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父惠鉢三首》 陈师道

蒲团未有祖师意,洗鉢何曾识赵州。
万里空归君解否,老胡端为我能留。
分类:

作者简介(陈师道)

陈师道头像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叔父惠鉢三首》陈师道 翻译、赏析和诗意

《叔父惠鉢三首》是宋代陈师道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蒲团从未传承祖师的意境,
洗鉢却从未真正领悟赵州的境界。
万里空旷归来,你能解答我的疑惑吗?
老胡端坐着为我留下了什么?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对于禅宗的思考和追寻。蒲团是禅宗修行中的坐具,而祖师意指禅宗祖师的境界和智慧。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祖师意境的追求,却未能领悟到其中的真谛。洗鉢是指禅宗中僧人洗净鉢碗的行为,而赵州则是禅宗名僧赵州常禅的别称。诗人感叹自己尽管洗鉢多次,却无法真正领悟赵州的深意。

诗人进一步思考,他归来了,万里空旷,希望能从他人那里找到答案,解开自己的疑惑。他询问他人(君)是否能解答他的问题。最后一句提到了老胡,可能指一位老者,他为诗人留下了一些什么,暗示着在寻求外在答案的同时,内心的领悟和感悟也是至关重要的。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禅宗境界的思考和困惑。通过对蒲团和洗鉢的象征意义的运用,诗人探讨了禅宗修行的内涵与难题。他表示自己并未真正领悟祖师的意境和赵州的境界,对于禅宗的智慧和境界感到困惑。

诗人归来之后,希望能从他人那里找到答案,解开自己的疑惑。这一转折点凸显了诗人对于禅宗境界的探索和渴望。最后一句提到的老胡,可能是一位具有智慧和经验的老者,他为诗人留下了一些什么,这暗示了在外求答案的同时,内心的领悟和感悟也是至关重要的。

整首诗以简约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禅宗境界的思考和对智慧的追求。通过对禅宗修行的象征意象的运用,诗人刻画了自己的困惑和希望。这首诗词给人以启迪,引发读者对禅宗境界和智慧的思考,表达了对真理和内心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叔父惠鉢三首》陈师道 拼音读音参考

shū fù huì bō sān shǒu
叔父惠鉢三首

pú tuán wèi yǒu zǔ shī yì, xǐ bō hé zēng shí zhào zhōu.
蒲团未有祖师意,洗鉢何曾识赵州。
wàn lǐ kōng guī jūn jiě fǒu, lǎo hú duān wèi wǒ néng liú.
万里空归君解否,老胡端为我能留。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叔父惠鉢三首》专题为您介绍叔父惠鉢三首古诗,叔父惠鉢三首陈师道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