录”之五 七、金汤桥!金汤桥!——“东北虎”之五 八、这个184师“真顽强”呀! 九、“一切为傅负责”——“战犯录”之三 十、共产党没有海军 第三篇 北平和平 第七章 能战方能和 一、“基本方针是彻底解除他们的武装” 二、最痛苦的人是谁?——再续“战犯录”之一 三、名将无名——“四野名将录”之六 四、傅作义之义——他不是战犯了 五、“杀头将军”与“抹泪将军” 第八章 看红装素裹 一、虎师雄威——“东北虎”之六 二、大改编 三、“到皇帝住的地方看看”——“1949年的感觉”之一 第四篇 下江南 第九章 长江不是三八线 一、蒋介石要“和平”了 二、李宗仁去不掉个“代”字——“战犯录”之四 三、白崇禧一国民党的最后一张王牌一“战犯录”之五 四、毛泽东一口一个“白匪” 第十章 南下!南下! 一、先遣兵团 二、南下工作团 三、国军成了“扒路军” 第十一章 血路 一、5纵还未攻过城呢——“东北虎”之七 二、战江南——“东北虎”之八 三、“当年的红军回来了”——“1949年的感觉”之二 第五篇 攻心为上 第十二章 识时务者 一、瓜熟蒂落 二、“我是共产党” 三、张轸成了解放军的军长 四、“大好河山” 第十三章 长沙不是四平 一、程潜要为毛泽东划船了 二、陈明仁之明 三、“就范” 四、血火青树坪 第六篇 南下——难下 第十四章 水土不服 一、江南路难行——“东北虎”之九 二、正负40度——“东北虎”之十 三、拉稀生疥打摆子——“东北虎”之十一 四、“南船北马” 五、“又红又绿三道箍,两头细来中间粗——打一物” 第十五章 “粮食问题现成为影响行动的根本问题” 一、一天两顿稀粥——“东北虎”之十二 二、“是骡子是马,拉出去遛遛” 三、粮食!粮食! 四、南方北方 第十六章 “兵强马壮运动” 一、养好本钱 二、三伏练兵 三、“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 四、“谁对老百姓好,老百姓就跟谁走” 五、“谁不说俺家乡好” 第十七章 走遍中国 一、脚是最宝贵的 二、巾帼风采 三、“漫行中国” 第七篇 红土地 第十八章 大迂回、大包围 一、白崇禧像条泥鳅——续“战犯录”之五 二、渴望决战 三、毛泽东高瞻远瞩 第十九章 并非“反越位战术”——、“那眼睛毒啊” 二、白崇禧太需要场胜仗了——再续“战犯录”之五 三、越级指挥 四、不开会 五、不轻敌 六、“我们要活泼” 七、吃了一个梨 第二十章 红月亮 一、旗宫丁盛——“四野名将录”之七 二、又一道铁闸——“四野名将录”之八 三、白崇禧的命根子——7军. 四、饿虎扑食——“东北虎”之十三 五、新中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的感觉”之三 第八篇 向前!向前! 第二十一章 国民党没有“主场” 一、国民党暗无天日 二、“广东大团结” 三、白崇禧回老家——仍续“战犯录”之五 第二十二章 追穷寇 一、跑进羊城——“东北虎”之十四 二、“此为带最后陆的最重要的一次大战”——“东北虎”之十五 三、“将你们的威风从锦州、天津一直显到桂林、南宁去!”——“东北虎”之十六 四、“兄弟部队” 五、“照张狼狈相吧” 六、战争景观 第九篇 解放区的天 第二十三章 接收!接收! 一、接收城市真忙 二、我们是共产党 三、“中南王” 第二十四章 剿匪 一、“打了大仗打小仗,打了大蒋打小蒋”——“东北虎”之十七 二、“山多洞多枪多匪多”——“东北虎”之十八 三、“天下太平,广西大乱”——“东北虎”之十九 第十篇 向天涯 第二十五章 兵发雷州半岛 一、“伯陵防线”——“战犯录”之六 二、“原子手榴弹” 三、船是个大问题 四、虎变蛟龙——“东北虎”之二十 第二十六章 最后一战 一、打江山是为了坐江山——“1949年的感觉”之五 二、迎击最后一颗子弹——“1949年的感觉”之六并“四野名将录”之九 三、23年红旗不倒——“四野名将录”之十 四、大医医国——“四野名将录”之十一 五、要不是他极力推动,海南岛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台湾?——“四野名将录”之十二 第二十七章 跨海之战 一、偷渡——“东北虎”之二十一 二、陆军海战队——“东北虎”之二十二 三、包围、反包围、反反包围——“东北虎”之二十三 四、天涯海角——“东北虎”之二十四 后记 身后有只狼 第一篇 红了黑土地 第一章 太阳是从东边升起来的 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迅雷不及 掩耳之势攻城略地,所向披靡。 一、胜利来得太快 黑土地上的最后一面“青天白日”旗,是1948年11月8日在锦西葫芦岛消逝的。 3年前,也是这个季节,国民党最先闯关东的几个军,就是从秦皇岛和葫芦岛登陆的。衬着蔚蓝色的大海,美械、半美械的军人,黄潮般蜂拥上岸,蝗虫样扑向黑土地。几个回合后,东北民主联军就被赶过松花江,在南满则被挤压在濒临朝鲜的临江、蒙江(今靖字)、抚松、长白4个巴掌大的小县。穷追不舍的国民党军队大喊大叫:共军兄弟们,你们没路走了,快投降吧!不投降就把你们赶进长白山啃树皮,轰进鸭绿江喝凉水! 那时候,要说3年后的黑土地会变成这等模样,别说国民党,连共产党自己都不会相信。 初冬清冷的阳光下,长春在刺鼻的尸臭中喘出了活气儿。比之枪打炮轰、血火飞进的锦州,沈阳应该说基本完好无损。在那村镇大多叫做“窝棚”的辽西平原上,打塌的房屋朝天张着大口,烧焦的树木有的还在冒着青烟,东倒西歪的车炮都成了黑糊糊的铁骷髅,胃囊饱满的野狗、乌鸦兴奋地嬉闹、聒叫着。 先后闯进关东的,加上在各地扩充的,110万国民党军队,只从营口跑掉几万人。 黑土地上的共产党人,这一刻在做什么? 全力以赴进行史无前例的大接收。 1948年10月26日,围歼廖耀湘兵团的辽西大会战还在激烈进行时,东北局就在哈尔滨南岗的高岗住处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成立以陈云为首的沈阳军管会。随即抽调干部,进行动员,29日乘专列南下,30日赶到开原时,沈阳尚未解放。军管会就在专列上办公、开会,制定人城守则,准备发布公告,编好一天的《沈阳时报》,连军管会、卫戍区、市政府及各部门的招牌都做好了。 专列上的灯光通宵达旦。 11月2日黄昏,就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宣布沈阳解放的同时,军管会进入这座东北最大的城市。 在此之前,锦州、长春、鞍山、抚顺、本溪等地,也陆续实施军管。 首当其冲的是粮食问题。或者向当地商会筹借,或者从外地调运,有的城市运粮车队是随军管会一道进城的。长春不用说了,对于这座饿殍之城而言,那是重中之重。辽宁洪涝,沈阳周围各县主要农作物高梁,1948年颗粒无收。我们是共产党,让老百姓吃不饱饭,那算什么为人民打江山,还怎么坐江山? 票子是个大问题。治安是个大问题。恢复供水供电及交通是个大问题。目光到处,那些堆积如山的问题,哪个是容你慢慢来的小问题?就说走路吧,全国各地都是右侧通行,唯独东北还是沿袭伪满时期的左侧通行。有人说解放了,连路也不知道怎么走了。军管会开了两次会,两种意见争执不下,也不能再争执下去了。那时被老百姓称做“电车”的汽车,虽不像今天这样多,可马车、人力车多呀,几乎要覆住路面了。人命关天,不迅速决断,随时都可能出事、添乱。 敌机轰炸,重点目标是兵工厂和弹药库。敌特活动,纵火暗杀造谣。几万国民党散俘在街头游荡,流氓和少数贫民乘乱打劫。必须尽快使该停的停下来,该动的动起来,万家灯火簇拥着的城市才能活起来。 东北局抽调4干多新老干部接收沈阳,哈尔滨除看家守摊的外,几乎是倾巢出动了。可偌大个沈阳,区区4千人才哪到哪呀,只能是重要部门、厂矿才派去个军代表。更何况还有那么多城市等着接收呢。 “战锦方为大问题”,毛泽东高瞻远瞩。 打下锦州,攻城部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往城外抢运战利品。枪炮、弹药、被服、粮食、罐头,大都是美国货,车拉肩扛,汽油桶则手推脚蹬,像压路机一样轰轰隆隆朝城外滚。 锦州打下来就是自己的了,为什么还要往城外抢运东西呀?因为当时心里还不大有底,担心东西对进的敌人可能将其重新夺占。 离休前为驻锦州某军副军长的翟文清,自1938年参军后就不断立功,并在辽沈战役攻克锦州中成为战斗英雄。 这位个头不高、身上还嵌着弹片的老人,身体很结实。老人每天4点半起床,到锦州铁路分局广场,那儿有个老年活动中心,伴着音乐做健身操,然后慢跑、快走。每月要交1元钱,许多人认识他,说老军长是战斗英雄,还是解放咱锦州的战斗英雄,不用交钱。他说那是过去的事了。大家说没有过去哪有现在呀?他说现在咱们都一样,都是在这里健身的老人,我不过是个打过仗的老头,不能搞特殊化。 当年这里叫锦州铁路局,是范汉杰的指挥所之一,充满耳鼓的是枪炮声和冲锋号。“打过仗的老头”,当时是3纵7师2l团8连指导员,率领连队打下辽西省政府大楼,又冲到这里的。是夜间,喘着粗气,全速奔跑。周围枪炮声不断,子弹在路面上犁出一道道火星子,脚下都是砖头瓦块和敌人的尸体。他记得在这个广场上还绊了一跤,爬起来再跑,手上、身上都是血,黏糊糊的。 在东北第一次受伤,是1947年初四保临江中的三保临江的小荒沟战斗,右膝盖被子弹打穿。零下40多度,滴水成冰,雪白血红,那人一会儿就冻僵了。 比天气更冷酷的是形势。三九天,许多官兵穿着单衣。没吃的,扒开没膝深的积雪,翻寻老乡因战乱而没来得及收获的玉米棒子,煮玉米粒子吃。敌人那个猖狂呀,像疯狗似的追撵你,打了败仗也咬住你不放,当了俘虏也不服你。那时候政治教育讲得最多的,也最形象的,就是现在是黎明前的黑暗,是爬山头,爬上山头就是胜利。 闯到关东后有个口号,叫“独霸东北”,因为太离谱了,很快就没了声息。翟文清15岁参军,无论多么艰难困苦,从未对胜利失去过信心。只是这“山头”要爬到什么时候呀?那时看那形势,少说也得个八年抗战吧? 没想到一打下锦州、长春、沈阳,还有在辽西的那个精锐的廖耀湘兵团,国民党就像多米诺骨牌似的稀里哗啦了,就“独霸东北”了。 连毛泽东都觉得胜利来得太快了。 二、毛泽东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一个有5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 西靠太行山麓,东邻华北平原,周围山岭环抱,覆满村后山冈的苍松翠柏,让人想到“西柏坡”的得名。村中农舍顶上耸立的电台天线,伴着村前奔腾不息的滹沱河,日夜弹唱着共产党人的胜利进行曲。 锦州城破,范汉杰化装出逃被俘,被押送到城北30里的忙牛屯,吃惊不小:林彪就在这里呀! 那潜台词是:早知道林彪在这里,早把这里炸平了。 而自1947年3月离开延安后,就在国民党的视线中没了踪影的毛泽东,鱼儿游进大海般隐身在这黄土地的山村农家,筹划、指挥了蜚声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毛泽东在滹沱河边散步。 太阳通红,河水清亮,就像毛泽东的心情和思绪。 井冈山→瑞金→延安→西柏坡,在毛泽东踏动历史的足音中,中国革命正在硝烟中隆隆驰向下一个停靠点一一不,那已经不是停靠点,而是定都北平。 “革命摇篮井冈山”,这是后来的话,还有什么“井冈山道路通天下”。当年一些人是怎么说毛泽东的?“山大王”,“农民领袖”,“麦淇淋式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他却放着现成的、正宗的十月革命道路不走,倒把队伍拉上了土匪出没的井冈山,“占山为王”,这不是明摆着的“歪门邪道”吗? “夺取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这话没错。谁也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一下子把全中国收入囊中,只能一省、数省一步步地来,就如同今天已被黑土地那数省胜利的现实证明了的那样。问题在于这“夺取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做的却是“夺取中心城市”的文章。在农村有时都站不住脚,让人家撵得到处跑,却惦着去攻打、夺取大城市,这不是没会走就想跑,拿鸡蛋往石头上碰吗? 罢工、罢课、示威、游行,人家一出动军队,你就没咒念了。你也拿起枪杆子,在城市里能干过人家?八一南昌起义,占领南昌又不得不退出,秋收起义攻打长沙的计划根本就行不通。城市历来是反动势力最强大的地方,共产党人在城市连生存都困难,又谈何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唯一的出路,只能是到农村去,到天高地阔的广大农村中去。 井冈山道路一一农村包围城市并最终夺取城市之路。 毛泽东“一览众山小”的睿智和气度,在于无论中国革命面临怎样的窘境、险境,都能以其最具中国特色的思想指点迷津,照亮征程,并一往无前的付诸行动。 正如邓小平上世纪80年代所言,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中国革命还会在黑暗中探索更长的时间。 而这一刻,一想到东北和包括热河、内蒙东部的那片从未涉足的丰饶的黑土地,毛泽东就激动、兴奋不已。 新中国成立后的“钢都”(鞍山)、“煤都”(抚顺)、“电都”(小丰满),都在东北。而据1943年统计,东北生铁生产量占全国87.7%,钢材占93%,煤炭占49.5%,发电量占78.2%,水泥占66%,铁路、公路长度分别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和将近一半。沈阳还有中国最大的兵工厂。东北素有“粮仓”之称,盛产大豆、高梁、玉米、小麦,其中大豆产量占全世界的60%以上。东北还有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木材蓄量占全国的1/3。 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东北是很重要的,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 只要有了东北! 现在有了东北! 东北丰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日益显见其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这一刻,毛泽东立马想用、也立马可用的,则是黑土地上那支兵强马壮、骁勇善战的东北野战军,即后来的第四野战军。 1948年11月6日,即辽沈战役结束的第四天,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联合发起淮海战役,包围了黄百韬兵团5个军,并对徐州形成合围态势,以争取歼灭刘峙集团于长江以北。与此同时,西北野战军发起冬季攻势,挫败了胡宗南集团的“机动防御”战略,将其牢牢地钳制在西北战场而动弹不得。 华北野战兵团先后发起察绥战役和太原战役,包围了归绥(今呼和浩特)和太原。 与初冬的旷野和群山融为一色的西柏坡,随着电台滴滴答答的发报声呼应而来的,都是令毛泽东心旷神怡的捷报佳音。 全国各战场的胜利,特别是辽沈大捷,使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国民党军队已由内战初始的430万人下降到290万人,解放军则由120余万人增至300万,翻了一番还多。而比数量更重要的,是质量、士气和人心。 1948年11月14日,毛泽东在《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一文中断言:“原来预计,从一九四六年七月起,大约需要五年左右时间,便可以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现在看来,只需从现时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而两个月前的9月7日,即辽沈战役即将发起前五天,毛泽东在给“林罗刘”的电报中说:“我们准备五年左右(从一九四六年七月起)根本上打倒国民党,这是具有可能性的。” 一个辽沈战役,把5年打成3年。 问题是下一步挪动哪个棋子? 西北、中原、华东、东北,毛泽东高屋建瓴的目光通览周边战场,一次次地凝望东北时,他关注的是华北,是平津。 10月31日,中央军委就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役结束后的任务,电示“林罗刘”并东北局和华北局:“应休整一个月左右,约于十二月上旬或中旬开始出动,攻击平津一带。” 11月4日,在给“林罗刘谭”。的电报中,又说明了同样的意见。 而现在,毛泽东准备让林彪提前进关了。 因为自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将黄百韬兵团大部歼灭后,有迹象表明华北傅作义系的20个师可能退守绥远,蒋介石的中央军24个师可能海运江南,加强长江下游防线,从而延缓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毛泽东的既定方针是:务将华北敌军就地歼灭1 11月16日凌晨4时,毛泽东给“林罗刘”发电,征询意见: 请你们考虑你们究以早日入关为好.还是在东北完成休整计划然后入关为好,并以结果电告为盼。 第二天下午,“林罗刘谭”复电: 东北主力提早入关很困难。因为东北解放后,部队思想发生很大波动。东北籍战士怕离开家乡,怕走路太远,甚至某些干部已开始生长享受情绪。需要以大力解决这一问题。过去因忙于战后问题的处理,还未正式向战士解释此问题,正布置通过各种方式解释此问题。同时新兵和俘虏战士的补充还未就绪,争取工作也要有相当时间,否则逃亡减员会更严重。此外部队冬大衣、棉帽、棉鞋均尚未发下。 一大堆困难,都是实情。 自9月12日奔袭北宁线始,到11月10日占领锦西、葫芦岛,东北全境解放,东北野战军人未解甲,马未停蹄,就没闲着。锦州血战,塔山阻击战,黑山阻击战,围歼廖耀湘兵团,再奔去沈阳、营口,急行军,强行军,许多人都累脱相了。战后一些老战友见面,都有点认不出来了。伤亡也大。攻打锦州的5个纵队和阻援的两个纵队,伤亡都在1/3左右。黑土地上最能打的“虎师”2纵5师,伤亡将近一半。 林彪讲的和没讲的这些困难,毛泽东大体上都清楚。 同一天22时,毛泽东再次致电“林罗刘”: 欲抑留蒋、傅两部于华北,以华北我军现有兵力。是无法完成的。如 果蒋匪集中其24个师于津沽一带掩护海运,我们集中程黄、杨罗耿两兵团,无法破坏其计划。如果使用杨罗耿于察绥方面,亦没有充分把握阻止傅系西退,因傅系可在杨罗耿到达绥东之前,乃至杨罗耿到达绥东之后,利用其骑兵、汽车及地方熟悉等条件,经大青山北麓冲过去,我军只能截歼其一部,难于歼其主力,傅系一退,蒋系必同时南退,使我们两头失塌……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望你们郑重考虑下述两个方案: (甲)东北野战军提前于本月25日(戌有)左右起向关内开动,预计现在锦、义地区的部队,下月10日(亥灰)以前可到天津、唐山地区,如敌正在南撤,我可歼其一部或大部;如敌尚未开动,我可抑留该敌,继续休整,并修复北宁路,然后大举歼敌。 (乙)不管蒋、傅军是否撤走,仍按原计划休整到12月半,然后南进。即使说,蒋、傅要撒就让其撤走,你们则准备到平津后无仗可打时即沿平汉路南下,先在长江中游作战,逐步东进与刘、陈会攻京沪。
槍桿子 枪杆子 作  者: 张正隆 著 出 版 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 字  数: 508000 页  数: 505 开  本: 16开 I S B N : 9787010072944 包  装: 平装 定价:¥59.80  还原战争血腥,还原战争雄性,还原战争人性,还原战争真相。 一本关于“四野”历史的正本清源之作,血性作家封笔巨献。 辽沈战役后,东北野战军进关、南下,一直打到海南岛。 这部长篇报告文学,记述了主要发生在共和国元年的这样一个全过程。枪打炮轰中,是鲜为人知的历史中的新闻,是用枪杆子打江山的亲历者的刻骨铭心的记忆,和只有他们才能一触摸到的那种惟此一次的感觉,也是因此改变了命运的人类中有着共同历史文化的最大的一群人的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 目录 第一篇 红了黑土地 第一章 太阳是从东边升起来的 一、胜利来得太快 二、毛泽东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三、蒋介石步步不跟趟 第二章 “狗皮帽子,进关了!” 一、“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二、四野够荣耀的 三、“东北大军进了关,就像猛虎下了山”——“东北虎”之一 第二篇 黄土地 第三章 各打各的算盘 一、“布衣将军”——“战犯录”之一 二、蒋介石缺乏统帅气度 三、毛泽东用兵真如神 第四章 傅作义的命根子——35军 一、郭景云一错再错——“战犯录”之二 二、机断专行——“四野名将录”之一 三、虎扑羊群——“东北虎”之二 四、忠肝义胆——续“战犯录”之二 五、如虎添翼——“东北虎”之三 第五章 瑞雪 一、统帅 二、血战丰台——“东北虎”之四 三、张家口决口 四、傅作义没出一招好棋——续“战犯录”之一 第六章 虎啸津门 一、实话实说——“四野名将录”之二 二、都希望另人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三、天津已是囊中物 四、前线总指挥——“四野名将录”之三 五、虎气——“四野名将录”之四 六、将军原是放牛娃——“四野名将录”之五 七、金汤桥!金汤桥!——“东北虎”之五 八、这个184师“真顽强”呀! 九、“一切为傅负责”——“战犯录”之三 十、共产党没有海军 第三篇 北平和平 第七章 能战方能和 一、“基本方针是彻底解除他们的武装” 二、最痛苦的人是谁?——再续“战犯录”之一 三、名将无名——“四野名将录”之六 四、傅作义之义——他不是战犯了 五、“杀头将军”与“抹泪将军” 第八章 看红装素裹 一、虎师雄威——“东北虎”之六 二、大改编 三、“到皇帝住的地方看看”——“1949年的感觉”之一 第四篇 下江南 第九章 长江不是三八线 一、蒋介石要“和平”了 二、李宗仁去不掉个“代”字——“战犯录”之四 三、白崇禧一国民党的最后一张王牌一“战犯录”之五 四、毛泽东一口一个“白匪” 第十章 南下!南下! 一、先遣兵团 二、南下工作团 三、国军成了“扒路军” 第十一章 血路 一、5纵还未攻过城呢——“东北虎”之七 二、战江南——“东北虎”之八 三、“当年的红军回来了”——“1949年的感觉”之二 第五篇 攻心为上 第十二章 识时务者 一、瓜熟蒂落 二、“我是共产党” 三、张轸成了解放军的军长 四、“大好河山” 第十三章 长沙不是四平 一、程潜要为毛泽东划船了 二、陈明仁之明 三、“就范” 四、血火青树坪 第六篇 南下——难下 第十四章 水土不服 一、江南路难行——“东北虎”之九 二、正负40度——“东北虎”之十 三、拉稀生疥打摆子——“东北虎”之十一 四、“南船北马” 五、“又红又绿三道箍,两头细来中间粗——打一物” 第十五章 “粮食问题现成为影响行动的根本问题” 一、一天两顿稀粥——“东北虎”之十二 二、“是骡子是马,拉出去遛遛” 三、粮食!粮食! 四、南方北方 第十六章 “兵强马壮运动” 一、养好本钱 二、三伏练兵 三、“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 四、“谁对老百姓好,老百姓就跟谁走” 五、“谁不说俺家乡好” 第十七章 走遍中国 一、脚是最宝贵的 二、巾帼风采 三、“漫行中国” 第七篇 红土地 第十八章 大迂回、大包围 一、白崇禧像条泥鳅——续“战犯录”之五 二、渴望决战 三、毛泽东高瞻远瞩 第十九章 并非“反越位战术”——、“那眼睛毒啊” 二、白崇禧太需要场胜仗了——再续“战犯录”之五 三、越级指挥 四、不开会 五、不轻敌 六、“我们要活泼” 七、吃了一个梨 第二十章 红月亮 一、旗宫丁盛——“四野名将录”之七 二、又一道铁闸——“四野名将录”之八 三、白崇禧的命根子——7军. 四、饿虎扑食——“东北虎”之十三 五、新中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的感觉”之三 第八篇 向前!向前! 第二十一章 国民党没有“主场” 一、国民党暗无天日 二、“广东大团结” 三、白崇禧回老家——仍续“战犯录”之五 第二十二章 追穷寇 一、跑进羊城——“东北虎”之十四 二、“此为带最后陆的最重要的一次大战”——“东北虎”之十五 三、“将你们的威风从锦州、天津一直显到桂林、南宁去!”——“东北虎”之十六 四、“兄弟部队” 五、“照张狼狈相吧” 六、战争景观 第九篇 解放区的天 第二十三章 接收!接收! 一、接收城市真忙 二、我们是共产党 三、“中南王” 第二十四章 剿匪 一、“打了大仗打小仗,打了大蒋打小蒋”——“东北虎”之十七 二、“山多洞多枪多匪多”——“东北虎”之十八 三、“天下太平,广西大乱”——“东北虎”之十九 第十篇 向天涯 第二十五章 兵发雷州半岛 一、“伯陵防线”——“战犯录”之六 二、“原子手榴弹” 三、船是个大问题 四、虎变蛟龙——“东北虎”之二十 第二十六章 最后一战 一、打江山是为了坐江山——“1949年的感觉”之五 二、迎击最后一颗子弹——“1949年的感觉”之六并“四野名将录”之九 三、23年红旗不倒——“四野名将录”之十 四、大医医国——“四野名将录”之十一 五、要不是他极力推动,海南岛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台湾?——“四野名将录”之十二 第二十七章 跨海之战 一、偷渡——“东北虎”之二十一 二、陆军海战队——“东北虎”之二十二 三、包围、反包围、反反包围——“东北虎”之二十三 四、天涯海角——“东北虎”之二十四 后记 身后有只狼 第一篇 红了黑土地 第一章 太阳是从东边升起来的 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迅雷不及 掩耳之势攻城略地,所向披靡。 一、胜利来得太快 黑土地上的最后一面“青天白日”旗,是1948年11月8日在锦西葫芦岛消逝的。 3年前,也是这个季节,国民党最先闯关东的几个军,就是从秦皇岛和葫芦岛登陆的。衬着蔚蓝色的大海,美械、半美械的军人,黄潮般蜂拥上岸,蝗虫样扑向黑土地。几个回合后,东北民主联军就被赶过松花江,在南满则被挤压在濒临朝鲜的临江、蒙江(今靖字)、抚松、长白4个巴掌大的小县。穷追不舍的国民党军队大喊大叫:共军兄弟们,你们没路走了,快投降吧!不投降就把你们赶进长白山啃树皮,轰进鸭绿江喝凉水! 那时候,要说3年后的黑土地会变成这等模样,别说国民党,连共产党自己都不会相信。 初冬清冷的阳光下,长春在刺鼻的尸臭中喘出了活气儿。比之枪打炮轰、血火飞进的锦州,沈阳应该说基本完好无损。在那村镇大多叫做“窝棚”的辽西平原上,打塌的房屋朝天张着大口,烧焦的树木有的还在冒着青烟,东倒西歪的车炮都成了黑糊糊的铁骷髅,胃囊饱满的野狗、乌鸦兴奋地嬉闹、聒叫着。 先后闯进关东的,加上在各地扩充的,110万国民党军队,只从营口跑掉几万人。 黑土地上的共产党人,这一刻在做什么? 全力以赴进行史无前例的大接收。 1948年10月26日,围歼廖耀湘兵团的辽西大会战还在激烈进行时,东北局就在哈尔滨南岗的高岗住处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成立以陈云为首的沈阳军管会。随即抽调干部,进行动员,29日乘专列南下,30日赶到开原时,沈阳尚未解放。军管会就在专列上办公、开会,制定人城守则,准备发布公告,编好一天的《沈阳时报》,连军管会、卫戍区、市政府及各部门的招牌都做好了。 专列上的灯光通宵达旦。 11月2日黄昏,就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宣布沈阳解放的同时,军管会进入这座东北最大的城市。 在此之前,锦州、长春、鞍山、抚顺、本溪等地,也陆续实施军管。 首当其冲的是粮食问题。或者向当地商会筹借,或者从外地调运,有的城市运粮车队是随军管会一道进城的。长春不用说了,对于这座饿殍之城而言,那是重中之重。辽宁洪涝,沈阳周围各县主要农作物高梁,1948年颗粒无收。我们是共产党,让老百姓吃不饱饭,那算什么为人民打江山,还怎么坐江山? 票子是个大问题。治安是个大问题。恢复供水供电及交通是个大问题。目光到处,那些堆积如山的问题,哪个是容你慢慢来的小问题?就说走路吧,全国各地都是右侧通行,唯独东北还是沿袭伪满时期的左侧通行。有人说解放了,连路也不知道怎么走了。军管会开了两次会,两种意见争执不下,也不能再争执下去了。那时被老百姓称做“电车”的汽车,虽不像今天这样多,可马车、人力车多呀,几乎要复住路面了。人命关天,不迅速决断,随时都可能出事、添乱。 敌机轰炸,重点目标是兵工厂和弹药库。敌特活动,纵火暗杀造谣。几万国民党散俘在街头游荡,流氓和少数贫民乘乱打劫。必须尽快使该停的停下来,该动的动起来,万家灯火簇拥着的城市才能活起来。 东北局抽调4干多新老干部接收沈阳,哈尔滨除看家守摊的外,几乎是倾巢出动了。可偌大个沈阳,区区4千人才哪到哪呀,只能是重要部门、厂矿才派去个军代表。更何况还有那么多城市等着接收呢。 “战锦方为大问题”,毛泽东高瞻远瞩。 打下锦州,攻城部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往城外抢运战利品。枪炮、弹药、被服、粮食、罐头,大都是美国货,车拉肩扛,汽油桶则手推脚蹬,像压路机一样轰轰隆隆朝城外滚。 锦州打下来就是自己的了,为什么还要往城外抢运东西呀?因为当时心里还不大有底,担心东西对进的敌人可能将其重新夺占。 离休前为驻锦州某军副军长的翟文清,自1938年参军后就不断立功,并在辽沈战役攻克锦州中成为战斗英雄。 这位个头不高、身上还嵌着弹片的老人,身体很结实。老人每天4点半起床,到锦州铁路分局广场,那儿有个老年活动中心,伴着音乐做健身操,然后慢跑、快走。每月要交1元钱,许多人认识他,说老军长是战斗英雄,还是解放咱锦州的战斗英雄,不用交钱。他说那是过去的事了。大家说没有过去哪有现在呀?他说现在咱们都一样,都是在这里健身的老人,我不过是个打过仗的老头,不能搞特殊化。 当年这里叫锦州铁路局,是范汉杰的指挥所之一,充满耳鼓的是枪炮声和冲锋号。“打过仗的老头”,当时是3纵7师2l团8连指导员,率领连队打下辽西省政府大楼,又冲到这里的。是夜间,喘着粗气,全速奔跑。周围枪炮声不断,子弹在路面上犁出一道道火星子,脚下都是砖头瓦块和敌人的尸体。他记得在这个广场上还绊了一跤,爬起来再跑,手上、身上都是血,黏糊糊的。 在东北第一次受伤,是1947年初四保临江中的三保临江的小荒沟战斗,右膝盖被子弹打穿。零下40多度,滴水成冰,雪白血红,那人一会儿就冻僵了。 比天气更冷酷的是形势。三九天,许多官兵穿着单衣。没吃的,扒开没膝深的积雪,翻寻老乡因战乱而没来得及收获的玉米棒子,煮玉米粒子吃。敌人那个猖狂呀,像疯狗似的追撵你,打了败仗也咬住你不放,当了俘虏也不服你。那时候政治教育讲得最多的,也最形象的,就是现在是黎明前的黑暗,是爬山头,爬上山头就是胜利。 闯到关东后有个口号,叫“独霸东北”,因为太离谱了,很快就没了声息。翟文清15岁参军,无论多么艰难困苦,从未对胜利失去过信心。只是这“山头”要爬到什么时候呀?那时看那形势,少说也得个八年抗战吧? 没想到一打下锦州、长春、沈阳,还有在辽西的那个精锐的廖耀湘兵团,国民党就像多米诺骨牌似的稀里哗啦了,就“独霸东北”了。 连毛泽东都觉得胜利来得太快了。 二、毛泽东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一个有5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 西靠太行山麓,东邻华北平原,周围山岭环抱,覆满村后山冈的苍松翠柏,让人想到“西柏坡”的得名。村中农舍顶上耸立的电台天线,伴着村前奔腾不息的滹沱河,日夜弹唱着共产党人的胜利进行曲。 锦州城破,范汉杰化装出逃被俘,被押送到城北30里的忙牛屯,吃惊不小:林彪就在这里呀! 那潜台词是:早知道林彪在这里,早把这里炸平了。 而自1947年3月离开延安后,就在国民党的视线中没了踪影的毛泽东,鱼儿游进大海般隐身在这黄土地的山村农家,筹划、指挥了蜚声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毛泽东在滹沱河边散步。 太阳通红,河水清亮,就像毛泽东的心情和思绪。 井冈山→瑞金→延安→西柏坡,在毛泽东踏动历史的足音中,中国革命正在硝烟中隆隆驰向下一个停靠点一一不,那已经不是停靠点,而是定都北平。 “革命摇篮井冈山”,这是后来的话,还有什么“井冈山道路通天下”。当年一些人是怎么说毛泽东的?“山大王”,“农民领袖”,“麦淇淋式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他却放着现成的、正宗的十月革命道路不走,倒把队伍拉上了土匪出没的井冈山,“占山为王”,这不是明摆着的“歪门邪道”吗? “夺取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这话没错。谁也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一下子把全中国收入囊中,只能一省、数省一步步地来,就如同今天已被黑土地那数省胜利的现实证明了的那样。问题在于这“夺取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做的却是“夺取中心城市”的文章。在农村有时都站不住脚,让人家撵得到处跑,却惦着去攻打、夺取大城市,这不是没会走就想跑,拿鸡蛋往石头上碰吗? 罢工、罢课、示威、游行,人家一出动军队,你就没咒念了。你也拿起枪杆子,在城市里能干过人家?八一南昌起义,占领南昌又不得不退出,秋收起义攻打长沙的计划根本就行不通。城市历来是反动势力最强大的地方,共产党人在城市连生存都困难,又谈何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唯一的出路,只能是到农村去,到天高地阔的广大农村中去。 井冈山道路一一农村包围城市并最终夺取城市之路。 毛泽东“一览众山小”的睿智和气度,在于无论中国革命面临怎样的窘境、险境,都能以其最具中国特色的思想指点迷津,照亮征程,并一往无前的付诸行动。 正如邓小平上世纪80年代所言,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中国革命还会在黑暗中探索更长的时间。 而这一刻,一想到东北和包括热河、内蒙东部的那片从未涉足的丰饶的黑土地,毛泽东就激动、兴奋不已。 新中国成立后的“钢都”(鞍山)、“煤都”(抚顺)、“电都”(小丰满),都在东北。而据1943年统计,东北生铁生产量占全国87.7%,钢材占93%,煤炭占49.5%,发电量占78.2%,水泥占66%,铁路、公路长度分别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和将近一半。沈阳还有中国最大的兵工厂。东北素有“粮仓”之称,盛产大豆、高梁、玉米、小麦,其中大豆产量占全世界的60%以上。东北还有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木材蓄量占全国的1/3。 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东北是很重要的,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 只要有了东北! 现在有了东北! 东北丰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日益显见其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这一刻,毛泽东立马想用、也立马可用的,则是黑土地上那支兵强马壮、骁勇善战的东北野战军,即后来的第四野战军。 1948年11月6日,即辽沈战役结束的第四天,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联合发起淮海战役,包围了黄百韬兵团5个军,并对徐州形成合围态势,以争取歼灭刘峙集团于长江以北。与此同时,西北野战军发起冬季攻势,挫败了胡宗南集团的“机动防御”战略,将其牢牢地钳制在西北战场而动弹不得。 华北野战兵团先后发起察绥战役和太原战役,包围了归绥(今呼和浩特)和太原。 与初冬的旷野和群山融为一色的西柏坡,随着电台滴滴答答的发报声呼应而来的,都是令毛泽东心旷神怡的捷报佳音。 全国各战场的胜利,特别是辽沈大捷,使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国民党军队已由内战初始的430万人下降到290万人,解放军则由120余万人增至300万,翻了一番还多。而比数量更重要的,是质量、士气和人心。 1948年11月14日,毛泽东在《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一文中断言:“原来预计,从一九四六年七月起,大约需要五年左右时间,便可以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现在看来,只需从现时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而两个月前的9月7日,即辽沈战役即将发起前五天,毛泽东在给“林罗刘”的电报中说:“我们准备五年左右(从一九四六年七月起)根本上打倒国民党,这是具有可能性的。” 一个辽沈战役,把5年打成3年。 问题是下一步挪动哪个棋子? 西北、中原、华东、东北,毛泽东高屋建瓴的目光通览周边战场,一次次地凝望东北时,他关注的是华北,是平津。 10月31日,中央军委就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役结束后的任务,电示“林罗刘”并东北局和华北局:“应休整一个月左右,约于十二月上旬或中旬开始出动,攻击平津一带。” 11月4日,在给“林罗刘谭”。的电报中,又说明了同样的意见。 而现在,毛泽东准备让林彪提前进关了。 因为自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将黄百韬兵团大部歼灭后,有迹象表明华北傅作义系的20个师可能退守绥远,蒋介石的中央军24个师可能海运江南,加强长江下游防线,从而延缓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毛泽东的既定方针是:务将华北敌军就地歼灭1 11月16日凌晨4时,毛泽东给“林罗刘”发电,征询意见: 请你们考虑你们究以早日入关为好.还是在东北完成休整计划然后入关为好,并以结果电告为盼。 第二天下午,“林罗刘谭”复电: 东北主力提早入关很困难。因为东北解放后,部队思想发生很大波动。东北籍战士怕离开家乡,怕走路太远,甚至某些干部已开始生长享受情绪。需要以大力解决这一问题。过去因忙于战后问题的处理,还未正式向战士解释此问题,正布置通过各种方式解释此问题。同时新兵和俘虏战士的补充还未就绪,争取工作也要有相当时间,否则逃亡减员会更严重。此外部队冬大衣、棉帽、棉鞋均尚未发下。 一大堆困难,都是实情。 自9月12日奔袭北宁线始,到11月10日占领锦西、葫芦岛,东北全境解放,东北野战军人未解甲,马未停蹄,就没闲着。锦州血战,塔山阻击战,黑山阻击战,围歼廖耀湘兵团,再奔去沈阳、营口,急行军,强行军,许多人都累脱相了。战后一些老战友见面,都有点认不出来了。伤亡也大。攻打锦州的5个纵队和阻援的两个纵队,伤亡都在1/3左右。黑土地上最能打的“虎师”2纵5师,伤亡将近一半。 林彪讲的和没讲的这些困难,毛泽东大体上都清楚。 同一天22时,毛泽东再次致电“林罗刘”: 欲抑留蒋、傅两部于华北,以华北我军现有兵力。是无法完成的。如 果蒋匪集中其24个师于津沽一带掩护海运,我们集中程黄、杨罗耿两兵团,无法破坏其计划。如果使用杨罗耿于察绥方面,亦没有充分把握阻止傅系西退,因傅系可在杨罗耿到达绥东之前,乃至杨罗耿到达绥东之后,利用其骑兵、汽车及地方熟悉等条件,经大青山北麓冲过去,我军只能截歼其一部,难于歼其主力,傅系一退,蒋系必同时南退,使我们两头失塌……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望你们郑重考虑下述两个方案: (甲)东北野战军提前于本月25日(戌有)左右起向关内开动,预计现在锦、义地区的部队,下月10日(亥灰)以前可到天津、唐山地区,如敌正在南撤,我可歼其一部或大部;如敌尚未开动,我可抑留该敌,继续休整,并修复北宁路,然后大举歼敌。 (乙)不管蒋、傅军是否撤走,仍按原计划休整到12月半,然后南进。即使说,蒋、傅要撒就让其撤走,你们则准备到平津后无仗可打时即沿平汉路南下,先在长江中游作战,逐步东进与刘、陈会攻京沪。
淨土 净土 (佛学术语)净土,诸佛佛国清净国土。一般专指阿弥陀佛国土。其国众生皆行十善,身口意三业清净,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又称极乐国土。其他诸佛佛国也有净土,不过其土中菩萨最终都将生往极乐净土。 如有饿鬼畜生人天四道众生得闻阿弥陀佛名号,心中无疑,并向往之愿生彼国,当修十善业以为根本,勤饮八功德水,命终即可脱离四道,于彼国七宝池莲花中分别化生。 何为八功德水。《称赞净土佛摄受经》里说:“何等名为八功德水?一者澄净,二者清冷,三者甘美,四者轻软,五者润泽,六者安和,七者饮时除饥渴等无量过患,八者饮已定能长养诸根四大;增益种种殊胜善根,多福众生常乐受用。” 何谓澄净,能洗一切垢染无余。 何谓清冷,能去热恼令众清凉。 何谓甘美,法果殊胜如甘美食。 何谓轻软,移欲贪山断诸欲索。 何谓润泽,住念清净诸尘不起。 何谓安和,无有妄想身心安和。 此水饮时四道苦果一时不现;饮毕善根增长,福德多者长乐受用。福德少不得长乐受用者,当无所求而行财布施,自得福德增长。
无点 无点 wú diǎn 无点 (1).没有斑点或污点。 唐 薛存诚 《祯石赋》:“莹煌无点,璀璨有光。” 唐 王冷然 《清冷池赋》:“徒观其清冷无点,洞澈若凝。” (2).指没有雨滴。 唐 白居易 《微雨夜行》诗:“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
無點 无点 wú diǎn 无点 (1).没有斑点或污点。 唐 薛存诚 《祯石赋》:“莹煌无点,璀璨有光。” 唐 王冷然 《清冷池赋》:“徒观其清冷无点,洞澈若凝。” (2).指没有雨滴。 唐 白居易 《微雨夜行》诗:“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
熨齿 熨齿 yùn chǐ ㄧㄨㄣˋ ㄔㄧˇ 熨齿(熨齿) 使牙齿感到凉爽或寒冷。 唐 韩偓《雨后月中玉堂闲坐》诗:“绿香熨齿冰盘果,清冷侵肌水殿风。” 宋 梅尧臣 《和正月六日沉文通学士遗温柑》:“诵句擘露囊,香甘冷熨齿。” 宋 陆游 《入蜀记》卷一:“井在道旁观音寺,名列水品,色类牛乳,甘冷熨齿。”
风雨凄凄 风雨凄凄【解释】凄凄:寒冷。风雨交加,清冷凄凉。【出处】《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示例】歌台暧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 ◎唐·杜牧《阿房宫赋》
熨齒 熨齿 yùn chǐ ㄧㄨㄣˋ ㄔㄧˇ 熨齿(熨齿) 使牙齿感到凉爽或寒冷。 唐 韩偓《雨后月中玉堂闲坐》诗:“绿香熨齿冰盘果,清冷侵肌水殿风。” 宋 梅尧臣 《和正月六日沉文通学士遗温柑》:“诵句擘露囊,香甘冷熨齿。” 宋 陆游 《入蜀记》卷一:“井在道旁观音寺,名列水品,色类牛乳,甘冷熨齿。”
風雨凄凄 【解释】凄凄:寒冷。风雨交加,清冷凄凉。【出处】《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示例】歌台暧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 ◎唐·杜牧《阿房宫赋》
風雨淒淒 【解释】凄凄:寒冷。风雨交加,清冷凄凉。【出处】《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示例】歌台暧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 ◎唐·杜牧《阿房宫赋》
風雨悽悽 【解释】凄凄:寒冷。风雨交加,清冷凄凉。【出处】《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示例】歌台暧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 ◎唐·杜牧《阿房宫赋》
寒凉 寒凉 寒凉,读音是hán liáng,词语,亦作“ 寒凉 ”。 寒冷,清冷。
寒涼 寒凉 寒凉,读音是hán liáng,词语,亦作“ 寒凉 ”。 寒冷,清冷。
暗香疏影 暗香疏影【解释】暗香:清幽的香气;疏影:稀疏的枝影。原形容梅花的香味和姿态,后被用为梅花的代称。【出处】宋·林逋《林和靖集·卷二·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示例】两个站在小桥上,疏影暗香,自甘清冷,屋后山冈积雪如银,背着手玩赏。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四回【近义词】疏影暗香【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形容梅花
清凓 清凓 qīng lì 清凓 清冷。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阴阳义》:“迹阴阳终岁之行,以观天之所亲,而任成天之功,犹谓之空,空者之实也。故清凓之於岁也,若酸醎之於味也,仅有而已矣。”
清么 清么 言情小说 她淡然、无争,但终究与尘世的命运牵扯不清;她挣扎、蜕变,可无奈于人心的向往隐晦不明;这是在那段混乱而又精彩绝伦的历史中最难以抹去的女人的成长正史,她动摇而见证着历史的发展走向。 她清冷地看着一切,但她的心却沉沦了……
小喜 小喜 《小喜》是雪小禅沉淀十年之后,精心推出的一本带有强烈个人风格的随笔集。这些文字,正如其人,经历岁月的沉淀,更多了一份内敛和深厚,清冷而又热烈,超脱而又世俗,自我而又慈悲,孤寂而又清远深情。这是一部以女性特有的视角,用浪漫清新的笔调,记录心情、爱情、生活的唯美笔记,笔调幽美寂静,笔触平淡真实,文字唯美清新,娓娓道来爱情的美丽、生活的味道、植物的妖娆、人生的意味,看似平静的文字中暗藏着俗世中生命的禅意,看似平静的内心里荡漾着世俗的小欢喜。本书当之无愧是最值得珍藏的女性随笔集。
无垢 无垢 (《花千骨》小说人物)《花千骨》番外婆娑劫中的人物,与白子画、东华、檀梵、夏紫薰并称为“五上仙”,同时也是天下最富有的城——“莲城”的城主。性格温和而清冷,气质淡漠而高贵,心地慈悲而果断。后因云牙之死,疯癫成魔。为了不让好友白子画步入自己的后尘,欲诛杀花千骨。计划失败后万念俱灰,为了惩罚自己犯下的错,挥剑自尽。 无垢 (词语)多指身心清静净白无垢。汉蔡邕 《琴操》 卷下 : 问之耳有何垢乎由曰无垢闻恶语耳坚曰何等语者。汉许慎 《说文解字》卷十一上 : 从水辠声七辠切# 无垢薉也从水静声疾正切。唐 陆贽 《月临镜湖赋》:“至明洞幽,至清无垢。” 宋 苏轼 《见温泉壁上有诗亦作一绝》:“若信众生本无垢,此泉何处觅寒温?”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太阳呀,你请倾耳静听,这儿安睡着两个无垢的人,我采摘花儿来把他们埋殡。”
无秽 无秽 词语解释 (1).指人品清白,高洁,不被玷污。 三国 魏 曹植《汉二祖优劣论》:“旌德则靡愆,言行则无秽。” (2).不脏;不污浊。《宋书·蛮夷传·诃罗陁国》:“兴立塔寺,周满国界,城郭庄严,清浄无秽。”《法苑珠林》卷四引《长阿含经》:“其山顶上有 阿耨达池 ,纵广五十由旬,其水清冷,澄澈无秽。”
無垢 无垢 (《花千骨》小说人物)《花千骨》番外婆娑劫中的人物,与白子画、东华、檀梵、夏紫薰并称为“五上仙”,同时也是天下最富有的城——“莲城”的城主。性格温和而清冷,气质淡漠而高贵,心地慈悲而果断。后因云牙之死,疯癫成魔。为了不让好友白子画步入自己的后尘,欲诛杀花千骨。计划失败后万念俱灰,为了惩罚自己犯下的错,挥剑自尽。 无垢 (词语)多指身心清静净白无垢。汉蔡邕 《琴操》 卷下 : 问之耳有何垢乎由曰无垢闻恶语耳坚曰何等语者。汉许慎 《说文解字》卷十一上 : 从水辠声七辠切# 无垢薉也从水静声疾正切。唐 陆贽 《月临镜湖赋》:“至明洞幽,至清无垢。” 宋 苏轼 《见温泉壁上有诗亦作一绝》:“若信众生本无垢,此泉何处觅寒温?”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太阳呀,你请倾耳静听,这儿安睡着两个无垢的人,我采摘花儿来把他们埋殡。”
無穢 无秽 词语解释 (1).指人品清白,高洁,不被玷污。 三国 魏 曹植《汉二祖优劣论》:“旌德则靡愆,言行则无秽。” (2).不脏;不污浊。《宋书·蛮夷传·诃罗陁国》:“兴立塔寺,周满国界,城郭庄严,清浄无秽。”《法苑珠林》卷四引《长阿含经》:“其山顶上有 阿耨达池 ,纵广五十由旬,其水清冷,澄澈无秽。”
寒光 寒光 寒光,汉语词汇。 拼音:hán guāng, 词义:1、惨白,令人心寒的光[chilling] 2、清冷的月光kuohao[Cool moonlight]
盥涤 盥涤 洗涤;清除 《金史·乐志下》:“神无常享,时歆精诚。惟诚惟洁,感通神明。先事盥涤,注兹清冷。”
盥滌 盥涤 洗涤;清除 《金史·乐志下》:“神无常享,时歆精诚。惟诚惟洁,感通神明。先事盥涤,注兹清冷。”
金井 1.井栏上有雕饰的井。一般用以指宫庭园林里的井。南朝梁费昶《行路难》诗之一﹕"唯闻哑哑城上乌﹐玉栏金井牵辘轳。"宋苏轼《用前韵答西掖诸公见和》﹕"双猊蟠础龙缠栋﹐金井辘轳鸣晓瓮。"清陈维崧《品令.夏夜》词﹕"夜色凉千顷﹐携笛簟﹐依金井﹐辘轳清冷。"一说即石井。金﹐谓其坚固。 2.借指墓穴或骨瓮。
金屑 金屑 基本介绍 宋梅尧臣《妾薄命》诗:“曾闻清冷混金屑,谁谓飘扬逐路人。”清龚自珍《西域置行省议》:“戈壁无水草处,地方官踏着,有可簸采金屑之地。”叶圣陶《城中·病夫》:“有几个翻。 检很高的一堆书籍,眉头微蹙,目光深沉,似乎要从细碎的沙砾里拣出金屑来。”
肖貌 肖貌 释义 相像、貌似。亦径指容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夫肖貌天地,禀性五才,拟耳目於日月,方声气乎风雷。” 唐 刘禹锡 《问大钧赋》:“播形肖貌,生类积意。”《旧唐书·宪宗纪上》:“而 承宗 象恭怀奸,肖貌稔恶。” 清 徐士銮 《宋艳·奇异》:“姥求之 清冷桥 ,果有赴调 元司法 ,肖貌皆如女所言。”
凉意 凉意 凉意,liángyi 清冷的感觉。例句:湖上微风吹来,令人感到一丝凉意
白龍魚服 【解释】鱼服:穿起鱼的外衣。白龙化为鱼在渊中游。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隐藏身分,改装出行。【出处】汉·刘向《说苑·正谏》:“昔日龙下清冷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 汉·张衡《东京赋》:“白龙鱼服,见困豫且。”【示例】相公~,隐姓潜名。倘或途中小辈不识高低,有毁相公者,何以处之?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四【近义词】微服私巡、白龙微服【语法】主谓式;作谓语;指贵人微服出巡
白龙鱼服 白龙鱼服【解释】鱼服:穿起鱼的外衣。白龙化为鱼在渊中游。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隐藏身分,改装出行。【出处】汉·刘向《说苑·正谏》:“昔日龙下清冷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 汉·张衡《东京赋》:“白龙鱼服,见困豫且。”【示例】相公~,隐姓潜名。倘或途中小辈不识高低,有毁相公者,何以处之?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四【近义词】微服私巡、白龙微服【语法】主谓式;作谓语;指贵人微服出巡
涼意 凉意 凉意,liángyi 清冷的感觉。例句:湖上微风吹来,令人感到一丝凉意
常娥 常娥 (唐李商隐诗作)《常娥》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此诗咏叹常娥(即嫦娥)在月中的孤寂情景,抒发诗人自伤之情。前两句分别描写室内、室外的环境,渲染空寂清冷的气氛,表现主人公怀思的情绪;后两句是主人公在一宵痛苦的思忆之后产生的感想,表达了一种孤寂感。全诗情调感伤,意蕴丰富,奇思妙想,真实动人。

其它词语热搜

* 形容清冷的词语:1. 冰冷;2. 寒冷;3. 清寒;4. 凉爽;5. 冷酷;6. 清冷;7. 冷清;8. 冷淡;9. 冷漠;10. 冷静;11. 冷清清;12. 冷眼旁观;13. 冷峻;14. 冷凝;15. 冷落;16. 冷冰冰;17. 冷艳;18. 冷清如水;19. 冷若冰霜;20. 冷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