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出气洞的诗词(274首)

1 《黄岩令郑仁叔索委羽洞诗》 宋·楼钥

君不见王君羽化脱秦厄,故山至今名落翮。
又不见乌程野鹤投氅毛,佞臣称瑞民斯劳。
何如奉林控鹤登清霄,伤然委羽登山椒。
青衣出入洞方杳,紫气氤氲风尚飘。

2 《洞箫赋》 两汉·王褒

原夫箫干之所生兮,于江南之丘墟。
洞条畅而罕节兮,标敷纷以扶疏。
徒观其旁山侧兮,则岖嵚岿崎,倚巇迤,诚可悲乎其不安也。
弥望傥莽,联延旷荡,又足乐乎其敞闲也。

辞赋精选音乐

3 《游洞霄纪实》 宋·马元演

甲寅良月初,为拜帅垣檄。
遍走三荡所,村落怪荒寂。
人谓白升里,杭邑才咫尺。
杭有洞霄宫,神仙其窟宅。

4 《太湖诗·入林屋洞》 唐·皮日休

斋心已三日,筋骨如烟轻。
腰下佩金兽,手中持火铃。
幽塘四百里,中有日月精。
连亘三十六,各各为玉京。

5 《姑苏杂咏 洞庭山》 明·高启

朝登西岩望太湖,青天在水飞云孤。
洞庭缥缈两峰出,正似碧海浮方壶。
尝闻此山古灵壤,蛇虎绝迹欢樵夫。
涛声半夜恐魂梦,石气五月寒肌肤。

6 《三游洞》 宋·苏辙

洞前危迳不容足,洞中明旷坐百人。
苍崖硉兀起成柱,乱石散列如惊麇。
清溪百丈下无路,水满沙土如鱼鳞。
夜深明月出山顶,下照洞口才及唇。

7 《三游洞》 宋·苏辙

洞前危径不容足,洞中明旷坐百人。
苍崖硉兀起成柱,乱石散列如惊麇。
清溪百丈下无路,水满沙土如鱼鳞。
夜深明月出山顶,下照洞口才及唇。

8 《张公洞》 元·杨维桢

正月八日记游仙,三十六天洞灵洞。
洞中窗户夜不扃,地底风雷日相哄。
巉巉灵骨谁手凿,纳纳虚谺曷时澒。
龙巅虎卧络薜萝,委盖垂旃挂鸾凤。

9 《洞庭秋月行》 唐·刘禹锡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
孤轮徐转光不定,游气濛濛隔寒镜。
是时白露三秋中,湖平月上天地空。

10 《游龙岩三洞之间》 元·周砥

商颜紫芝久不采,淮南丹书竟安在。
仙人劝我三洞游,身如骑龙到东海。
海气茫茫云雾回,白波卷雪连山来。
双童手弄海底日,红光一道金莲开。

11 《临江仙·洞府堂深花气满》 宋·卢祖皋

洞府堂深花气满,娉婷绿展红围。
个中年少出琼姬。
双笼金约腕,独把玉参差。
子晋台前无鹤驭,人间空有清诗。
何如娇小贮帘帷。
仙风知有待,凉月渐当时。

12 《登覆釜山遇道人二首》 唐·钱起

晨策趣无涯,名山深转秀。
三休变覆景,万转迷宇宙。
攀崖到天窗,入洞穷玉溜。
侧径蹲怪石,飞萝掷惊狖。

13 《白鹿洞书院》 宋·钱闻诗

锡名有旨感皇明,百载荒基一日营。
白鹿虽无归洞迹,青衿犹有读书声。
尘中讲贯似难入,静里工夫终易成。
孕出庐山真秀气,宁复渭钓与莘耕。

14 《善卷洞》 明·童珮

小洞玉淙淙,琳琅石几重。
花枝自流出,芒郤觅无踪。
怪气时冲壁,泉声或乱钟。
人言风雨日,咫尺有蛟龙。

15 《八绝诗归云洞》 宋·王禹偁

碧洞何眈眈,呀然倚山根。
朝云出如呕,暮云归如吞。
大块气不死,兹为玄牝门。
怪石攡左右,势若貙虎蹲。
旁行数十步,漆黑不可扪。
安得鞭烛龙,为吾前驰奔。
寻尽神仙窟,一一知其源。

16 《栖云阁》 宋·强至

越山东南号胜绝,古寺岩洞穷高深。
山云出为洞口雨,或时散作岩下阴。
不有神物此蟠据,安得气类长相寻。
寺僧爱云恐云远,置阁云上蹑以临。

17 《吾友黄仲秉读枚乘七发至所谓洞房清宫命曰寒》 宋·李流谦

读书必知书,枯卉不足斧。
只词诣微隐,连轴绋剩语。
枚生老宾客,笔力散雹雨。
吴梁两骄王,横甚鬫哮虎。

18 《游洞霄宫》 宋·楼钥

宿雨顽云拨不开,紫霄佳处访楼台。
青山九锁固奇甚,古洞一深如此哉。
拔地千林俱秀润,擎天一柱最崔嵬。
出山爽气尚相属,数里清溪送我回。

19 《纯阳洞读书和中山陈礼郎韵》 宋·蒲寿宬

弄珠寄南海,移文讥北山。
出处虽异位,梦觉同一关。
纯阳有真境,古洞扃林端。
绝顶像纬逼,六月天气寒。

20 《和许尉小洞庭韵》 宋·王炎

少时耕钓为生涯,早知臭腐空神奇。
一丘一壑有佳处,人弃我取如拾遗。
晚将数雏就斗食,非愿厚禄多如茨。
山林习气今尚在,前身疑是王献之。

* 关于出气洞的诗词 描写出气洞的诗词 带有出气洞的诗词 包含出气洞的古诗词(27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