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卷长嗟方就枕”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掩卷长嗟方就枕”出自宋代黄庚的《观史》,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ǎn juàn zhǎng jiē fāng jiù zhěn,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掩卷长嗟方就枕”全诗

《观史》
梧风萧瑟雨初晴,凉入书堂夜气清。
耿耿兰膏照千古,迟迟莲漏转三更。
力於兴废应难助,气为忠邪几不平。
掩卷长嗟方就枕,窗前咿喔又鸡鸣。

分类:

作者简介(黄庚)

黄庚,字星甫,号天台山人,天台(今属浙江)人。出生宋末,早年习举子业。元初“科目不行,始得脱屣场屋,放浪湖海,发平生豪放之气为诗文”。以游幕和教馆为生,曾较长期客越中王英孙(竹所)、任月山家。与宋遗民林景熙、仇远等多有交往,释绍嵩《亚愚江浙纪行集句诗》亦摘录其句。卒年八十馀。晚年曾自编其诗为《月屋漫稿》。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集中有关诗文。  黄庚诗,以原铁琴铜剑楼藏四卷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本卷次不同,文字亦各有错诲空缺,而底本多出校本诗十馀首。

《观史》黄庚 翻译、赏析和诗意

《观史》是宋代黄庚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读书人在夜晚观史书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梧风萧瑟雨初晴,
凉入书堂夜气清。
耿耿兰膏照千古,
迟迟莲漏转三更。

力於兴废应难助,
气为忠邪几不平。
掩卷长嗟方就枕,
窗前咿喔又鸡鸣。

这首诗的诗意深邃,通过自然景物和情感的交融,展示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

首先,诗中描绘了梧桐树下的风声和雨后初晴的清新气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凉爽的氛围。作者将这样的景象与书堂夜晚的气氛相结合,表达了读书人专注于观察历史的决心和心境。

接着,诗中提到了"耿耿兰膏照千古","迟迟莲漏转三更",运用了比喻手法。兰膏是古代贵重的香料,象征着千古留香的意味,而莲漏则代表时间的流逝。这两句表达了读书人对历史的深思和对时间的感慨,历史的光辉与时光的无情在作者心中交织。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力於兴废应难助,气为忠邪几不平",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无力感和对世事的无奈。这两句意味深长,借助了力与气的比喻,传达了作者对权力和忠诚的反思。无论是力量还是气势,都很难在兴废之间保持平衡,忠诚和邪恶之间也很难取得平衡。作者在这种无奈中感叹人生之短暂和无常。

最后两句"掩卷长嗟方就枕,窗前咿喔又鸡鸣",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读书人的孤独和沉思。掩卷长嗟,意味着作者长时间地抱着书籍苦思冥想,而窗前鸡鸣的声音则是黎明的到来。这两句诗给人一种悲壮的氛围,表达了读书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的触动。

总的来说,《观史》这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和隐喻手法展示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中表达了读书人专注于观察历史的决心和心境。而诗中运用的比喻手法,传达了作者对历史光辉与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权力和忠诚之间难以平衡的无奈。最后,诗以读书人的孤独和思考作为结束征。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呈现了读书人夜晚观史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抒发了对历史沧桑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掩卷长嗟方就枕”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guān shǐ
观史

wú fēng xiāo sè yǔ chū qíng, liáng rù shū táng yè qì qīng.
梧风萧瑟雨初晴,凉入书堂夜气清。
gěng gěng lán gāo zhào qiān gǔ, chí chí lián lòu zhuǎn sān gēng.
耿耿兰膏照千古,迟迟莲漏转三更。
lì yú xīng fèi yīng nán zhù, qì wèi zhōng xié jǐ bù píng.
力於兴废应难助,气为忠邪几不平。
yǎn juàn zhǎng jiē fāng jiù zhěn, chuāng qián yī ō yòu jī míng.
掩卷长嗟方就枕,窗前咿喔又鸡鸣。

“掩卷长嗟方就枕”平仄韵脚

拼音:yǎn juàn zhǎng jiē fāng jiù zhěn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六寝  (仄韵) 去声二十七沁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掩卷长嗟方就枕”的相关诗句

“掩卷长嗟方就枕”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掩卷长嗟方就枕”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掩卷长嗟方就枕”出自黄庚的 《观史》,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