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小的成语 (88个)

61

大醇

成语拼音:
dà chún xiǎo cī
成语解释:
醇:纯正;疵:毛病。大体纯正,而略有缺点。
成语出处:
唐 韩愈《读荀子》:“孟氏,醇乎醇者也;荀与杨,大醇而疵。”
62

大秤

成语拼音:
dà chèng xiǎo dǒu
成语解释:
秤:称重的器皿。使用超出标准的秤进,于标准的斗出,进行盘剥克扣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7卷:“不用大秤斗,不违例克剥人财,坑人陷人。”
63

雕虫

成语拼音:
diāo chóng xiǎo qiǎo
成语解释:
犹言雕虫技。
成语出处:
旧题宋·尤袤《全唐诗话·张祜》:“祜雕虫巧,壮夫不为。”
64

雕虫

成语拼音:
diāo chóng xiǎo shì
成语解释:
犹言雕虫技。
成语出处:
唐元稹《上令狐相公诗启》:“而司文者考变雅之由,往往归咎于稹。尝以为雕虫事,不足以自明。”
65

斗筲

成语拼音:
dǒu shāo xiǎo rén
成语解释:
斗:容器,1斗=10升;筲:竹器,1筲=12升。形容人的气量狭,见识短浅
成语出处:
《剪灯余话·秋夕访琵琶亭记》:“委任臣僚,非才者众,如陈平章、姚平章,皆斗筲人,而使之秉钧轴,握兵符。”
66

大山

成语拼音:
dà shān xiǎo shān
成语解释:
原指作品分类,后指同时被称誉的兄弟
成语出处:
汉·王逸《楚辞章句·招隐士序》:“著作篇章,分造辞赋,以类相从,故或称‘山’,或称‘大山’。”
67

大头

成语拼音:
dà tóu xiǎo wěi
成语解释:
犹“虎头蛇尾”。比喻做事前紧后松,有始无终。
成语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3回:“这是中国官场办事一向大头尾惯的,并不是做书的人先详后略,有始无终也。”
68

大同

成语拼音:
dà tóng xiǎo yì
成语解释:
异:差异。大体相同;稍有差异。
成语出处:
庄周《庄子 天下》:“大同而与同异,此之谓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69

大题

成语拼音:
dà tí xiǎo zuò
成语解释:
将磊韪写成文章。比喻把重大问题当作事情来处理。
成语出处:
老舍《读〈套不住的手〉》:“这篇作品不是题大作,而是大题作,篇幅不长,而意义很大。”
70

非通

成语拼音:
fēi tōng xiǎo kě
成语解释:
非:不;通:同“同”;可:寻常,一般。指情况严重或事情重要,不能忽视
成语出处:
《永乐大典戏文·》:“这的是人命事,非通可。”
71

非同

成语拼音:
fēi tóng xiǎo kě
成语解释:
可:寻常;一般。不同于一般的事。形容事情重要或情况严重;不可忽视。也指人的学问、本领不同寻常。
成语出处:
元 关汉卿《魔合罗》第三折:“人命事关天关地,非同可!”
72

黄口

成语拼音:
huáng kǒu xiǎo ér
成语解释:
黄口:儿童;儿:孩子。常用以讥讽别人年幼无知。
成语出处:
唐 许碏《题南岳招仙观壁上》诗:“黄口儿初学行,唯知日月东西生。”
73

好施

成语拼音:
hào shī xiǎo huì
成语解释:
施:给予;惠:仁慈。喜欢给别人
成语出处:
《旧五代史·王峻传》:“峻贪权利,多机数,好施惠,喜人附己。”
74

后生

成语拼音:
hòu shēng xiǎo zǐ
成语解释:
指年轻晚辈
成语出处:
宋 俞文豹《吹剑四录》:“恐数十年后老成凋丧,后生子,不知根柢,耳濡目染,目变而复还。”
75

好行

成语拼音:
hào xíng xiǎo huì
成语解释:
好:喜欢;行:施行;惠:仁慈。指喜欢给人惠。
成语出处:
《晋书 殷仲堪传》:“及在州,纲目不举,而好行惠,夷夏颇安附之。”
76

好行

成语拼音:
hǎo xíng xiǎo huì
成语解释:
爱耍聪明。
成语出处:
《论语·卫灵公》:“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慧,难矣哉!’”何晏集解引郑玄曰:“慧,谓之才知。”慧,一本作“惠”。
77

火烛

成语拼音:
huǒ zhú xiǎo xīn
成语解释:
火烛:泛指能起火的东西。原指谨防失火。亦泛指处事心谨慎。
成语出处:
清 邗上蒙人《风月梦》第十回:“你点火把送贾老爷回府,你就家去罢。家中门户火烛心。”
78

家道

成语拼音:
jiā dào xiǎo kāng
成语解释:
家道:家境;康:可以维持中等水平的生活。家庭经济比较宽裕。
成语出处:
宋·洪迈《夷坚志》。
79

谨慎

成语拼音:
jǐn shèn xiǎo xīn
成语解释:
非常心地进行,谨言慎行
成语出处: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八回:“他是兢兢业业谨慎心的东西,不敢轻易离寺,恐惹出是非。”
80

窥牖

成语拼音:
kuī yǒu xiǎo ér
成语解释:
窥牖:从窗上向屋里偷看。后多形容偷。
成语出处:
晋·张华《博物志》第三卷:“时东方朔窃从殿南厢朱鸟牖中窥母,母顾之,谓帝曰:‘此窥牖儿,尝三来,盗吾此桃。’”
* 第三个字是小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