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语声的诗词(302首)

1 《楸子树》 明·郭登

窗前新栽楸子树,去岁移自东君家。
根深土冻重莫致,挽以两犍载一车。
方经旬日即蓓蕾,秋深结子如丹砂。
人言此特余气耳,来岁未必能芬葩。

2 《和玉山倥侗生紫凤曲》 明·苏平

银蟾帖天流素光,玉峰仙人吹紫凰。
紫凰离群发孤啸,思入寒云悲怨长。
余音嘶风崖石裂,梅花飞春堕香雪。
冯夷宫中龙夜愁,鲛人学语声幽修。

3 《诗三百三首》 唐·寒山

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净。
悭贪继日廉,谄曲登时正。
驱遣除恶业,归依受真性。
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唐诗三百首高中古诗边塞赞美将军

4 《声无哀乐论》 两汉·嵇康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
』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
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

感叹生命

5 《秦妇吟》 唐·韦庄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阳城外花如雪。
东西南北路人絶,绿杨悄悄香尘灭。
路旁忽见如花人,独向绿杨阴下歇。
凤侧鸾欹鬓脚斜,红攒黛敛眉心折。

6 《秦妇吟》 唐·韦庄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阳城外花如雪。
东西南北路人绝,绿杨悄悄香尘灭。
路旁忽见如花人,独向绿杨阴下歇。
凤侧鸾欹鬓脚斜,红攒黛敛眉心折。

叙事长诗

7 《乐语》 宋·王义山

◎寿崇节致语隆兴府
万年介寿,星辰拱文母之尊;四海蒙恩,雨露宠周臣之宴。
颂声交作,协气横流。
与天同心,为民立命。

8 《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宋·张炎

辛卯岁,沈尧道同余北归,各处杭、越。
逾岁,尧道来问寂寞,语笑数日。
又复别去。
赋此曲,并寄赵学舟。

宋词三百首婉约西湖写景抒怀

9 《诗》 唐·拾得

诸佛留藏经,只为人难化。
不唯贤与愚,个个心构架。
造业大如山,岂解怀忧怕。
那肯细寻思,日夜怀奸诈。

10 《以校正字学还方智善作诗赠之》 宋·王洋

惟古於文藏妙理,自然之音见微旨,唇舌齿喉母生子,清浊重轻毛发比。
古者八岁方毁齿,小学师承方肄此。
时及春秋循一轨,台兴亦知窥阃壘。

11 《絜矩书院示学子》 宋·章粲

四时配四德,元亨利与贞。
天德元最重,方春木主生。
夏火物畅茂,是为德之亨。
金利秋向实,水贞冬日成。

12 《山间大风雨昼夜不止闻松声撼床戏成拙语谩录》 宋·郑清之

颠风横雨穷山秋,樵青驰檐车停辀。
松声撼空吼万牛,轰豗势欲倾不周。
晨鸡扼吭喑且愁,百鸟何敢相喧啾。
恍疑赵壁环诸侯,呼声动地锵弓矛。

13 《寄酬曾学士学宛陵先生体比得书云所寓广教僧》 宋·陆游

庭中下乾鹊,门外传远书,小印红屈蟠,两端黄蜡涂。
开缄展矮纸,滑细疑卵肤。
首言劳良苦,後问逮妻孥,中间勉以仕,语意极勤渠。
字如老瘠竹,墨淡行疏疏。

14 《叙两会事戏寄刁景纯学士》 宋·梅尧臣

东家红梅开出墙,墙西女儿学新妆。
春风引客白日长,天河绿水浮鸳鸯。
摘花赠渠到渠处,更问鸳鸯寄声去。
昨日吴郎坐上时,袖中小字鸳鸯付。

15 《潘叔愚诗有归家更读万卷书之语义荣司谏为其》 宋·郑刚中

弟见史贤文学饱,意欲书卷穷探讨。
兄知纸上道不真,为弟谈禅说枯杭。
弟兄游戏作三昧,妙语生风洗烦恼。
头钻故纸在百痴,口纸谈禅痴不少。

16 《学诗》 宋·龚相

学诗浑似学参禅,语可安排意莫传。
会意即超声律界,不须练石补青天。

17 《和葛闳寺丞接花歌》 宋·范仲淹

江城有卒老且贫,憔悴抱关良苦辛。
众中忽闻语声好,知是北来京洛人。
我试问云何至是,欲语汍澜堕双泪。
斯须收泪始能言,生自东都富贵地。

18 《喜小儿辈到行在》 宋·陆游

阿纲学书蚓满幅,阿绘学语莺啭木,截竹作马走不休,小车驾羊声陆续。
书窗涴壁谁忍嗔,啼呼也复可怜人。
却思胡马饮江水,敢道春风无战尘。
传闻贼弃两京走,列城争为朝廷守。
从今父子见太平,花前饮水勿饮酒。

19 《登平陆北回瞰陕城奉寄李八太学士使君二十二》 宋·司马光

汉家二千石,体望几来尊。
况复严徐客,从前益稷孙。
公侯贵不绝,礼乐器常存。
符竹临分陕,声光应列藩。

20 《送儿沆再之台学并似许梧山张在轩》 宋·陈著

学古入官非易事,同寅协恭第一义。
昨汝行矣重吾忧,今吾闻之为汝喜。
有如此广文先生,真所谓法家拂士。
寄声忽到我,用情应为汝。

* 关于学语声的诗词 描写学语声的诗词 带有学语声的诗词 包含学语声的古诗词(30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