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寿沙楼和抑斋韵》 李曾伯

江湖已老犹为吏,心境俱清即是仙。
聊挹层峦荐湘菊,一时人在小壶天。
分类:

作者简介(李曾伯)

李曾伯头像

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登寿沙楼和抑斋韵》李曾伯 翻译、赏析和诗意

《登寿沙楼和抑斋韵》是宋代诗人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境界和心灵追求的思考和感悟。

诗词通过描写作者的江湖经历和岁月的流转,表达了他的感慨和思考。江湖已老,指的是作者年岁已高,曾经历过世间的喧嚣与纷扰。犹为吏,指的是作者仍然身居官职,执政治之事。这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江湖事务的厌倦和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

接下来的两句,心境俱清即是仙,表达了作者追求心灵的纯净和高尚,认为只有拥有清净的心境才能达到仙境的境界。心境的清明与仙境的高远相互呼应,体现了李曾伯追求道教思想和修身养性的追求。

最后两句,聊挹层峦荐湘菊,一时人在小壶天,以峰峦、湘菊和小壶天的意象,表达了李曾伯在文人士人的小聚中,通过山水、花卉和茶酒之乐,寻求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层峦和湘菊象征了自然之美,而小壶天则象征了人们抛开尘世纷扰的寄托之地。这两句诗意深远,透露出作者对于人生的独特见解,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人情世故的抽离和追求自我境界的愿望。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李曾伯对于人生和境界的独特思考和追求。他希望能够抛开尘世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纯净,达到超越尘世的境界。整首诗词给人以超然清逸、追求自由的感觉,体现了诗人对于心灵自由和境界提升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登寿沙楼和抑斋韵》李曾伯 拼音读音参考

dēng shòu shā lóu hé yì zhāi yùn
登寿沙楼和抑斋韵

jiāng hú yǐ lǎo yóu wèi lì, xīn jìng jù qīng jí shì xiān.
江湖已老犹为吏,心境俱清即是仙。
liáo yì céng luán jiàn xiāng jú, yī shí rén zài xiǎo hú tiān.
聊挹层峦荐湘菊,一时人在小壶天。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登寿沙楼和抑斋韵》专题为您介绍登寿沙楼和抑斋韵古诗,登寿沙楼和抑斋韵李曾伯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