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藜风雨亦来还”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杖藜风雨亦来还”出自宋代李弥逊的《次韵郎中弟见寄》,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àng lí fēng yǔ yì lái huá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杖藜风雨亦来还”全诗

《次韵郎中弟见寄》
筠溪岸上千竿竹,梦想犹疑玉笋班。
只欠吾家小居士,杖藜风雨亦来还

分类:

作者简介(李弥逊)

李弥逊头像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次韵郎中弟见寄》李弥逊 翻译、赏析和诗意

《次韵郎中弟见寄》是宋代李弥逊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筠溪岸上千竿竹,
梦想犹疑玉笋班。
只欠吾家小居士,
杖藜风雨亦来还。

译文:
在筠溪的岸边,有成千上万的竹笋,
如同玉笋一般挺拔,让我产生遐想。
只是我家缺少一个小居士,
他即便面对风雨,也会回来,拄着拐杖和拿着藜杖。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和家庭的思考和期盼。诗中描绘了一片竹林,竹子象征着高洁和坚韧,并引发了诗人对于美好未来的遐想。然而,诗人感慨自己家中缺少一个志同道合的伴侣,一个有修养的小居士,他期待着这个人能够回到家中,共同面对风雨。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竹林和诗人的思绪。通过对竹子的描写,诗人寄托了对于高尚品质和理想追求的向往。诗中的"玉笋班"形象地表达了竹子的挺拔和高贵,给人以美好的联想。而诗的后半部分,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家庭和伴侣的期待和思念,诗人希望能够和一个有修养的伴侣一同面对人生的风雨。整首诗意蕴含着对于美好生活和家庭温暖的渴望,通过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杖藜风雨亦来还”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cì yùn láng zhōng dì jiàn jì
次韵郎中弟见寄

yún xī àn shàng qiān gān zhú, mèng xiǎng yóu yí yù sǔn bān.
筠溪岸上千竿竹,梦想犹疑玉笋班。
zhǐ qiàn wú jiā xiǎo jū shì, zhàng lí fēng yǔ yì lái huán.
只欠吾家小居士,杖藜风雨亦来还。

“杖藜风雨亦来还”平仄韵脚

拼音:zhàng lí fēng yǔ yì lái huán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五删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杖藜风雨亦来还”的相关诗句

“杖藜风雨亦来还”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杖藜风雨亦来还”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杖藜风雨亦来还”出自李弥逊的 《次韵郎中弟见寄》,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