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翱简介和生平资料

王翱简介

王翱头像

王翱(1384-1467)明代大臣,字九皋,出生于今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王帽圈村。永乐十三年进士,授大理寺左寺正,左迁行人,宣德初擢御史,英宗即位,升右佥都御史,出镇江西,惩贪治奸,七年冬督辽东军务,景泰四年为吏部尚书,天顺间续任,为英宗所重,称先生而不呼其名。王翱一生历仕七朝,辅佐六帝,刚明廉直,卒谥“忠肃”。

王翱最有名的诗词

王翱的铁事典故

王翱请客
  古人云:“守身如玉当慎初”。身为朝廷命官,王翱始终不忘这句古训。
  王翱从小家贫,年幼时受到过许多父老乡亲的帮助。做官不忘故乡情,王翱想请请众乡亲。乡亲们像过年一样,换上干净衣服来到王翱家作客。都说“王翱小子有良心,当官不忘穷乡亲。今儿个总算借王翱的光,开开眼界,开开胃口了”。终于开席了,先上了一桌子北京西山的“一兜蜜”大红柿子。这穷乡僻壤很少吃到柿子,大家都忘了礼让,只听见排山倒海、呼啸龙吟的吃柿子的声音。 其中有个叫王二噶古的,却只吃了一个柿子——他等着吃下面的山珍海味呢。可是柿子吃完了,天都快黑了,却连一个冒着热气的菜也没等来,更别说什么山珍海味、珍贵名酒了。大家私下里议论开了:“做了大官还那么小气,真扫兴!”王二噶古只吃了一个柿子,心里更是不甘:“甭看对大伙这样,他自己还不知吃什么山珍海味、燕窝鱼翅呢。我倒要你家看到底吃什么饭”。第二天早饭时候,二噶古装着串门到王翱家,一进门,“哧”的一声,衣裳挂在了破损的门板上,扯了一大块;接着进屋,“梆”的一声,额头又碰在了上底矮的门框上,疼出一身汗。再一看王翱吃的,高粱窝头玉米粥,大葱抹酱腌咸菜,这不还是庄稼饭嘛。再看王翱吃得满脑袋是汗,还不住的尽让。二噶古觉得胡猜疑对不住王翱,有些不自在,一动弹,“叭叽”一声,摔了个腚呱子。原来椅子有两根腿是叫木橛子顶住的。二嘎古一出王翱家的门,人们就都知道了:王翱是个清官,和咱老百姓一样穷。

跑马圈地
  王翱出身贫苦,他的“草根情结”使他居庙堂之高也有着心系天下苍生的心怀。
  黄骅县 ( 古属盐山 ) 羊三木村东有一块方圆不到二、三百米的碱疙瘩地,叫“天官地”,这里是近海滩涂的荒碱野洼,常年寸草不生,王翱“跑马圈地”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王翱文韬武略,为大明江山和黎民百姓立下汗马功劳,被皇上封为“吏部天官”。回到家里,全家老幼欢天喜地;王翱却心事重重,愁容满面。令一家人好生纳闷。原来,皇上不光给王翱封官,还封地。赐给他一匹枣红骏马,让他扬鞭打马,跑到哪里就归他占有。封地会给百姓增加负担;不从,又属抗旨不遵,忤逆犯上。常言道:“穷人三件宝,丑妻薄地破棉袄”,土地,那可是百姓的命根子啊!王翱本庄稼汉出身,得了高官厚禄,怎能忘了受穷的百姓?左右为难,紧锁眉头,倒剪双手,在厅内踱来踱去,以至彻夜未眠。
  第二天,王翱备百丈长绳,骑着御赐高头大马,到了不见兔子不见獾的盐山大碱洼。盐山本是苦海沿边,遍地盐碱,羊三木一带更是不毛之地,到处白茫茫一片。多少年来,这里流传着一首歌谣:“野洼数百里,一望尽荒凉。千里盐碱地,饿死兔和狼”。
  王翱在羊三木下了马,命人楔一铁橛,用长绳拴上马缰,照着马屁股啪啪两鞭子,那骏马扬鬃奋蹄,围着铁橛飞跑起来。老百姓见了不知干什么,便问差役,差役说:“王天官让跑马拣( 碱 ) 地哩。”从此,黎民百姓更加钦佩王翱了。
  后来,王翱随皇上巡视到盐山。皇上见遍地盐碱,如同霜雪,到处是黄须菜,小狗棵,很少有庄稼。到了王帽圈村,见王翱的房舍简陋破旧,土房土屋,连砖都没有,房上还没梁。皇上很吃惊,指着房顶子说:“老爱卿,你这没有梁(粮) ? ”王翱听了,灵机一动,赶紧叩头道:“谢主隆恩。盐山苦海沿边,不生五谷,谢万岁免征钱粮。”皇帝见王翱机智,此地又确实贫困,就答应从今免征此地钱粮。

寸步不让
  《明史》本传说:"翱在铨部(吏部),谢绝请谒,公余恒宿直庐,非岁时朔望谒先祠,未尝归私第”。为了谢绝请托、秉公办事,王翱甚至住在了公署,常年不回家。所以在他任职期间,“门无私谒,权势请托不敢行”。
  《记王忠肃公翱三事》中记载了这样两件事:
  王翱只有一女,许配贾杰为妻。贾杰在京城附近做一小官,王翱夫人十分疼爱女儿,常常打发人去接女儿来家住住。每次去接,贾杰总不让走,还埋怨说:“如果调我到京城,你们母女就可以天天在一起。岳父身为吏部之长,手里掌着调派大权,调我易如反掌,连这点小事都不办,你也就别想回家了。”王翱的女儿也无办法,于是给老母亲捎了信去。
  中秋佳节,月明星稀,王翱全家老幼在院中纳凉赏月。王夫人殷勤备至,“置酒跪白公”。王翱竟“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而且王翱竟十多天住在公署没回家。女婿贾杰始终没有调进京城。
  王翱的孙子王辉乖巧伶俐,很得爷爷喜欢。一天,王翱正在书房看书,忽然王辉推门进来,高兴地说: “爷爷,我要参加秋试。”说着,拿出官方印的试卷交给王翱。王翱拿着试卷皱起眉头,心想:阿辉没念几天书,仗着自己的声望入了太学,现在考场弊端很多,想到这里严肃地说:“阿辉,你确有真才实学,我怎么能埋没你的才学 ? 可的书底儿我还不知道吗,若遇到糊涂主考官,你考取了,却误了另一个穷秀才的前程。你吃得好穿得暖,何必强所不能呢 ? 还是别考了。”说着将试卷给烧了。望着腾起的火焰,当爷爷的还不忘唠叨几句:“堂堂正正,诚实正直才是七尺男儿的本色,才能让人觉得至尊崇高!”
  ----在原则面前,王翱对家人简直达到了寸步不让的地步

沙盈代纸
  王翱幼时聪敏过人,有过目不忘之才,书读一二遍就能记诵。又知勤奋,学习成绩很好,爸爸王得林对他更是喜爱,常鼓励王翱说:“庄稼辛苦到秋有饭吃,秀才勤读到了有官做。好好念吧,长大考个一官半职,为国出力,也不受这苦日子煎熬。一他对王翱念书很是支持,老两口子省吃俭用,省下钱供王翱上学。王翱见家里的日子这么穷,也越加节俭.他把写了小楷的纸练写大仿,正面写了反面写。尽管这样,还要经常买纸。这天王翱的练字纸用完了,又向爸妈要钱买纸。爸爸用手扶着脑袋不住地叹气,妈妈在炕上缝补着爸爸的破褂子,不断地打唉声。青黄不接,锯底朝天,哪还有钱买纸笔 ? 王翱见大人发愁,后悔自已不懂事,于是跑到门前池塘边的大柳树下,蹲在地上,用手指头在地上划着玩。忽然心里一亮,连跳带蹦地跑回家去,进门就大声说:“有纸了,有了写不完的纸。”爸妈都愣了,问:“哪来的纸 ? ”“就地当纸。”爸妈听了苦笑了笑,问:“傻孩子,怎么背着地去上学呀 ? ”“用个木框框起来。”“唉,傻孩子,那怎么装 ? ”“怎么不能装 ? ”王翱说着跑出去了,不一会端着半簸箕沙土来了。王翱用手将沙土抹平,用手指写了四个大字:沙盘代纸。王得林锯了比石板大点的一块木板,周围用板条打了小沿,铺上沙土,让王翱用来写字。

梁与粮
  相传,和王翱同朝为官的有一个杨天官,山东人氏。一日君臣词话,皇帝问起他们家乡情况,杨天官说:“我们山东沃野千里,斗地石粮。皇帝摇摇头,微微一笑,说:“斗地岂能打石粮 ? “我们那里绿树成荫,果树成片,一树收的果子,可抵一石多粮。”皇帝点头称是。又问王翱,王翱说:“我们盐山,苦海沿边。”长些什么 ? ”遍地盘山果 ( 俗名地瓜棵子 ) ,长年不落花 ( 俗名小狗棵子 ) 。”皇帝说: “待天气转暖,到盐山观光一番。” 万岁,去不得哟,那里苦得很,蚊虫大如麻雀。“寡人从来听说过,到时捉来一瞧。”后来,王翱令人捉来一只啄木鸟,藏在袖子里去见皇上。行过大礼后 , 王翱说: “万岁,臣捉来一只蚊子。”王翱说着一扬手,啄木鸟落在金銮殿的玉柱上挡挡啄凿起来。皇帝见了,说:“哦,这么凶恶的蚊虫,盐山黎民好苦啊。”王翱说:“庄稼收成无几,百姓刮碱土,熬小盐,故名盐山,常年以糠菜充饥。”
  后来,王翱随皇上巡视到盐山。皇上见遍地盐碱,如同霜雪,到处是黄须菜,小狗棵,很少有庄稼。到了王帽圈村,见王翱的房舍简陋破旧,土房土屋,连砖鞯都没有,房上还没梁。皇上很吃惊,指着房顶子说:“老爱卿,你这没有梁 ? ”'翱听了,灵机一动,赶紧叩头道:“谢主隆恩。盐山苦海沿边,不生五谷,谢万岁免征钱粮。”皇帝见王翱机智,此地又确实贫困,为维护自己的金口玉言,就答应了.老百姓听说后,无不感激王翱。
  皇帝到了山东,见天官杨府雕梁画栋,蹲门狮子张口兽。土地肥沃,百姓富足,令征双粮。当地百姓,早已听到杨天官在皇帝面前吹大话的事;杨家又横行乡里,一增钱粮,百姓怨声载道,大骂杨天官。杨天官认为这是王翱搞的鬼。斗智斗不过王翱,王翱为官清正又无辫子可抓,就组织门客编写了《杨二舍化缘》这出戏,影射王翱,借杨二舍和王美容的口,骂王翱,以发泄自己的私愤。

麓影退赃官
  王翱有个远房孙子,叫王福,在交河县财主刘双山家扛活。 有一年,河间府剪知府携带亲眷去平原县走亲,家眷仆人四五十个,要在刘双山家住一宿,名目。“贴公馆”。这知府是个贪官,搜刮民财,不择手段。一月前就来了信,老刘说: “过官如下霜。我得倾家荡产,咱土门土户,哪经得糟踏呀 ! ”王福听后,沉吟片刻说:东家可知道吏部天官王翱 ? ” 那是名臣清官,谁不知道 ? ”我和王天官是本家。盐山有皇上和天官的画影,如果咱借来挂在客厅,曹知府就不敢动咱一根毫毛。”“唉,咱能借得来吗 ? ”“我试试。”你要请来,我给你十亩白花地。”刘双山象遇见了救星,高兴地说。王福回到家,找到本家族长,说明来意,便把画影请来了。这幅中堂画的是王翱正和皇上对奕,太子提壶一边伺候。御笔亲书一副对联,上联:“天下文官祖;”下联:“兵部车甲师。”刘双山将画影、对联悬挂好,等着曹知府。这天曹知府到了,刘双山迎到家里,说:“知府大入,大客厅悬有万岁与王尚书画影,请去参拜。”“啊 ! ”曹知府心想:“王翱哪个不知,哪个不晓,是吏部天官,顶头上司,象宋朝包文正一样,执法如山。”脑门子上立时渗出了汗珠子。走到院子就跪下了。……曹知府只吃了顿饭,便滚蛋了。

火烧试卷
  一天,王翱正在书房看书,忽然孙子王辉推门进来了,高兴地说: “爷爷,今年我要参加秋试。”说着,拿出官方印的试卷交给王翱。王翱拿着试卷皱起眉头,心想:阿辉没念几天书,仗着自己的声望入了太学,现在考场弊端很多,想到这里严肃地说:“阿辉,如果你确有真才实学,我怎么能埋没你的才学 ? 象你这样不识几个字的书底儿,如果遇到糊涂主考官,考取了,误了一个穷秀才的前程。你吃得好穿得暖,何必强所不能呢 ? 别考了。”说着将试卷给烧了,王辉见试卷上了西天,立时呆若木鸡。

闸官升迁
  这年春天,王翱按照皇上的旨意,坐船从运河下江南考察地方官员。船桅杆上挂着锦旗,上写“吏部”二字。这天路过山东济宁闸口,这里是水旱码头,等候过闸的船只象成群的蚂蚁。客商私船见了天官的船只,都自动让开,大船很快驶到闸前。这时,只见护闸官员,晃着彩旗,大声喊道: “要按先后顺序过闸 ! ”随从张宝山大喝一声:“我们是吏部的官船 ! ” ,“这是规矩,皇朝贵官也不能破例。” 张宝山一听,就向王翱做了回禀。王翱说:“我们是皇帝命官,更应该遵守地方法规。”结果调转船头,按序过闸。众随从跟王天官走遍天下,到哪里不是脚面的水平蹬 ? 今儿吃了个窝脖,觉得别扭,不免在王翱面前抱怨起来。王翱听了不语,捻着胡子发笑。
  从江南回京后不久,王翱传话叫济宁护闸官赵章进京。这一下众差役可乐了,都说,哼!这回叫你知道是铁打的了。“赵章弼 ! 一声高呼,吏部天官王翱端坐在正堂,衙役三班列队两旁。赵章心里象敲鼓,得罪了吏部大人,乌纱难保,就是性命恐怕也保不住。冠冕堂皇的大明律条写得明明白自:徇私舞弊的斩,明知故犯罪加一等。真正做了,就吃不了兜着走。 “给天官大人叩头。”赵章叩了头就专等挨板子了,脊梁骨都出了冷汗。 “你就是济宁护闸的赵章吗 ? ”“小人便是。”“请起落座。”“小人有罪,不敢。”赵章的头几乎挨到地上。王翱闻听,哈哈大笑,他站起来走到赵章身边,将他扶起来,让他坐下。赵章和众衙役纳闷起来·王翱说:“你身为护闸小官,却不畏权贵,照章办事,在当今之世实在了不起。治理江山就要这样。现调你到吏部掌管官员的考绩。”
  赵章好象在做梦,象个木头人一样地坐着,不知不尹地流下沮来。

金殿求情
  吏部主事曹恂调往江西当参议,不久回京了。王翱禀报皇上,皇上很不高兴,认为曹恂不愿离开京城,责令削职回乡。曹恂大为不满。这天清早,太阳还没出来,王翱坐着轿子去上朝。正走着,吏部主事曹恂怒冲冲地走上来。众衙役认识曹主事。以为有事,没有阻拦,把轿停下了。只见曹恂走过去,抓住王翱的胸口,啪就是一巴掌,并大声骂道:“好你老贼,我叫你胡言乱语,陷害好人!”这一下子把王翱打懵了,摸着火辣辣的脸,如同木鸡。打了吏部天官,这还了得 ! 众衙役蜂拥而上,将曹恂抓了起来。王翱却厉声说:“休要无理 ! 顺轿 ! ”众衙役心里话:还是吏部天官,管官的官,在大庭广众面前,叫手下的打了,不哼不哈,真太孬了。打了皇家的一品官,这消息很快传进朝里,传遍京都。皇帝龙颜大怒,下旨将曹恂绑赴金殿审问。这时,王翱走上金殿。曹恂心想完了,这老匹夫一定投井下石。便狠狠地瞪了王翱一跟。皇上说: “有何本奏 ? ”“启禀万岁,曹主事确系因病回京,都怪老臣年迈糊涂,访查不实,请将曹主事赦免。“ 拦路打我皇家命官,这还了得,岂能饶恕 ?”“曹主事为国操劳,劳苦功高。老臣挨打是对访查不细的教训,还是赦免了吧。“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曹恂触犯王法德条,决不饶你下殿去吧。”“如若非判曹主事之罪不可,老臣我愿担干系。”皇帝和众大臣听了很受感动,那曹主事已掉下了热泪。皇上说:“老王宽宏大量,实在难能可贵。看在老王的面上,曹恂下殿去吧,今后不得无理。”

宝归原主
  王翱在辽东监督军务的时候,和一个监军太监荣公相好。以后王翱由两广总督升任吏部尚书,回京就任,便寻找过去在辽东同事的监军太监荣公的后代。后来找到了他的两个侄子,王翱便请到府内,对他们说:“你们叔父荣公为官清廉,恐怕给你们遗留的财产不多,日子不富裕吧。如果有什么困难可到我府领取。”二人心想:哼,好话好听吧!你这穷官,还有银子帮助我们 ? 不过说句客气话罢了。就随便说了声:“好吧。”以后,王翱见了荣公的两个侄子总是问他们,日子难不难,是否需用银两。一连几次。二人好生奇怪,商量说:“既然王天官经常问,必定真心实意,咱写一张买房契据,看他怎样 ? ”于是二人写了一张假房契,列价五百两银子,便带着去天官府,见面寒暄以后,王翱又问起是否困难,二人见问,双手呈上房契说:“买了一所房子,准备开座小店,无钱还债。”
  王翱看过房契,微微一笑,取来一件皮袄。两个人心里纳闷,心里说,怎么样 ? 到真事上就完了!二人好生不快。这时就听“哧啦”的一声,王翱将袄撕开,取出一个红包来。二人瞠目结舌。这是什么 ? 只见王翱笑嘻嘻地将红包递给他俩。二人接到手里一看,上写两行蝇头小字,是先人荣公的笔迹。写的是:赠王都察院惠存,荣顿首拜。封固完好。二人纳闷,这是什么呢 ? 王翱示意拆封。拆开一看,嗬,亮晶晶,光闪闪,耀人眼目。两人都惊呆了。原来是两对明晃晃的宝珠。二人心发热,眼发酸,噗通一声给王翱跪下了,含着满眼泪水说:“王大人,这宝珠是先人给您老人家的,小侄万万不敢收。”王翱闻听哈哈大笑,扶起他们,说:“俗话讲,物归原主。在辽东时,我与荣公志同道合,共抗外侮,结成莫逆之交。我调两广,离别时,荣公非赠给我先皇所赐宝珠不可。盛情难却,我便收下了。现在你们困难,就拿去置点产业吧。二人听罢,感动得热泪涟涟。心里话,王天官真是清官,名不虚传啊 !

王翱的墓葬

  翱墓建于明成化4年,当时规模宏大,占地面积30顷,建筑面积40亩,内砖墙围护,长宽各240米,略呈正方形。墙四周植松柏,正门座北向南,进门后中央为神道。两侧依次排列着石猴、石羊、石侍俑,然后是两柱高约两丈的望天候华表。华表过后为四石马,两卧两立,东西相向,石马过后即为高大石坊,坊后一字排列蛟龙座碑四幢,正中两碑略高于两侧两碑(正中碑尺寸长3.68米×宽0.94米×厚0.24米;两侧碑尺寸长2.27米×宽0.90米×厚0.24米),西侧一幢是吏部侍郎叶盛的祭文,东侧一幢为成化皇帝朱见琛祭文,正中一幢为礼部尚书姚夔撰写的王翱生平行状。另一幢因侧倒多年,文字向内而遭雨水荡击,内容不详。四幢碑均为白色大理石质料,碑文书法清秀,打破宫闱风格,距碑刻约60米之前方,设石供桌,长丈余,宽5尺,下有石鼓支撑,石桌后有一碑亭,亭内嵌有神道碑一幢,再北10余米为王翱墓,墓丘直径约8米,高约6米。王翱陵墓解放后定为河北省级文物古迹保护单位。

  经数百年风化,石雕残损,华表碑亭石坊均不知所之。据村民说,解放后尚见一小部分物事,石供桌尚存,损毁一角,今已不见,据云埋入地下,或云被他人车载而去。除石碑石马外,其余石雕全部湮埋于地下。1995年春修辛大公路时挖掘出一部分,但大都已破损不全己成废石。

  文革中,王翱陵墓曾被挖掘,墓上层为白垩混合土,下层为米浆土,储存空木棺,有碑志一幢,今失。再下层为砖砌墓室,覆盖几块青石板,青石板下为幽深水潭,神秘莫测。“造反派”竟投手雷,然而不爆。见此状惊惧无措,惶惶未敢动,纷纷自保作鸟兽散。现墓地绝大部分己成农田。修辛大公路时,国家为之铺通向墓地之神道近200余米。原陵墓南北西乃陵墓围墙,为可行进之车马大道。现在砖墙、松柏均无存。王翱墓如一平常坟丘,寂寂面对残碑败石。

* 王翱简介、王翱的生平、资料、作品风格、故事以及文化成就,王翱是明代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