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蜀公挽词二首》 黄庭坚

公在昭陵日,文章近赤墀。
空嗟伏生老,不侍迩英帷。
去国几三虎,闻韶待一夔。
谁言盖棺了,新乐锁蛛丝。
分类:

作者简介(黄庭坚)

黄庭坚头像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范蜀公挽词二首》黄庭坚 翻译、赏析和诗意

《范蜀公挽词二首》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公在昭陵日,文章近赤墀。
空嗟伏生老,不侍迩英帷。
去国几三虎,闻韶待一夔。
谁言盖棺了,新乐锁蛛丝。

诗意:
这首诗词写的是范仲淹,字蜀公,当时他在昭陵当官。范仲淹以其杰出的才华和文采近乎赤诚的文章受到了朝廷的高度重视。然而,他感慨自己年事已高,无法再侍奉皇室,在离开国家的时候,他期待能够再听到一次美妙的音乐。他感叹有多少杰出的人物已经离开了国家,只剩下他一个人,而他也只能期待一次再次欣赏到美妙的音乐。他反问谁能告诉他他的葬礼是否已经准备好了,是否已经锁上了新的乐章。

赏析:
这首诗词以范仲淹的心境为背景,通过对他个人境遇的描写,表达了他对时光流转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范仲淹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他渐渐老去,不能再为国家尽职尽责,内心感到失落和无奈。

诗中的“文章近赤墀”一句,表达了范仲淹的文采在朝廷中备受赞赏,并且赤墀指的是皇帝的宝座,暗示他的文章离皇帝非常近。他感慨自己年事已高,无法再侍奉皇室,用“不侍迩英帷”来表达自己不能再在皇宫中为皇帝效力。

“去国几三虎,闻韶待一夔”表达了范仲淹离开国家后,他所期待的只是再听到一次美妙的音乐。这里的“三虎”指的是杨广、李世民和赵匡胤,他们都是有才华的人物,而范仲淹也希望能够再次欣赏到这样的人物的音乐才华。

最后两句“谁言盖棺了,新乐锁蛛丝”,表达了范仲淹对自己死后的安排的疑问。他反问谁能告诉他他的葬礼是否已经准备好了,是否已经锁上了新的乐章。这里的“新乐锁蛛丝”形象地表达了范仲淹对未来的渴望,希望自己的离去可以成为新的开始,而不是停滞不前。

整首诗词通过对范仲淹的个人遭遇和内心感受的描绘,表达了人生短暂和时光流逝的主题,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渴望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范蜀公挽词二首》黄庭坚 拼音读音参考

fàn shǔ gōng wǎn cí èr shǒu
范蜀公挽词二首

gōng zài zhāo líng rì, wén zhāng jìn chì chí.
公在昭陵日,文章近赤墀。
kōng jiē fú shēng lǎo, bù shì ěr yīng wéi.
空嗟伏生老,不侍迩英帷。
qù guó jǐ sān hǔ, wén sháo dài yī kuí.
去国几三虎,闻韶待一夔。
shuí yán gài guān le, xīn lè suǒ zhū sī.
谁言盖棺了,新乐锁蛛丝。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范蜀公挽词二首》专题为您介绍范蜀公挽词二首古诗,范蜀公挽词二首黄庭坚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