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发言的词语

形容发言的词语:1. 犀利;2. 清晰;3. 生动;4. 活泼;5. 幽默;6. 有趣;7. 坦率;8. 直接;9. 真诚;10. 感性;11. 深刻;12. 睿智;13. 理性;14. 冷静;15. 沉稳;16. 落落大方;17. 高傲;18. 自信;19. 谦虚;20. 诙谐

形容发言的词语 相关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发言 发言 发言(fā yán),动词,义:评论,讲话。一般在会议,晚会上领导或特殊人物的讲话。
即席发言 即席发言 即席发言,是一种在特定情景下实现没有准备的临场说话的口语样式。不要轻视小范围的即席发言,它是练就生花妙舌的好机会。如果说大庭广众下的演讲是大兵团作战,即席发言则是战地轻骑,它精悍、灵活,故不应等闲视之,正象打仗前定要厉兵秣马一样,即使三五分钟的发言也要精心准备。
发言盈庭 发言盈庭【解释】盈:满。形容好多人聚在一起议论,意见纷纷,得不出一致的结论。【出处】《诗经·小雅·小旻》:“谋夫孔多,是用不聚。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示例】有主战的,有主和的,~,日中未决。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六十五回【近义词】人多口杂【语法】偏正式;作谓语;指人多言杂
發言 发言 发言(fā yán),动词,义:评论,讲话。一般在会议,晚会上领导或特殊人物的讲话。
發言人 发言人 发言人定义:代表某一政权机关或组织发表意见的人。
巧发奇中 巧发奇中【解释】发:射箭,比喻发言。形容善于乘机发表意见,后能为事实所证实。【出处】《史记·封禅书》:“少君资好方,善为巧发奇中。”【语法】连动式;作谓语、补语;指善于判断而每能应验
巧發奇中 【解释】发:射箭,比喻发言。形容善于乘机发表意见,后能为事实所证实。【出处】《史记·封禅书》:“少君资好方,善为巧发奇中。”【语法】连动式;作谓语、补语;指善于判断而每能应验
摇舌 摇舌 yáo shé 摇舌 动舌。谓发言,出言。 晋 傅玄 《墙上难为趋》诗:“吐言若覆水,摇舌不可追。” 唐 元稹 《出门行》:“言者未摇舌,无人敢轻议。”
出言 出言 出言,指开口发言;说话。语出《诗·小雅·都人士》:“其容不改,出言有章。”
举言 举言 举言,拼音jǔyán,汉语词汇,释义为发言,开口讲话。
舉言 举言 举言,拼音jǔyán,汉语词汇,释义为发言,开口讲话。
搖舌 摇舌 yáo shé 摇舌 动舌。谓发言,出言。 晋 傅玄 《墙上难为趋》诗:“吐言若覆水,摇舌不可追。” 唐 元稹 《出门行》:“言者未摇舌,无人敢轻议。”
谨言 谨言 (2013晋江网耽美小说)《谨言》,2013年晋江网签约作者来自远方的耽美小说,自2013年5月7日开始连载,截止至2013年12月11日正文完结,正文共274章,番外6篇。 谨言 (汉语词汇)谨言,汉语词汇, 拼音:jǐn yán 释义:1、敬慎进言。2、谓恭敬上言。3、指审慎发言。
謹言 谨言 (2013晋江网耽美小说)《谨言》,2013年晋江网签约作者来自远方的耽美小说,自2013年5月7日开始连载,截止至2013年12月11日正文完结,正文共274章,番外6篇。 谨言 (汉语词汇)谨言,汉语词汇, 拼音:jǐn yán 释义:1、敬慎进言。2、谓恭敬上言。3、指审慎发言。
开言 开言 开言,汉语词汇。 拼音:kāi yán。 指发言。
开喉顿嗓 开喉顿嗓 词语: 开喉顿嗓 拼音: kāi hóu dùn sǎng 解释 :1.清通一下嗓喉,准备演唱或发言等。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十娘 兴亦勃发,遂开喉顿嗓,取扇按拍,鸣鸣咽咽,歌出 元 人 施君美 《拜月亭》杂剧上‘状元执盏与婵娟’一曲,名《小桃红》。”
開言 开言 开言,汉语词汇。 拼音:kāi yán。 指发言。
開喉頓嗓 开喉顿嗓 词语: 开喉顿嗓 拼音: kāi hóu dùn sǎng 解释 :1.清通一下嗓喉,准备演唱或发言等。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十娘 兴亦勃发,遂开喉顿嗓,取扇按拍,鸣鸣咽咽,歌出 元 人 施君美 《拜月亭》杂剧上‘状元执盏与婵娟’一曲,名《小桃红》。”
插言 插言 插言,指别人未说完话从中发言;插嘴。
发吐 发吐 fā tǔ 发吐 1.发言吐字。喻指口头表达。 2.呕吐。
兰臭 兰臭 释义 《易·系辞上》:“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孔颖达 疏:“谓二人同齐其心,吐发言语,氤氲臭气,香馥如兰也。”后因以“兰臭”指情投意合。 宋 李曾伯 《沁园春·饯税巽甫》词:“赖交情兰臭,绸缪相好;宦情云薄,得失何知?” 明 倪谦 《听鹤轩赋》:“心孚契以兰臭兮,结新盟於岁寒。”
蘭臭 兰臭 释义 《易·系辞上》:“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孔颖达 疏:“谓二人同齐其心,吐发言语,氤氲臭气,香馥如兰也。”后因以“兰臭”指情投意合。 宋 李曾伯 《沁园春·饯税巽甫》词:“赖交情兰臭,绸缪相好;宦情云薄,得失何知?” 明 倪谦 《听鹤轩赋》:“心孚契以兰臭兮,结新盟于岁寒。”
打头炮 打头炮 本为军事用语,即发射第一发炮弹,现借指讨论座谈会上第一个发言或在某种场合带头行动。 《李有才板话》三:这次喜富已经下了台,他想趁势算一下旧账,便悄悄向几个人道: “只要你们大家有意见愿意提,我可以打头一炮!” 茅盾 《创作生涯的开始》:“可是,在十一月份的《小说月报》上首先登出来的却仍旧是《鲁迅论》,因为叶圣陶从编辑的角度考虑,认为还是用鲁迅来打头炮比较好。” 张养明 《书记送粪打头炮》诗:“旭日轻轻揭晨雾,书记挥汗打头炮。”
短小精悍 短小精悍【解释】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出处】《史记·游侠列传》:“解为人短小精悍。”【示例】一位~的人来了。一眼看去便知道他是广东人,哨兵向他敬礼,称呼他是排长。 ◎郭沫若《涂家埠》【近义词】言简意赅、简明扼要、要言不烦【反义词】五大三粗、人高马大、长篇大论、连篇累牍【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属言 属言 属言,汉语词语,读音是shǔ yán,释义是发言。
打頭炮 打头炮 本为军事用语,即发射第一发炮弹,现借指讨论座谈会上第一个发言或在某种场合带头行动。 《李有才板话》三:这次喜富已经下了台,他想趁势算一下旧账,便悄悄向几个人道: “只要你们大家有意见愿意提,我可以打头一炮!” 茅盾 《创作生涯的开始》:“可是,在十一月份的《小说月报》上首先登出来的却仍旧是《鲁迅论》,因为叶圣陶从编辑的角度考虑,认为还是用鲁迅来打头炮比较好。” 张养明 《书记送粪打头炮》诗:“旭日轻轻揭晨雾,书记挥汗打头炮。”
發言盈庭 【解释】盈:满。形容好多人聚在一起议论,意见纷纷,得不出一致的结论。【出处】《诗经·小雅·小旻》:“谋夫孔多,是用不聚。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示例】有主战的,有主和的,~,日中未决。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六十五回【近义词】人多口杂【语法】偏正式;作谓语;指人多言杂
屬言 属言 属言,汉语词语,读音是shǔ yán,释义是发言。
發吐 发吐 fā tǔ 发吐 1.发言吐字。喻指口头表达。 2.呕吐。
辩捷 辩捷 能言善辩才思敏捷:机警辩捷|发言辩捷。
抢嘴 抢嘴 抢嘴,〈方〉指抢在别人之前发言。
列席 列席 列席(liè xí)是动词,意思是作为旁观者出席,有发言权,但没有表决权。
做声 做声 基本信息 【词目】做声 【拼音】zuò shēng 【英译】 [begin to speak;make a sound] 【基本解释】开口发言。
辯捷 辩捷 能言善辩才思敏捷:机警辩捷|发言辩捷。
搶嘴 抢嘴 抢嘴,〈方〉指抢在别人之前发言。
做聲 做声 基本信息 【词目】做声 【拼音】zuò shēng 【英译】 [begin to speak;make a sound] 【基本解释】开口发言。
臧否人物 臧否人物【解释】臧否:褒贬。评论人物好坏。【出处】《晋书·阮籍传》:“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示例】语言运用的微妙之处,使~也同样出现了秉的局面。【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指评论人物好坏
吐辞 吐辞 tǔ cí 吐辞(吐辞) 亦作"吐词"。2.发言。亦谓写作诗文。 唐李白《献从叔当涂宰相阳冰》:“吐辞又炳发,五色罗华星。”
哑场 哑场 【释义】:1.冷场。谓出现无人发言的局面。 茅盾 《子夜》三:“ 王和甫 说完了以后,大家竟默然无言,哑场了好半晌。” 2.戏剧舞台上,因剧情需要而出现暂停音乐或说白的场面。 夏衍 《心防》第一幕:“ 浩如 拿了传单,好像受了很大的冲击似地,望着熊熊地烧着大火的窗外。哑场一分钟后。”
吐辭 吐辞 tǔ cí 吐辞(吐辞) 亦作"吐词"。2.发言。亦谓写作诗文。 唐李白《献从叔当涂宰相阳冰》:“吐辞又炳发,五色罗华星。”
啞場 哑场 【释义】:1.冷场。谓出现无人发言的局面。 茅盾 《子夜》三:“ 王和甫 说完了以后,大家竟默然无言,哑场了好半晌。” 2.戏剧舞台上,因剧情需要而出现暂停音乐或说白的场面。 夏衍 《心防》第一幕:“ 浩如 拿了传单,好像受了很大的冲击似地,望着熊熊地烧着大火的窗外。哑场一分钟后。”
讲话 讲话 (词语释义)讲话,是指说话;发言;谈话,或者指演说和普及性的著作体裁。
講話 讲话 (词语释义)讲话,是指说话;发言;谈话,或者指演说和普及性的著作体裁。
旁听 旁听 1、参加会议而没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2、非正式地随班听课:旁听生 | 他在北京大学旁听过课。
抢话 抢话 抢话是汉语词汇,拼音是qiǎng huà,意思是抢在他人之前发言。
提纲 提纲 提纲,是一种概括地叙述纲目、要点的公文。它不把全文的所有内容写出来,只把那些主要内容,提纲挈领式地写出来。 提纲使用于汇报工作、传达会议精神和讲话发言。因为有些情况、材料很繁杂,又很具体,而且本人对它也特别熟悉,这些具体材料都装在脑海里,用不着一一写出来,只需把纲目列出,就可把有关材料串联起来。
记録本 记録本 注音 jì lù běn 记録本 解释 指开会记录发言或个人随事记录备忘的本子。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自己一个人留在屋里,打开记录本,撕下一张纸,用她的花杆儿水笔用心的写着。”
胶噤 胶噤 胶噤 指不能或不敢发言。 明 唐顺之 《赠何沉两公归蜀广序》:“及两将军之来,俯仰诸当路间,则舌若胶噤而不能谋,臂若踡缩不能展。”
逸态横生 逸态横生【解释】指清新美妙的姿态洋溢而出。【出处】北周庚信《序》:“柱国赵国公发言为论,下笔成章,逸态横生,新情振起,风雨争飞,鱼龙各变。”【示例】新情振起,~,展育未终,感慨系之! ◎清同亮工《序》
神示 神示 神示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shénshì,指由神启示而发言或宣称。
听会 听会 听会:穴位名称 听会:汉语词语 听会 (汉语词语)听会,汉语词语,指到会场听发言、讲演等。
出处语默 出处语默【解释】出仕和隐退,发言和沉默。【出处】语出《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示例】一能之士,各贡所长,~,勿强相兼。 ◎汉·王符《潜夫论·实贡》
旁聽 旁听 1、参加会议而没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2、非正式地随班听课:旁听生 | 他在北京大学旁听过课。
哽吃 哽吃 哽吃,读音gěng chī ,汉语词语,形容发言不连续、不流畅,说话吞吞吐吐的样子。 出处于老舍 《骆驼祥子》。
記錄本 记录本 【释义】:1.指开会记录发言或个人随事记录备忘的本子。
提綱 提纲 提纲,是一种概括地叙述纲目、要点的公文。它不把全文的所有内容写出来,只把那些主要内容,提纲挈领式地写出来。 提纲使用于汇报工作、传达会议精神和讲话发言。因为有些情况、材料很繁杂,又很具体,而且本人对它也特别熟悉,这些具体材料都装在脑海里,用不着一一写出来,只需把纲目列出,就可把有关材料串联起来。
议权 议权 议权,读音为yì quán,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对国政的发言权。
记录本 记录本 【释义】:1.指开会记录发言或个人随事记录备忘的本子。
出處語默 【解释】出仕和隐退,发言和沉默。【出处】语出《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示例】一能之士,各贡所长,~,勿强相兼。 ◎汉·王符《潜夫论·实贡》
膠噤 胶噤 胶噤 指不能或不敢发言。 明 唐顺之 《赠何沉两公归蜀广序》:“及两将军之来,俯仰诸当路间,则舌若胶噤而不能谋,臂若踡缩不能展。”

其它词语热搜

* 形容发言的词语:1. 犀利;2. 清晰;3. 生动;4. 活泼;5. 幽默;6. 有趣;7. 坦率;8. 直接;9. 真诚;10. 感性;11. 深刻;12. 睿智;13. 理性;14. 冷静;15. 沉稳;16. 落落大方;17. 高傲;18. 自信;19. 谦虚;20. 诙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