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 梅尧臣

昂然大雄鸡,高冠紫沉羽。
星占太史局,树栖丞相府。
知时不失晦,得食曾呼伍。
幸无终夜鸣,须防人起舞。
分类:

作者简介(梅尧臣)

梅尧臣头像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鸡》梅尧臣 翻译、赏析和诗意

《鸡》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昂然大雄鸡,
高冠紫沉羽。
星占太史局,
树栖丞相府。
知时不失晦,
得食曾呼伍。
幸无终夜鸣,
须防人起舞。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一只鸡为主题,描述了它的骄傲和独特之处。诗人以雄鸡为象征,通过雄鸡高昂的姿态、高耸的冠羽和紫色的羽毛,展示了它的雄伟和壮丽。诗中提到鸡在太史局星象观察台上占据了一席之地,栖息在丞相府的树上,这表明它的地位崇高。诗人称赞鸡懂得时机,在黄昏时分并不鸣叫,但一旦得到食物,就会发出呼伍的叫声。最后,诗人告诫人们要小心,防止鸡被人们引起舞蹈的动作。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一只鸡的描绘,展现了它的威严和独特之处。诗人以鸡为象征,表达了对鸡的赞美和敬意。诗中使用了形容词和修辞手法,如"昂然"、"高冠"、"紫沉羽"等,以增强描绘的效果。描写鸡栖息的太史局和丞相府,突出了它的高贵和地位。诗人将鸡与时间和食欲联系在一起,强调了它对时机的敏感以及对食物的渴望。最后的警示,提醒人们要尊重鸡的存在,不要嘲笑或捉弄它。整首诗运用了生动的描写和对比手法,给人以美感和思考的空间,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中微小事物的关注和赞美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鸡》梅尧臣 拼音读音参考


áng rán dà xióng jī, gāo guān zǐ chén yǔ.
昂然大雄鸡,高冠紫沉羽。
xīng zhàn tài shǐ jú, shù qī chéng xiàng fǔ.
星占太史局,树栖丞相府。
zhī shí bù shī huì, dé shí céng hū wǔ.
知时不失晦,得食曾呼伍。
xìng wú zhōng yè míng, xū fáng rén qǐ wǔ.
幸无终夜鸣,须防人起舞。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鸡》专题为您介绍鸡古诗,鸡梅尧臣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