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德和伯氏六首》 林景熙

空遗破砚孤心苦,只博生绡两鬓华。
小婢灯前泣秋雨,竹房不见夜呼茶。
分类:

作者简介(林景熙)

林景熙头像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哭德和伯氏六首》林景熙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哭德和伯氏六首》
朝代:宋代
作者:林景熙

《哭德和伯氏六首》是宋代诗人林景熙所作,通过六首诗词表达了深深的悲伤和无奈之情。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一、空遗破砚孤心苦,只博生绡两鬓华。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苦楚。他描述了自己空留下破砚笔架,心中的痛苦无人能懂。他只期望通过生绡(一种高档丝织品)来掩饰自己两鬓的华发,以此寄托对逝去亲人的哀思。

二、小婢灯前泣秋雨,竹房不见夜呼茶。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因亲人离去而引发的孤独和悲伤。他描绘了自己在灯前的小婢因秋雨而哭泣,而竹房中并没有人来回应他的呼唤,甚至没有人为他沏茶。这种冷漠和孤单让他的心情更加沉重。

这六首诗词通过描绘诗人内心的孤寂、痛苦和无助,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深哀思和悼念之情。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他的忧伤和无奈。这些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深沉的情感和精湛的描写,打动着读者的心灵,引起共鸣。它们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一些特点,如家族纽带的重要性、亲情的珍贵以及对逝去亲人的思念等等。这些诗词通过深情的抒发和细腻的描写,使读者在感受到悲伤的同时,也更加珍惜眼前的亲人和美好的时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哭德和伯氏六首》林景熙 拼音读音参考

kū dé hé bó shì liù shǒu
哭德和伯氏六首

kōng yí pò yàn gū xīn kǔ, zhǐ bó shēng xiāo liǎng bìn huá.
空遗破砚孤心苦,只博生绡两鬓华。
xiǎo bì dēng qián qì qiū yǔ, zhú fáng bú jiàn yè hū chá.
小婢灯前泣秋雨,竹房不见夜呼茶。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哭德和伯氏六首》专题为您介绍哭德和伯氏六首古诗,哭德和伯氏六首林景熙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