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 汪莘

水边杨柳怯秋风,忆昨杏花相映红。
心地不随时节变,始知天下有英雄。
分类:

作者简介(汪莘)

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秋兴》汪莘 翻译、赏析和诗意

《秋兴》是宋代诗人汪莘创作的一首诗词。它以描绘秋天的景象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的自然景色和英雄人物的赞美之情。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水边的杨柳害怕秋风,
回忆起昨天杏花盛开的景象。
心地不受季节的变迁影响,
才会知道天下还有英雄。

诗意:
《秋兴》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杨柳和杏花的情景来表达诗人的思考和感慨。诗人观察到杨柳在秋风中的颤抖,引发了他对过去杏花盛开时美好景象的回忆。同时,诗人也意识到自己内心的恒定和坚定,不受时间和季节的变迁所左右,进而体悟到天下依然存在着英雄人物。

赏析:
《秋兴》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独特感受和对英雄品质的赞美。诗人通过杨柳害怕秋风、杏花相映红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变幻。与此同时,诗人通过自己心地不随时节变化的特质,传递了对英雄气质的崇敬和敬仰之情。这种对自然景色和人物品质的抒发,既展示了诗人对美的敏感和细腻的感受力,又表达了他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理想化的向往。

整首诗词情感简练、意境清新,通过简单的描写和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秋天景色和人物英雄的独特理解。它饱含了对自然美和人性美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坚定信念和高尚品质的向往。这使得《秋兴》成为了一首富有韵味和情感内涵的佳作,引发读者对美好事物和高尚人格的思考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秋兴》汪莘 拼音读音参考

qiū xìng
秋兴

shuǐ biān yáng liǔ qiè qiū fēng, yì zuó xìng huā xiāng yìng hóng.
水边杨柳怯秋风,忆昨杏花相映红。
xīn dì bù suí shí jié biàn, shǐ zhī tiān xià yǒu yīng xióng.
心地不随时节变,始知天下有英雄。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秋兴》专题为您介绍秋兴古诗,秋兴汪莘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