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紫荆花的词语

形容紫荆花的词语:1. 绚丽;2. 瑰丽;3. 艳丽;4. 灿烂;5. 雍容华贵;6. 高贵;7. 典雅;8. 清新;9. 柔美;10. 纯洁;11. 神秘;12. 妩媚;13. 优美;14. 秀丽;15. 醉人;16. 欣欣向荣;17. 热烈;18. 明亮;19. 活力四射;20. 茂盛

形容紫荆花的词语 相关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分荆 分荆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云,京兆人田真兄弟三人分家时议分堂前紫荆花,荆花因之枯死。田真兄弟相感复合,荆亦再茂。后因以"分荆"喻兄弟分居。
分荊 分荆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云,京兆人田真兄弟三人分家时议分堂前紫荆花,荆花因之枯死。田真兄弟相感复合,荆亦再茂。后因以"分荆"喻兄弟分居。
紫荊花 辞典解释紫荆花  zǐ jīng huā     京兆田真三兄弟,共议分产,惟堂前一株紫荆树,无法均分,于是决定破为三份。待明日就截时,其树已枯死。三兄弟见而大惊,方醒悟,树不欲分斫宁愿自枯,兄弟竟争分产,乃人不如树,于是兄弟合财不复解树,树亦应声而荣茂。兄弟相感终为孝门的故事。见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后人则以紫荆花称誉兄弟和睦,同居而不分家。 紫荆所开的花。参见「紫荆」条。
荆花 1.即紫荆花。观赏植物,春天开花,花紫红色,布满全枝,连成一片,烂漫如朝霞。 2.比喻兄弟昆仲同枝并茂。
荊花 1.即紫荆花。观赏植物,春天开花,花紫红色,布满全枝,连成一片,烂漫如朝霞。 2.比喻兄弟昆仲同枝并茂。
和气致祥 和气致祥【解释】致:招致。和睦融洽,可致吉祥。【出处】《汉书·刘向传》:“和气致祥,乖气致异。”【示例】田家因不分家,那棵紫荆又活转过来,岂不是“~”的明验吗?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一回【语法】主谓式;作谓语;
和氣致祥 【解释】致:招致。和睦融洽,可致吉祥。【出处】《汉书·刘向传》:“和气致祥,乖气致异。”【示例】田家因不分家,那棵紫荆又活转过来,岂不是“~”的明验吗?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一回【语法】主谓式;作谓语;
羊蹄甲 羊蹄甲 (紫荆族羊蹄甲属植物)羊蹄甲(学名:Bauhinia Linn.):羊蹄甲属600种植物的统称。乔木,灌木或攀援藤本。托叶常早落;单叶,全缘,先端凹缺或分裂为2裂片,有时深裂达基部而成2片离生的小叶;基出脉3至多条,中脉常伸出于2裂片间形成一小芒尖。花两性,很少为单性,组成总状花序,伞房花序或圆锥花序;苞片和小苞片通常早落;花托短陀螺状或延长为圆筒状;萼杯状,佛焰状或于开花时分裂为5萼片;花瓣5片,略不等,常具瓣柄。种子圆形或卵形,扁平,有或无胚乳,胚根直或近于直。 约600种,遍布于世界热带地区。中国有40种,4亚种,11变种,主产南部和西南部。
豆科 豆科 豆科(拉丁学名:Leguminosae sp.)为双子叶植物纲、蔷薇目支下的一个科,属于乔木、灌木、亚灌木或草本,直立或攀援,常有能固氮的根瘤植物。模式属为Faba P. Miller 。约650属,18000种,广布于全世界。 豆科在中国有172属,1485种,13亚种,153变种,16变型;各省区均有分布。豆科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它是人类食品中淀粉、蛋白质、油和蔬菜的重要来源之一。 豆科最常见的三个亚科,一是蝶形花亚科,代表植物:国槐(豆科,国槐属。羽状复叶)。二是云实亚科,代表植物:紫荆(落叶灌木,有荚果,花紫色,先叶开放)。三是含羞草亚科,代表植物:含羞草与合欢(乔木)。
荆芥 荆芥 (唇形科荆芥属植物)荆芥(Nepeta cataria L.),别名: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是唇形科、荆芥属多年生植物。茎坚强,基部木质化,多分枝,高40-150厘米,基部近四棱形,上部钝四棱形,具浅槽,被白色短柔毛。入药用其干燥茎叶和花穗。鲜嫩芽小儿镇静最佳,荆芥叶黄绿色,茎方形微带紫色,横切面黄白色,穗子稍黑紫黄绿色。味平,性温,无毒,清香气浓。荆芥为发汗,解热药,是中华常用草药之一,能镇痰、祛风、凉血。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
荚果 荚果 荚果(legume)是由单心皮发育形成的果实,成熟时沿腹缝线和背缝线开裂,果皮裂成两片。为豆科植物所特有的果实,如赤小豆、白扁豆等。但也有些成熟时不开裂的,如落花生、紫荆、皂荚。有的荚果成熟时,在种子间呈节节断裂,每节含1种子,不开裂,如含羞草、山蚂蟥。有的荚果呈螺旋状,如苜蓿。还有的荚果肉质呈念珠状,如槐。 荚果为干果的一种,由一个心皮发育成的果实,豆目植物的果实就属于荚果。常见的荚果有;紫荆、紫藤、刺槐、黄花槐、黄檀、锦鸡儿、油麻藤、黄花决明、扁豆、黄豆等。 荚果由单雌蕊发育而成的果实,如豆目三科的果实。但含羞草的果实,呈分节状,但成熟时不开裂而成节荚。 常见有大豆、豌豆、槐树角。 荚果(legume)荚果是单心皮发育而成的果实.
莢果 荚果 荚果(legume)是由单心皮发育形成的果实,成熟时沿腹缝线和背缝线开裂,果皮裂成两片。为豆科植物所特有的果实,如赤小豆、白扁豆等。但也有些成熟时不开裂的,如落花生、紫荆、皂荚。有的荚果成熟时,在种子间呈节节断裂,每节含1种子,不开裂,如含羞草、山蚂蟥。有的荚果呈螺旋状,如苜蓿。还有的荚果肉质呈念珠状,如槐。 荚果为干果的一种,由一个心皮发育成的果实,豆目植物的果实就属于荚果。常见的荚果有;紫荆、紫藤、刺槐、黄花槐、黄檀、锦鸡儿、油麻藤、黄花决明、扁豆、黄豆等。 荚果由单雌蕊发育而成的果实,如豆目三科的果实。但含羞草的果实,呈分节状,但成熟时不开裂而成节荚。 常见有大豆、豌豆、槐树角。 荚果(legume)荚果是单心皮发育而成的果实.
黄荆 黄荆 (牡荆属植物)黄荆 (学名:Vitex negundo L.)是马鞭草科,牡荆属灌木或小乔木;小枝四棱形,掌状复叶,小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聚伞花序排成圆锥花序式,顶生,花序梗密生灰白色绒毛;花萼片钟状,花冠淡紫色,外有微柔毛,子房近无毛。核果近球形,4-6月开花,7-10月结果。 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北达秦岭淮河。生于山坡路旁或灌木丛中。非洲东部经马达加斯加、亚洲东南部及南美洲的玻利维亚也有分布。 该种茎皮可造纸及制人造棉;茎叶治久痢;种子为清凉性镇静、镇痛药;根可以驱烧虫;花和枝叶可提取芳香油。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荆条 荆条 牡荆在北京、河南等地区称荆条,是马鞭草科落叶灌木。叶对生,幼枝、新叶为绿色。花淡紫色,着生于当年生枝端,花期6~7月。中国北方地区广为分布,常生于山地阳坡上,形成灌丛,资源极丰富,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中、西南等省、区。可酿花蜜。
紫姑 紫姑 紫姑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司厕之神,又作子姑、厕姑、茅姑、坑姑、坑三姑娘等。世人谓其能先知,多迎祀于家,占卜诸事。 每当上元节的时候,居家妇女便要迎厕神。说起来风俗很奇怪,节前的一天,邓粪箕一只,饰以钗环,簪以花朵,另用银钗一只插箕口,放在坑厕侧设供。同时,另设供案,点烛焚香,让小儿辈对它行礼。 从各地迎紫姑的活动看,紫姑的职责主要不是司人家之厕,而是代卜人事的吉凶和与人一起游乐了。
累累如珠 累累如珠【解释】累累:连接成串。一个紧接一个,就像一串珠子。【出处】《礼记·乐记》:“累累乎端如贯珠。”刘师培《文说》:“师乙论音,累如贯珠。”【示例】我爱繁花老干的杏,临风婀娜的小红桃,贴梗~的紫荆。 ◎朱自清《看花》
荊芥 荆芥 (唇形科荆芥属植物)荆芥(Nepeta cataria L.),别名: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是唇形科、荆芥属多年生植物。茎坚强,基部木质化,多分枝,高40-150厘米,基部近四棱形,上部钝四棱形,具浅槽,被白色短柔毛。入药用其干燥茎叶和花穗。鲜嫩芽小儿镇静最佳,荆芥叶黄绿色,茎方形微带紫色,横切面黄白色,穗子稍黑紫黄绿色。味平,性温,无毒,清香气浓。荆芥为发汗,解热药,是中华常用草药之一,能镇痰、祛风、凉血。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
黃荊 黄荆 (牡荆属植物)黄荆 (学名:Vitex negundo L.)是马鞭草科,牡荆属灌木或小乔木;小枝四棱形,掌状复叶,小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聚伞花序排成圆锥花序式,顶生,花序梗密生灰白色绒毛;花萼片钟状,花冠淡紫色,外有微柔毛,子房近无毛。核果近球形,4-6月开花,7-10月结果。 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北达秦岭淮河。生于山坡路旁或灌木丛中。非洲东部经马达加斯加、亚洲东南部及南美洲的玻利维亚也有分布。 该种茎皮可造纸及制人造棉;茎叶治久痢;种子为清凉性镇静、镇痛药;根可以驱烧虫;花和枝叶可提取芳香油。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牡荆 牡荆 (马鞭草科植物)牡荆(读音:[mǔ jīng] 学名:Vitex negundo L.)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方形,密生灰白色绒毛。叶对生,掌状5出复叶,小叶片边缘有多数锯齿,无毛或稍有毛。圆锥状花序顶生;花萼钟形,顶端有5齿裂;花冠淡紫色,顶端有5裂片。生于山坡路旁,分布于全国各地。 牡荆 (词语)牡荆,植物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广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果实和叶皆可入药。茎干坚劲,古以为刑杖。《史记·孝武本纪》:“其秋,为伐南越,告祷泰一,以牡荆画幡日月北斗登龙。”
荊條 荆条 牡荆在北京、河南等地区称荆条,是马鞭草科落叶灌木。叶对生,幼枝、新叶为绿色。花淡紫色,着生于当年生枝端,花期6~7月。中国北方地区广为分布,常生于山地阳坡上,形成灌丛,资源极丰富,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中、西南等省、区。可酿花蜜。
荆褐 荆褐 jīnɡ hè 荆褐 颜色名。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写像诀》:“凡调合服饰器用颜色者,绯红,用银朱紫花合……荆褐,用粉入槐花、螺青、土黄标合。”
九芎 九芎 九芎(拉丁学名Lagerstoemia subcostata Koehne)别名小果紫薇、拘那花、猴难爬、苞饭花、九荆、南紫薇、Dari-nusu(排湾),分布在台湾低海拔森林。九芎为植物界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又称木兰纲。
藿香 藿香 (唇形科荆芥属植物)藿香,学名:Agastache rugosa (Fisch. et Mey.)O. Ktze.;又名:合香、苍告、山茴香等,属唇形目、唇形科、藿香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高0.5~1.5m,四棱形,粗达7~8mm,叶心状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花冠淡紫蓝色,长约8mm,成熟小坚果卵状长圆形,长约1.8mm,宽约1.1mm,花期6~9月,果期9~11月。
衡山 衡山 (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衡山(Mount Heng),又名南岳、寿岳、南山,为中国“五岳”之一,位于中国湖南省中部偏东南部,绵亘于衡阳、湘潭两盆地间,,主体部分位于衡阳市南岳区、衡山县和衡阳县东部。衡山的命名,据战国时期《甘石星经》记载,因其位于星座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变应玑衡”,“铨德钧物”,犹如衡器,可称天地,故名衡山。 衡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佛教圣地,环山有寺、庙、庵、观200多处。衡山是上古时期君王唐尧、虞舜巡疆狩猎祭祀社稷,夏禹杀马祭天地求治洪方法之地。衡山山神是民间崇拜的火神祝融,他被黄帝委任镇守衡山,教民用火,化育万物,死后葬于衡山赤帝峰,被当地尊称南岳圣帝。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有四处位于衡山之中,佛祖释迦牟尼两颗真身舍利子藏于衡山南台寺金刚舍利塔中。 衡山主要山峰有回雁峰、祝融峰、紫盖峰、岳麓山等,最高峰祝融峰海拔1300.2米。衡山主体部分介于北纬27°4′-27°20′,东经112°34′-112°44′之间,呈东北—西南走向,北起衡山县福田铺乡,南迄衡阳县樟木乡,西起衡阳县界牌镇,东止衡阳市南岳区,长38千米,最宽处17千米,总面积640平方千米。 1982年,衡山风景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2006年2月,衡山入选首批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2007年5月,衡山风景区被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7年8月,衡山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衡山 (词语)南岳,山名。(1)指衡山。五岳之一。 衡山,又名南岳、寿岳、南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位于衡阳市南岳区,旧时汉族民间广泛崇拜的神祇,即南岳衡山君神,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海拔1300.2米。由于气候条件较其他四岳为好,处处是茂林修竹,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时飘香,自然景色十分秀丽,因而有“南岳独秀”之美称。清人魏源《衡岳吟》中说:“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岳独如飞。” 衡山呈北东—南西走向,北起衡阳市衡山县福田铺乡,南迄衡阳市衡阳县樟木乡,长38公里,西起衡阳县界牌镇,东止衡阳市南岳区,最宽处17公里,总面积640平方公里。[1] 衡山主要山峰有回雁峰、祝融峰、紫盖峰、天柱峰、岳麓山等,最高峰祝融峰海拔1300.2米。衡山东北坡、东坡、东南坡共计河川26条,经衡阳、湘潭、衡山三县的易俗河、荆坡河、乌石港、龙隐港、萱洲港、白鹭港等注入湘江。[1] 1982年,衡山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2006年02月,衡山入选首批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2007年5月22日,被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7年8月1日,衡山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 2008年衡山被评为最受群众喜爱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 。书·舜典》:“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 孔 传:“南岳,衡山。”(2)指霍山,即天柱山。《尔雅·释山》:“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嵩山为中岳。”
芘芣 芘芣 芘芣,(音pífú),又名荆葵、锦葵、荍(音qiáo)。草本植物,株高60-10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叶肾形,叶脉掌状。 花簇生于叶腋,花冠紫红色,亦有白色。
荆葵 荆葵 二年生或多年生直立草本,疏被粗毛;叶圆心形,两面均无毛或仅脉上疏被毛,叶柄近无毛;花簇生,近无毛,紫红色或白色;果扁圆形,种子黑褐色。常见于我国南北各城市。
青莲 青莲 (汉语词组)青莲,是一种青色莲花。花瓣长而广,青白分明。唐朝时有李白号青莲居士,宋代有周敦颐的《爱莲说》提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常比喻性格品质高尚的君子。
青蓮 青莲 (汉语词组)青莲,是一种青色莲花。花瓣长而广,青白分明。唐朝时有李白号青莲居士,宋代有周敦颐的《爱莲说》提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常比喻性格品质高尚的君子。
牡荊 牡荆 (马鞭草科植物)牡荆(读音:[mǔ jīng] 学名:Vitex negundo L.)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方形,密生灰白色绒毛。叶对生,掌状5出复叶,小叶片边缘有多数锯齿,无毛或稍有毛。圆锥状花序顶生;花萼钟形,顶端有5齿裂;花冠淡紫色,顶端有5裂片。生于山坡路旁,分布于全国各地。 牡荆 (词语)牡荆,植物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广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果实和叶皆可入药。茎干坚劲,古以为刑杖。《史记·孝武本纪》:“其秋,为伐南越,告祷泰一,以牡荆画幡日月北斗登龙。”
恶实 恶实 鼠粘(《别录》)、牛蒡(《别录》)、大力子(《纲目》)、蒡翁菜(《纲目》)、便牵牛(《纲目》)、蝙蝠刺。 时珍曰∶其实状恶而多刺钩,故名也。俚人谓之便牵牛。河南人呼为夜叉头。 颂曰∶实壳多刺,鼠过之则缀惹不可脱,故谓之鼠粘子,亦如羊负来之比。 《别录》曰∶恶实生鲁山平泽。恭曰∶鲁山在邓州东北。此草叶大如芋,子壳似栗状,实细长如茺蔚子。 颂曰∶恶实即牛蒡子也,处处有之。叶大如芋叶而长。实似葡萄核而褐色,外壳似栗,而小如指时珍曰∶牛蒡古人种子,以肥壤栽之。剪苗淘为蔬,取根煮曝为脯,云甚益人,今人亦罕食之。三月生苗,起茎高者三、四尺。四月开花成丛,淡紫色。结实如枫而小,萼细刺百十攒簇之,一有子数十颗。其根大者如臂,长者近尺,其色灰黪。七月采子,十月采根。 凡用拣净,以酒拌蒸,待有白霜重出,以布拭去,焙干,捣粉用。 辛,平,无毒。藏器曰∶苦。 元素曰∶辛,温,阳中之阴,升也。 杲曰∶辛,平,阳也,降也。 旧四,新十二。 风水身肿欲裂∶鼠粘子二两,炒研为末。每温水服二钱,日三服。(风热浮肿,咽喉闭塞∶牛蒡子一合(半生半熟),为末。热酒服一寸匕痰厥头痛∶牛蒡子(炒)、旋复花等分,为末。腊茶清服一钱,日二服头痛连睛∶鼠粘子、石膏等分,为末,茶清调服。(《医方摘要》) 咽膈不利,疏风壅,涎唾多∶牛蒡子(微炒)、荆芥穗各一两,炙甘草半两,为末。食后汤服二钱,当缓缓取效。(寇氏《本草衍义》) 悬痈喉痛,风热上抟也。恶实(炒)、甘草(生)等分,水煎含咽,名启关方》) 喉痹肿痛∶牛蒡子六分,马蔺子八分,为散。每空心温水服方寸匕,日再服。仍以牛蒡子三两,盐二两,研匀,炒热包熨喉外。(《广济方》) 咽喉痘疹∶牛蒡子二钱,桔梗一钱半,粉甘草节七分,水煎服。(《痘风热瘾疹∶牛蒡子(炒)、浮萍等分,以薄荷汤服二钱,日二服。(初虞世《古今录验》) 风龋牙痛∶鼠粘子(炒),煎水含,冷吐之。(《延年方》) 小儿痘疮,时出不快,壮热狂躁,咽膈壅塞,大便秘涩,小儿咽喉肿,胸膈不利∶若大便利者,勿服。牛蒡子(炒)一钱二分,荆芥穗二分,甘草节四分。水一盏,同煎至七分,温服。已出亦可服。名必胜散。(《和剂局方》) 妇人吹乳∶鼠粘二钱,麝香少许,温酒细吞下。(《袖珍方》) 便痈肿痛∶鼠粘子二钱,炒研末,入蜜一匙,朴硝一匙,空心温酒服。(《袖珍方》) 蛇蝎蛊毒∶大力子,煮汁服。(《卫生易简方》) 水蛊腹大∶恶实(微炒)一两,为末,面糊丸梧子大,每米饮下十丸。(张文仲方) 历节肿痛,风热攻手指,赤肿麻木,甚则攻肩背两膝,遇暑热则大便秘∶牛蒡子三两,新豆豉(炒)、羌活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白汤下。(《本事方》) 根、茎【气味】苦,寒,无毒。权曰∶甘、平。 藏器曰∶根须蒸熟曝干用。不尔,令人欲吐。 伤寒寒热汗出,中风面肿,消渴热中,逐水。久服轻身耐老(《别录》)。根∶主牙齿痛,劳疟诸风,脚缓弱风毒,痈疽,咳嗽伤肺,肺壅疝瘕,冷气积血(苏恭)。根∶浸酒服,去风及恶疮。和叶捣碎,敷杖疮金疮,永不畏风(藏器)。主面目烦闷,四肢不健,通十二经脉,洗五脏恶气。可常作菜食,令人身轻(甄权)。切根如豆,拌面作饭食,消胀壅。茎叶煮汁作浴汤,去皮间习习如虫行。又入盐花生捣,拓一切肿毒(孟诜)。根作脯食甚良。茎叶宜煮汁酿酒服。冬月采根,蒸曝入药。刘禹锡《传信方》∶疗暴中风,用紧细牛蒡根,取时避风,以竹刀或荆刀刮去土,生布拭了,捣绞取汁一大升,和好蜜四大合,温分两服,得汗出便瘥。此方得之岳鄂郑中丞。郑因食热肉一顿,便中暴风。外甥卢氏为阳令,有此方。服,当时便瘥。 旧五,新一十六。 时气余热不退,烦躁发渴,四肢无力,不能饮食∶用牛蒡根捣汁,服一小盏,效。(《圣惠方》) 天行时疾∶生牛蒡根,捣汁五合,空腹分为二服。服讫,取桑叶一把,炙黄,以水一升,煮取五合,顿服取汗,无叶用枝。(孙真人《食忌》) 热攻心烦恍惚∶以牛蒡根(捣汁)一升,食后分为二服。(《食医心镜》) 伤寒搐搦,汗后覆盖不密,致腰背手足搐搦者,牛蒡根散主之∶牛蒡根十条,麻黄、牛膝、天南星各六钱锉,于盆内研细,好酒一升同研,以新布绞取汁。以炭火半秤烧一地坑令赤,扫净,倾药汁入坑内,再烧令黑色,取出于乳钵内细研。每服一钱,温酒下,日三服。 (朱肱《活人书》) 一切风疾十年、二十年者∶牛蒡根一升,生地黄、枸杞子、牛膝各三升,用袋盛药,浸无灰酒三升内,每任意饮之。(《外台秘要》方) 老人中风,口目动,烦闷不安。牛蒡根(切)一升(去皮晒干,杵为面),白米四合(淘净)。和作,豉汁中煮,加葱、椒五味,空心食之。恒服极效。(《寿亲养老书》) 老人风湿久痹,筋挛骨痛。服此壮肾,润皮毛,益气力∶牛蒡根一升(切),生地黄一升(切),大豆二升(炒),以绢袋盛,浸一斗酒中,五六日,任性空心温服二、三盏,日二服。(《集验方》) 头面忽肿,热毒风气内攻,或连手足赤肿,触着痛者∶牛蒡子根(一名蝙蝠刺),洗净研烂,酒煎成膏,绢摊贴肿处。仍以热酒服一、二匙,肿消痛减。(《斗不可禁者,摩膏主之∶取牛蒡茎叶,捣取浓汁二升,无灰酒一升,盐花一匙头,火煎稠成膏,以摩痛处,风毒自散。摩时须极力令热,乃效。冬月用根。(《箧中方》) 头风白屑∶牛蒡叶捣汁,熬稠涂之。至明,皂荚水洗去。(《圣惠方》) 喉中热肿∶鼠粘根一升,水五升,煎一升,分三服。(《延年方》) 小儿咽肿∶牛蒡根捣汁,细咽之。(《普济方》) 热毒牙痛,热毒风攻头面,齿龈肿痛不可忍∶牛蒡根一斤(捣汁),入盐花一钱。银器中熬成膏。每用涂齿龈上,重者不过三度,瘥。(《圣惠方》) 项下瘿疾∶鼠粘子根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或为末,蜜丸常服之。(《救急方》) 小便不通,脐腹急痛∶牛蒡叶汁、生地黄汁二合,和匀,入蜜二合。每服一合,入水半盏,煎三五沸,调滑石末一钱服。(《圣济总录》) 疖子肿毒∶鼠粘子叶贴之。(《千金方》) 石出脓,坚实寒热∶鼠粘子叶为末,和鸡子白封之。(《外台秘要》) 诸疮肿毒∶牛蒡根三茎(洗)。煮烂捣汁,入米煮粥,食一碗,甚良。(《普济方》) 积年恶疮,反花疮、漏疮不瘥者。牛蒡根捣,和腊月猪脂,日日封之。(《千金方》) 月水不通,结成症块,腹肋胀大,欲死∶牛蒡根二斤(锉)。蒸三遍,以生绢袋盛之,以酒二斗浸五日,每食前温服一盏。(《普济方》)
惡實 恶实 鼠粘(《别录》)、牛蒡(《别录》)、大力子(《纲目》)、蒡翁菜(《纲目》)、便牵牛(《纲目》)、蝙蝠刺。 时珍曰∶其实状恶而多刺钩,故名也。俚人谓之便牵牛。河南人呼为夜叉头。 颂曰∶实壳多刺,鼠过之则缀惹不可脱,故谓之鼠粘子,亦如羊负来之比。 《别录》曰∶恶实生鲁山平泽。恭曰∶鲁山在邓州东北。此草叶大如芋,子壳似栗状,实细长如茺蔚子。 颂曰∶恶实即牛蒡子也,处处有之。叶大如芋叶而长。实似葡萄核而褐色,外壳似栗,而小如指时珍曰∶牛蒡古人种子,以肥壤栽之。剪苗淘为蔬,取根煮曝为脯,云甚益人,今人亦罕食之。三月生苗,起茎高者三、四尺。四月开花成丛,淡紫色。结实如枫而小,萼细刺百十攒簇之,一有子数十颗。其根大者如臂,长者近尺,其色灰黪。七月采子,十月采根。 凡用拣净,以酒拌蒸,待有白霜重出,以布拭去,焙干,捣粉用。 辛,平,无毒。藏器曰∶苦。 元素曰∶辛,温,阳中之阴,升也。 杲曰∶辛,平,阳也,降也。 旧四,新十二。 风水身肿欲裂∶鼠粘子二两,炒研为末。每温水服二钱,日三服。(风热浮肿,咽喉闭塞∶牛蒡子一合(半生半熟),为末。热酒服一寸匕痰厥头痛∶牛蒡子(炒)、旋复花等分,为末。腊茶清服一钱,日二服头痛连睛∶鼠粘子、石膏等分,为末,茶清调服。(《医方摘要》) 咽膈不利,疏风壅,涎唾多∶牛蒡子(微炒)、荆芥穗各一两,炙甘草半两,为末。食后汤服二钱,当缓缓取效。(寇氏《本草衍义》) 悬痈喉痛,风热上抟也。恶实(炒)、甘草(生)等分,水煎含咽,名启关方》) 喉痹肿痛∶牛蒡子六分,马蔺子八分,为散。每空心温水服方寸匕,日再服。仍以牛蒡子三两,盐二两,研匀,炒热包熨喉外。(《广济方》) 咽喉痘疹∶牛蒡子二钱,桔梗一钱半,粉甘草节七分,水煎服。(《痘风热瘾疹∶牛蒡子(炒)、浮萍等分,以薄荷汤服二钱,日二服。(初虞世《古今录验》) 风龋牙痛∶鼠粘子(炒),煎水含,冷吐之。(《延年方》) 小儿痘疮,时出不快,壮热狂躁,咽膈壅塞,大便秘涩,小儿咽喉肿,胸膈不利∶若大便利者,勿服。牛蒡子(炒)一钱二分,荆芥穗二分,甘草节四分。水一盏,同煎至七分,温服。已出亦可服。名必胜散。(《和剂局方》) 妇人吹乳∶鼠粘二钱,麝香少许,温酒细吞下。(《袖珍方》) 便痈肿痛∶鼠粘子二钱,炒研末,入蜜一匙,朴硝一匙,空心温酒服。(《袖珍方》) 蛇蝎蛊毒∶大力子,煮汁服。(《卫生易简方》) 水蛊腹大∶恶实(微炒)一两,为末,面糊丸梧子大,每米饮下十丸。(张文仲方) 历节肿痛,风热攻手指,赤肿麻木,甚则攻肩背两膝,遇暑热则大便秘∶牛蒡子三两,新豆豉(炒)、羌活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白汤下。(《本事方》) 根、茎【气味】苦,寒,无毒。权曰∶甘、平。 藏器曰∶根须蒸熟曝干用。不尔,令人欲吐。 伤寒寒热汗出,中风面肿,消渴热中,逐水。久服轻身耐老(《别录》)。根∶主牙齿痛,劳疟诸风,脚缓弱风毒,痈疽,咳嗽伤肺,肺壅疝瘕,冷气积血(苏恭)。根∶浸酒服,去风及恶疮。和叶捣碎,敷杖疮金疮,永不畏风(藏器)。主面目烦闷,四肢不健,通十二经脉,洗五脏恶气。可常作菜食,令人身轻(甄权)。切根如豆,拌面作饭食,消胀壅。茎叶煮汁作浴汤,去皮间习习如虫行。又入盐花生捣,拓一切肿毒(孟诜)。根作脯食甚良。茎叶宜煮汁酿酒服。冬月采根,蒸曝入药。刘禹锡《传信方》∶疗暴中风,用紧细牛蒡根,取时避风,以竹刀或荆刀刮去土,生布拭了,捣绞取汁一大升,和好蜜四大合,温分两服,得汗出便瘥。此方得之岳鄂郑中丞。郑因食热肉一顿,便中暴风。外甥卢氏为阳令,有此方。服,当时便瘥。 旧五,新一十六。 时气余热不退,烦躁发渴,四肢无力,不能饮食∶用牛蒡根捣汁,服一小盏,效。(《圣惠方》) 天行时疾∶生牛蒡根,捣汁五合,空腹分为二服。服讫,取桑叶一把,炙黄,以水一升,煮取五合,顿服取汗,无叶用枝。(孙真人《食忌》) 热攻心烦恍惚∶以牛蒡根(捣汁)一升,食后分为二服。(《食医心镜》) 伤寒搐搦,汗后覆盖不密,致腰背手足搐搦者,牛蒡根散主之∶牛蒡根十条,麻黄、牛膝、天南星各六钱锉,于盆内研细,好酒一升同研,以新布绞取汁。以炭火半秤烧一地坑令赤,扫净,倾药汁入坑内,再烧令黑色,取出于乳钵内细研。每服一钱,温酒下,日三服。 (朱肱《活人书》) 一切风疾十年、二十年者∶牛蒡根一升,生地黄、枸杞子、牛膝各三升,用袋盛药,浸无灰酒三升内,每任意饮之。(《外台秘要》方) 老人中风,口目动,烦闷不安。牛蒡根(切)一升(去皮晒干,杵为面),白米四合(淘净)。和作,豉汁中煮,加葱、椒五味,空心食之。恒服极效。(《寿亲养老书》) 老人风湿久痹,筋挛骨痛。服此壮肾,润皮毛,益气力∶牛蒡根一升(切),生地黄一升(切),大豆二升(炒),以绢袋盛,浸一斗酒中,五六日,任性空心温服二、三盏,日二服。(《集验方》) 头面忽肿,热毒风气内攻,或连手足赤肿,触着痛者∶牛蒡子根(一名蝙蝠刺),洗净研烂,酒煎成膏,绢摊贴肿处。仍以热酒服一、二匙,肿消痛减。(《斗不可禁者,摩膏主之∶取牛蒡茎叶,捣取浓汁二升,无灰酒一升,盐花一匙头,火煎稠成膏,以摩痛处,风毒自散。摩时须极力令热,乃效。冬月用根。(《箧中方》) 头风白屑∶牛蒡叶捣汁,熬稠涂之。至明,皂荚水洗去。(《圣惠方》) 喉中热肿∶鼠粘根一升,水五升,煎一升,分三服。(《延年方》) 小儿咽肿∶牛蒡根捣汁,细咽之。(《普济方》) 热毒牙痛,热毒风攻头面,齿龈肿痛不可忍∶牛蒡根一斤(捣汁),入盐花一钱。银器中熬成膏。每用涂齿龈上,重者不过三度,瘥。(《圣惠方》) 项下瘿疾∶鼠粘子根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或为末,蜜丸常服之。(《救急方》) 小便不通,脐腹急痛∶牛蒡叶汁、生地黄汁二合,和匀,入蜜二合。每服一合,入水半盏,煎三五沸,调滑石末一钱服。(《圣济总录》) 疖子肿毒∶鼠粘子叶贴之。(《千金方》) 石出脓,坚实寒热∶鼠粘子叶为末,和鸡子白封之。(《外台秘要》) 诸疮肿毒∶牛蒡根三茎(洗)。煮烂捣汁,入米煮粥,食一碗,甚良。(《普济方》) 积年恶疮,反花疮、漏疮不瘥者。牛蒡根捣,和腊月猪脂,日日封之。(《千金方》) 月水不通,结成症块,腹肋胀大,欲死∶牛蒡根二斤(锉)。蒸三遍,以生绢袋盛之,以酒二斗浸五日,每食前温服一盏。(《普济方》)
荊褐 荆褐 jīnɡ hè 荆褐 颜色名。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写像诀》:“凡调合服饰器用颜色者,绯红,用银朱紫花合……荆褐,用粉入槐花、螺青、土黄标合。”
斗酒 斗酒 (行为)斗酒亦作“鬭酒”。 比酒量。唐 杜牧 《街西长句》:“游骑偶同人鬭酒,名园相倚杏交花。”《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七回:“高渐离闻荆轲入秦,亦持豚肩斗酒而至,荆轲使与太子丹相见,丹命入席同坐。” 清 陈维崧 《菩萨蛮·为竹逸题徐渭文画紫牡丹》词:“年时鬭酒红栏下,一丛姹紫真如画。” 清 陈于王 《燕九竹枝词》之九:“观傍培塿氍毺新,酒市争看鬭酒人。”
鬥酒 斗酒 (行为)斗酒亦作“鬭酒”。 比酒量。唐 杜牧 《街西长句》:“游骑偶同人鬭酒,名园相倚杏交花。”《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七回:“高渐离闻荆轲入秦,亦持豚肩斗酒而至,荆轲使与太子丹相见,丹命入席同坐。” 清 陈维崧 《菩萨蛮·为竹逸题徐渭文画紫牡丹》词:“年时鬭酒红栏下,一丛姹紫真如画。” 清 陈于王 《燕九竹枝词》之九:“观傍培?氍毺新,酒市争看鬭酒人。”
蔓荊 辞典解释蔓荆  màn jīng     植物名。马鞭草科黄荆属,常绿小灌木。全株密被灰白色柔毛,揉汁会发出浓厚的芳香。单叶,对生。花为深蓝色或紫色,形状如唇。果实为核果,球状,干燥后称为「蔓荆子」,是上品药材。生长在海滨沙地,量多而普遍,有定沙作用。 也称为「海埔姜」。
桑叶 桑叶 (桑科桑属植物)桑叶,(Mulberry Leaf),学名:Folium Mori。中药名,是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是蚕的日常食物,又名家桑、荆桑、桑椹树、黄桑叶等,我国南北各地广泛种植桑树,桑叶产量丰富。蚕的主要食物。完整叶片呈或宽卵形,叶片基部心脏形,顶端微尖,边缘有锯齿,叶脉密生白柔毛。老叶较厚暗绿色。嫩叶较薄,黄绿色。质脆易,握之扎手。气淡,味微苦涩。 药用一般认为霜后采者质佳。桑叶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且有治疗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的作用。到2014年,有人将桑叶的芽头做成了菜式,而使桑叶有了食疗的价值,因其桑叶的芽头营养价值丰富而被大众喜爱,称为桑芽菜。又以南浔辑里村,国丝文化园的桑树芽最为出众,考虑到穿珠湾水的灌溉,其桑叶芽的微量元素比一般桑芽的要高出很多。 桑椹儿果幼时青绿,成熟后呈黑紫色、紫红色,味酸甜可口。
桑葉 桑叶 (桑科桑属植物)桑叶,(Mulberry Leaf),学名:Folium Mori。中药名,是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是蚕的日常食物,又名家桑、荆桑、桑椹树、黄桑叶等,我国南北各地广泛种植桑树,桑叶产量丰富。蚕的主要食物。完整叶片呈或宽卵形,叶片基部心脏形,顶端微尖,边缘有锯齿,叶脉密生白柔毛。老叶较厚暗绿色。嫩叶较薄,黄绿色。质脆易,握之扎手。气淡,味微苦涩。 药用一般认为霜后采者质佳。桑叶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且有治疗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的作用。到2014年,有人将桑叶的芽头做成了菜式,而使桑叶有了食疗的价值,因其桑叶的芽头营养价值丰富而被大众喜爱,称为桑芽菜。又以南浔辑里村,国丝文化园的桑树芽最为出众,考虑到穿珠湾水的灌溉,其桑叶芽的微量元素比一般桑芽的要高出很多。 桑椹儿果幼时青绿,成熟后呈黑紫色、紫红色,味酸甜可口。
荊葵 荆葵 二年生或多年生直立草本,疏被粗毛;叶圆心形,两面均无毛或仅脉上疏被毛,叶柄近无毛;花簇生,近无毛,紫红色或白色;果扁圆形,种子黑褐色。常见于我国南北各城市。
绰起 绰起 绰起:chāo qǐ 拿起来,抓起
綽起 绰起 绰起:chāo qǐ 拿起来,抓起

其它词语热搜

* 形容紫荆花的词语:1. 绚丽;2. 瑰丽;3. 艳丽;4. 灿烂;5. 雍容华贵;6. 高贵;7. 典雅;8. 清新;9. 柔美;10. 纯洁;11. 神秘;12. 妩媚;13. 优美;14. 秀丽;15. 醉人;16. 欣欣向荣;17. 热烈;18. 明亮;19. 活力四射;20. 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