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气候的词语

描写气候的词语:

描写气候的词语 相关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气候学 气候学 气候学是研究气候特征、形成、分布和演变规律,以及气候与其他自然因子和人类活动的关系的学科。它既是自然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大气科学的一个分支。气候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重要环境条件。人类最初只能适应气候,本能地利用气候资源和躲避气候灾害。
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是指受季风支配地区的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夏季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气候具有海洋性。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冷气流影响,气候寒冷,干燥少雨,气候具有大陆性。一年中随同季风的变化,降水发生明显的季节变化,东亚、南亚和东南亚为三个典型的季风气候区,但因纬度地理位置等的差异,季风气候各有特征。
气候 气候 (自然科学名词)气候是大气物理特征的长期平均状态,与天气不同,它具有稳定性。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气候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通常由某一时期的平均值和离差值表征。研究气候的学科是气候学。
大陆性气候 大陆性气候 大陆性气候(Continental climate)通常指处于中纬度大陆腹地的气候,一般也就是指温带大陆性气候。在大陆内部,海洋的影响很弱,大陆性气候显著。内陆沙漠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地区。草原和沙漠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自然景观。
小气候 小气候 小气候是指由于下垫面结构和性质不同,造成热量和水分收支差异,从而在小范围内形成一种与大气候不同特点的气候,统称小气候。 在一个地区的每一块地方(如农田、温室、仓库、车间、庭院等)都要受到该地区气候条件的影响,同时因下垫面性质不同、热状况各异,又有人的活动等,就会形成小范围特有的气候状况,小气候中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条件,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人类的工作环境,家庭的生活情趣等。可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加以改善。
大气候 大气候 主要由特殊环流所形成的较大空间尺度的气候。如季风气候,其垂直范围可达几千米以上,水平范围可在几百公里以上,其研究方法和普通气候无甚差别,综合分析气象台站的常规观测资料,即可得出所研究地区的大气候情况。 大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大气候,是指离地面1.5米以上的气候,是由大范围因素所决定,如大气环流、地理纬度、距海洋距离、大面积地形等。
海洋性气候 海洋性气候 海洋性气候,指海洋邻近区域的气候。如海岛或盛行风来自海洋的大陆部分地区的气候。由于海洋巨大水体作用所形成的气候 。包括海洋面或岛屿以及盛行气流来自海洋的大陆近海部分的气候。
地中海气候 地中海气候 地中海气候(Mediterranean climate),又称作副热带夏干气候,由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是亚热带、温带的一种气候类型。其分布于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包括地中海沿岸、黑海沿岸、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澳大利亚西南部伯斯和南部阿德莱德一带,南非西南部,以及智利中部等地区,因地中海沿岸地区最典型而得名。在地中海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中海水温相比陆地低从而形成高压,加大了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势力,冬季地中海的水温又相对较高,形成低压,吸引西风,又使西风的势力大大加强。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和南美东南部。由于远离海洋,或者地形阻挡,湿润气团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温带森林气候除外,能受到海洋风影响,降水较其它类型偏多,气温较差较小。
城市气候 城市气候 由于城市中众多建筑物构成了特殊的“地面”,人口又高度密集,高强度的经济活动会消耗大量的燃料,释放出无数的有害气体和粉尘。这些连同其他的人类生产和生活,会改变该地区原有的区域气候状况,形成一种与城市周围不同的局部气候,被称为城市气候。
成气候 成气候 成气候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héng qì hòu,是比喻有成就或有发展前途。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又称赤道多雨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纬10°之间(赤道附近)。终年高温多雨,各月平均气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季节分配均匀,无干旱期。主要出现在南美洲亚马逊平原,非洲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的马来群岛大部和马来半岛南部。显著特征:全年高温、多雨、温差小。
氣候學 气候学 气候学是研究气候特征、形成、分布和演变规律,以及气候与其他自然因子和人类活动的关系的学科。它既是自然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大气科学的一个分支。气候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重要环境条件。人类最初只能适应气候,本能地利用气候资源和躲避气候灾害。
季風氣候 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是指受季风支配地区的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夏季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气候具有海洋性。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冷气流影响,气候寒冷,干燥少雨,气候具有大陆性。一年中随同季风的变化,降水发生明显的季节变化,东亚、南亚和东南亚为三个典型的季风气候区,但因纬度地理位置等的差异,季风气候各有特征。
温带 温带 温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来讲说,除了寒带和热带以外的所有地区都属于温带,故而亚热带和亚寒带都属于广义温带的范畴。狭义的温带则不包括亚热带和亚寒带。四季分明是温带气候的最显著特点。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属于温带气候。从全球分布来看,温带气候的情况比较复杂多样。根据地区的降水特点的不同,可分为温带季风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几种类型。由于温带气候分布地域广泛,类型复杂多样,从而为生物创造了良好的气候环境,形成了丰富的动植物界。
溫帶 温带 温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来讲说,除了寒带和热带以外的所有地区都属于温带,故而亚热带和亚寒带都属于广义温带的范畴。狭义的温带则不包括亚热带和亚寒带。四季分明是温带气候的最显著特点。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属于温带气候。从全球分布来看,温带气候的情况比较复杂多样。根据地区的降水特点的不同,可分为温带季风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几种类型。由于温带气候分布地域广泛,类型复杂多样,从而为生物创造了良好的气候环境,形成了丰富的动植物界。
大氣候 大气候 主要由特殊环流所形成的较大空间尺度的气候。如季风气候,其垂直范围可达几千米以上,水平范围可在几百公里以上,其研究方法和普通气候无甚差别,综合分析气象台站的常规观测资料,即可得出所研究地区的大气候情况。 大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大气候,是指离地面1.5米以上的气候,是由大范围因素所决定,如大气环流、地理纬度、距海洋距离、大面积地形等。
小氣候 小气候 小气候是指由于下垫面结构和性质不同,造成热量和水分收支差异,从而在小范围内形成一种与大气候不同特点的气候,统称小气候。 在一个地区的每一块地方(如农田、温室、仓库、车间、庭院等)都要受到该地区气候条件的影响,同时因下垫面性质不同、热状况各异,又有人的活动等,就会形成小范围特有的气候状况,小气候中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条件,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人类的工作环境,家庭的生活情趣等。可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加以改善。
大陸性氣候 大陆性气候 大陆性气候(Continental climate)通常指处于中纬度大陆腹地的气候,一般也就是指温带大陆性气候。在大陆内部,海洋的影响很弱,大陆性气候显著。内陆沙漠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地区。草原和沙漠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自然景观。
暖冬 暖冬 (气象学名词)暖冬这一名词,以往气象学上没有定义,是近几年气候变暖而产生的新的气象名词。 参考气象学上的暖流、暖锋、暖气团等概念,中国气象局气候专家,把冬季冷暖这一现象分成,暖冬和冷冬,即某年某一区域整个冬季(全国范围冬季为上年12月到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高于常年值或称气候平均值(常年值一般取近30年平均,自2002年开始我国根据WMO的规定起用1971至2000年30年平均值作为常年值)时,称该年该区域为暖冬,否则为冷冬。自2012年1月1日起,在我国日常气候业务中,废除之前所沿用的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开始使用1981-2010年新一轮的平均值作为常年值或气候值,
寒露 寒露 (二十四节气之一)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结束;时间在公历每年10月7日~9日。是太阳到达黄经19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进入深秋,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气温逐渐下降。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都表示水汽凝结现象,而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夜晚,仰望星空,你会发现星空换季,代表盛夏的“大火星”(天蝎座的心宿二星)已西沉。我们可以隐约听到冬天的脚步声了。 这一时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气温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铺,与华南秋色迥然不同。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全年温和潮湿的气候。它的特征十分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四季降水比较均匀。分布在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这类气候全年在盛行西风影响下,西岸常有暖流影响,增温增湿,西风从暖洋面吹来,降水颇多。冬季常有温带锋面气旋来袭,因而尽管全年有雨,秋冬降雨量通常略多于春夏。雨以小雨和小阵雨居多,几乎没有雷雨。气旋频繁过境,年降雨量500-700mm,在地形有利地区(如北美洲西北部)多达2500mm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最暖月又低于22℃,年较差远小于同纬度的内陆与东岸地区。属于这一气候的有西北欧、加拿大太平洋沿岸、智利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新西兰等小部分。除亚洲、非洲和南极洲没有外,其余各大洲都有,其中以欧洲大陆西部及不列颠群岛最为典型。
六淫 六淫 所谓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阴阳相移,寒暑更作,气候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和限度。如果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使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的时候,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于是,六气由对人体无害而转化为对人体有害,成为致病的因素。
测候 测候 预测气候与天文,观测天文与气象。《宋书·律历志下》:“《乾象》之弦望定数,《景初》之交度周日,匪谓测候不精,遂乃乘除翻谬,斯又历家之甚失也。”《隋书·天文志上》:“古历,五星并顺行。 秦 历始有金、火之逆…… 汉 初测候,乃知五星皆有逆行。”《清史稿·天文志一》:“ 高宗 又以旧记星纪,间有疏漏,御制玑衡抚辰仪,重加测候。”
成氣候 成气候 成气候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héng qì hòu,是比喻有成就或有发展前途。
測候 测候 预测气候与天文,观测天文与气象。《宋书·律历志下》:“《乾象》之弦望定数,《景初》之交度周日,匪谓测候不精,遂乃乘除翻谬,斯又历家之甚失也。”《隋书·天文志上》:“古历,五星并顺行。 秦 历始有金、火之逆…… 汉 初测候,乃知五星皆有逆行。”《清史稿·天文志一》:“ 高宗 又以旧记星纪,间有疏漏,御制玑衡抚辰仪,重加测候。”
风候 风候 (1).风物气候,亦偏指气候。 (2).时节;时令。 唐 刘禹锡 《步出武陵东亭临江寓望》 (3).风向。
風候 风候 (1).风物气候,亦偏指气候。 (2).时节;时令。 唐 刘禹锡 《步出武陵东亭临江寓望》 (3).风向。
天时 天时 天时:汉语词语 天时:电影 天时 (汉语词语)天时,汉语词汇。 拼音:tīan shí, 释义:1、一般是指天道运行的规律。2. 指时序。3. 宜于做某事的自然气候条件。4. 犹天命。5. 气候。6. 时候。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 (历法)二十四节气(24 solar terms),是指干支历(太阳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二十四节气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依据黄道面划分制定,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属太阳历范畴。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二十四节气在上古时代已订立,到汉代吸收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当今使用的农历吸收了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来符合回归年,形成阴阳合历。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节气 (历法)二十四节气(24 solar terms),是指干支历(太阳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二十四节气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依据黄道面划分制定,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属太阳历范畴。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二十四节气在上古时代已订立,到汉代吸收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当今使用的农历吸收了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来符合回归年,形成阴阳合历。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天時 天时 天时:汉语词语 天时:电影 天时 (汉语词语)天时,汉语词汇。 拼音:tīan shí, 释义:1、一般是指天道运行的规律。2. 指时序。3. 宜于做某事的自然气候条件。4. 犹天命。5. 气候。6. 时候。
司天 司天 司天,运气术语。见《素问·至真要大论》等篇。司,主持、掌管;天,气候、天象。在运气学说中,司天象征在上,主上半年的运气情况。
古地理学 古地理学 古地理学,是研究地质时期自然环境的形成和发展演变的学科。主要研究内容有:重建古代地理环境面貌,包括古海洋、古陆地、古气候、古生物环境以及古自然地理带的分布与格局;古地理环境的演变,包括各要素的演变过程和综合环境的演变机理,如海陆变迁、气候变化、生物演替、自然区域和自然地带的变化与位移;现代环境如何继承古环境的机制等。按研究领域,古地理学可划分为构造古地理学、岩相古地理学、古生物地理学、古气候地理学、古地貌学、古水文地理学和古土壤地理学等。
节候 节候 节候是汉语词语, 拼音:jié hòu, 释义:季令和气候。
节令 节令 节令,节气时令,指某个节气的气候和物候。在各地方会把一部分的节令当作节日来过,也会因为民族差异把不同的节令当作节日来过。
不服水土 不服水土【解释】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不习水土,必生疾病。”《宋书·索虏传》:“道理来远,或不服水土,药自可疗。”【示例】吾兵久劳于外,~,必生疾病。宜召军还,再作后图。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二0回【近义词】水土不服【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不适应外地的气候与饮食
節令 节令 节令,节气时令,指某个节气的气候和物候。在各地方会把一部分的节令当作节日来过,也会因为民族差异把不同的节令当作节日来过。
節候 节候 节候是汉语词语, 拼音:jié hòu, 释义:季令和气候。
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是指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脉、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地理环境是能量的交错带,位于地球表层,即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交错带上,其厚度约10—30千米。自然环境是由岩石、地貌、土壤、水、气候、生物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葭灰 葭灰 葭灰,也叫葭莩之灰。葭是指初生的芦苇;葭莩是指芦苇杆内壁的薄膜,又比喻关系疏远的亲戚。古人烧苇膜成灰,置于律管中,放密室内,以占气候。某一节候到,某律管中葭灰即飞出,示该节候已到。
地理環境 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是指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脉、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地理环境是能量的交错带,位于地球表层,即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交错带上,其厚度约10—30千米。自然环境是由岩石、地貌、土壤、水、气候、生物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天高气爽 天高气爽 天高气爽,形容秋天天空高远明朗、气候凉爽宜人。出处 元·马致远《汉宫秋》楔子:“今日天高气爽,众头目每向沙堤射猎一番。”
夏令 夏令 词目:夏令 拼音:xiàlìng 基本解释 1. [summer]∶夏季 2. [summer weather]∶夏季的节令、气候 详细解释 1. 相传为 夏 代的月令之书。 《国语·周语中》:“故《夏令》曰:‘九月除道。’” 韦昭 注:“《夏令》, 夏后氏 之令, 周 所因也。”《孟子·离娄下》“十二月舆梁成” 宋 朱熹 集注:“《夏令》曰:‘十月成梁’,盖农功已毕,可用民力。” 2. 夏天的节令、气候。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孟春行夏令,则雨水不时,草木蚤落,国时有恐。” 宋 梅尧臣 《问牛喘赋》:“若乃当春而燠,是为行夏令。” 宋陆游 《初夏》诗:“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3. 泛指夏季。 明 张居正 《贺灵雨应祈表一》:“兹者,我皇上以夏令既深,雨泽未足,乃躬叩于雷坛,为民虔祷。”如:夏令营、夏令时。 4.泛指姓氏。
天高氣爽 天高气爽 天高气爽,形容秋天天空高远明朗、气候凉爽宜人。出处 元·马致远《汉宫秋》楔子:“今日天高气爽,众头目每向沙堤射猎一番。”
春候 春候 春候,读音chūn hòu ,汉语词语,指春日的气候。
外高加索 外高加索 外高加索又称为南高加索,大约指高加索山脉以南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三国所在地区。外高加索地区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北面属于俄罗斯联邦北高加索地区,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山地为主,五分之三地区海拔600米以上。黑海沿岸低地为亚热带气候,年降水量达2,500毫米(巴统);里海沿岸气候干燥,仅200-300毫米。主要河流有库拉河、因古里河和里奥尼河,水力资源丰富。矿藏有石油、煤、锰、铜等。
亚热带 亚热带 亚热带(Subtropics),又称为副热带,是地球上的一种气候地带。一般亚热带位于温带靠近热带的地区(大致23.5°N-40°N、23.5°S-40°S附近)。 亚热带的气候特点是其夏季与热带相似,但冬季明显比热带冷。最冷月均温在0摄氏度以上。
亞熱帶 亚热带 亚热带(Subtropics),又称为副热带,是地球上的一种气候地带。一般亚热带位于温带靠近热带的地区(大致23.5°N-40°N、23.5°S-40°S附近)。 亚热带的气候特点是其夏季与热带相似,但冬季明显比热带冷。最冷月均温在0摄氏度以上。
晴和 晴和 晴和,汉语词汇。 拼音:qíng hé 指天气晴朗,气候温和。
众气 众气 zhòng qì 指自然气候变化的六种现象﹐即朝旦之气﹑日中之气﹑日没之气﹑夜半之气﹑天之气﹑地之气。
小雪 小雪 (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11月22或23日,太阳到达黄经240°,此时称为小雪节气。这时,太阳位于赤纬-20°16',这天北京地区白昼时间仅9小时49分钟,正午太阳高度仅29°50‘。 “小雪”节气间,夜晚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北偏西(相当钟面上的10点钟)。每晚20:00以后,您若到户外观星,可见北斗星西沉,而“W”形的仙后座升入高空,她代替北斗星担当起寻找北极星的坐标任务,为观星的人们导航。四边形的飞马座正临空,冬季星空的标识——猎户座已在东方地平线探头儿了。 进入该节气,中国广大地区西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此时阴气下降,阳气上升,而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冬。黄河以北地区会出现初雪,提醒人们该御寒保暖了。 小雪 (词语概念)小雪是汉语词汇,是中国农历中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衆氣 众气 zhòng qì 指自然气候变化的六种现象﹐即朝旦之气﹑日中之气﹑日没之气﹑夜半之气﹑天之气﹑地之气。
眾氣 众气 zhòng qì 指自然气候变化的六种现象﹐即朝旦之气﹑日中之气﹑日没之气﹑夜半之气﹑天之气﹑地之气。
晨气 晨气 chén qì 晨气(晨气) 清晨的气候或空气。《宋史·刘錡传》:“方晨气清凉, 錡 按兵不动,逮未、申间,敌力疲气索,忽遣数百人,出西门接战。” 宋 欧阳修 《六一诗话》:“龙图 赵学士 师民 ……文章之外,诗思尤精,如‘麦天晨气润,槐夏午阴清’,前世名流皆所未到也。”
迷鸟 迷鸟 (生物现象)迷鸟,顾名思义,就是迷路的鸟。指偏离自身迁徙路线的候鸟,它们因为一些恶劣的天气原因而改变路线。 迷鸟 (汉语词语)迷鸟是汉语词汇,是指由于狂风等气候条件的影响,偶尔飞离正常栖息地而到另一地区栖息的鸟。
异候 异候 异候,是汉语词汇,拼音是yì hòu,释义为异常的气候。
不成气候 不成气候 不成气候是一个汉语词汇,比喻没有成就或没有发展前途。
晨氣 晨气 chén qì 晨气(晨气) 清晨的气候或空气。《宋史·刘锜传》:“方晨气清凉, 锜 按兵不动,逮未、申间,敌力疲气索,忽遣数百人,出西门接战。” 宋 欧阳修 《六一诗话》:“龙图 赵学士 师民 ……文章之外,诗思尤精,如‘麦天晨气润,槐夏午阴清’,前世名流皆所未到也。”
迷鳥 迷鸟 (生物现象)迷鸟,顾名思义,就是迷路的鸟。指偏离自身迁徙路线的候鸟,它们因为一些恶劣的天气原因而改变路线。 迷鸟 (汉语词语)迷鸟是汉语词汇,是指由于狂风等气候条件的影响,偶尔飞离正常栖息地而到另一地区栖息的鸟。

其它词语热搜

* 描写气候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