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孙推官朴见寄二首》 苏辙

蒙慢未能忧悄悄,得闲时复醉昏昏。
知君亦学无言语,岂悟维摩不二门。
分类: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头像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次韵孙推官朴见寄二首》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次韵孙推官朴见寄二首》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蒙慢未能忧悄悄,
得闲时复醉昏昏。
知君亦学无言语,
岂悟维摩不二门。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辙对友人孙推官朴的思念之情。他感叹自己因懒散而无法时刻关注朋友的安危,只有在闲暇时才会陷入酒醉的昏迷之中。他意识到朋友也常常保持沉默,不善言辞,却没有想到他们都学习了维摩诘问的方法,即通过提问让人思考,揭示事物的本质。

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我反省的方式表达了苏辙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承认自己懒散、自私,未能时刻关心朋友的忧愁,而只有在得闲的时候才会陷入酒醉的状态中。这种自嘲和自省的态度使得诗词更具真实感和情感共鸣。

诗人在最后两句中表达了对友人的赞叹和惊讶。他意识到朋友孙推官朴也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但却没有想到他们都学习了维摩诘问的方法。维摩诘问是佛教中的一种辩证思维方式,通过提问来引发对事物本质的思考。诗人以此表达对朋友智慧的赞美,并暗示了朋友们在默默学习和修行中的进步。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表达了友情的珍贵和思念之情。同时,诗人的自省和对友人的赞叹也展现了对人生和智慧的思考。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入的内涵,展现了苏辙在宋代文学中的才华和独特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次韵孙推官朴见寄二首》苏辙 拼音读音参考

cì yùn sūn tuī guān pǔ jiàn jì èr shǒu
次韵孙推官朴见寄二首

méng màn wèi néng yōu qiāo qiāo, dé xián shí fù zuì hūn hūn.
蒙慢未能忧悄悄,得闲时复醉昏昏。
zhī jūn yì xué wú yán yǔ, qǐ wù wéi mó bù èr mén.
知君亦学无言语,岂悟维摩不二门。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次韵孙推官朴见寄二首》专题为您介绍次韵孙推官朴见寄二首古诗,次韵孙推官朴见寄二首苏辙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