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孤山祠》 晁补之

江吞湖卷气俱豪,崛起孤峰百仞高。
归为婵娟买丝屦,却应还我所忘刀。
分类:

作者简介(晁补之)

晁补之头像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大孤山祠》晁补之 翻译、赏析和诗意

《大孤山祠》是一首宋代晁补之创作的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江水汹涌,湖水翻卷,气势均非常雄浑。一座孤峰峻立,高耸百仞。归还给那美丽的婵娟,以换取她所购买的丝履,但却应该将我所遗忘的刀还给我。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座大孤山祠,以及周围的江水和湖水的壮丽景象。诗人表达了山祠的雄伟和壮丽,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诗中还融入了一种对过去的回忆和渴望的情感,诗人希望能够回到过去,找回失去的东西。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江水和湖水的汹涌和翻卷,以及孤峰的高耸,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观。山祠作为这个景观的一部分,被描绘为巍峨雄伟的存在,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景色和力量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谈到了归还丝履和刀的事情。这里的丝履和刀可能是象征着物质和精神上的失去。诗人希望能够通过归还丝履,找回过去曾经美好的时光。而"却应还我所忘刀"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失去的东西的渴望,希望能够找回已经遗忘的刀,也可以理解为希望能够找回内心的坚强和勇气。

整首诗词以描写自然景色为主线,通过景物的壮丽和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渴望的交织,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失去的东西的追求。整体上给人一种豪放和深沉的感觉,展现了晁补之独特的诗人情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大孤山祠》晁补之 拼音读音参考

dà gū shān cí
大孤山祠

jiāng tūn hú juǎn qì jù háo, jué qǐ gū fēng bǎi rèn gāo.
江吞湖卷气俱豪,崛起孤峰百仞高。
guī wèi chán juān mǎi sī jù, què yīng hái wǒ suǒ wàng dāo.
归为婵娟买丝屦,却应还我所忘刀。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大孤山祠》专题为您介绍大孤山祠古诗,大孤山祠晁补之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