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宣叔乞笋伽陀二颂》 黄庭坚

笋充庖,日百尾。
千角鹿,九首虺。
心生窍,浑沌死。
搜中林,撅稚子。
腹便便,老饕耳。
分类:

作者简介(黄庭坚)

黄庭坚头像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和宣叔乞笋伽陀二颂》黄庭坚 翻译、赏析和诗意

《和宣叔乞笋伽陀二颂》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笋充庖,日百尾。
千角鹿,九首虺。
心生窍,浑沌死。
搜中林,撅稚子。
腹便便,老饕耳。

诗意:
这首诗以描写食物和动物的形象来表达一种对生命与死亡、自然与人类欲望之间冲突的思考。诗中的笋、鹿、虺是象征性的意象,同时也隐含着深层的哲学意味。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形象和意象,展示了生命与死亡的对立与变化。诗的开头写到笋充满了炊事的锅灶,似乎暗示着生命的丰盛和繁荣。然而,下一句描述了千角鹿和九首虺,这些动物的形象代表着野性和危险,暗示着死亡和毁灭的存在。

接下来的两句诗写到“心生窍,浑沌死”,表达了人类内心的突破与混沌的死亡。这里的“心生窍”可以理解为人类智慧的迸发,而“浑沌死”则表明了人类内在的无知和混乱。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在这个世界中寻找真实和纯净的努力。搜中林、撅稚子这两句,可以理解为在复杂的世界中寻找真理和纯真的努力,但却感到困顿和无力。最后一句“腹便便,老饕耳”则表达了对于物质欲望的追求,但也暗示着人类因沉溺于欲望而迷失自我。

整首诗通过对食物、动物和人类内心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对生命、死亡、欲望和真理的思考。黄庭坚以简练的语言和意象,展示了人类在世界中的困惑和迷茫,以及对于纯真和真理的渴望。这首诗既有哲学思考的深度,又以诗意的形式呈现,给读者留下了诗意深远的印象。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和宣叔乞笋伽陀二颂》黄庭坚 拼音读音参考

hé xuān shū qǐ sǔn jiā tuó èr sòng
和宣叔乞笋伽陀二颂

sǔn chōng páo, rì bǎi wěi.
笋充庖,日百尾。
qiān jiǎo lù, jiǔ shǒu huī.
千角鹿,九首虺。
xīn shēng qiào, hún dùn sǐ.
心生窍,浑沌死。
sōu zhōng lín, juē zhì zǐ.
搜中林,撅稚子。
fù pián pián, lǎo tāo ěr.
腹便便,老饕耳。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和宣叔乞笋伽陀二颂》专题为您介绍和宣叔乞笋伽陀二颂古诗,和宣叔乞笋伽陀二颂黄庭坚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