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势的诗词(988首)

41 《挽王知复书监》 宋·孙应时

公子三槐族,贫交五柳门。
乡闾虽不数,书劄屡相温。
前辈风流远,时情势利尊。
哀哀埋玉树,此意复谁论。

42 《游天圣邂逅正师知藏作诗赠之》 宋·王洋

乘流自谓不得死,生意逢师聊具论。
无心已尽世间义,举足不随天上尊。
本源了了明月观,馀事衮衮洪澜翻。
我生流落势未已,期师尽老依僧园。

43 《横吹曲辞·骢马(一曰骢马驱)》 唐·李群玉

浮云何权奇,绝足势未知。
长嘶青海风,躞蹀振云丝。
由来渥洼种,本是苍龙儿。
穆满不再活,无人昆阆骑。

44 《大子夜歌二首·其二》 唐·陆龟蒙

丝竹发歌响,假器扬清音。
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

乐府音乐

45 《琴曲歌辞·别鹤》 唐·杜牧

分飞共所从,六翮势摧风。
声断碧云外,影孤明月中。
青田归路远,月桂旧巢空。
矫翼知何处,天涯不可穷。

46 《杂曲歌辞·出门行》 唐·元稹

兄弟同出门,同行不同志。
凄凄分岐路,各各营所为。
兄上荆山巅,翻石辨虹气。
弟沉沧海底,偷珠待龙睡。

47 《杂曲歌辞·悲哉行》 唐·白居易

悲哉为儒者,力学不能疲。
读书眼欲暗,秉笔手生胝。
十上方一第,成名常苦迟。
纵有宦达者,两鬓已成丝。

48 《杂曲歌辞·汉宫少年行》 唐·李益

君不见上宫警夜营八屯,冬冬街鼓朝朱轩。
玉阶霜仗拥未合,少年排入铜龙门。
暗闻弦管九天上,宫漏沉沉清吹繁。

49 《杂曲歌辞·行路难》 唐·李颀

汉家名臣杨德祖,四代五公享茅土。
父兄子弟绾银黄,跃马鸣珂朝建章。
火浣单衣绣方领,茱萸锦带玉盘囊。

50 《杂曲歌辞·古别离二首》 唐·李端

水国叶黄时,洞庭霜落夜。
行舟闻商估,宿在枫林下。
此地送君还,茫茫似梦间。
后期知几日,前路转多山。

51 《答王无功问故园》 唐·朱仲晦

我从铜州来,见子上京客。
问我故乡事,慰子羁旅色。
子问我所知,我对子应识。
朋游总强健,童稚各长成。

52 《奉和圣制途经华山》 唐·张九龄

万乘华山下,千岩云汉中。
灵居虽窅密,睿览忽玄同。
日月临高掌,神仙仰大风。
攒峰势岌岌,翊辇气雄雄。
揆物知幽赞,铭勋表圣衷。
会应陪玉检,来此告成功。

唐诗三百首赠别友情规劝

53 《经庐岳回望江州想洛川有作》 唐·刘允济

龟山帝始营,龙门禹初凿。
出入经变化,俯仰凭寥廓。
未若兹山功,连延并巫霍。
东北疏艮象,西南距坤络。

怀才不遇失意

54 《夜发三泉即事》 唐·苏颋

暗发三泉山,穷秋听骚屑。
北林夜鸣雨,南望晓成雪。
只咏北风凉,讵知南土热。
沙溪忽沸渭,石道乍明灭。

55 《畴昔篇》 唐·骆宾王

少年重英侠,弱岁贱衣冠。
既托寰中赏,方承膝下欢。
遨游灞水曲,风月洛城端。
且知无玉馔,谁肯逐金丸。

写景送别友情

56 《感遇诗三十八首》 唐·陈子昂

微月生西海,幽阳始代升。
圆光正东满,阴魄已朝凝。
太极生天地,三元更废兴。
至精谅斯在,三五谁能征。

57 《赠赵侍御》 唐·张说

禄放迹异端,偏荒事同蹇。
苟忘风波累,俱会云壑践。
险式压西湖,侨庐对南岘。
夜楼江月入,朝幌山云卷。

58 《江行有怀》 唐·孙逖

秋水明川路,轻舟转石圻。
霜多山橘熟,寒至浦禽稀。
飞席乘风势,回流荡日晖。
昼行疑海若,夕梦识江妃。
野霁看吴尽,天长望洛非。
不知何岁月,一似暮潮归。

59 《行路难》 唐·李颀

汉家名臣杨德祖,四代五公享茅土。
父子兄弟绾银黄,跃马鸣珂朝建章。
火浣单衣绣方领,茱萸锦带玉盘囊。

60 《觉公院施鸟石台》 唐·李颀

石台置香饭,斋后施诸禽。
童子亦知善,众生无惧心。
苔痕苍晓露,盘势出香林。
锡杖或围绕,吾师一念深。

* 关于知势的诗词 描写知势的诗词 带有知势的诗词 包含知势的古诗词(98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