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書的读音 通知書的意思
通知书 通知书,汉语词汇,拼音为tōng zhī shū,指以书面告知的形式,送达到被告知人的手里。
- 通
- 知
- 書
“通知書”的读音
- 拼音读音:
- [tōng zhī shū]
- 汉字注音:
- ㄊㄨㄥ ㄓ ㄕㄨ
- 简繁字形:
- 通知书
- 是否常用:
- 否
“通知書”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通知书 tōngzhīshū
(1) [notice]∶关于某事物的正式或非正式的警告或告知书
终止条约通知书
(2) [advice note]∶通知单
货运通知书
辞典解释
通知书 tōng zhī shū ㄊㄨㄥ ㄓ ㄕㄨ 通知的文件。
如:「开会通知书」、「入学通知书」。
德语 Benachrichtigung, Mitteilung _(als Schriftstück) (S)
法语 lettre de convocation
网络解释
通知书
通知书,汉语词汇,拼音为tōng zhī shū,指以书面告知的形式,送达到被告知人的手里。
“通知書”的单字解释
【通】:[tōng]1.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管子是通的。山洞快要打通了。这个主意行得通。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条通炉子。3.有路达到:四通八达。火车直通北京。4.连接;相来往:沟通。串通。私通。通商。互通有无。5.传达;使知道:通知。通报。通个电话。6.了解;懂得:通晓。精通业务。粗通文墨。不通人情。他通三国文字。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通。万事通。8.通顺:文章写得不通。9.普通;一般:通常。通病。通例。通称。10.姓。[tòng]用于动作:打了三通鼓。挨了一通儿说。
【知】:[zhī]1.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2.使知道:通知。知照。3.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4.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6.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zhì]古同“智”,智慧。
【書】:1.“书”的繁体字。2.有文字或圖畫的冊子:“教科書”﹑“圖畫書”﹑“百科全書”。3.信件:“家書”﹑“情書”。唐•杜甫《石壕吏詩》:“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4.文件:“證書”﹑“說明書”﹑“申請書”。《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卻因講親的時節,不曾寫個婚書,沒有憑據。”5.字體:“草書”﹑“楷書”﹑“隸書”。《隋書•卷六十八•閻毗傳》:“能篆書,工草隸。尤善畫,為當時之妙。”6.見“六書”。7.姓。如清代有書綸。8.寫:“請以中文書寫。”、“大書凌煙閣三字。”9.記載。《周禮•地官•黨正》:“正歲屬民讀法,而書其德行道藝。”
“通知書”的相关词语
* 通知書的读音是:tōng zhī shū,通知書的意思:通知书 通知书,汉语词汇,拼音为tōng zhī shū,指以书面告知的形式,送达到被告知人的手里。
基本解释
通知书 tōngzhīshū
(1) [notice]∶关于某事物的正式或非正式的警告或告知书
终止条约通知书
(2) [advice note]∶通知单
货运通知书
辞典解释
通知书 tōng zhī shū ㄊㄨㄥ ㄓ ㄕㄨ通知的文件。
如:「开会通知书」、「入学通知书」。
德语 Benachrichtigung, Mitteilung _(als Schriftstück) (S)
法语 lettre de convocation
通知书
通知书,汉语词汇,拼音为tōng zhī shū,指以书面告知的形式,送达到被告知人的手里。【通】:[tōng]1.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管子是通的。山洞快要打通了。这个主意行得通。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条通炉子。3.有路达到:四通八达。火车直通北京。4.连接;相来往:沟通。串通。私通。通商。互通有无。5.传达;使知道:通知。通报。通个电话。6.了解;懂得:通晓。精通业务。粗通文墨。不通人情。他通三国文字。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通。万事通。8.通顺:文章写得不通。9.普通;一般:通常。通病。通例。通称。10.姓。[tòng]用于动作:打了三通鼓。挨了一通儿说。
【知】:[zhī]1.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2.使知道:通知。知照。3.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4.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6.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zhì]古同“智”,智慧。
【書】:1.“书”的繁体字。2.有文字或圖畫的冊子:“教科書”﹑“圖畫書”﹑“百科全書”。3.信件:“家書”﹑“情書”。唐•杜甫《石壕吏詩》:“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4.文件:“證書”﹑“說明書”﹑“申請書”。《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卻因講親的時節,不曾寫個婚書,沒有憑據。”5.字體:“草書”﹑“楷書”﹑“隸書”。《隋書•卷六十八•閻毗傳》:“能篆書,工草隸。尤善畫,為當時之妙。”6.見“六書”。7.姓。如清代有書綸。8.寫:“請以中文書寫。”、“大書凌煙閣三字。”9.記載。《周禮•地官•黨正》:“正歲屬民讀法,而書其德行道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