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七首》 黄庭坚

薰炉茶鼎偶然同,晴日鸦啼柿叶风。
万事尽还麴居士,百年常在大槐宫。
分类:

作者简介(黄庭坚)

黄庭坚头像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杂诗七首》黄庭坚 翻译、赏析和诗意

《杂诗七首》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薰炉茶鼎偶然同,
晴日鸦啼柿叶风。
万事尽还麴居士,
百年常在大槐宫。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系列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诗中通过对薰炉、茶鼎、晴日、鸦啼、柿叶和风等元素的描绘,表达了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和对时间的感慨。诗人将自己比作麴居士,表示他过着简朴的生活,不追求功名利禄,而是专注于内心的宁静与自在。大槐宫是诗人的居所,百年常在,意味着他希望能够长寿,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赏析:
1. 本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生活中的琐碎细节,以及大自然的景象,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敏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2. 诗中运用了对比和意象的手法,薰炉与茶鼎、晴日与鸦啼、柿叶与风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突出了生活中的种种细微之处。
3. 通过将自己比作麴居士,诗人表达了对物质欲望的淡泊态度,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自在的追求。
4. 大槐宫作为诗人的居所,象征着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暗示着诗人希望能够与大自然一同长寿。
5. 诗词整体气氛平和宁静,给人以安详的感觉,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内心的宁静。

总体而言,黄庭坚的《杂诗七首》通过对生活琐事和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时间流逝的思考。诗词简洁明快,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展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平和与自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杂诗七首》黄庭坚 拼音读音参考

zá shī qī shǒu
杂诗七首

xūn lú chá dǐng ǒu rán tóng, qíng rì yā tí shì yè fēng.
薰炉茶鼎偶然同,晴日鸦啼柿叶风。
wàn shì jǐn hái qū jū shì, bǎi nián cháng zài dà huái gōng.
万事尽还麴居士,百年常在大槐宫。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杂诗七首》专题为您介绍杂诗七首古诗,杂诗七首黄庭坚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