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阅读答案及翻译
伊犁凿井
伊犁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一佐领①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②得活? “乃拔木就③根下凿井,果具得泉,但汲水须修绠④耳。知古称雍州土厚水深,不谬也。
选编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佐领:清朝八旗兵官名。 ②安:怎么 ③就:靠近 ④绠:绳子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故草木不生 所以 ②但汲水须修绠耳 长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意思。
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
(3)①首句“伊犁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与下文“凿井”缺少必要联系,需要补充一些内容。下列各项中所补充的内容最不能成立的一项是 C
A.驻守城中,往返取水不便。B.河水人畜共用,不卫生。
C.夏天的河水不及井水清凉。D.河水不及井水清亮甘甜。
②由此看来,首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陈述凿井缘由,引出下文凿井内容 (用自己的语句概括回答)
(4)下列各项中,对本文的启示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A.事物之间相互都有联系。 B.善于观察事物才有发现。
C.观察事物应该透过表象。 D.古书记载往往并不可信。
答案
(1)
①所以草和树木不生长 故:所以;
②只不过汲水需要长绳罢了 修:长.
(2)假如那些老树下面没有水,树怎么能够活呢?
(3)①C
②陈述凿井缘由,引出下文凿井内容
(4)D (根据原文最后一句“知古称雍州土厚水深,不谬也”可知,古书的记载是正确的.故选:D)
重要句子翻译
1.皆汲水于河。
都是从河中取水。
2.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
于是他砍掉树木,在靠近树根处往下凿井,果然都得到了泉水。
3.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
戈壁上都堆积黄沙没有水,所以草和树木不生长。
4.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
如果它们的根须下面没有水,树怎么能存活?
5.但汲水须长修绠耳。
只是取水需要长绳罢了。
参考译文:
伊犁城中没有井,都是从河中汲取水。一位佐领说:戈壁上都堆积黄沙没有水,所以草和树木不生长。现今城中多有老树,如果它们下面没有水,树怎能存活?于是拔掉树木靠近树根处凿井,果然都得到了泉水,只不过汲水需要长绳罢了。才了解古时称雍州土层厚水在地下深处,明显没有错。
启示
一切事物都是有联系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有因必有其果。就像文中树木之所以能生长,是因其地下有水,所以拔树后树根处可以挖成水井。
伊犁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一佐领①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②得活? “乃拔木就③根下凿井,果具得泉,但汲水须修绠④耳。知古称雍州土厚水深,不谬也。
选编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佐领:清朝八旗兵官名。 ②安:怎么 ③就:靠近 ④绠:绳子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故草木不生 所以 ②但汲水须修绠耳 长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意思。
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
(3)①首句“伊犁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与下文“凿井”缺少必要联系,需要补充一些内容。下列各项中所补充的内容最不能成立的一项是 C
A.驻守城中,往返取水不便。B.河水人畜共用,不卫生。
C.夏天的河水不及井水清凉。D.河水不及井水清亮甘甜。
②由此看来,首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陈述凿井缘由,引出下文凿井内容 (用自己的语句概括回答)
(4)下列各项中,对本文的启示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A.事物之间相互都有联系。 B.善于观察事物才有发现。
C.观察事物应该透过表象。 D.古书记载往往并不可信。
答案
(1)
①所以草和树木不生长 故:所以;
②只不过汲水需要长绳罢了 修:长.
(2)假如那些老树下面没有水,树怎么能够活呢?
(3)①C
②陈述凿井缘由,引出下文凿井内容
(4)D (根据原文最后一句“知古称雍州土厚水深,不谬也”可知,古书的记载是正确的.故选:D)
重要句子翻译
1.皆汲水于河。
都是从河中取水。
2.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
于是他砍掉树木,在靠近树根处往下凿井,果然都得到了泉水。
3.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
戈壁上都堆积黄沙没有水,所以草和树木不生长。
4.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
如果它们的根须下面没有水,树怎么能存活?
5.但汲水须长修绠耳。
只是取水需要长绳罢了。
参考译文:
伊犁城中没有井,都是从河中汲取水。一位佐领说:戈壁上都堆积黄沙没有水,所以草和树木不生长。现今城中多有老树,如果它们下面没有水,树怎能存活?于是拔掉树木靠近树根处凿井,果然都得到了泉水,只不过汲水需要长绳罢了。才了解古时称雍州土层厚水在地下深处,明显没有错。
启示
一切事物都是有联系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有因必有其果。就像文中树木之所以能生长,是因其地下有水,所以拔树后树根处可以挖成水井。
* 伊犁凿井 伊犁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一佐领①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②得活?“乃拔木就③根下凿井,果具得泉,但汲水须修绠④耳。知古称雍州土厚水深,不谬也。选编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