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山十咏和邓牧心·石船》 林景熙

玉笥孤帆唤不来,长风破浪忆江淮。
不知海水何年陆,万斛龙骧寄断崖。
分类:

作者简介(林景熙)

林景熙头像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陶山十咏和邓牧心·石船》林景熙 翻译、赏析和诗意

《陶山十咏和邓牧心·石船》是宋代诗人林景熙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玉笥孤帆唤不来,
长风破浪忆江淮。
不知海水何年陆,
万斛龙骧寄断崖。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艘石船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故乡江淮的思念之情。诗人发觉自己无法召唤到这艘石船,而长久以来的风浪使他回忆起江淮的往事。诗人迷惘地不知道海水何时会退,海水与陆地的分界线模糊不清。最后,他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寄托在这座断崖上,期待着龙舟能够传达他的感受。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凄美的意象和细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和思念之情。诗中的石船象征着远离家乡的心灵归宿,孤帆无法召唤,暗示着诗人与故乡之间的隔阂与无法逾越的距离。长风破浪,忆起江淮,表现了诗人心中涌动的回忆和感伤之情,对往事的追忆使他更加思念家乡。而海水与陆地的模糊边界,则凸显了诗人的迷茫和彷徨。最后,将思念之情寄托在断崖上,以万斛龙骧的形象,寄托着诗人的希望和渴望,期待龙舟能够传达他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而深沉。通过石船、长风、海水和断崖等意象的运用,使诗中的情感更具象化和感人。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展示了宋代文人对故乡情感的表达和对远方的思念。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陶山十咏和邓牧心·石船》林景熙 拼音读音参考

táo shān shí yǒng hé dèng mù xīn shí chuán
陶山十咏和邓牧心·石船

yù sì gū fān huàn bù lái, cháng fēng pò làng yì jiāng huái.
玉笥孤帆唤不来,长风破浪忆江淮。
bù zhī hǎi shuǐ hé nián lù, wàn hú lóng xiāng jì duàn yá.
不知海水何年陆,万斛龙骧寄断崖。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陶山十咏和邓牧心·石船》专题为您介绍陶山十咏和邓牧心·石船古诗,陶山十咏和邓牧心·石船林景熙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