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芸叟文潜体之观音院题名》 晁补之

壁上栖鸦粉剥红,萍游无定得风同。
故人妙墨何人识,文豹依依雾雨中。
分类:

作者简介(晁补之)

晁补之头像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次韵芸叟文潜体之观音院题名》晁补之 翻译、赏析和诗意

《次韵芸叟文潜体之观音院题名》是宋代晁补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壁上栖鸦粉剥红,
萍游无定得风同。
故人妙墨何人识,
文豹依依雾雨中。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观音院中的景象。壁上栖着的乌鸦,它们的黑色羽毛已经逐渐脱落,露出了红色的底色。诗人比喻这些乌鸦的状态,表达了岁月流转的无常和事物的变幻。他们如同漂泊的萍水,没有固定的归宿,只能随风而动。在雾雨中,故人的妙墨作品,只有少数人能够真正欣赏和理解。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观音院中景物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无常和人事变迁的感慨。诗中的乌鸦脱落的羽毛和漂泊的萍水形象,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人世间的无常。而雾雨中的故人妙墨,则突出了艺术家孤独的境遇,只有寥寥数人能够真正理解和欣赏他的作品。

这首诗词运用了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生命和艺术的思考。诗中的形象描写生动而准确,给人以视觉和感官的冲击。整首诗词韵律流畅,意境深远,展示了晁补之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次韵芸叟文潜体之观音院题名》晁补之 拼音读音参考

cì yùn yún sǒu wén qián tǐ zhī guān yīn yuàn tí míng
次韵芸叟文潜体之观音院题名

bì shàng qī yā fěn bō hóng, píng yóu wú dìng dé fēng tóng.
壁上栖鸦粉剥红,萍游无定得风同。
gù rén miào mò hé rén shí, wén bào yī yī wù yǔ zhōng.
故人妙墨何人识,文豹依依雾雨中。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次韵芸叟文潜体之观音院题名》专题为您介绍次韵芸叟文潜体之观音院题名古诗,次韵芸叟文潜体之观音院题名晁补之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