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来西去人情薄”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东来西去人情薄”全诗
东来西去人情薄,不为清阴减路尘。
作者简介(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关门柳》李商隐 翻译、赏析和诗意
《关门柳》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诗,描绘了一片依依长满柳树的景色,以及在这样美景面前,人情淡薄的感慨。
译文:
一片柳树长在永定河边,
柳枝垂下,仿佛长发遗留的往昔的春天。
人们来来往往,东西流动,但人情欲望薄如纸,
并不会因为这片清凉的阴影减少尘世的烦扰。
诗意和赏析:
《关门柳》通过描绘一片柳树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人情淡薄的感慨。柳树是中国的一种常见树种,常常生长在水边或者庭院中,但在这首诗中,柳树具有更深层的象征意义。柳树的长发被用来比喻岁月的流逝,长满柳树代表了流逝的往昔的春天。而河流的东来西去又暗示了人们的不断流动,人情薄如纸,易于被时光冲刷和忘却。作者通过将柳树与人情的淡薄对比,表达了对于现实世界的一种无奈和感慨。整首诗以简洁而凄美的语言,传达了对人情冷淡和社会疏离的思考。
这首诗词以淡淡的忧伤和隐约的凄凉情绪,展示了唐代诗人特有的情怀和意境。在短短的几句诗中,李商隐以巧妙的表达,给人以深深的心灵触动。读完之后,读者不禁会对人情淡薄感到悲叹,对时光的流逝感到惋惜。同时,这首诗也反映出了唐代社会中的种种不足和不满,使人们在物质丰富背后,体会到的却是情感的匮乏。以诗境交融的方式,李商隐将这些感受巧妙地融入了诗中,给人一种诗意盎然的美感。
“东来西去人情薄”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guān mén liǔ
关门柳
yǒng dìng hé biān yī xíng liǔ, yī yī cháng fà gù nián chūn.
永定河边一行柳,依依长发故年春。
dōng lái xī qù rén qíng báo, bù wéi qīng yīn jiǎn lù chén.
东来西去人情薄,不为清阴减路尘。
“东来西去人情薄”平仄韵脚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韵脚:(仄韵) 入声十药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