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德造句
“修德”的解释
1、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2、天子見怪則修德,諸侯見怪則修政,大夫見怪則修職,士庶見怪則修身,神不能傷道,妖亦不能害德。
3、守道而忘势,行义而忘利,修德而忘名。
4、读书既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5、砺操行以修德业,当自重;甘淡泊以守清贫,当自省;谋善举以泽众生,当自励。
6、讲道修德,念念要从虚处立基,若稍计功效,便落尘情。
7、修德正心文明扬,身体力行社会祥,重义明理人人敬,德学兼修天地广。律法规章秩序畅,己严他宽和谐长,以诚相待百业兴,廉洁奉公家国康。
8、修志修德修吾身,律人律己律遵行。读古读今读经典,赋诗赋词赋短信。敬礼敬师敬长辈,爱国爱家蕴爱心。求真求实求创新,传颂传播传文明!
9、正气修身,正义修行;正心修德,正品修礼;正直修诚,正学修志;正风修廉,正理修严;正明修道,正忠修孝;正节修齐,正己修省。
10、修礼为德,修德为尊,修尊为智,修智为才,修才为身,修身为美!律言为行,律行为规,律规为正,律正为洁,律洁为己,律己为馨!
11、修身以明志,修德以执礼;修行以笃学,修善以自勉;修心以养神,修孝以报恩;修敬以尊师,修廉以正气;修谨以诚信,修志以律己。
12、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为文不求传,譬如饮酒不醉,陶然有余欢,中含不尽意,欲辨已忘言。曾国藩
13、自古就有崇文修德、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仅明清两代就有进士20人,文武举人115人,贡生396人。
14、臣闻妖不胜德,帝之政其有阙与?帝其修德。
15、佛泥洹後,一千四百七十岁,我诸弟子修德之心,一切恶魔不得娆乱,七毫者七百岁後事。
16、若不修德政,恃险肆暴,就会“舟中之人皆敌国也”,以至众叛亲离,重蹈桀、纣的覆辙。
17、二诸葛原来叫刘修德,是小二黑他爹,当年做过生意,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
18、考研复试面试要求考生内修德育才,外修表达与礼仪,面试中考生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更要注重内外兼修。
19、三人行必有我师。以博者为师,长学识;以能者为师,增才干;以仁者为师,修德行;以善者为师,添爱心。教师节,祝所有的良师益友收获多多、快乐多多!
20、好礼修养,仁爱修行;求学修习,品格修善;工作修勤,博爱修心;儿女修志,社会修德;尊老修孝,中华修仁;文明修义,律己修身!
21、文明之道,和谐之路;待人接物,言语友善;内修素养,外修德行;传统美德,继承发扬;知书达理,乐于助人;守信明礼,仁慈宽容;诵读经典,弘扬正气。
22、善修身,严律己,真诚善,明礼信,讲操守,美情趣,生活美,乐无忧。善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修德艺,颂中华,歌盛世,写人生,美天下。
23、道教文献所言“圣功”实际上是一种道德养生理论,尽管其中存在某些神秘因素,但所包含的“劝善修德”理念却具有积极意义。
24、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立业建功,事事要从实地着脚,若少慕声闻,便成伪果;讲道修德,念念要从虚处立基,若稍计功效,便落尘情。洪应明
25、江大人所陈五事,一是随时朝省,二是请尊师敬保,三是减省杂役,四是撤销市酤,五是破除迷信;杜大人也时常劝进修德进善,毋招谗谤。
26、与此同时,铁道部纪委*记安立敏宣布了哈尔滨铁路局新的人事任免令,哈局原局长宋修德和原党委*记韩江平调离岗位。
27、在这个意义上,反浪费、治奢欲,不仅是省几个钱的事,更重在涵养“俭以养廉,俭以修德”的文化氛围。
28、不暴殄天物,不重裘,不兼味,不妄毁伤,不厚于自奉,皆修德之渐,为人所当谨。
29、通过读身边人、看身边事,思想上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震憾,今后一定要引以为戒、修德律己,接受监督、守好底线,丢掉侥幸、免蹈覆辙。
30、以上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四点,是***对当代中国青年的“劝学篇”。
31、一个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人,一个把立德、修德、践德作为终身课题的人,才能成为堪当重任、成就伟业且有益于人民的人。
32、同一个君王统治时期,“修德”在先,淫虐在后,这样的伤痛填满了中国史书的一页又一页。
33、通天师弟门下弟子皆是披毛带角之人,湿生卵化之辈,不通教义,不修德行,合该上榜。
34、也难怪庞修德不敢在其面前阳奉阴违,反而像只哈巴狗似的鞍前马后的效劳。
35、倘平居能加修德辨惑之功,身中之造化明了,静里之功夫又。
36、修德辅商之伊尹,吐哺握发之周公,运筹帷幄之子房,鞠躬尽瘁之诸葛,皆经天纬地之才,而未审其生平治何经书。
37、辽东乃蛮荒之地,取之徒费兵饷,不若修德政以使之归心。
38、癸丑,罢开马颊河,濬宣惠河,修德州运河堤。
39、近日,沈阳市一二四中学举办了首届“语文节”活动,学生们不仅将进行古诗朗诵比赛,还要举办讲学修德、课本剧、书法等活动。
40、圣人者,一了百当,直趋道岸,修道易,故先修道而后修德,以德全道也;贤人者,必须有为,修道难,故先修德,而后修道,以德扶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