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吏隐亭》 苏辙

隐居亦非难,欲少求易遂。
有意未成归,聊就茅檐试。
分类: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头像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吏隐亭》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吏隐亭》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隐居亦非难,
欲少求易遂。
有意未成归,
聊就茅檐试。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辙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认为隐居并不困难,只要少一些功利的追求,就可以得到内心所愿。然而,他的理想尚未实现,因此他只能在茅檐下独自体验一番。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入的语言,表达了苏辙对隐居生活的渴望和对功利追求的反思。他认为隐居并不困难,只要减少对物质的追求,简化生活,就能获得内心的满足。然而,诗人的理想尚未实现,他只能在茅檐下寻找一种暂时的慰藉和体验。

这首诗词的意境简约而深沉,以简单的文字表达了复杂的内心情感。诗人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安逸、宁静和内心自由的向往。他对功利追求的反思也体现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内心追求的呼唤。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传递了对隐居生活的渴望和对功利追求的反思,展现了苏辙独特的思想和情感表达方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吏隐亭》苏辙 拼音读音参考

hé wén yǔ kě yáng zhōu yuán tíng sān shí yǒng lì yǐn tíng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吏隐亭

yǐn jū yì fēi nàn, yù shǎo qiú yì suì.
隐居亦非难,欲少求易遂。
yǒu yì wèi chéng guī, liáo jiù máo yán shì.
有意未成归,聊就茅檐试。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吏隐亭》专题为您介绍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吏隐亭古诗,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吏隐亭苏辙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