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虞大卿四首》 姜特立

闻道新诗日渐多,珍藏未放落江湖。
抛甎此语真相戏,和璧如何肯抵乌。
分类:

作者简介(姜特立)

姜特立[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字邦杰,浙江丽水人。生年不详,卒于宋光宗绍熙中。以父恩补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迁福建兵马副都监;擒海贼姜大獠。赵汝愚荐于朝,召见,献诗百篇。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阁门事。恃恩纵恣,遂夺职。帝颇念旧,复除浙东马步军副总管。宁宗时,官终庆远军节度使。特立工于诗,意境超旷。作有《梅山稿》六卷,续稿十五卷,《直斋书录解题》行于世。

《寄虞大卿四首》姜特立 翻译、赏析和诗意

《寄虞大卿四首》是宋代诗人姜特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寄虞大卿四首

闻道新诗日渐多,
珍藏未放落江湖。
抛甎此语真相戏,
和璧如何肯抵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新诗的涌现感到惊叹和无奈的情绪,并通过对虞大卿(虞允文)的寄托,传达了自己对于真正优秀的诗歌难以为继的忧虑与期望。

首先,作者提到“闻道新诗日渐多”,暗示了当时新诗创作的蓬勃发展。然而,作者使用“珍藏未放落江湖”的词句,表明他所珍视的优秀诗作却并未得到广泛传播和认可。这种情况下,作者感到有些无奈和失望。

接下来的两句“抛甎此语真相戏,和璧如何肯抵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于优秀诗歌难以在新潮中脱颖而出的担忧。其中,“抛甎此语”暗指作者创作的诗篇,而“真相戏”则表明这些诗作可能会被当做娱乐或玩笑看待。而“和璧如何肯抵乌”则以和璧(指美玉)比喻出色的诗歌作品,而乌则象征浮华繁琐的时尚潮流。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纯粹、高雅的诗歌作品难以在浮躁的时代获得认同和传承的痛苦。

总的来说,《寄虞大卿四首》表达了姜特立对于当时新诗创作的现状感到担忧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优秀诗歌的期望和珍视。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比喻手法,传达了作者对于诗歌创作与时代浮躁背道而驰的思考和呼吁。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寄虞大卿四首》姜特立 拼音读音参考

jì yú dà qīng sì shǒu
寄虞大卿四首

wén dào xīn shī rì jiàn duō, zhēn cáng wèi fàng luò jiāng hú.
闻道新诗日渐多,珍藏未放落江湖。
pāo zhuān cǐ yǔ zhēn xiàng xì, hé bì rú hé kěn dǐ wū.
抛甎此语真相戏,和璧如何肯抵乌。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寄虞大卿四首》专题为您介绍寄虞大卿四首古诗,寄虞大卿四首姜特立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