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题四首》 刘子翚

宿雁犹惊渚,昏鸦已着林。
野平云散乱,江动月浮沈。
分类:

作者简介(刘子翚)

刘子翚头像

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杂题四首》刘子翚 翻译、赏析和诗意

《杂题四首》是宋代刘子翚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界变幻莫测的景象的感慨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宿雁犹惊渚,
昏鸦已着林。
野平云散乱,
江动月浮沈。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夜晚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写雁群和乌鸦的行为,以及云、江和月的变化,展示了大自然在日夜更替中的动态和变幻。

第一句“宿雁犹惊渚”,表达了雁群在宿营的时候因为某种原因而受到惊吓而起飞的情景。宿雁代表了一种安定和平静的状态,而惊吓则打破了这种平静,给人以不稳定和不安的感觉。

第二句“昏鸦已着林”,描绘了乌鸦在夕阳下归巢的场景。昏暗的天色中,乌鸦飞回树林,这里的乌鸦和宿雁形成了鲜明对比,乌鸦代表了黑暗和寂静。

第三句“野平云散乱”,描述了草原上云彩的分散和散乱。野平代表了广袤而平坦的大地,而云的散乱则暗示了自然界的变幻无常。

最后一句“江动月浮沉”,写出了江水中月亮的浮沉变化。江水的流动使得月亮的倒影不停地上下浮动,给人以一种不断变化的印象。

整首诗通过对不同自然元素的描写,展示了自然界的变化和流转,传递出作者对于自然界无常和变幻的感叹和思考。同时,诗中的意象对比和细腻的描写技巧,赋予了诗词以深厚的意境和情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杂题四首》刘子翚 拼音读音参考

zá tí sì shǒu
杂题四首

sù yàn yóu jīng zhǔ, hūn yā yǐ zhe lín.
宿雁犹惊渚,昏鸦已着林。
yě píng yún sǎn luàn, jiāng dòng yuè fú shěn.
野平云散乱,江动月浮沈。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杂题四首》专题为您介绍杂题四首古诗,杂题四首刘子翚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