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哀家的诗词(663首)

1 《送长蘅偕计北上二首》 明·郑胤骥

忆予初识子,子方髫而俊。
未能与深素,亦以私余润。
迈往不屑姿,良足驱鄙吝。
岁月既已多,肝胆两能印。

2 《宋进马哀词》 唐·王维

背春涉夏兮,众木蔼以繁阴。
连金华与玉堂兮,宫阁郁其沈沈。
百官并入兮,何语笑之哑哑,

3 《家园卧疾,毕太祝曜见寻》 唐·孟浩然

伏枕旧游旷,笙簧劳梦思。
平生重交结,迨此令人疑。
冰室无暖气,炎云空赫曦。
隙驹不暂驻,日听凉蝉悲。

4 《喜于广陵拜觐家兄奉送发还池州》 唐·韦应物

青青连枝树,苒苒久别离。
客游广陵中,俱到若有期。
俯仰叙存殁,哀肠发酸悲。
收情且为欢,累日不知饥。

5 《哀王孙》 唐·杜甫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唐诗三百首乐府叙事抒情写鸟

6 《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 唐·杜甫

司空出东夷,童稚刷劲翮。
追随燕蓟儿,颖锐物不隔。
服事哥舒翰,意无流沙碛。
未甚拔行间,犬戎大充斥。

7 《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 唐·杜甫

长啸宇宙间,高才日陵替。
古人不可见,前辈复谁继。
忆昔李公存,词林有根柢。
声华当健笔,洒落富清制。

8 《八哀诗·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 唐·杜甫

相国生南纪,金璞无留矿。
仙鹤下人间,独立霜毛整。
矫然江海思,复与云路永。
寂寞想土阶,未遑等箕颍。

9 《伤邻家鹦鹉词》 唐·王建

东家小女不惜钱,买得鹦鹉独自怜。
自从死却家中女,无人更共鹦鹉语。
十日不饮一滴浆,泪渍绿毛头似鼠。

10 《哀蜀人为南蛮俘虏五章·初出成都闻哭声》 唐·雍陶

但见城池还汉将,岂知佳丽属蛮兵。
锦江南度遥闻哭,尽是离家别国声。

11 《七哀诗三首·其三》 魏晋·王粲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
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
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
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

战争愁苦哀思

12 《渔家傲》 宋·洪皓

圃蕙庭桐雕大半。
西风不借行人便。
不用留题明月观。
西园宴。
颜酡浪说觞无算。
万斛羁愁推不远。
千杯鲁酒何曾见。
却羡南宾凫与雁。
行不乱。
哀鸣直到翻江岸。

13 《水龙吟(已卯中秋,寓玉山章泉赵石涧家,相留为延桂把菊之会)》 宋·柴元彪

秋云元自无心,那曾系得归心住。
阳关酒尽,灞桥人远,也须别去。
□□□□,□□□□,□□□□。
有哀雁声声,愁蛩切切,悄悄地、听人语。

14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清·林则徐

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
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
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
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

爱国励志

15 《臧哀伯谏纳郜鼎》 先秦·左丘明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纳于大庙,非礼也。
臧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
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紞纮綖,昭其度也;藻率鞞鞛,鞶厉游缨,昭其数也;火龙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钖鸾和铃,昭其声也;三辰旂旗,昭其明也。
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

古文观止劝谏寓理

16 《声无哀乐论》 两汉·嵇康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
』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
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

感叹生命

17 《哀江南赋序》 南北朝·庾信

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
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
华阳奔命,有去无归。
中兴道销,穷于甲戌。

历史抒情

18 《到家作》 清·钱载

久矣东墙绿萼梅,西墙双桂一风摧。
儿时我母教儿地,母若知儿望母来。
三十四年何限罪,百千万念不如灰。
曝簷破袄犹藏箧,明日焚黄只益哀。

19 《李家娘》 清·吴嘉纪

城中山白死人骨,城外水赤死人血。
杀人一百四十万,新城旧城内有几人活?
妻方对镜,夫已堕首;腥刀入鞘,红颜随走。
西家女,东家妇,如花李家娘,亦落强梁手。

20 《哀毗陵》 宋·梁栋

荆溪水腥泊船早,落日无人行古道。
髑髅有眼不识春,东风吹出青青草。
荒基犹认是人家,败栅曾将当城堡。
当时压境兵百万,不脱靴尖堪蹴倒。

* 关于哀家的诗词 描写哀家的诗词 带有哀家的诗词 包含哀家的古诗词(66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