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申春再得奉祠》 姜特立

香火缘深宦意灰,十年萧散卧蒿莱。
庞公从此不入市,只与渔樵相往来。
分类:

作者简介(姜特立)

姜特立[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字邦杰,浙江丽水人。生年不详,卒于宋光宗绍熙中。以父恩补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迁福建兵马副都监;擒海贼姜大獠。赵汝愚荐于朝,召见,献诗百篇。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阁门事。恃恩纵恣,遂夺职。帝颇念旧,复除浙东马步军副总管。宁宗时,官终庆远军节度使。特立工于诗,意境超旷。作有《梅山稿》六卷,续稿十五卷,《直斋书录解题》行于世。

《庚申春再得奉祠》姜特立 翻译、赏析和诗意

《庚申春再得奉祠》是宋代诗人姜特立的作品。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香火缘深宦意灰,
十年萧散卧蒿莱。
庞公从此不入市,
只与渔樵相往来。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官员在宦海中的遭遇和心路历程。诗人以庞公为代表,描绘了他在官场中的沉浮和迷失。香火缘深指的是庞公家族世代供奉庙祠,寄托着对祖先的敬意和家族的传承,但宦海的沉浮使得他对这些传统价值感到动摇和疏离。十年的宦海生涯使庞公变得萧散和疲惫,他感到自己如同蒿莱一般凄凉。最后,庞公决定远离喧嚣的市井,只与渔樵相往来,寻找内心的宁静和真实。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庞公在官场中的遭遇和心境转变,反映了宋代士人对官僚体制的矛盾和对自我价值的思考。诗中的香火缘深和庙祠象征着传统的家族观念和道德准则,而庞公的疲惫和萧散则代表了宦海生涯的艰辛和对官场的失望。最后,庞公选择远离市井喧嚣,与渔樵为伍,表达了对自然和真实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简练明快的语言,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对比的运用,将官场中的沉浮和个人的追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诗人姜特立通过这首诗传达了对官场功利和虚无的批判,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和纯朴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庚申春再得奉祠》姜特立 拼音读音参考

gēng shēn chūn zài dé fèng cí
庚申春再得奉祠

xiāng huǒ yuán shēn huàn yì huī, shí nián xiāo sàn wò hāo lái.
香火缘深宦意灰,十年萧散卧蒿莱。
páng gōng cóng cǐ bù rù shì, zhǐ yǔ yú qiáo xiāng wǎng lái.
庞公从此不入市,只与渔樵相往来。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庚申春再得奉祠》专题为您介绍庚申春再得奉祠古诗,庚申春再得奉祠姜特立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