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从人借”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何必从人借”出自宋代姜特立的《借庵》,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é bì cóng rén jiè,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

“何必从人借”全诗

《借庵》
吾师自有庵,何必从人借
闻道架虚空,大千同一舍。

分类:

作者简介(姜特立)

姜特立[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字邦杰,浙江丽水人。生年不详,卒于宋光宗绍熙中。以父恩补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迁福建兵马副都监;擒海贼姜大獠。赵汝愚荐于朝,召见,献诗百篇。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阁门事。恃恩纵恣,遂夺职。帝颇念旧,复除浙东马步军副总管。宁宗时,官终庆远军节度使。特立工于诗,意境超旷。作有《梅山稿》六卷,续稿十五卷,《直斋书录解题》行于世。

《借庵》姜特立 翻译、赏析和诗意

《借庵》是姜特立所作的一首诗词,宋代的作品。下面为您提供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师傅有他自己的庵,何必向他人借。听说修行能超脱尘世,大千世界都是同一个住所。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修行和超脱尘世的思考和追求。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修行之地,不需要借用他人的庇护。诗人对修行的理解超越了物质的界限,认为大千世界都是同一个精神归宿。

【赏析】
《借庵》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展示了宋代文人对修行和精神追求的关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诗人提到了他师傅拥有自己的庵,暗示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修行之地。借庵的动作象征着依赖和借助他人,而诗人明确表示不需要借用他人的庇护,显示了他对独立修行的追求。

其次,诗人提到了修行可以超脱尘世,架设虚空的道路。这里的虚空可以理解为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领域,修行者通过修炼心性和精神追求,在虚空中建立自己的存在。诗人将修行与超脱尘世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世俗束缚的超越和追求心灵自由的渴望。

最后,诗人以大千同一舍作结,强调了所有修行者都属于同一个住所,意味着在精神层面上的统一和共通。无论修行者来自何处,他们的追求和归宿都是相同的。这种大千同一的理念体现了诗人对人类共同性和超越个体的思考,具有普世的价值。

总体而言,姜特立的《借庵》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修行者独立自主的精神追求,表达了对超越尘世的向往和对大千世界的理解。这首诗以简约而深邃的风格,引发人们对修行、超越和人类共通性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何必从人借”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jiè ān
借庵

wú shī zì yǒu ān, hé bì cóng rén jiè.
吾师自有庵,何必从人借。
wén dào jià xū kōng, dà qiān tóng yī shè.
闻道架虚空,大千同一舍。

“何必从人借”平仄韵脚

拼音:hé bì cóng rén jiè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二十二祃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何必从人借”的相关诗句

“何必从人借”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何必从人借”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何必从人借”出自姜特立的 《借庵》,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