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王庙》 张舜民

清汴河边五君子,身遏横流同日死。
火炎曾是及池鱼,世变安能顾妻子。
百尺高城不足凭,日月所照惟孤诚。
当其杀身际,肯念身后名。
呜呼,伯夷既死孔子不复生,身后是非谁与评。
分类:

作者简介(张舜民)

张舜民头像

张舜民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诗人陈师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五王庙》张舜民 翻译、赏析和诗意

《五王庙》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张舜民。这首诗词描述了五位忠义的君子在清汴河边牺牲的情景,以及作者对这种忠诚精神的赞叹和反思。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清汴河边五君子,
身遏横流同日死。
火炎曾是及池鱼,
世变安能顾妻子。
百尺高城不足凭,
日月所照惟孤诚。
当其杀身际,
肯念身后名。
呜呼,伯夷既死孔子不复生,
身后是非谁与评。

诗意和赏析:
《五王庙》以清汴河边五位忠臣的故事为主题,表达了对忠诚精神的赞美和对世事变迁的思考。

诗中的五君子是指五位在宋代末年时为国家忠诚而死的忠臣。他们在为了守护清汴河而牺牲的过程中,身体挡住了汹涌的河水,同一天壮烈地死去。诗中用“身遏横流”来形容他们的壮举,表达了他们对国家的无私奉献和勇敢牺牲的精神。

诗中提到的“火炎曾是及池鱼”意味着他们的忠诚和牺牲是为了保护底下的百姓,就像火炎能够及到池中的鱼一样,表达了他们对人民的关怀和保护。

接下来的两句“世变安能顾妻子,百尺高城不足凭”表达了他们对家庭的舍弃和对信仰的坚守。尽管世事变迁,他们不能顾及家庭,也无法依仗高城来躲避风险,因为他们的信念和忠诚是无法动摇的。

诗的最后两句“当其杀身际,肯念身后名。呜呼,伯夷既死孔子不复生,身后是非谁与评”表达了作者对这些忠臣的敬仰和思考。他们在面临生死抉择时,仍然能够考虑到留下的名声和后世的评价。作者通过提到伯夷和孔子,表达了对这种忠诚精神的珍视和对时代变迁的忧虑。

《五王庙》通过描绘五位忠臣的壮举,表达了对忠诚、勇敢和牺牲精神的赞美。诗词以简练的语言传递出作者对忠臣们的敬佩之情,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忠诚、家国情怀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五王庙》张舜民 拼音读音参考

wǔ wáng miào
五王庙

qīng biàn hé biān wǔ jūn zǐ, shēn è héng liú tóng rì sǐ.
清汴河边五君子,身遏横流同日死。
huǒ yán céng shì jí chí yú, shì biàn ān néng gù qī zǐ.
火炎曾是及池鱼,世变安能顾妻子。
bǎi chǐ gāo chéng bù zú píng, rì yuè suǒ zhào wéi gū chéng.
百尺高城不足凭,日月所照惟孤诚。
dāng qí shā shēn jì, kěn niàn shēn hòu míng.
当其杀身际,肯念身后名。
wū hū, bó yí jì sǐ kǒng zǐ bù fù shēng,
呜呼,伯夷既死孔子不复生,
shēn hòu shì fēi shuí yǔ píng.
身后是非谁与评。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五王庙》专题为您介绍五王庙古诗,五王庙张舜民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