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劭农归游白龙洞》 李曾伯

老龙昔未蜕,尝蛰此山中。
霖雨春畴足,风云夜壑空。
两崖高下倚,一径往来通。
不原千金剂,惟祈百谷丰。
分类:

作者简介(李曾伯)

李曾伯头像

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劭农归游白龙洞》李曾伯 翻译、赏析和诗意

《劭农归游白龙洞》是宋代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老龙昔未蜕,尝蛰此山中。
霖雨春畴足,风云夜壑空。
两崖高下倚,一径往来通。
不原千金剂,惟祈百谷丰。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劭农游历白龙洞的景象。诗人描述了一条古老的龙未能完成蜕变,而暂时蛰伏在这座山中。在春雨的滋润下,大地得到了充足的滋养,而天空中却是阴云密布,黑暗中唯有山壑的回声回荡。两侧的峭壁高耸,形成了一条通往洞口的小径。诗人认为这里并不是寻求财富的地方,而是祈求丰收的神圣之地。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隐喻的方式,表达了劭农游历白龙洞的意境。诗人以老龙未蜕的形象象征着山中的潜力,暗示着山中蕴藏的丰饶资源。霖雨春畴足,展现了大自然的滋润和孕育力。而风云夜壑空的描绘,则给人一种神秘而寂静的感觉。

诗中的两崖高下倚,一径往来通,形象地描绘了山峦的险峻和洞穴的通透。这条小径连接了人世与山中的洞穴,象征着人与大自然的交流和互动。与此同时,诗人通过不原千金剂,惟祈百谷丰的表达,强调了在这个洞中并不是追求物质财富的目的,而是希望祈求丰收和自然的恩赐。

整首诗词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之美,同时也表达了劭农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于丰收的期望。通过描绘这样一个山中洞穴的场景,诗人让读者深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与力量,以及人与自然的一种默契与依存关系。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劭农归游白龙洞》李曾伯 拼音读音参考

shào nóng guī yóu bái lóng dòng
劭农归游白龙洞

lǎo lóng xī wèi tuì, cháng zhé cǐ shān zhōng.
老龙昔未蜕,尝蛰此山中。
lín yǔ chūn chóu zú, fēng yún yè hè kōng.
霖雨春畴足,风云夜壑空。
liǎng yá gāo xià yǐ, yī jìng wǎng lái tōng.
两崖高下倚,一径往来通。
bù yuán qiān jīn jì, wéi qí bǎi gǔ fēng.
不原千金剂,惟祈百谷丰。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劭农归游白龙洞》专题为您介绍劭农归游白龙洞古诗,劭农归游白龙洞李曾伯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