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怨》 李东阳

宫中快行过巷门,巷中皇子心如焚。
相臣引入旧班里,我胡为犹在此?殿头烛影坐者谁?殿帅
捽头听诏词。
君为臣,臣就国,父子幽明不相白。
湖州义兵翻作殃,身死犹贻谏官谪。
济阳冤,冤不极。
分类:

作者简介(李东阳)

李东阳头像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济阳怨》李东阳 翻译、赏析和诗意

《济阳怨》是明代李东阳创作的一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在宫廷中的遭遇和内心的苦闷之情。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宫中快行过巷门,
巷中皇子心如焚。
相臣引入旧班里,
我胡为犹在此?
殿头烛影坐者谁?
殿帅捽头听诏词。
君为臣,臣就国,
父子幽明不相白。
湖州义兵翻作殃,
身死犹贻谏官谪。
济阳冤,冤不极。

诗意:
《济阳怨》描绘了作者在宫廷中忧愤的心境。诗中的主人公在宫中行走时,看到了心如火焚的皇子。他被相臣引入旧班,回忆起自己为何还在这里。他在殿头看到了一个身影,是殿帅捽头聆听诏词。诗人表达了君臣关系的矛盾,父子之间的明暗不分,以及湖州义兵造成的灾难。诗人身死之后,仍然留下了谏官被贬谪的遗憾。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命运的不满和对冤屈的呼唤。

赏析:
《济阳怨》以明代宫廷为背景,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主人公的遭遇和内心的痛苦。诗人通过对宫中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不解和困惑。诗人将自己的遭遇与君臣关系以及父子关系相联系,突显了明代宫廷政治的黑暗和不公。湖州义兵的残暴行为和诗人的死亡,更加凸显了冤屈和不公的主题。整首诗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将读者引入了一个充满痛苦和无奈的世界,让人对人性和命运产生深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济阳怨》李东阳 拼音读音参考

jì yáng yuàn
济阳怨

gōng zhōng kuài xíng guò xiàng mén, xiàng zhōng huáng zǐ xīn rú fén.
宫中快行过巷门,巷中皇子心如焚。
xiāng chén yǐn rù jiù bān lǐ, wǒ hú wéi yóu zài cǐ? diàn tóu zhú yǐng zuò zhě shuí? diàn shuài
相臣引入旧班里,我胡为犹在此?殿头烛影坐者谁?殿帅
zuó tóu tīng zhào cí.
捽头听诏词。
jūn wèi chén, chén jiù guó, fù zǐ yōu míng bù xiāng bái.
君为臣,臣就国,父子幽明不相白。
hú zhōu yì bīng fān zuò yāng, shēn sǐ yóu yí jiàn guān zhé.
湖州义兵翻作殃,身死犹贻谏官谪。
jì yáng yuān, yuān bù jí.
济阳冤,冤不极。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济阳怨》专题为您介绍济阳怨古诗,济阳怨李东阳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