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藜杖的诗词(837首)

721 《简徐季益二首》 宋·赵蕃

野寺钟鸣后,溪桥雨合时。
杖藜能过我,酌酒更论诗。
意作匆匆别,仍愆得得期。
近知疎问讯,不那费怀思。

722 《梅花十绝句》 宋·赵蕃

疏篱半倒竹修修,下有冰泉断复流。
此地著梅故差胜,杖藜何惜屡经丘。

723 《早饭大明寺因题》 宋·赵蕃

晨起浑疑晚,山晴尚踏泥。
花边花鸭卧,竹里竹鸡啼。
问店欣逢寺,命车仍杖藜。
松篁犹有径,桃李得无蹊。

724 《元衡过邢园同广声终日坐于习堂梅树之下得长》 宋·赵蕃

一闻茅屋数株梅,三径频成为我开。
剩有游蜂能掠蕊,寂无饥雀下行苔。
长吟共惜频惊落,久坐何妨晚始回。
为语清风莫轻扫,明朝更欲杖藜来。

725 《余自东山往金峨住山戒师迎於中涂到上方泉石》 宋·郑清之

一奁鸣瀑写天绅,怪石鲸奔欲化鳞。
灵隐飞来真相后,老坡重证戒师身。
居山话计今成趣,造物工夫总待人。
自喜爱閒逢胜绝,杖藜端不负残春。

726 《仙洲呈刘伯益沈庄仲》 宋·刘学箕

杜门久经时,老我徒谬悠。
平生山水心,汩汩不暇谋。
今辰定何辰,木落风露秋。
忘怀两佳士,共约来仙洲。

727 《再游九溪》 宋·周文璞

昔年九溪十八涧,今度见之逾清真。
静依落落石路晚,闲绕寂寂山家春。
可怜潺湲似留客,更觉曲折能随人。
得得杖藜来尽目,野棠山杏亦精神。

728 《中秋日游能仁北寺两刹》 宋·周文璞

轻云漠漠烟漫漫,杖藜扶行不作难。
无量寿佛像最古,未曾有经碑亦残。
秋花泫露颜色好,客子着雨衣裳单。
题诗写寄莓苔壁,勿使俗人相对看。

729 《良月十六日以祈晴宿斋郊坛寺僧拉登梅岩读高》 宋·程公许

祝册颂九重,郊丘以晴祷。
小臣职骏奔,单车倦涂潦,崇阜逾巘崿,层坛敷千藁右兴念经始,面势若天造。

730 《金陵杂兴二百首》 宋·苏泂

短褐钟山不跨驴,杖藜横笛野僧俱。
虽无字说烦清老,犹恐龙眠画作图。

731 《金陵杂兴二百首》 宋·苏泂

冶城迤逦过清凉,城脚连云一带长。
佛寺仙宫更游苑,杖藜知费几诗章。

732 《桂枝香·三年海国》 宋·吴潜

三年海国。
又荏苒素秋,天净如沐。
凄砌寒蛩暗语,杵声相续。
梧桐一叶西风里,对斜阳、好个团簇。

733 《题承庵二首》 宋·王柏

十年足不到承庵,抚事兴思重怆然。
风急雁行斜漠漠,夜深蟾影弄娟娟。
炉亭暖彻通宵火,鱼板惊残向晓眠。
欲识本来真面目,杖藜未免再留连。

734 《题适庄茅亭》 宋·王柏

屋角园虽小,幽深隔市尘。
杖藜时自适,杯酒乐天真。
松磴规模古,茅檐日月新。
闲花三十种,相对四时春。

735 《山行》 宋·卫宗武

野芳未放青春去,林鸟长随白日閒。
山色殢人归未得,杖藜日日扣松关。

736 《次友人示诗集》 宋·姚勉

杖藜看笋数犀株,天堕香云五色书。
落月照人惊梦昨,光风识面记春初。
珠骈巧语谁能拣,锦比新诗迥不如。
转读转佳难去手,眉间愁思为君舒。

737 《再用前韵寄后林》 宋·姚勉

别来知是几三秋,书倩洪乔懒作邮。
帛足忽传来自雁,轴腰更喜大如牛。
信知盖世名非枉,吟到惊人句未休。
何日杖藜参口诀,归来闭户学从头。

738 《昼步江村》 宋·姚勉

碧空一片水云飞,竹里人家午唱鸡。
江路雨晴芳草润,杖藜行遍水东西。

739 《念昔游四首》 宋·胡仲弓

昔游半山寺,木落山欲童。
秋高岚气旺,晓日出曈曨。
杖藜破莽苍,举步生清风。
登堂发一笑,绝倒临川公。

740 《访枯崖不遇》 宋·胡仲弓

踏破门前苔藓斑,寻曦不值只空还。
行云过处青山湿,野水明边白鸟閒。
扪虱有人谈古道,挥蝇无路透禅关。
杖藜独背西风去,偶见苍官亦厚颜。

* 关于藜杖的诗词 描写藜杖的诗词 带有藜杖的诗词 包含藜杖的古诗词(837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