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子的词语
三个子的词语:1. 子女:儿子、女儿、独生子、独生女、长子、小儿子、次子、幺女、儿童、孩子、膝下之子、宝贝、乖宝宝、小可爱、小天使、小精灵、小皇帝、小公主、小王子;2. 子孙:后代、后人、后辈、子嗣、儿孙、子孙后代、子孙满堂、福祉子孙、传宗接代、家族延续、世代相传、家门不败、百世流芳、万世长青、千古留名、永垂不朽、不朽之名、名垂青史、万古长存;3. 子弟:学生、学子、学童、学员、学生党、学校生、校园小子、校园达人、校园偶像、少年先锋、少年英雄、少年才俊、少年天才、少年奇才、少年豪杰、少年领袖、少年志士、少年军团、少年团队
三个子的词语 相关词语和解释
词语 | 拼音/解释 |
---|---|
三夏 | 三夏 “三夏”,是夏收、夏种、夏管的简称。“三夏”是一年中第一个大忙,从每年5月下旬开始,至6月中旬结束。此时,上年秋季播下的麦子油菜成熟,需要抢时间收割,颗粒归仓;一年中种植面积最多、最重要的农作物水稻,需要不误农时栽种;种下的水稻需要一种就管,追施返青肥、发棵肥,确保长成丰产架子。旧时以阴历四月为孟夏、五月为仲夏、六月为季夏,此夏季的三个月,亦合称为「三夏」。另外还有三个夏天、即“三年”的意思。 |
对子戏 | 对子戏 对子戏,也称“二小戏”。戏曲名词。由小旦、小丑或小旦、小生两个脚色演唱的戏。如由小旦、小丑、小生三个脚色演唱,则称“三小戏”。许多由歌舞和曲艺发展形成的戏曲剧种,在形成初期,一般演唱对子戏和三小戏。 |
三月不知肉味 | 三月不知肉味【解释】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出处】《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
殷有三仁 | 殷有三仁 出处:《论语·微子》 原文: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论语·微子》中称赞微子、箕子、比干为殷商时代的三个“仁”人。 微子,名启,是殷纣王的同母兄弟;箕子,名胥馀,曾任殷代的太师,他和比干均是殷纣王的叔父。 |
电子亚层 | 电子亚层 在同一电子层中电子能量还有微小的差异,电子云形状也不相同,根据这些差别把一个电子层分为一个或n个电子亚层。K 层只包含一个s亚层;L层包含s和p两个亚层;M层包含s、p、d三个亚层;N层包含s、p、d、f四个亚层。 |
三言 | 三言 三言:汉语名词 三言:冯梦龙辑短篇小说集 三言 (汉语名词)引证解释 1. 三句话。 《左传·昭公十四年》:“ 平丘 之会,数其贿也,以宽 卫国 , 晋 不为暴。归 鲁 季孙 ,称其诈也,以宽 鲁国 , 晋 不为虐。 邢侯 之狱,言其贪也,以宽 鲁国 , 晋 不为颇。三言而除三恶,加三利,杀亲益荣,犹义也乎?”《吕氏春秋·慎小》:“ 齐桓公 即位三年,三言而天下称贤,羣臣皆说。去肉食之兽;去食粟之鸟;去丝罝之网。” 高诱 注:“是三言也。”《宋史·苏轼传》:“臣之所欲言者,三言而已。愿陛下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 2. 三个字。 《战国策·齐策一》:“ 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 郭靖君 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 3. 指三言诗。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句》:“三言兴于虞时,元首之诗是也。”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六言起于汉司农谷永,三言起于晋夏侯湛 。” 4. 指明冯梦龙纂辑的三种短篇小说集。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一篇:“已而有‘三言’。‘三言’云者,一曰《喻世明言》,二曰《警世通言》……三即《醒世恒言》。” 5.指庄子的三种创作手法。《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天下》)。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人们习惯于以“我”为是 非标准,为避免主观片面,把道理讲清,取信于人,必须“藉外论文”(《寓言》)。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接受,托己说于长 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 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庄子》一书,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 |
三后 | 三后 三后,三个君主或诸侯。古代天子﹑诸侯皆称后。 |
三君 | 三君 三君,是三个受人敬仰的人。东汉世所宗仰的为:窦武、刘淑、陈蕃,文见《后汉书·党锢传》。若论德行则以陈寔及其二子陈纪、陈谌,并著高名,当世荣之;时号三君。文见《后汉书·陈寔传》《世说新语》。 |
高挑子 | 高挑子 gāo tiǎo zi ㄧ 高挑子 个子瘦高的人。《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内中一个高挑子出来跪禀道:‘小的认得。’” |
三代 | 三代 (汉语词语)三代,是对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三代”一词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论语·卫灵公》:“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该词一直到战国时期,都是指夏、商、西周。秦朝之后,“三代”的含义才开始包括了东周,并一直沿用下去。在周朝初期还有统称夏、商为“二代”的现象。 |
梅花三弄 | 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是改编自琼瑶小说的爱情电视剧,由沈怡执导,琼瑶编剧。分为三部作品《梅花烙》、《水云间》、《鬼丈夫》;讲述了三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梅花三弄 (汉语文化中一种游戏诗)《梅花三弄》本是琴曲名。弄,可指奏乐,也可作量词,用于乐曲,一曲曰一弄。三弄,就是三支曲子。这组《梅花三弄》从形式到内容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
三凶 | 三凶 三凶是一个汉语词汇,解释为三个凶顽的人。 |
三樵 | 三樵 三樵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sān qiáo,是指三个美男子。 |
三准 | 三准 三准(sān zhǔn ),即写作的三个标准 |
三準 | 三准 三准(sān zhǔn ),即写作的三个标准 |
三胞胎 | 三胞胎 三胞胎,指一胎生的三个孩子。 |
禾三千 | 禾三千 禾三千 一个禾穗三千子实。谓丰收年景。 宋 龚鼎臣 《东原录》:“麦六十,禾三千,谓之大有年,凡一穟当有此数。” |
三伏 | 三伏 (科普知识)“三伏(Dog Day)”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按我国阴历(农历)气候规律,前人早有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头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共三十天或四十天。每年立秋日及其后两天如果出现庚日,中伏就为十天,否则为二十天,所以,大多数年份中伏都为二十天,相应地,大多数年份三伏都是四十天。 |
三三两两 | 三三两两【解释】三个两个地在一起。形容人数不多。【出处】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引晋人《娇女》诗:“鱼行不独自,三三两两俱。”宋·辛弃疾《念奴娇·双陆》词:“袖手旁观初未说,两两三三而已。”【示例】时文林街一带已有歪戴呢帽的人~散在街上。 ◎《闻一多全集·年谱》【近义词】稀稀拉拉【语法】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形容数目不多 |
三三五五 | 三三五五【解释】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出处】唐·李白《采莲曲》:“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示例】却有那恶薄同袍,轻浮年少,~,去看苏秀才前妻。 ◎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十四回 |
三男子 | 三男子 三男子是一个词语,拼音:sān nán zǐ,注音: ㄙㄢ ㄣㄢˊ ㄗㄧˇ。 |
三三兩兩 | 【解释】三个两个地在一起。形容人数不多。【出处】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引晋人《娇女》诗:“鱼行不独自,三三两两俱。”宋·辛弃疾《念奴娇·双陆》词:“袖手旁观初未说,两两三三而已。”【示例】时文林街一带已有歪戴呢帽的人~散在街上。 ◎《闻一多全集·年谱》【近义词】稀稀拉拉【语法】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形容数目不多 |
一国三公 | 一国三公【解释】公: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出处】《左传·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示例】武夫当道势汹汹,~谁适从。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七十四回【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
一國三公 | 【解释】公: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出处】《左传·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示例】武夫当道势汹汹,~谁适从。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七十四回【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
中路梆子 | 中路梆子 晋剧,原名中路梆子,它是在蒲州梆子孕育下产生的一个剧种,起初主要活动在山西省中部地区,即清代的太原府、汾州府及平定州所辖的各县。后来,由于发展迅猛,流传地区逐步扩展,社会影响越来越大,直至成为今天山西省戏剧的代表剧种——晋剧。 起源探讨 关于中路梆子的起源,曾经是晋剧史研究工作者多年争论的一个问题。从我掌握的资料考证,中路梆子的起源应在清代咸丰年间为妥。因为在此之前,从大量舞台题所揭示的山西中部城乡戏剧演出中,主要为蒲州梆子、京都花腔班(今北京剧)和江南丝竹班(南昆曲)三种,根本未见有关“中路梆子”的记述痕迹。只是到了道光初年,被当时称作山西梆子的蒲州梆子再度复兴,所谓:“道光皇帝登龙廷,山西梆子又时兴”时期,蒲梆北上,来到了晋中、太原一带演出,不仅轰动了太原,而且也震撼了北京,这也正迎合了中路地区崛起的一批富商大贾们的娱乐要求,于是他们就以承包形式,邀请蒲梆班社在中路演出,这就是中路富商承办戏班的开始,但剧种仍为蒲剧。其代表班有平遥县的万和班、小平遥班,及介休县的吉庆班等。 到了咸丰初年,蒲梆开始冷落下来,此时正值太平天国起义发生,义军一部于咸丰三年八月到达山西平阳府(今临汾市),其矛头直指清王朝的首都北京。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包括蒲剧在内的外地剧种,很少再来中路地区演出了,致使中路地区出现了一个戏剧活动相对空缺的时期,这对酷爱着戏的中路群众,尤其是富商们来说倍感失望,于是少数人便开始邀请赋闲文人、票友以及秧歌、皮影艺人等,组织研讨班子,拟创立自己的剧种。到了咸丰中后期,经过众多班子的努力研讨,终于在继承蒲梆音韵和锣鼓经点的基础上,结合中路秧歌等的唱腔特点,初步形成了中路梆子的雏形班社,并开始试点演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榆次黑店班和祁县三庆班,参加艺人,除了滞留的蒲梆艺人、秧歌及皮影艺人外,还有吹鼓手、店员、矿工、票友等。 到了同治初年,山西社会秩序好转。新型中路梆子的出现,也受到了更多富商财主们的青睐。于是以祁县城城金财主为代表的太谷、榆次平遥、孝义、介休等地的财主们,先后成立了上、下聚梨园班、四喜班、四兴班、四庆班等班社,他们在演出实践中,互相学习,不断改进,使唱腔及文武场面日趋完善;又学习外地剧种管理班社的经验,使戏班逐步走向了正规化。戏班人员,除文武场保留中路籍艺人外,其他演员大都以高薪从蒲州聘来,所以民间有:“祁太镏子,蒲州丸子”的谚语。其次,大商家还修建戏房院,购置苏杭刺绣行头,增添运输车辆,制定演出计划。如戏班自负运输,每个台口大都演出三天,每天上、下午,晚三开戏,戏班自办伙食。每年农历十月十五日垛箱歇班,艺人放假,次年正月再来组班。班主宏观领导,具体事物由承事人、掌班人负责。戏班不属商业性质,盈亏全由班主自负。只是每到一处,将木制的、标有某某县某某财主所承戏班名称的虎牌立在前台,以示夸耀,还要在后台粉壁墙上题笔留名。这些舞台题笔内容广泛,成了我们今天研究晋剧发展史的金石之证。 随着中路梆子的日益定型,引起了中小财主和中等商人的承班兴趣。他们也从蒲州请来艺人或招来儿童,成立科班。至同治末年,中路梆子班社已在山西中路、以至北路少数州县初具规模。比较出名的新承戏班有:介休的和盛班、徐沟的五义园、太谷的四盛和班、祁县的双庆园、太原的郝店班、汾州府的义庆班等。出名演员有一千红、八百黑、王彩云、云遮月、天明亮、棒杵红,以及鼓师杨青、宋兴儿,琴师彭根只等。经常上演的剧目有:《和氏璧》、《棋盘街》、《春秋配》、《普救诗》、《御果园》、《渔家乐》、《赵家楼》、《炮烙柱》、《锋箭头》、《吉庆图》、《落马湖》、《北天门》、《抚琴》、《偷鸡》、《扫雪》、及昆曲戏《草坡》、《赐副》、《庆顶珠》等。由于艺人的精湛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晋中仍有“四喜班,是好戏,秃红、吐丑、盖陕西。人参娃娃、大嘴丑,后边跟的一杆旗……”等戏谚流传。不过,此时的中路梆子,在山西戏苑中仍是一枝新秀,而以金和班为首的蒲州梆子、三庆班为首的京都花腔班、鸣福班为首的江南昆曲班等,仍活跃在中路地区,形成了多剧并存、争芬斗妍的时代。 可惜上述局面维持不久,一场前所未有的劫难发生了。光绪元到四年,山西与邻省陆续遭受特大旱虫等自然灾害,在此情况下,多数戏班停演,艺人失散或丧身,就连曾解囊资助的富商大贾也改变了初衷。到光绪六七年后,中路梆子才开始恢复,起班社有原来长年包份制的娱乐性团体,变为以名老艺人承班、或以财主领衔承班的商业性经营组织。此时,搭班艺人严重短缺,不得不就近收留中路籍贫苦儿童加入科班培养使用,他们经教学3-5月,便强行登台,俗称“强出窝”。有的靠打骂体罚逼迫学戏,当时比较出名的科班有榆次流村的而保和班、清源杜村的喜梨园、孟封村的小梨园等。其中二保和班,培养的演员最多,几乎遍及中路各地。 辉煌时期 光绪十年后,中路梆子再次兴起,出现了中路艺人演中路戏的新气象,使旧日那种蒲梆艺人演中路戏的局面开始改变。从光绪十五年后到清末中路梆子进入一个辉煌时期。此时,中路各地的富商、财主、职员等,再次支持中路梆子的发展,他们有的自己承班,有的做艺人承班的后台,使戏剧班社像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每个府、州、县在同一年里, 承办班社不下两三个,最多的为太谷、平遥两县,常年班子不下5个。演出活动有庙会戏、集市戏、踩台戏、开光戏、商行戏、开市戏、求神戏、还愿戏、祭祀戏、婚丧寿庆戏及官戏等。一般村庄,每年也唱戏一台;大型集镇,每年多达5-10台,中路梆子已成为中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主要剧种了,而且它也随中路商人远足张家口、包头、归化等地,与当地剧种竞献技。中路梆子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地域关系,吸收民间艺术等成份的不同,在表演程式、演唱风格,前场经谱上形成了三大流派,即以太原府辖县的上路班;汾州府辖县的下路班;平定、辽州所辖县的东四处班而区分。直到解放后上述三者的较小差异,合为一体。 这个时期,中路出名的班次有榆次的三保和班、会音班、太谷的坤梨园,祁县的荣升班、永盛园,平遥的同春园、祝丰园,介休的全福班、同盛园,汾州俯的春和园、如意班,孝义的长盛班、翠梨园,寿阳的小万顺园、三鸿班,盂县的福顺班、魁梨园,交城的仁义园,平定的四喜园等。北路有忻州的兴盛班、峰县的小景翠园、大同府的万盛班、五台县的昌盛园、天城(镇)县的合义班等。名艺人有三盏灯、二八黑、福盛生、玉石娃娃(刘玉富)、十里麻、核桃红、玻璃翠、玉昌红、金大丑、狗儿旦、玉印里、夜壶丑、没骨头、草上飞、六月鲜、五月鲜、黄芽韭、晒鞋旦、子都生,及文武场师傅任应只、杨甲成、孙三蛮、马锣三、赵毛蛮、杨七成等。上演代表剧目有《北游宫》、《雁塔寺》、《葫芦峪》、《乾坤带》、《日月图》、《牧虎关》、《忠孝义》、《赞王宫》、《芦花河》、《黄河阵》、《光武兴》、《南阳关》、《豫让桥》、《乌玉带》、《朝金鼎》、《铁冠图》、《奚皇庄》、《表功》、《戏叔》、《八蜡庙》、《宁武关》、《玉虎坠》等。广大观众公认的上三班好戏为太谷的坤梨园、锦梨园和祁县的荣升班。坤梨园在班主三盏灯的带领下,演的很红,被冠以“字号班”的美名。谚云:“三盏灯,进了城,买卖人,冒了魂……。”“三盏灯进了村,长工放羊的歇了工。前晌看了七星庙,后晌再看凳王宫。”可见演况之盛。 中路梆子的辉煌,还有一个标志是,遍布城乡的票儿班、自乐班。所谓票儿班,就是由商人、农民、私垫先生等自发建立的娱乐组织,参加者称票友,艺高的称“合文家”,大多是业余农闲聚集起来,自拉自唱,吸引不少观众。这种组织起到了义务向群众宣传戏剧、加深群众热爱戏剧的桥梁作用。所沥富乐班,是富豪人家利用歇班机会,将名艺人及文化名人请到家中一边演唱、娱乐,一边研讨修改剧本、曲调,或改进表演招式等。这种活动也叫“走暗场”,待成熟之后,上台正式演出,这叫“走明场”。这种由富人、知识分子和名老艺人组成的三结合自乐班,是中路梆子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其中,成效卓著者有太原县(今晋源镇)的聚文会、太谷北恍村曹家班、祁县城渠家班等。 中路梆子走向极盛之后,这时江南丝竹班、京都花腔班等基本退出了中路舞台,只有蒲梆偶尔还来,已势头大减。 辛亥革命后,中路各县一度动荡不安,有钱有势者大都采取回避观望态度。因此,中路梆子的承班人多改为前清衙门、镖局遗老等人充任。同时中路籍艺人队伍也已成长壮大,蒲梆艺人中除定居者外,其余已不再来中路搭班了。民国 5—19年(1916—1930),山西局势相对稳定,中路梆子又进入第二个辉煌时期。特点是: (一)班社林立,流派扩大。此时的中路梆子,不仅扎根雁北、占领口外,且在河北省西部、陕西省东北部,以及省内原平阳府、潞安府所辖的北部各县,也发展建立了班社,形成了横跨我国北方的山西、陕西、河北、绥远、察哈尔 5个省区的大型剧种,从而被人们称为山西梆子。仅就中路地区30个县来讲,这个阶段出现过的戏班就有 120余个,其中寿阳最多,陆续承办过21个。著名的上三班好戏为太谷县杨成斋的锦梨园、胡万义的万福园和徐沟县陈玉的自诚园等。 (二)、名伶荟萃,竞争激烈。由于班社林立,互争高低。民国14年后,徐沟自诚园班主陈玉,第一次从张家口调回大牛牛、二女只等坤角艺人,与本班男艺人同台共演,引起轰动,观者如潮。接着是河北梆子武打艺人来晋搭班,他们的真刀真枪、实打实拚的武功戏赢得了观众的好评。再是以太谷万福园为代表的一些班社,也不甘落后,二返蒲州,选聘新秀。这样就使中路梆子形成了一个人才济济、实力强大、互相竞争的大好局面。此时的名艺人,中路籍的有:盖天红、说书红、李子健(后唱了京戏)、十三红、小十二红、三儿生、天贵旦、毛毛旦、狮子黑、十七生、福义丑、彦章黑、抓心旦、有福旦、玉兰旦、灵石旦、李阳黑、燕宪旦、灌肠红、发财生、鸡毛丑、中头黑等;著名戏曲研究工作者有,郭维芝、裴世昌等,口外坤角有大中 牛、二牛牛、二女只、极金枝、橙金梅等;文武场名师有高锡禹、杨甲成、程贻公、李万业、万金只、武满仓、二丁只、马步隆等。 (三)剧目繁多,文武齐备。由于人才辈出,上演的剧目多是名人手戏。常见的有《六月雪》、《凤仪亭》、《金沙滩》、《上天台》、《白蛇传》、《铁弓缘》、《百子图》、《法门寺》、《双官谐》、《万佛衣》、《中梁图》、《梅降褒》、《双罗衫》、《十三妹》、《塔子沟》、《玉棋子》、《烈火旗》、《一捧雪》、《金钱豹》等,共 200余本、回、出。可谓文武皆能、行行不挡。 (四)演技精湛,百花齐放。此时,各个班社尽展新招,各门艺人也在唱、做、念、打特技等表演方面各领风骚。如三儿生开辟的小生潇洒腔和出汗功、毛毛旦的呀呀腔、天贵旦的咳咳腔、盖蒲州的“十不该”、“十炉香”的垛板体、狮子黑的髓谱造形、翎翎生的翎子功、彦章黑的崩头皱纹功、自来香的跷子功、抓心旦的台步功、油糕旦的叠衣功、万人迷的水袖功、少少贞的不扶手朝天蹬、鹿儿红的纸循功、天贵旦的鼻涕功、红梅旦的喷火功、说书红的茶盘功、有福旦的椅子功等,都令人拍案叫绝。既给观众以美的享受,也为我省戏曲艺术留下了宝贵遗产。民谚有,“宁肯挤的扯了裤腰,不要误了三儿生的坐窑”,“宁肯挨一顿顶门棍,不要误了天贵旦的血手印”、“看了万人迷,一辈子不用吃(娶)婆姨”等。 从2O年代起,山西梆子由于部分老艺人健在,舞台格局能维持男女同台演出,故涌现出了太谷锦艺园等上三班好戏。民国24年(1935),以著名女艺人丁果仙为首的步云剧社,和以盖天红为首的唐风剧社,分赴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演出,大大地扩大了山西梆子的影响,也与兄弟剧种艺人交流了经验,丰富了自己。后来山西梆子出现了由男角主演逐步向女角主演转化的局面。随之也带来了潜在的问题:因女子演戏更能招来观众、更能挣钱的影响,各地掀起了一般专门培养女艺人的热潮。如太谷富庆园科班、榆次坤梨园科班、祁县小同梨园科班、盂县承庆园科班等,都是收的清一色女户,进行培训。就连当时的老艺人说书红、玉兰旦、有福旦、五月鲜、二牛旦、盖天红、水仙花及名人丁果仙、彼吉仙、懿万山等,也纷纷招收女弟子,随班边教边演。所以到“七·七事变”前,山西梆子的舞台名伶,绝大多数是坤角。如被桂桃、被桂君、被桂琴、刘桂英、程玉英、刘俊英、董翠红、董桂花、黄彼楼、镭莲花、撼莲春、牛桂英、郭凤英、郭兰英、冀美莲、孙福娥、花艳君、丁艳霞、乔玉仙、张美琴、梁小云、刘芝兰、冀兰香、郭红梅、马秋仙、二奴奴、任玉珍等;男角新秀只有王银柱、郑雅楼、赵月楼、王正魁等极少数人。 山西梆子由于演员“阴盛阳衰”,所以使许多优秀的盔靠戏、硬功戏、武打戏以及花脸、丑角戏等。逐步停演或失传,也使这个北方剧种特有的激昂奔放的道白、唱腔,和起伏跌宕的表演程式,逐步被婉转悠扬的曲调和绵绵缠缠的作派所代替,从而失去其昔日的那种阳刚之气和铿锵特色。 横遭劫难 阎、冯倒蒋失败后,山西经济萧条,晋钞毛荒。山西梆子的部分班社中,由赌徒、毒品贩、地痞等人把持或承办。他们为了捞钱,常常利用演出机会,公开放赌、销售毒品:还教唆引诱艺人沾染嗜好,误入歧途,腐败风气传入戏班,造成台风不振,艺人思想堕落、艺术水平下降,给许多艺人的生活带来严重困难,以至少数坤角艺人,迭遭不幸,陷入困境,不能自拔,这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以上是使山西梆子从高峰向下滑的内因所在。然而使其惨遭摧残的外因是日本侵略者的入侵。 芦沟桥事变后,日本军很快入侵山西,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迫使各地戏班全部解体,艺人四散,其中部分人亡命国外,部分入改行种地,部分人收缩到太原,榆次戏园之内,部分人如三儿生、盖天红等则受尽日军欺凌,含恨而死。只有少数人进入太行、晋绥、晋察冀等革命根据地,以崭新的面貌为抗日军民演出服务。而在日军侵华的 8年中,敌占区广大农村观众,却与山西梆子基本隔绝,农村个人承班的现象也不复存在。直至抗战胜利后,阎锡山重返太原,组织文宣队之类,才偶尔演出,但班内艺人受尽地方官僚、土豪等的凌侮和压榨,哪有艺术表演可言。 纵观抗战前后的10多年间,山西梆子所遭受的劫难,造成了晋剧发展史上的第一次低潮时期。 中路梆子的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自己独特风格。 中路梆子渊源于蒲州梆子,清道光、咸丰年间已经盛行。它吸收了蒲剧的许多特点,又经过许多艺人的丰富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可以说,它是在蒲剧基础上大胆突破和创新而形成的一种别具一格的梆子戏。 近百年来,中路梆子的一些前辈、老艺人对这一剧种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如孟珍卿(艺名“三儿生”)、张景云(艺名“十三红”)、高文翰(艺名“说书红”)、乔国瑞(艺名“狮子黑”)、田桂子、毛毛旦、油樵旦等,在唱腔和做派上,不断创新,不断改进,路子越走越宽,戏越演越精。尤其是著名晋剧演员丁果仙登台后,由于她的艰苦的戏曲舞台实践,在唱腔、道白、做派等方面,都有新的改进,对今日晋剧风格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中路梆子最早主要活动在太原周围,很容易吸收兄弟剧种的长处,融会贯通。因此,这一剧种演出范围也随之逐步扩大。抗日战争以前,已经扩展到河北西部、陕西北部、内蒙地区。在以上地区,相继建立了固定的中路梆子剧团,演唱晋剧。抗日战争中,许多中路梆子艺人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挽救民族危亡的英勇斗争,在晋察冀、晋绥、太行等革命根据地演出。他们不仅演传统戏,而且还演现代戏、新编剧目。在前方和根据地公演,受到人民的赞扬,对鼓舞人民的士气,起到一定的作用。晋绥七月剧社(中路梆子)曾随军到西安、成都、甘肃天水等地进行过较长时期的演出活动。 解放以后,中路梆子剧团逐渐增多,尤其在晋中、吕梁、太原地区,差不多县县有专业剧团,许多村镇有业余剧团。著名剧目《打金技》已拍成电影。 山西省晋剧院是山西省晋剧主要演出团体。成立于一九五九年二月。这个剧团演出历史较久,多年来,培养了不少青年演员,积累了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许多优秀演员荟萃于此,受到了山西省晋剧到好者的拥戴。 山西省晋剧院设在太原,现有演职人员二百八十七人。这个剧院,在历史上曾经汇集了山西省内晋剧的老艺人丁果仙、牛桂英、郭凤英、梁巧云、冀美莲等人。这些老艺人,经过舞台生活的千雕百凿,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表演风格、唱腔,在群众中留有很深的印象和很高的威信。 现在,这个剧院的著名演员有王爱爱、田桂兰、冀平、马玉楼、刘汉银、郭凤英、王宝钗等。山西省晋剧院的代表剧目有传统戏《打金枝》、《含嫣》、《小宴》、《杀宫》、《算粮》等。 中路梆子溯源及发展概况 晋剧,原名中路梆子,它是在蒲州梆子孕育下产生的一个剧种,起初主要活动在山西省中部地区,即清代的太原府、汾州府及平定州所辖的各县。后来,由于发展迅猛,流传地区逐步扩展,社会影响越来越大,直至成为今天山西省戏剧的代表剧种——晋剧。 |
瘤子 | 瘤子 肿瘤,细胞在致癌因素作用下,基因发生了改变,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单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局部的肿块。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机体的危害性的不同,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前者生长缓慢,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不发生转移,对人体健康危害不大。后者生长迅速,可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还会产生有害物质,破坏正常器官结构,使机体功能失调,威胁生命。另可参见【瘤】【肿瘤】。 肿瘤细胞核的多形性肉眼观肿瘤的形态多种多样,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良恶性。 1)肿瘤的数目和大小 肿瘤的数目、大小不一。多为一个,有时也可为多个。肿瘤的大小与肿瘤的性质(良性、恶性)、生长时间和发生部位有一定关系。生长于体表或较大体腔内的肿瘤有时可生长得很大,而生长于密闭的狭小腔道内的肿瘤一般较小。肿瘤极大者,通常生长缓慢,多为良性;恶性肿瘤生长迅速,短期内即可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常长不大。 2)肿瘤的形状:肿瘤的形状多种多样,有息肉状(外生性生长)、乳头状(外生性生长)、结节状(膨胀性生长)、分叶状(膨胀性生长)、囊状(膨胀性生长)、浸润性包块状(浸润性生长)、弥漫性肥厚状(外生伴浸润性生长)、溃疡状伴浸润性生长。形状上的差异与其发生部位、组织来源、生长方式和肿瘤的良恶性密切相关。 3)肿瘤的颜色:一般肿瘤的切面呈灰白或灰红色,视其含血量的多寡、有无出血、变性、坏死等而定。有些肿瘤会因其含有色素而呈现不同的颜色。因此可以根据肿瘤的颜色推断为何种肿瘤。如脂肪瘤呈黄色,恶性黑色素瘤呈黑色,血管瘤呈红色或暗红色。 4)肿瘤的硬度:与肿瘤的种类、肿瘤的实质与间质的比例及有无变性、坏死有关。实质多于间质的肿瘤一般较软;相反,间质多于实质的肿瘤一般较硬。瘤组织发生坏死时较软,发生钙化或骨化时则较硬。脂肪瘤很软,骨瘤很硬。 肿瘤的组织结构多种多样,但所有的肿瘤的组织成分都可分为实质和间质两部分。 1)肿瘤的实质:肿瘤实质是肿瘤细胞的总称,是肿瘤的主要成分。它决定肿瘤的生物学特点以及每种肿瘤的特殊性。通常根据肿瘤的实质形态来识别各种肿瘤的组织来源,进行肿瘤的分类、命名、和组织学诊断,并根据其分化成熟程度和异型性大小来确定肿瘤的良恶性和肿瘤的恶性程度。 2)肿瘤的间质:肿瘤的间质成分不具特异性,起着支持和营养肿瘤实质的作用。一般由结缔组织和血管组成,间质有时还具有淋巴管。通常生长比较快的肿瘤,其间质血管一般较丰富而结缔组织较少;生长缓慢的肿瘤,其间质血管通常较少。此外,肿瘤往往有淋巴细胞等单核细胞浸润,这是机体对肿瘤组织的免疫反应。此外,在肿瘤结缔组织中还可以见到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 纤维母细胞具有纤维母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双重特点,这种细胞即能产生胶原纤维,又具有收缩功能,可能对肿瘤细胞的浸润有所限制,这种细胞的增生可以解释乳腺癌的乳头回缩,食管癌和肠癌所导致的肠管僵硬和狭窄。 人的任何部位、任何组织、任何器官几乎都可发生肿瘤,因此肿瘤的种类繁多,命名也很复杂。肿瘤的命名一般根据其组织发生即组织来源(分化方向)和生物学行为来命名。 良性瘤在其来源组织名称后加一“瘤”字,如纤维瘤、腺瘤,含有腺体和纤维两种成分的肿瘤则称为纤维腺瘤。有时还可结合形态特点来命名,如乳头状囊腺瘤。 恶性肿瘤一般亦可根据组织来源命名,来源于上皮组织的统称为“癌”,如鳞状细胞癌、腺癌。来源于间叶组织称为肉瘤,如平滑肌肉瘤、纤维肉瘤。有少数肿瘤不按上述原则进行命名,如有些来源于幼稚组织和神经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母细胞瘤,如神经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但少数情况则为良性,如肌母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和骨母细胞瘤。有些恶性肿瘤由于成分复杂或由于习惯沿袭,在肿瘤的名称前加恶性,如恶性畸胎瘤、恶性脑膜瘤、恶性神经鞘瘤等。有些肿瘤冠以人名,如尤文瘤、何杰金淋巴瘤。或按肿瘤细胞的形态命名,如骨巨细胞瘤、肺燕麦细胞癌。 通常以组织发生为依据,每一类别又按其分化成熟程度及其对机体影响的不同而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 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atypia)。肿瘤组织异型性的大小反映了肿瘤组织的成熟程度(即分化程度,在此指肿瘤的实质细胞与其来源的正常细胞和组织在形态和功能上的相似程度)。异型性小者,说明它和正常组织相似,肿瘤组织成熟程度高(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大者,表示瘤组织成熟程度低(分化程度低)。区别这种异型性的大小是诊断肿瘤,确定其良、恶性的主要组织学依据。恶性肿瘤常具有明显的异型性。 由未分化细胞构成的恶性肿瘤也称为间变性肿瘤。间变(anaplasia)一词的原意是指“退性发育”,即去分化,指已分化成熟的细胞和组织倒退分化,返回原始幼稚状态。现已知,绝大部分的未分化的恶性肿瘤起源于组织中的干细胞丧失了分化能力,而并非是已经分化的特异细胞去分化所致。在现代病理学中,间变指的是恶性肿瘤细胞的缺乏分化。间变性的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多形性(pleomorphism,即瘤细胞彼此在大小和形状上的变异)。因此,往往不能确定其组织来源。间变性肿瘤几乎都是高度恶性的肿瘤,但大多数恶性肿瘤都显示某种程度的分化。 良性肿瘤瘤细胞的异型性不明显,一般都与其发源组织相似。因此,这种肿瘤的诊断有赖于其组织结构的异型性。例如纤维瘤的细胞和正常纤维细胞很相似,只是其排列与正常纤维组织不同,呈编织状。恶性肿瘤的组织结构异型性明显,瘤细胞排列更为紊乱,失去正常的排列结构层次。例如,从纤维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纤维肉瘤,瘤细胞很多,胶原纤维很少,排列很紊乱,与正常纤维组织的结构相差较远;从腺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腺癌,其腺体的大小和形状十分不规则,排列也较乱,腺上皮细胞排列紧密重叠或呈多层,并可有乳头状增生。 良性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小,一般与其发源的正常细胞相似。恶性肿瘤细胞常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表现为以下特点: 1.瘤细胞的多形性即瘤细胞形态及大小不一致。恶性肿瘤细胞一般比正常细胞大,各个瘤细胞的大小和形态又很不一致,有时出现瘤巨细胞。但少数分化很差的肿瘤,其瘤细胞较正常细胞小、圆形,大小也比较一致。 2.核的多形性 即瘤细胞核的大小、形状及染色不一致。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肥大),胞核与细胞浆的比例比正常增大(正常为1:4~6,恶性肿瘤细胞则接近1:1),核大小及形状不一,并可出现巨核、双核、多核或奇异形的核,核染色深(由于核内DAN增多),染色质呈粗颗粒状,分布不均匀,常堆积在核膜下,使核膜显得增厚。核仁肥大,数目也常增多(可达3~5个)。核分裂像常增多,特别是出现不对称性、多极性及顿挫性等病理性核分裂像时,对于诊断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意义。恶性肿瘤细胞的核异常改变多与染色体呈多倍体(polyploidy)或非整倍体(aneuploidy)有关。 3.胞浆的改变 由于胞浆内核蛋白体增多,胞浆呈嗜碱性。并可因为瘤细胞产生的异常分泌物或代谢产物而具有不同特点,如激素、粘液、糖原、脂质、角质和色素等。 上述瘤细胞的形态,特别是胞核的多形性常为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在区别良恶性肿瘤上有重要意义。 4.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异型性由于肿瘤类型不同,瘤细胞的超微结构亦有差异。一般说来,良性肿瘤细胞的超微结构基本上与其起源细胞相似。恶性肿瘤细胞根据分化的高低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异型性。总的说来,恶性肿瘤细胞的核通常绝对或相对明显增大,核膜可有内陷或外凸,从而使核形不规则甚至形成怪形核。核仁体积增大,数目增多,形状亦可不规则,位置往往靠边。染色质可表现为异染色质增加,凝集成块状散在或(和)边集在核膜下。此即光镜下所见的深染核和核膜增厚;也可表现为常染色质为主,即光镜下所见染色质呈细颗粒状的淡染核。胞浆内的细胞器常有数目减少、发育不良或形态异常,这在分化低的恶性肿瘤细胞更为明显。胞浆内主要见游离的核蛋白体,而其他细胞器大为减少。说明瘤细胞主要合成供自身生长的蛋白质,而丧失其分化的功能,这与瘤细胞生长迅速和恶性程度高有关。溶酶体在侵袭性强的瘤细胞中常有增多,它可释放出大量水解酶,为瘤细胞的浸润开路。细胞间连接常有减少,这在分化低的癌更为突出。可引起细胞间粘着松散,有利于细胞浸润生长。有些在一般情况下在细胞膜表面无微绒毛的瘤细胞也可出现一些不规则微绒毛,这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但有碍于细胞间的紧密接触,从而减弱接触抑制,有利于细胞增殖和浸润。瘤细胞的排列结构在分化低的肿瘤也可丧失其原具有的特征改变,例如腺癌细胞可失掉形成腺体的特征而呈弥散排列。因此,恶性肿瘤的超微结构异型性的改变,除了瘤细胞本身的改变外,还可有排列结构的改变。 肿瘤组织比正常组织代谢旺盛,尤以恶性肿瘤理更为明显。其代谢特点与正常组织相比并无质的差别,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瘤细胞分化不成熟和生长旺盛。 肿瘤组织合成DNA和RNA的聚合酶活性均较正常组织高,与此相应,核酸分解过程明显降低,故DNA和RNA的含量在恶性肿瘤细胞均明显增高。DNA与细胞的分裂和繁殖有关,RNA与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及生长有关。因此,核酸增多是肿瘤迅速生长的物质基础。 肿瘤组织的蛋白质合成及分解代谢都增强,但合成代谢超过分解代谢,甚至可夺取正常组织的蛋白质分解产物,合成肿瘤本身所需要的蛋白质,结果可使机体处于严重消耗的恶病质(cachexia)状态。肿瘤的分解代谢表现为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的过程增强,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则减弱,可使氨基酸重新用于蛋白质合成。这可能与肿瘤生长旺盛有关。肿瘤组织还可以合成肿瘤蛋白,作为肿瘤特异抗原或肿瘤相关抗原,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有的肿瘤蛋白与胚胎组织有共同的抗原性,亦称为肿瘤胚胎性抗原。例如肝细胞癌能合成胎儿肝细胞所产生的甲种胎儿蛋白(AFP),此外,卵巢、睾丸含有卵黄囊结构的生殖细胞肿瘤患者血中AFP也有升高;内胚层组织发生的一些恶性肿瘤如结肠瘤、直肠癌等可产生癌胚抗原(CEA);胃癌可产生胎儿硫糖蛋白等。虽然这些抗原并无肿瘤特异性,也不是肿瘤所专有,但检查这些抗原,并结合其他改变可帮助诊断相应的肿瘤和判断治疗后有无复发。 肿瘤组织酶活性的改变是复杂的。除了一般在恶性肿瘤组织内氧化酶(如细胞色素氧化酶及琥珀酸脱氢酶)减少和蛋白分解酶增加外,其他酶的改变在各种肿瘤间很少是共同的,而且与正常组织比较只是含量的改变或活性的改变,并非是质的改变。例如前列腺癌的癌组织中酸性磷酸酶明显增加,在前列腺癌伴有广泛骨转移时,患者血清中的酸性磷酸酶也明显增加;骨肉瘤及肝癌时碱性磷酸酶增加,这不但见于肿瘤组织中,还可见于病人的血清中。这些均有助临床诊断。 各种不同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特别是细胞分化原始幼稚者,其酶变化特点主要表现为某些特殊功能的酶接近或完全消失,并因而导致酶谱的一致性。例如分化差的肝癌组织中有关尿素合成的特殊酶系几乎完全消失。其酶谱乃因而趋向与其他癌组织的酶谱一致,与胚胎细胞的酶谱相似。有时还可出现通常所没有的酶。 大多数正常组织在有氧时通过糖的有氧分解获取能量,只有在缺氧时才进行无氧糖酵解。肿瘤组织则即使在氧供应充分的条件下也主要是以无氧糖酵解获取能量。这可能是由于癌细胞线粒体的功能障碍所致,或者与瘤细胞的酶谱变化,特别是与三个糖酵解关键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活性增加和同工酶谱的改变,以及糖异生关键酶活性降低有关。糖酵解的许多中间产物被瘤细胞利用合成蛋白质、核酸及脂类,从而为瘤细胞本身的生长和增生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基础。 典型的恶性肿瘤的自然生长史可以分成几个阶段:细胞的恶性转化→转化细胞的克隆性增生→局部浸润→远处转移。在此过程中,恶性转化细胞的内在特点(如肿瘤细胞倍增时间)和宿主对肿瘤细胞或其产物的反应(如肿瘤血管形成)共同影响肿瘤的生长与演进。 1.肿瘤生长动力学肿瘤的生长速度取决于三个因素: (1)肿瘤细胞倍增时间:恶性转化细胞的生长周期与正常细胞一样,分为G0、G1、S、G2和M期。多数恶性肿瘤细胞的培增时间并不是想象的那样比正常细胞更快,而是与正常细胞相似或者长于正常细胞。 (2)生长分数(growth fraction);生长分数指肿瘤细胞群体中处于复制阶段(S+G2期)的细胞的比例。在细胞恶性转化的初期,绝大多数的细胞处于复制期,所以生长分数很高。但是随着肿瘤的持续生长,不断有瘤细胞发生分化,离开复制阶段的细胞越来越多,使得大多数肿瘤细胞处于G0期。即使是生长迅速的肿瘤其生长分数也只在20%左右。 (3)瘤细胞的生成与丢失:肿瘤的进行性生长及其生长速度决定于其细胞的生成大于丢失的程度。由于营养供应不足,坏死脱落以及机体抗肿瘤反应等因素的影响,在肿瘤生长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瘤细胞失去生命力。肿瘤细胞的生成与丢失的程度共同影响着肿瘤的生长。在生长分数相对较高的肿瘤,瘤细胞的生成远大于丢失,因此其生长速度比那些细胞生成稍超过丢失的肿瘤要快得多。 肿瘤的细胞动力学概念在肿瘤的化学治疗上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几乎所有的化学抗癌药物均针对处于复制期的细胞。因此高生长分数的肿瘤(如高恶性的淋巴瘤)对于化疗特别敏感;常见的实体瘤(如结肠癌)生长分数低,故对治疗出现相对耐药性。临床治疗这些肿瘤的战略是先用放射或手术治疗将肿瘤缩小,使残存的瘤细胞从G0期进入复制期后再用化疗。 2.肿瘤的血管形成临床与动物实验都证明,如果没有新生的血管供应营养,肿瘤在达到1~2mm的直径或厚度后,即107个细胞左右将不再增大。因此诱导血管的生成能力是恶性肿瘤能生长、浸润与转移的前提之一。现已发现,由肿瘤细胞本身和浸润到肿瘤组织内及其周围的炎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能产生一类血管生成因子(angiogenesis factor),如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ic growth factor,FGF)、血小板衍生的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PD-ECGF)、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α,TGF-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等。其中最具有特征性血管生成作用的是由肿瘤细胞产生的FGF,它能通过其受体与相应的靶细胞结合。有增加内皮细胞的化学趋向性、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裂、毛细血管出芽生长、诱导蛋白溶解酶生成和有利于内皮细胞芽穿透基质等功能。此外,巨噬细胞产生的TNF-α也有促进内皮细胞分裂和刺激其游走的作用。新生的毛细血管既为肿瘤的生长提供了营养,又为肿瘤的转移准备了条件。因此对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3.肿瘤的演进与异质化恶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富有侵袭性的现象称为肿瘤的演进(progression),包括生长加快、浸润周围组织和远处转移等。这些生物学现象的出现与肿瘤细胞的不同亚克隆在侵袭能力、生长速度、对激素的反应、对抗癌药的敏感性等方面的差异—肿瘤的异质性(heterogeneity)有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肿瘤的生长过程中,可能有附加的基因突变(详见第十五节)作用于不同的瘤细胞,使得瘤细胞的亚克隆获得不同的特性。例如需要较多生长因子的亚克隆可因生长因子缺乏而不能生长,而有些需要较少生长因子的亚克隆在此时即可生长;机体的抗肿瘤反应可杀死那些具有较高的抗原性的亚克隆,而抗原性低的亚克隆则可以躲过机体的免疫监视。由于这些选择,肿瘤在生长过程中能保留那些适应存活、生长、浸润与转移的亚克隆。这就是肿瘤的异质化。 这是大多数良性肿瘤所表现的生长方式。由于这种瘤细胞生长缓慢,不侵袭周围正常组织,随着肿瘤体积的逐渐增大,有如逐渐膨胀的气球,向四周组织推挤。因此肿瘤往往呈结节状,周围常有完整的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位于皮下者临床触诊时可以推动,容易手术摘除,摘除后也不易复发。虽这种生长方式的肿瘤对局部器官、组织的影响主要为挤压或阻塞,一般均不明显破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发生在体表、体腔表面或管道器官(如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表面的肿瘤,常向表面生长,形成突起的乳头状、息肉状、蕈状或菜花状的肿物。这种生长方式称为外生性生长。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都可呈外生性生长。但恶性肿瘤在外生性生长的同时,其基底部往往也呈浸润性生长,又由于其生长迅速,血液供应不足,这种外生性肿物容易发生坏死脱落而形成底部高低不平、边缘隆起的癌性溃疡。 为大多数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瘤细胞分裂增生,侵入周围组织间隙、淋巴管或血管内,如树根之长入泥土,浸润并破坏周围组织。因而此类肿瘤没有包膜,与邻近的正常组织紧密连接在一起而无明显界限(图7-4)。临床触诊时,肿瘤固定不活动。手术切除这种肿瘤时,切除范围比肉眼所见肿瘤范围为大,因为这些部位也可能有肿瘤细胞的浸润。 随着肿瘤的不断长大,瘤细胞常常连续不断地沿着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或神经束衣侵入并破坏邻近正常器官或组织,并继续生长,称为直接蔓延。例如晚期子宫颈癌可蔓延至直肠和膀胱;晚期乳腺癌可穿过胸肌和胸腔甚至达肺。 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被带到他处而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称为转移。所形成的肿瘤称为转移瘤或继发瘤。良性肿瘤不转移,只有恶性肿瘤才可能发生转移。常见的转移途径有以下几种: 1)淋巴道转移:瘤细胞侵入淋巴管后,随淋巴流首先到达局部淋巴结。例如乳腺外上象限发生的乳腺癌首先到达同侧腋窝淋巴结;肺癌首先到达肺门淋巴结。瘤细胞到达局部淋巴结后,先聚集于边缘窦,以后生长繁殖而累及整个淋巴结,使淋巴结肿大,质地变硬,切面常呈灰白色。有时有转移的淋巴结由于瘤组织侵出被膜而互相融合成团块。局部淋巴结发生转移后,可继续转移至下一站的其他淋巴结,最后可经胸导管进入血流再继发血道转移。 2)血道转移:瘤细胞侵入血管后可随血流到达远隔器官继续生长,形成转移瘤。由于动脉壁较厚,同时管内压力较高,故瘤细胞多经小静脉入血。少数亦可经过淋巴管入血。血道转移的运行途径与血栓栓塞过程相同,即侵入体循环静脉的肿瘤细胞经右心到肺,在肺内形成转移瘤,例如骨肉瘤等的肺转移;侵入门静脉系统的肿瘤细胞,首先形成肝内转移,例如胃、肠癌的肝转移等;侵入肺静脉的肿瘤细胞或肺内转移瘤通过肺毛细血管而进入肺静脉的瘤细胞,可经左心随主动脉血流到达全身各器官,常见转移脑、骨、肾及肾上腺等处。因此,这些器官的转移瘤常发生在肺已有转移之后。此外,侵入胸、腰、骨盆静脉的肿瘤细胞,也可以通过吻合支进入脊椎静脉丛(Batson脊椎静脉系统),例如前列腺癌就可通过此途径转移到脊椎,进而转移到脑,这时可不伴有肺的转移。 血道转移虽然可见于许多器官,但最常见的是肺,其次是肝。故临床上判断有无血道转移,以确定患者的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案时,作肺部的X线检查及肝的超声等影像学探查是非常必要的。转移瘤在形态上的特点是边界清楚并常为多个散在分布的结节,且多接近器官的表面。位于器官表面的转移瘤,由于瘤结节中央出血、坏死而下陷,可形成“癌脐”。 3)种植性转移:体腔内器官的肿瘤蔓延而于器官表面时,瘤细胞可以脱落并象播种一样,种植在体腔和体腔内各器官的表面,形成多数的转移瘤。这种转移的方式称为种植性转移或播种。种植性转移常见于腹腔器官的癌瘤。如胃癌破坏胃壁侵及浆膜后,可种植到大网膜、腹膜、腹腔内器官表面甚至卵巢等处。肺癌也常在胸腔内形成广泛的种植性转移。浆膜腔的种植性转移每伴有浆液性血性积液。这是由于浆膜下淋巴管或毛细血管被癌栓阻塞,或浆膜受癌的刺激,使其内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而致渗出增多,并由于血管被癌细胞破坏而引起出血这故。抽吸积液作细胞学检查常可查见癌细胞。脑部的恶性肿瘤,如小脑的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亦可经脑脊液转移到脑的其他部位或脊髓,形成种植性转移。值得注意的是,手术也可能造成种植转移,应注意尽量避免。 肿瘤因其良恶性的不同,对机体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因其分化较成熟,生长缓慢,停留于局部,不浸润,不转移,故一般对机体的影响相对较小,主要表现为局部压迫和阻塞症状。其影响的发生主要与其发生部位和继发变化有关。如体表良性瘤除少数可发生的局部症状外,一般对机体无重要影响;但若发生在腔道或重要器官,也可引起较为严重的后果,如消化道良性肿瘤(如突入肠腔的平滑肌瘤),有时引起肠梗阻或肠套叠;颅内的良性瘤(如脑膜瘤、星形胶质细胞瘤)可压迫脑组织阻塞脑室系统而引起颅内压升高和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良性肿瘤有时可发生继发性改变,亦可对机体带来程度不同的影响,如肠的腺瘤性息肉、膀胱的乳头状瘤等表面可发生溃疡而引起出血和感染。此外,内分泌腺的良性肿瘤则常因能引起某种激素分泌过多而产生全身性影响,如垂体前叶的嗜酸性腺瘤(acidophil adenoma)可引起巨人症(gigantism)或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胰岛细胞瘤分泌过多的胰岛素,可引起阵发性血糖过低等。 恶性肿瘤由于分泌不成熟、生长较快,浸润破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并可发生转移,因而对机体的影响严重。恶性瘤除可引起与上述良性瘤相似的局部压迫和阻塞症状外,发生于消化道者更易并发溃疡、出血、甚致穿孔,导致腹膜炎,后果更为严重。有时肿瘤产物或合并感染可引起发热。肿瘤浸润、压迫局部神经还可引起顽固性疼痛等症状。恶性肿瘤的晚期患者,往往发生恶病质(cachexia),可致患者死亡。恶病质是指机体严重消瘦、无力、贫血和全身衰竭的状态,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由于缺乏食欲,进食减少、出血、感染、发热或因肿瘤组织坏死所产生的毒性产物等引起机体的代谢紊乱所致。此外,恶性肿瘤的迅速生长,消耗机体大量的营养物质,以及由于晚期癌瘤引起的疼痛,影响患者的进食及睡眠等,也是招致恶病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发现巨噬细胞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TNF)可降低食欲和增加分解代谢,与恶病质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近年来相继发现一些非内分泌腺肿瘤能产生和分泌激素或激素类物质,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甲状旁腺素(PTH)、胰岛素、抗利尿激素(ADH)、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甲状腺激素(TSH)、生长激素(GH)、降钙素(calcitonin)等十余种,可引起内分泌紊乱的临床症状。此类肿瘤称为异位内分泌肿瘤,其所引起的临床症状称为异位内分泌综合征。此类肿瘤大多为恶性肿瘤,其中以癌为多,如肺癌、胃癌、肝癌、胰腺癌、结肠癌等;也可见于肉瘤,如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横纹肌肉瘤和未分化肉瘤等。许多分泌异位激素的恶性肿瘤都有产生两种以上激素的特点。关于异位激素产生的机制于今尚无一致的解释,可能与瘤细胞内基因异常表达有关。除上述异位内分泌综合征外,由于肿瘤的产物或异常免疫反应(包括交叉免疫、自身免疫和免疫复合物沉着等)或其他不明原因,还可引起神经、消化、造血、骨关节、肾及皮肤等系统发生一些病变和临床表现。这些表现不是由原发肿瘤或转移灶所在部位直接引起的,而是通过上述途径间接引起,故称为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有时这些综合征可以表现得非常明显而造成严重后果。认识此种综合征的意义在于它可能是一些隐匿肿瘤的早期表现,可由此而发现早期肿瘤。再者不要误认为这些系统的改变是由肿瘤转移所致,而放弃对肿瘤的治疗。与之相反,如肿瘤治疗有效,这些综合征可减轻或消失。因此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1.脱落细胞学检查常用的有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子宫颈癌,痰涂片检查肺癌,胸、腹水离心后作涂片检查胸腔或腹腔的原发或转移癌和尿液离心后涂片检查泌尿道肿瘤等。我国医务工作者研制成食管细胞采取器(食管拉网法)检查食管癌及贲门癌(阳性确诊率为87.3%~94.2%)。还用鼻咽乳胶球细胞涂片、负压吸引细胞法及泡沫塑料海绵涂片法等采取鼻咽分泌物检查鼻咽癌,提高了阳性诊断率(阳性率为88%~92%)。用胃加压冲洗法采取胃内容物检查胃癌,也使阳性诊断率有了显著的提高。 2.活体组织检查 从患者身体的病变部位取出小块组织(根据不同情况可采用钳取、切除或穿刺吸取等方法)或手术切除标本制成病理切片,观察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结构变化,以确定病变性质,作出病理诊断,称为活体组织检查(biopsy),简称活体。这是诊断肿瘤常用的而且较为准确的方法。近年来由于各种内窥镜(如纤维胃镜、纤维结肠镜、纤维支气管镜等)和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改进,不但可以直接观察某些内肿瘤的外观形态,还可在其指引下准确地取材,进一步提高了早期诊断的阳性率。 1.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免疫组化是最近10多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它已被广泛运用肿瘤研究和诊断,其原理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来检测组织中的未知抗原或者抗体,主要是肿瘤相关抗原(肿瘤分化抗原和肿瘤胚胎抗原),借以判断肿瘤的来源和分化程度,协助肿瘤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目前常用的染色方法有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法,即PAP法(peroxidaseantiperoxidase technique)和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即ABC法(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 technique)。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已经可以对许多常规方法难以判断其来源的肿瘤加以鉴别。例如检测细胞骨架的中间丝(intermediate filament),其直径平均为10nm,介于微管和微丝之间。中间丝有五类:即神经原纤维、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结蛋白(desm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角蛋白(keratin)。它们各有生物化学和免疫学特性,并分别存在于不同类型的细胞中,故具有相对的特异性,可用来协助诊断相应的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横纹肌和平滑肌、间叶组织和上皮细胞来源的肿瘤。利用激素和激素受体的特异性结合,还可以对乳腺癌等激素依赖性肿瘤的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的水平进行免疫组化测定。雌激素受体阳性者对于内分泌治疗的效果较好,预后也优于受体阴性的病人。 目前能用于肿瘤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抗体已不胜枚举。由于经验的积累,过去认为在诊断某些肿瘤上具有特异性的抗体也不是那样特异了。因此在判断结果时必须紧密地结合形态学和临床改变。 2.电子显微镜检查迄今尚未发现可据以诊断肿瘤和恶性肿瘤的特异性的超微结构改变。因此要鉴别是否为肿瘤和肿瘤的良恶性仍主要靠光镜观察。但电镜在确定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鉴别肿瘤的类型和组织发生上可起重要作用。例如鉴别分化差的癌及肉瘤;区分各种恶性小圆细胞肿瘤,如神经母细胞瘤、Ewing肉瘤、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恶性淋巴瘤及未分化小细胞癌。 在电镜下,癌细胞之间常见较多的桥粒连接或桥粒样连接,因而可与肉瘤相区别。在恶性小圆细胞肿瘤中,各类肿瘤也有其超微结构特点,如神经母细胞瘤常见大量树状细胞突,在瘤细胞体及胞突中均可查见微管和神经分泌颗粒;Ewing肉瘤的瘤细胞常分化差,胞浆内细胞器很少,但以大量糖原沉积为其特点: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可见由肌原纤维和Z带构成的发育不良的肌节;小细胞癌常可见细胞间连接和胞浆内神经分泌颗粒;恶性淋巴瘤除可见发育不同阶段淋巴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外,不见细胞连接、神经分泌颗粒、树状胞突和糖原沉积,从而可与其他小圆细胞肿瘤区别。 3.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流式细胞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定量分析细胞的新技术,目前已广泛用于肿瘤研究,特别是应用于瘤细胞DNA含量的检测。许多资料表明,实体恶性肿瘤的DNA倍体大多为非整倍体或多倍体,所有良性病变都是二倍体。检测异常DNA含量不但可作为恶性肿瘤的标志之一,且可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及生物学行为。 4.图像分析技术 病理形态学的观察基本上是定性的,缺乏精确而更为客观的定量标准。图像分析技术(image analysis)的出现弥补了这个缺点。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形态定量技术已从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发展。在肿瘤病理方面图像分析主要应用于核形态参数的测定(区别癌前病变和癌;区别肿瘤的良恶性;肿瘤的组织病理分级及判断预后等),DNA倍体的测定,显色反应(如免疫组织化学)的定量等方面。 5.分子生物学技术 十余年来分子生物学肿瘤研究领域引起了一场革命。重组DNA技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DNA测序等新技术在肿瘤的基因分析和基因诊断上已经开始应用。例如对恶性淋巴瘤,利用Southern印迹杂交技术和PCR方法,可以对样本淋巴组织中是否存在单克隆性的增生做出判断,从而协助形态学诊断。这些技术还被用于肿瘤的病因和发病学研究。 |
遗传密码 | 遗传密码 遗传密码又称密码子、遗传密码子、三联体密码。指信使RNA(mRNA)分子上从5'端到3'端方向,由起始密码子AUG开始,每三个核苷酸组成的三联体。 它决定肽链上每一个氨基酸和各氨基酸的合成顺序,以及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延伸和终止。 遗传密码是一组规则,将DNA或RNA序列以三个核苷酸为一组的密码子转译为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以用于蛋白质合成。几乎所有的生物都使用同样的遗传密码,称为标准遗传密码;即使是非细胞结构的病毒,它们也是使用标准遗传密码。但是也有少数生物使用一些稍微不同的遗传密码。 遗传密码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顺序的核苷酸顺序 ,由3个连续的核苷酸组成的密码子所构成 。由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双链中一般只有一条单链(称为模版链)被转录为信使核糖核酸(mRNA),而另一条单链(称为编码链)则不被转录,所以即使对于以双链 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生物来讲,密码也用核糖核酸(RNA)中的核苷酸顺序而不用DNA中的脱氧核苷酸顺序表示。 |
遺傳密碼 | 遗传密码 遗传密码又称密码子、遗传密码子、三联体密码。指信使RNA(mRNA)分子上从5'端到3'端方向,由起始密码子AUG开始,每三个核苷酸组成的三联体。 它决定肽链上每一个氨基酸和各氨基酸的合成顺序,以及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延伸和终止。 遗传密码是一组规则,将DNA或RNA序列以三个核苷酸为一组的密码子转译为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以用于蛋白质合成。几乎所有的生物都使用同样的遗传密码,称为标准遗传密码;即使是非细胞结构的病毒,它们也是使用标准遗传密码。但是也有少数生物使用一些稍微不同的遗传密码。 遗传密码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顺序的核苷酸顺序 ,由3个连续的核苷酸组成的密码子所构成 。由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双链中一般只有一条单链(称为模版链)被转录为信使核糖核酸(mRNA),而另一条单链(称为编码链)则不被转录,所以即使对于以双链 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生物来讲,密码也用核糖核酸(RNA)中的核苷酸顺序而不用DNA中的脱氧核苷酸顺序表示。 |
三聚 | 三聚 单体或单体间反应只生成一种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加成聚合反应,简称为加聚反应。单体间相互反应而成高分子化合物,同时还生成小分子如水、氨等的聚合反应叫做缩合聚合反应,简称缩聚反应。三聚反应是三个相同的分子A聚合成一个分子A3(三聚体)的反应。 |
华封三祝 | 华封三祝【解释】华:古地名。封:疆界,范围。华封:华州这个地方。华州人对上古贤者唐尧的三个美好祝愿。即:祝寿、祝富、祝多男子,合称三祝。【出处】《庄子外篇·天地篇》:“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寿…圣人富…圣人多男子。” |
二桃杀三士 | 二桃杀三士【解释】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比喻借刀杀人。【出处】《宴子春秋·谏下二十四》【示例】~,讵假剑如霜。 ◎唐·李白《惧谗》诗【近义词】借刀杀人、二桃三士【语法】主谓式;作分句;比喻借刀杀人 |
華封三祝 | 【解释】华:古地名。封:疆界,范围。华封:华州这个地方。华州人对上古贤者唐尧的三个美好祝愿。即:祝寿、祝富、祝多男子,合称三祝。【出处】《庄子外篇·天地篇》:“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寿…圣人富…圣人多男子。” |
伏天 | 伏天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个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起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首日,末伏十天。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中的第七个字,庚日每十天重复一次。 伏天的起讫时间每年都不尽相同,大致是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具体是怎样计算的呢?我国流行的“干支纪日法”用天干与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
四三 | 四三 四三是五子棋术语,指某一方在落下一个子后,同时形成两个先手,其中一个冲四(一般不指活四,因为活四已经是必胜形了),另一个是活三。由于一下形成两个先手,所以一般情况下会导致一方取胜,四三是黑棋获胜的主要手段。 |
二桃殺三士 | 【解释】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比喻借刀杀人。【出处】《宴子春秋·谏下二十四》【示例】~,讵假剑如霜。 ◎唐·李白《惧谗》诗【近义词】借刀杀人、二桃三士【语法】主谓式;作分句;比喻借刀杀人 |
三娥 | 三娥 (彭祖三女儿:三娥)三娥,中国古代女人名。“娥”是形容女子姿容美好,即指美女;“三”一般是排行老三。因此,三娥不是真正的女子姓名,而是泛指排行老三的漂亮女子。我国历史和传说中,有三位比较有名的三娥,分别是彭祖的第三个女儿,杨贵妃之三妹和杨三姐。 |
叶子 | 叶子 (阿桑演唱歌曲)《叶子》,是陈晓娟作词作曲,阿桑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于阿桑2003年11月11日发行的专辑《受了点伤》中。 此番在专辑里,重编重唱了一个更磅礴更感伤的秋天版收录其中。摘下金曲奖最佳作曲的陈晓娟,在为阿桑配唱新版的叶子时,很高兴的对阿桑说:“以往我的歌被天后唱红,我的成就感还没那么大,因为天后本来就很红;叶子这首我很喜爱的歌,被你新人唱红,我真有成就感。” 叶子 (汉语词语)叶子是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侧边发育自植物的茎的叶原基。叶内含有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同时植物的蒸腾作用也是通过叶子的气孔实现的。叶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和质感。 叶只出现在真正的茎上,即只有维管植物才有叶。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所有高等植物都有叶。相对地,苔藓植物、藻类、真菌和地衣则没有叶。在这些扁平体(Thallus)中只能找到与叶相似的结构,但只能作为类似物(Analoga)。 叶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和质感。叶子可以聚成一簇,也可以遍地散落。叶子的边缘可以是光滑的,也可以是锯齿状。一片完整的树叶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叶片大都宽阔而扁平,适于接受阳光的照射。叶柄支持叶片,并把叶片和茎连接起来。托叶保护幼叶。(有些植物没有托叶,有些植物的托叶很早就脱落了。) |
重子 | 重子 (物理学名词)在现代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理论中,重子这一名词是指由三个夸克(或者三个反夸克组成反重子)组成的复合粒子。在这理论中它是强子的一类。值得注意的是,因为重子属于复合粒子,所以不是基本粒子。最常见的重子有组成日常物质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与反质子、反中子合称为核子。 |
复句 | 复句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分句组成。分句是结构上类似的单句而没有完整句调的语法单位。复句中的各个分句之间一般有停顿,书面上用逗号,分号或冒号表示;复句前后有隔离性语音停顿,书面上用句号或问号,叹号表示。语法上指能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当于单句的分段的句子,如:海花才落,杏花又开了|河不深,可是水太冷|明天不下雨,我们上西山去。这三个复句各包含两个分句。同一复句里的分句,说的是有关系的事。一个复句只有一个句终语调,不同于连续几个单句。 |
葉子 | 叶子 (阿桑演唱歌曲)《叶子》,是陈晓娟作词作曲,阿桑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于阿桑2003年11月11日发行的专辑《受了点伤》中。 此番在专辑里,重编重唱了一个更磅礴更感伤的秋天版收录其中。摘下金曲奖最佳作曲的陈晓娟,在为阿桑配唱新版的叶子时,很高兴的对阿桑说:“以往我的歌被天后唱红,我的成就感还没那么大,因为天后本来就很红;叶子这首我很喜爱的歌,被你新人唱红,我真有成就感。” 叶子 (汉语词语)叶子是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侧边发育自植物的茎的叶原基。叶内含有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同时植物的蒸腾作用也是通过叶子的气孔实现的。叶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和质感。 叶只出现在真正的茎上,即只有维管植物才有叶。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所有高等植物都有叶。相对地,苔藓植物、藻类、真菌和地衣则没有叶。在这些扁平体(Thallus)中只能找到与叶相似的结构,但只能作为类似物(Analoga)。 叶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和质感。叶子可以聚成一簇,也可以遍地散落。叶子的边缘可以是光滑的,也可以是锯齿状。一片完整的树叶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叶片大都宽阔而扁平,适于接受阳光的照射。叶柄支持叶片,并把叶片和茎连接起来。托叶保护幼叶。(有些植物没有托叶,有些植物的托叶很早就脱落了。) |
三防 | 三防 “三防”即三个防止、防护, 在电子行业,“三防”一般是指对电子产品“防霉菌、防潮湿、防盐雾”。而广义上,对产品进行表面处理,以降低或消除复杂环境对电子器件性能的不利影响。电子产品的生产厂商在生产、调试完成后的电路板上刷三防漆的过程即称为“三防”。 |
複句 | 复句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分句组成。分句是结构上类似的单句而没有完整句调的语法单位。复句中的各个分句之间一般有停顿,书面上用逗号,分号或冒号表示;复句前后有隔离性语音停顿,书面上用句号或问号,叹号表示。语法上指能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当于单句的分段的句子,如:海花才落,杏花又开了|河不深,可是水太冷|明天不下雨,我们上西山去。这三个复句各包含两个分句。同一复句里的分句,说的是有关系的事。一个复句只有一个句终语调,不同于连续几个单句。 |
三法司 | 三法司 三法司是中国古代三个中央司法机关的合称。《商君书·定分》:“天子置三法官,殿中置一法官,御史置一法官及吏,丞相置一法官。”后世“三法司”之称即源于此。汉代以廷尉、御史中丞和司隶校尉三个司法机关的会议,称三法司。《新唐书·百官志一》:“凡鞫大狱,以尚书侍郎(指刑部)与御史中丞、大理卿为三司使。”重大案件皆由三个机关共同审理,明清两代以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为三法司,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也称“三司会审。” |
送子天王图 | 送子天王图 《送子天王图》(又名《天王送子图》、《释迦降生图》)是唐代吴道子根据佛典《瑞应本起经》创作纸本墨笔画,一说宋人摹本。该作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全图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段描绘一位王者气度的天神端坐中间,两旁是手执筋板的文臣、捧着砚台的仙女,以及仗剑围蛇的武将力士面对一条由二神降伏的巨龙。第二段画的是一个踞坐在石头之上的四臂披发尊神,身后烈焰腾腾。神像形貌诡异,颇具气势,左右两边是手捧瓶炉法器的天女神人。第三段即《释迎牟尼降生图》,内容是印度净饭王的儿子出生的故事。从画面上,可以看到释迎牟尼降生时,他的父亲抱着他到寺庙朝谒见自在天神的情景。 此图写异域故事,而画中的人、鬼神、兽等却完全加以中国化、道教化,当是佛教与中国本土变化至唐日趋融合之势所致。此图意象繁富,以释迦降生为中心,天地诸界情状历历在目,技艺高超,想象奇特,令人神驰目眩。该图着色较淡,近乎白描。 |
偷声 | 偷声 1.唐宋词曲术语。唐代绝句多配乐歌唱。歌唱常用和声﹑散声﹑偷声等方法以调节曲调的抑扬缓急。偷声,即在一句中偷去一字。如《木兰花》上下阕原是各押三个仄韵,后来填词者不但把上下阕的第三句各减去三字,并且将三﹑四两句的仄韵改为平韵,就好像这个平韵是从别处偷取来的,所以叫偷声。新调《木兰花》因而另名《偷声木兰花》。 |
子宫 | 子宫 (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子宫是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位于骨盆腔中央,在膀胱与直肠之间。子宫大小与年龄及生育有关,未产者约长7.5cm、宽5cm、厚3cm,子宫可分为底、体与颈三个部分。宫腔呈倒置三角形,深约6cm,上方两角为“子宫角”,通向输卵管。下端狭窄为“峡部”,长约1cm。峡部在妊娠期逐渐扩展,临产时形成子宫下段。 宫体与宫颈比例因年龄而异,婴儿期为1:2,青春期为1:1,生育期为2:1。子宫正常稍向前弯曲,前壁俯卧于膀胱上,与阴道几乎成直角,位置可随膀胱直肠充盈程度的不同而改变。 子宫壁由外向内为浆膜、肌层及粘膜(即内膜)三层。 |
子宮 | 子宫 (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子宫是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位于骨盆腔中央,在膀胱与直肠之间。子宫大小与年龄及生育有关,未产者约长7.5cm、宽5cm、厚3cm,子宫可分为底、体与颈三个部分。宫腔呈倒置三角形,深约6cm,上方两角为“子宫角”,通向输卵管。下端狭窄为“峡部”,长约1cm。峡部在妊娠期逐渐扩展,临产时形成子宫下段。 宫体与宫颈比例因年龄而异,婴儿期为1:2,青春期为1:1,生育期为2:1。子宫正常稍向前弯曲,前壁俯卧于膀胱上,与阴道几乎成直角,位置可随膀胱直肠充盈程度的不同而改变。 子宫壁由外向内为浆膜、肌层及粘膜(即内膜)三层。 |
偷聲 | 偷声 1.唐宋词曲术语。唐代绝句多配乐歌唱。歌唱常用和声﹑散声﹑偷声等方法以调节曲调的抑扬缓急。偷声,即在一句中偷去一字。如《木兰花》上下阕原是各押三个仄韵,后来填词者不但把上下阕的第三句各减去三字,并且将三﹑四两句的仄韵改为平韵,就好像这个平韵是从别处偷取来的,所以叫偷声。新调《木兰花》因而另名《偷声木兰花》。 |
噶当派 | 噶当派 噶当派是中国藏传佛教宗派。“噶当”,藏语意为用佛的教诲来指导僧人修行。意为将佛的一切语言和三藏教义,都摄在该派始祖阿底峡所传的“三士道”次第教授之中,并据以修行。该派为后弘期最先创立的重要宗派。该派重视一切佛教经论,对藏传佛教义学影响甚大。教授派始自京俄巴。奠基人印度僧侣阿底峡(982—1054)入藏后作《菩提道灯论》,提出显密结合、先显后密的佛教教学内容与程序。后弟子仲敦巴(1005—1064)在藏北建热振寺,传阿底峡教法,形成宗派。曾分为教典、教授、教诫三个支派。宗喀巴以其主要教义创格鲁派,并逐渐消并此派。 |
骗子 | 骗子 (意大利1955年费德里科·费里尼执导电影)《骗子》是1955年上映的法国、意大利喜剧电影,由费德里科·费里尼执导,Broderick Crawford、Giulietta Masina等主演。 该片讲述了奥古斯特带领三个骗子化装成传教士到处行骗,一次他在街头行骗给人逮送到警局。出狱后的奥古斯特重操旧业,在为筹集女儿学费的一次行骗中,他想独吞财物而被同伙痛殴,最终死在山崖边。 骗子 (词语概念)骗子,就是指施诈耍弄骗术的人,如果违法,骗子难免落入法网,同时还要警惕政治骗子。 骗子可以有很多骗人的把戏、手段、阴谋,所以许多人有上当受骗的经历,也因此出现了许多关于骗子的电影、电视剧、音乐、小说等等。 |
三韩 | 三韩 古代朝鲜半岛南部有三个小部族,它们是马韩、辰韩、弁韩,合称三韩。当时朝鲜半岛北部为汉四郡(卫满朝鲜被汉朝所灭,设立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及临屯郡,史称汉四郡)。 三韩演变成百济和新罗。后来百济被中国唐朝所灭,百济国皇室成员向中国唐朝称臣,并也成为了中国的熊津都督府,其存在时期后来被称作“前三国时代”,百济、新罗属不同民族。 大韩民国之韩即来自于朝鲜王国的末代国号大韩帝国,而大韩帝国的国号便来自于古代的三韩联盟。现在的朝鲜民族的成员均称自己为“三韩子孙”,这一点和华人自称“炎黄子孙”的缘由相似。 |
一唱三叹 | 一唱三叹【解释】一个人领头唱,三个人和着唱。原指音乐和歌唱简单而质朴。后转用来形容诗婉转而含义深刻。【出处】《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叹,有遗音者矣。”《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近义词】字正腔圆、余音绕梁、绕梁三日【反义词】驴鸣狗吠【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 |
多重国籍 | 多重国籍 多重国籍指一个人同时拥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国家的国籍.产生原因与双重国籍的产生原因相类似.例如具有双重国籍的人在采取出生地主义为主的第三个国家里所生的子女,就可能具有多重国籍。 |
噶當派 | 噶当派 噶当派是中国藏传佛教宗派。“噶当”,藏语意为用佛的教诲来指导僧人修行。意为将佛的一切语言和三藏教义,都摄在该派始祖阿底峡所传的“三士道”次第教授之中,并据以修行。该派为后弘期最先创立的重要宗派。该派重视一切佛教经论,对藏传佛教义学影响甚大。教授派始自京俄巴。奠基人印度僧侣阿底峡(982—1054)入藏后作《菩提道灯论》,提出显密结合、先显后密的佛教教学内容与程序。后弟子仲敦巴(1005—1064)在藏北建热振寺,传阿底峡教法,形成宗派。曾分为教典、教授、教诫三个支派。宗喀巴以其主要教义创格鲁派,并逐渐消并此派。 |
騙子 | 骗子 (意大利1955年费德里科·费里尼执导电影)《骗子》是1955年上映的法国、意大利喜剧电影,由费德里科·费里尼执导,Broderick Crawford、Giulietta Masina等主演。 该片讲述了奥古斯特带领三个骗子化装成传教士到处行骗,一次他在街头行骗给人逮送到警局。出狱后的奥古斯特重操旧业,在为筹集女儿学费的一次行骗中,他想独吞财物而被同伙痛殴,最终死在山崖边。 骗子 (词语概念)骗子,就是指施诈耍弄骗术的人,如果违法,骗子难免落入法网,同时还要警惕政治骗子。 骗子可以有很多骗人的把戏、手段、阴谋,所以许多人有上当受骗的经历,也因此出现了许多关于骗子的电影、电视剧、音乐、小说等等。 |
一唱三歎 | 【解释】一个人领头唱,三个人和着唱。原指音乐和歌唱简单而质朴。后转用来形容诗婉转而含义深刻。【出处】《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叹,有遗音者矣。”《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近义词】字正腔圆、余音绕梁、绕梁三日【反义词】驴鸣狗吠【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 |
多重國籍 | 多重国籍 多重国籍指一个人同时拥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国家的国籍.产生原因与双重国籍的产生原因相类似.例如具有双重国籍的人在采取出生地主义为主的第三个国家里所生的子女,就可能具有多重国籍。 |
三人成虎 | 三人成虎【解释】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出处】《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近义词】众口铄金、道听途说【反义词】眼见为实【语法】复句式;作分句;含贬义 |
狍子 | 狍子 狍子(学名:Capreolus pygargus):体长约1.2米,重约30千克,有着细长颈部及大眼睛,大耳朵。无獠牙,后肢略长于前肢,尾短,雄狍有角,雌狍无角,雄性长角只分三个叉。狍身草黄色,尾根下有白毛,尾巴仅2-3厘米,狍爱成对活动,过冬雄狍与二、三只雌狍及幼狍在一起。雄狍角冬天脱落,新角最迟3月开始升长,6、7月长成,此时进入发情期。雄狍用角剥开树皮并留下前额臭腺的分泌物做为自己地盘的标志。狍通常是双胞胎。 食草动物。生活于中国东北、西北、华北和内蒙古等地的小山坡稀疏的树林中。是东北地区常见的野生动物之一。狍子经济价值较高,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在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第11集中,5对萌娃和爸爸来到冰天雪地的东北。田亮父女抢到的房间中有一只狍子,字幕组为它起名“狍子君”。狍子拥有呆萌的外表、傻乎乎的性格,瞬间戳中网友的萌点,爆红网络。并被命名为新一代神兽“雪泥马”。 |
原子半径 | 原子半径 原子半径(Atomic Radius)是描述原子大小的参数之一。 根据不同的标度和测量方法,原子半径的定义不同,常见的有轨道半径,范德华半径(也称范式半径),共价半径,金属半径等。同一原子依不同定义得到的原子半径差别可能很大,所以比较不同原子的相对大小时,取用的数据来源必须一致。 原子半径主要受电子层数,核电荷数和最外层电子数三个因素影响。一般来说,电子层数越多,核电荷数越小,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这也使得原子半径在元素周期表上有明显的周期递变性规律。 原子半径对元素的化学性质有较大影响,所以对原子半径的研究在化学的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